大顺(1644年-1646年)是明末清初民变领袖
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际建立的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
西安市称帝,改元
永昌。1645年,大顺军被清军击败,其残余势力存续21年。
明末各地爆发农民起义,
崇祯四年(1631年)李自成投奔农民起义将领张存猛的队伍,自称闯将。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接着攻陷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全国性政权。因政策和战略的失误,大顺军与清吴联军作战遭受惨败。大顺军退出北京之后,一路撤离至西安,后败退豫鄂。
李自成在
九宫山被地主团练武装所杀,余部先后以
李自敬、
李过为主,李自敬死后,大顺政权灭亡,大顺军被南明隆武政权招抚为
忠贞营。李过病逝后
李来亨统领大顺军。
南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八月,大顺军被彻底终结。
大顺疆域鼎盛时期横跨了大部分中国疆域,北至大同一带,西至甘肃,东达山东,南到湖南一带。政治上,李自成设立了上相、左铺、右弼、六政府侍郎等官职,并在地方设立了防御使、府尹等职位;法律方面,李自成颁布了《大顺律》;农业上进行屯田种植;赋税上实行“均田免粮”制度;军事上施行五营军制;官服以云为级。
国号
民间流传一则
刘基与
朱元璋论江山历数时作的谶语“三百单八”年的江山会“遇顺则止”。这段
谶纬被一些人解读为对于国家兴衰的预示,因此在明末时期,
李自成将“大顺”作为他建立的政权的
国号。但是据学者常文树推测,刘伯温论江山历数非史实,而谶语也只是后人对以前历史的总结,不会成为三百多年前就是对历史的
预言。所以用谶语命名国号不足为信。
据《米脂县志》(光绪版)记载,李自成当年曾住在马号土地祠,东边不远处就是文庙,庙里庑廊内有明嘉靖二十七年的《修筑米脂县要害城堡碑记》,碑文
书丹者是明朝嘉靖十四年
进士、户部待郎艾希醇。碑文在叙述筑成城堡的始末和战略意义后,文中写道:“子邑永帷兹赖,天朝赐之名日大顺城可也。”学者常文树认为,对粗通文墨的
李自成而言,文庙一定是李自成喜欢的地方,而此时距碑文写成不到八十年,碑文依旧清晰可见。另外据
米脂县《县志(光绪版)记载,李自成率义军路过米脂,对知县
边大绶说,这是我的故乡,不要虐待家乡父老,并给他金子让其修缮文庙。捐金修缮之时再次佐证非文人出身的李自成对文庙存有特殊感情,文庙大概率是他经常光顾地方。所以李自成一定看到过“子邑永帷兹赖,天朝赐之名日大顺城可也”这句话,也就对“大顺”二字念念不忘,以至于把“大顺”作为了自己政权的
国号。
历史沿革
农民起义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
李自成因明政府改革被辞退,返回
陕西省,而当地正遭受旱灾,人民生活困难。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四月,李自成率领亲属、驿卒和饥民起义,投奔农民起义将领张存猛,自称为闯将。张存猛把农民军编为八队,李自成称为八队队长,随张存猛南下。四月,不敌明军攻击,张存猛部大败,张存猛兵败被杀,李自成随后聚集散部继续南行。李自成带领八队在
山西省征战,三队前来汇合,李自成实力大增,攻破了
隰县(山西隰县)。六月,他成为
起义军二十四路农民军的领袖之一,指挥大约七百人的骑步兵。
崇祯五年(1634年),
李自成成为农民军主要将领之一,当年农民军先后攻略
修武县、
左权县(山西左权县)等地,明军总军
尤世威急救辽州,农民军且战且退,退出辽州(山西左权县),牺牲一千三百多人。
崇祯六年(1633年)一月至四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与明将
左良玉军队在武安徘展开激战并取得胜利,随后明军集中优势部队围剿农民军,十一月农民军受困明军,为脱困境,农民军首领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诈降明军,而后趁明军放松之际突破围剿,全歼名将张大权部。崇祯七年(1634年),
李自成率农民军攻陷了
旬阳市,并继续南下攻破了紫阳、
平利县和白河三县,一路攻陷了通江、
灵台县、
崇信县、白水和
泾川县。然后继续进军,
崇祯八年(1635年),先后攻打了
兴平市、
泾阳县、
高陵区、
临潼区、靖远堡、
澄城县和
咸阳市。崇祯九年(1636年),李自成扩张军队,攻陷了合阳、
绥德县、
米脂县、
徽州、两当和
阶州,当年七月,高迎祥兵败被俘,被明军送至京城处死。
建政更名
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在
商洛市围困李自成的军队,
左良玉带兵在
武关一带阻挡。
李自成趁左军不备,亲自率领养子李双喜(
张鼐)突围成功。十二月,李自成部农民军自永宁攻破新安县城,
河南省知识分子纷纷投命李自成,帮助李自成整饬纪律和进行政治宣传,提出了农商“均田免赋”、“平买平卖”和饷赋 “五年不征、一民不杀" 的口号,广受百姓欢迎,李自成部实力大增,也因此成为了农民军主力。明朝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军队攻克了
洛阳市,并擒获了明朝的
弘光帝朱常洵并杀之。十一月,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克了
南阳市城,俘获
朱聿鐭朱聿镇并处决,同月李自成在南阳自称为“
沈阳市征讨文武大将军”,并组建官属机构。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李自成攻下襄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占领的地区已经南跨大江(今
长江),包括松滋(今
湖北省西南部)、枝江(今湖北宜昌辖县)和澧州(今
湖南省西北部),北滨大河(
黄河),东至归德(今安徽歙县附近)、汝宁(今河南省
汝南县)、德安(今江西省九江市),西至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辖县)。二月,李自成回到襄阳后,自称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改襄阳为襄京,并设立官职,建立行政机构,为成立农民军的中央政权做准备。十二月,
李自成派遣使者去
张献忠处,张献忠拥戴李自成称帝。
西安称帝
大顺
永昌元年(1644年)元月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国,并在
西安市称帝,改元为永昌,将“自成”改名“自晟”。李自成制定
甲申历,铸造永昌钱,并发布诏令向全国宣告。
牛金星被任命为
丞相,
惠世扬为右丞相,
宋献策被任命为
军师。此外,李自成重新组建了六政府,并任命
宋企郊为吏政府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府尚书,
巩焴为礼政府尚书,张遴然为兵政府尚书。在选拔士人方面,他进行了科举考试,并以《定鼎长安赋》为题目,选中了
扶风县举人张文熙作为第一名。
灭明改制
大顺元年(1644年)三月,
李自成率军向
大同市进发,击败明军。军队随后到达宣府(今
宣化区),城内军官开门迎大顺军进城。大顺军继续前进到达居庸关,明朝官兵
唐通开门投降,后唐通被封为定西伯。大顺军包围北京城后进行攻城,次日攻占外城。十九日,
崇祯自缢,明朝宣告灭亡,明朝余部在南京建立
南明。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入明都,登上
皇极殿。二十二日,李自成下令为崇祯帝举行葬礼。三日后,李自成命
刘宗敏、
牛金星等人对原明朝的官员进行筛选留用。李自成特别选拔
左懋泰担任兵政府左侍郎,并招降明朝总兵
高第,负责守卫
山海关区以及管辖山海关一带的地区。
李自成进一步调整了大顺政权的机构,并制定完善了大顺汇典,将原来的大明门改为大顺门。接着,李自成发布诏令成立二十四个局。两天后,大顺进行科举取士,并将原来
乾清宫的“敬天法祖”额匾改为“敬天爱民”。
出兵讨吴
大顺元年(1644年)四月初八,
吴三桂击败山海关大顺军占据了山海关,三天后,吴三桂又击败了增援山海关的白广恩军,高第等人叛变。消息传到京城后,十二日,李自成决定率军征讨,十三日,李自成留天佑阁
大学士牛金星、制将军李友等守
京师,亲率大顺军六万东征吴三桂。吴三桂请清军
爱新觉罗·多尔衮带兵前来援助自己。二十一日,
李自成率军猛攻
山海关区的东罗、西罗和北翼三城,吴三桂指挥军队进行抵抗,清军
图赖率军在一片石(今
辽宁省绥中县九门口村)击溃大顺定西伯唐通部队。二十二日,大顺军猛攻山海关北翼城,北翼城吴军不敌投降大顺军。同日
吴三桂剃发称臣,多尔衮兵分三路进入山海关。吴三桂军倾巢而出,与大顺军激战,不敌大顺军。此时多尔衮见大顺军疲惫不堪趁势出击。六万八顺军奋战仍难敌八万清军与四万多吴军,李自成随即撤军,清军与吴军追击大顺军二十里地。此役,大顺军十五位将领战死,战死被杀者达数万人。同时吴军经此一役能征战的士兵也仅有一万多人,清军亦损失多名将领。
登基离京
大顺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三日,
李自成率军回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
武英殿登基成为皇帝,进行了代明称帝的仪式,立妻高氏为皇后,并追尊七代祖母为帝后。
牛金星代行郊天礼,六政府发布了赦书。三十日清晨,李自成率领大顺政府撤离北京。五月初二日,
爱新觉罗·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居住在武英殿。十二日,李自成到达
太原市,命令
陈永福守卫
山西省的重镇太原。同日,追击受挫的清多铎、
吴三桂军队撤回京城。六月,李自成留陈永福部守太原,将主力收归于
陕西省。八月,李自成亲至
潼关县,视察防务,并在此屯兵守备。九月三日,唐通用保德、
岢岚县、永宁、
河曲县等州县向清朝投降,清军得以集重兵进攻太原。十月,清
顺治帝在北京进行了定鼎登基的仪式,同月清军攻占太原后,又击败在
长治市的刘忠部的大顺军,十三日,大顺军收复
济源市,十六日,大顺军收复
孟州市。十九日,清廷派遣
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阿济格担任
靖远县大将军,率领清军征讨大顺政权。
吴三桂吴三桂和智顺王
尚可喜率领三万人,经过
山西省向陕西发起进攻。
弃陕入鄂
十一月清军抵
尧都区,大顺军在西山寨败给清军,大顺军将领康元勋等三人降清,随后清军攻占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十二月二十二日,清军指挥官
爱新觉罗·多铎率领清军进抵
潼关县,二十九日,
李自成得知清军已经抵达潼关,便亲率军队前去增援潼关防线。清军进攻时,先行抵达的
刘宗敏率部队还未整军,因此惨败,大顺军队损失超过一半。大顺
永昌二年(1645年)元月初四,李自成亲自率领大顺军抵达潼关与清军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十一日,
爱新觉罗·阿济格阿济格进军
延安市、汉中府失守的消息传到李自成处,他派马世耀领兵七千守潼关,自己则率领大顺军急速返回
长安。十三日,李自成回到长安,召集大顺政府文武官员商议军略,决定放弃
陕西省转向湖广。他率领中央政府和主力军队十三万人离开
西安市东门,前往
商州区和
洛南县驻扎。清军随后进入
潼关县。十五日,
李自成率领中央政府抵达商州。清军在
爱新觉罗·多铎的指挥下进入西安,得知李自成已经离开。
李自成亡
二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主力军队和中央政府到达
荆州市,并布置军事,留下孟长庚、郑四维等人驻守荆州,自己继续东下。同月,清英王
爱新觉罗·阿济格率领清军
八旗主力离开西安,南下追击大顺军和大顺中央政府。三月十三日,李自成军队逼近武昌,南明宁南侯
左良玉焚毁了武昌,并开始东下。李自成率领大顺政府进入武昌,并进行官员任命和铸钱等活动,然后派遣精锐部队先行东进。在黄河北岸的
垣曲县,大顺军坚持抗击清军,但最终失败,清军占领垣曲。五月初一,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撤退到
通山县境内,清军通过左、中、右三翼的分道合击,紧追不舍。顺、清两军于九宫山下的李家铺再次交战。清军的铁骑三百人轻易地摧毁了大顺军的旗帜,进入大顺军的营垒。李自成的后妃和赵侯李守等人被俘,李自成率领残余军队登上山顶,但再次被清军击败。李自成与李双喜(
张鼐)等二十余人逃入山中。初二日,李自成率领二十余名大顺军残兵进入山区,遇到乡兵袭击,被打散。李双喜(张)前往寻找其他农民军队,而
李自成独自登上小月山的牛迹岭,被当地乡兵袭击,在泥沼中被杀,年仅三十九岁。
大顺灭亡
大顺
永昌二年(1645年)十一月,大顺余部在松滋草坪会师,并立李自成的弟弟
李自敬为大顺皇帝。休整练兵三个月后,大顺军队进行北伐。
南明隆武三年(1646年)正月,大顺军攻
荆州市。二月,清军
八旗主力突然到达,大顺军进攻失败,
刘芳亮在战斗中牺牲。之后,李自敬、
田见秀等投降清朝后被杀,大顺政权实际灭亡,仅剩部分残余势力。
余部斗争
永昌三年(1646年),大顺余部随后由
李自成的侄子
李过接任指挥,李过遂称帝。南明隆武政权决定与大顺军合作反清,并号大顺军为“
忠贞营”。南明
永历元年(1647年)李过率领的余部进攻长沙,但受到清军主力的反击,被迫撤退到
南宁地区。
南明永昌六年(1649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过在南宁病逝。大顺皇帝不再复立,余部由
李来亨和
高一功接手领导。南明永历四年(1650年)十二月,大顺军遭遇已降清的
土司彭朝柱武装袭击,高一功中箭身亡。李来亨率领余部离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到达湖北的兴山,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抗清根据地。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李来亨等大顺与南明在重庆一带抵御清军进攻。南明
永历十六年(1662年),清廷见招降来亨等大顺余部失败,决定重新征剿。
南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二月,清军围李来亨部于茅麓山。八月五日,大势已去,
李来亨携全家自焚,大顺军余部最后一支队伍最终被消灭。
疆域
行政区划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一切规章制度都按照
唐朝进行制订,地方上设立节度使,总理辖区内数个地方的的军、民、财、政等事务,设立防御使管理本州军事。设
陕西省、
山西省、
榆林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西宁市、安乐、
河南省、真保、顺天、
山东省、
淮扬、
四川省、延绥、
遵化市等行政区划。
领土范围
大顺
永昌元年(1644年)是大顺政统治的全盛时期。大顺版图,东到山东,西至甘肃、宁夏,北至
大同市、北京,南达
湖南省一带。
内政
官制
中央官制
在明朝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
李自成在
襄阳市设立了上相、左铺、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等官职,并在地方设立了防御使、
府尹、
刺史、县令等职位。他任命
张国绅为上相,
牛金星为左辅,来仪为右弼。六政府的设置包括吏政府、户政府、礼政府、兵政府、刑政府和工政府。喻上被任命为吏政府侍郎,萧应坤为户政府侍郎,杨永裕为礼政府侍郎,
李振声为兵政府侍郎,邓岩忠为刑政府侍郎,姚锡为工政府侍郎。
大顺
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
西安市建国,由牛金星担任
丞相,
惠世扬为右丞相,
宋献策担任
军师。此外,重新更定了六政府的人员,
宋企郊被任命为吏政府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府尚书,巩贿为礼政府尚书,张遴然为兵政府尚书。
三月,
李自成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使大顺政权的机构更加健全。改内阁为天佑殿
大学士,将原有的
六部改为六政府,
翰林院改为弘文院。 将原有的
六科改为谏议,将十三道
御史改为直指使,将尚宝司改为尚玺司,将
通政司改为知政使,将
主事改为从事。废除詹事府。将
太常、鸿胪司等归属于礼政府管辖。
地方官制
李自成将
巡抚改为节度使,布政司改为统会,将兵备道改为防御使。在府州县设立尹牧令。 将原来的总兵改称为总权,五军府改为五军部,守备改为守旅,把总改为守旗。改变印章为符券契章,分为四个等级。颁布服领制度,以云的形式来表示品级,
从一品至九品不等。 受限太监人数不得超过一千人,同时废除舆乘马的使用。
法律制度
已知的《大顺律》残卷的内容有“营造”和“河防”的相关内容,如没有缴纳够足额的缎匹和军器,工匠、局官和提调官员都要受到惩罚;官吏住在街市民房,不住在公内的官房也要受到惩罚。河防方面,盗决河防与圩岸都要受到杖刑,不修河防或者修河防不及时,提调官吏受惩罚。
法律文献学家
田涛先生指出,《大顺律》与《
大明律》在内容和条文结构上基本一致,其实唐朝以后,历朝历代的法律都参照了唐律进行制订。
货币政策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定为
永昌,并将
首都设在
西安市。为了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李自成开始铸造“永昌通宝”年号的
钱币,其中包括小平和折五两种。小平钱的一般直径约为24毫米,重约3.5克;折五大钱的一般直径约为38毫米,重约12克。这些钱币在社会上广泛流通后,对于巩固当时的政权和促进民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永昌通宝存在大和小两种版本。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中的“永”字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种是由两个水字组成的形式,称为“二水永”;另一种是由一个点和一个永字组成的形式,称为“点永”。
赋税制度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思想是在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和赋税极端不均的背景下出现的。据蔡美彪等在《中国通史》中的观点,大顺的“均田”意味着将地主霸占的土地返还给农民。对于“免粮”的含义存在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免粮”意味着免除一切赋税,即取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应承担的一切税收负担。另一种观点认为,“免粮”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暂停征收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赋税。第三种观点认为,“免粮”是指减免税收的政策。
军事制度:五营军制
李自成五营军制
李自成设立了中权亲军和左、右、前、后
五营,并以权、制、果毅、威武、
都尉、掌旅、哨总等九个级别的
军衔来分封有功的将士。
田见秀、
刘宗敏被封为权将军,
贺锦、
刘芳亮、
李过、袁宗弟、谷可成、刘希尧被封为制将军,
刘体纯等人被封为果毅将军,
张鼐、刘汝魁等人被封为威武将军,分别领导五个营。此外,在襄京周围设立卫戍,其中包括襄阳卫、通达卫、扬武卫、汝宁卫、均平卫,并增加了13位卫帅。还颁布了军令,规定军士不得藏有白金,进入城市时不得在他人住宅停留,外出时不得携带他人妇女等。
李来亨五营军制
中军资料缺,或由李来亨直接指挥;左军为左都督骑威将军、左都督忠威将军高国玉、左都督骠骑将军王学礼、左都督骑武将军李可明、左都督龙骧将军王希忠;右军是左
都督巨怀将军张尽孝、威略将军郭升、虎骧将军杨山、右都督武怀将军李玉、都督同知湘雄将军、都督同知湘滕将军李学秀;前军为左都督骠威将军佘加日、左都督骠武将军王从新、左都督忠义将军、左都折冲将军梁国运、右都督崇怀将军周士贵;后军为左都督赞怀将军侯应照、右都督镶怀将军高凌云。
外交
与大明
大顺建立前后始终与明朝处于敌对状态。
李自成起兵攻打至北京时,曾派人进入宫中“请
崇祯逊位”,遭到崇祯皇帝拒绝。在领导者相继去世后,大顺军余部被
南明朱聿键招抚,改为“
忠贞营”。
与大清
大顺攻占北京之后,与
吴三桂对峙作战,因吴三桂向清军求援,才与大清有所接触。大顺与大清逐鹿中原,大清想要取大顺政权而代之,因此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虽然
顺治帝曾发诏招降大顺军,但大顺军一直没有答应。
与大西
在起初,大顺与大西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
大西军在占领蜀地时,曾名义上承认
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正统地位,并遵用大顺的
永昌年号。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在李自成山海关战败、撤离北京后,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开始公开谋求独立。双方因争夺川北地域而展开战斗,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大西派遣
艾能奇抵抗侵略的大顺军
马科军队,但在绵州一役中败北。于是,张献忠亲自带兵北上,将马科击退至汉中。此后,大顺与大西一直交战不休。直至李自成在
陕西省战败,清军占领陕西,大顺与大西之间的战争才停止。
经济
农业
1644年
李自成李自成下令没收襄阳等地明王室的土地,并将其分配给各卫的农民军进行屯田种植,实行军屯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军队的粮食供应和财政收入。同时,对于贫苦的百姓,李自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其中包括提供牛种、救助贫困、提供畜禽、鼓励农耕等。通过给予牛种来帮助农民进行农耕,赈济贫困的人们,提供畜禽来增加农业生产,以及鼓励农耕和桑养等活动,旨在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改善生活状况。
手工业
洞沟
李自成义军矿冶遗址内有许多炼铅、炼银遗留下来的炉渣、铅块、铅饼等,该遗址为明末李自成义军采矿和就地冶炼提取铅、银的地方。遗址洞内曾经堆放大量的冶炼原料。
商业
李自成私下派遣人员去市场购买盐、铁等物品,在经济上剥夺明朝官府和富人的财物,号召进行“割富”斗争,实行追赃助饷,打击地主和封建官绅的财富,平均赋役负担。在荆西地区的居民与来往的市贩进行交易时,李来亨等人没有掠夺他们的财物,只是截取
长江,并拦截清朝官员,以求获取一些财物。并且主张平买平卖、 公平交易,崇祯十七年三月,
李自成行牌郡县,告知乡民,军队所到之处,俱公平交易。
文化
符契
大顺
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为避其父名“印家”之讳,其政权印信不称“印”,称“契”、“符”、“卷”、“章”等。现存有,铜印“辽州之契”即李自成建“大顺”
国号当年所颁行的地方官印;铜印“攻政府屯田清吏”;铜印“
通政司右参议之记”;铜印“州防御使符”等。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大顺政权铸造九玺。
建筑
李自成行宫,位于
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1643年,
李自成命令侄子
李过回家乡米脂建造行宫,该行宫占地1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捧圣楼、二天门、乐楼、梅花亭、揽胜楼(后改为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和兆庆宫(
寝殿)。在大顺兵败后,清政府将所有与大顺政权有关的遗迹彻底铲除。米脂民众将行宫改为“真武祖始庙”的名字以进行保护。李自成行宫是
西北现存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大顺皇宫城墙遗址。
李自成入长安后将明朝的秦王府改建为宫殿,该宫殿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有四个门,东门体纯门、西门尊义门、南门端礼门、北门广智门,并建有弥祖庙。然而,清军入陕后将其全部摧毁。
大顺(明)潼关城遗址,是指位于潼关的历史遗迹。在永昌二年正月,大顺军与大清军在潼关展开了一场重要的战斗。然而,潼关之战后,大顺军放弃了防御战的策略,转而采取了流动作战的方式。这场战斗标志着大顺军败亡的开始。
戏曲
明末农民
起义军中有戏曲表演,
李自成军中也有演戏的戏班子。
河南省义军将领
袁时中与李自成合营,李自成为了拉拢袁时中,将义女李慧梅许配给袁时中。为了庆贺女儿的婚事,李自成下令让戏班子搭台唱戏。在进入京城后,李自成还下令收集戏曲伶人。
宗教
李自成攻克
西安市后,对西安城内的耶稣会士以礼相待,并禁骚扰教堂。攻克北京后,只有一位叫
汤若望的传教士留在北京城内。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教堂一直受到农民军的保护。
社会
服饰
在大顺政权中,官员的服饰和品级被规定为以云为级,
从一品到九品不等,而云的形状和样式与品级相对应。
饮食
黄陂三合,也叫黄陂三合。相传在崇祯年间,
李自成率领
起义军攻占了黄陂城后,活捉了县官,受到百姓的感激。于是当地百姓拿出过节时的饮食来招待起义军,且味道鲜美。大顺军将其当作“捷报菜”,从此黄陂三鲜逐渐出名。
李自成进京路过
武城县时,在路边发现一个制作工艺具有特色的小吃,依据小吃的制作特点取名为旋饼。
帝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