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宝钗缘》是
梁羽生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4年6月到1966年5月在《大公报·小说林》连载,该书是梁羽生
唐朝游侠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作为新派武侠小说之一,本书续写别样“悲情”,是新派武侠小说体系中独具一格的存在。
《龙凤宝钗缘》以
天宝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大唐游侠
段珪璋与大唐
进士史逸如后代的爱恨情仇。故事主人公江湖隐侠段璋与退休进士史逸如比邻而居,结成儿女亲家,并以一对龙凤
薛宝钗为婚约。史逸如被
安禄山所害后,其女史若梅得
潞州区节度使
薛嵩收为养女,改名红线。而段珪璋败后携子
段克邪亡命江湖。薛嵩隐瞒养女身世,将她许配给魏博节度使
田承嗣之子。出阁前夕,有一少年夜闯香闺,责她认贼作父,故事情节由此展开。最后龙凤宝钗复合,红线方知此少年乃是她的未婚夫段克邪。全书共52回,70万字,在1986年10月于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后于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等多家出版机构出版。1996年,辑入
广东旅游出版社《
梁羽生小说全集》。
《龙凤宝钗缘》采用了古典回目形式,文章中的诗词甚见才情,对情节起到了点缀的作用,成功塑造
梁氏诗词武侠风格,在文坛中独树一帜。它上接《
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
金庸、
古龙的一片天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武侠小说不符合当时官方的文艺方针,成为被严重批判的对象,这导致大陆的武侠小说创作开始步入低潮,不久便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在文风相对自由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武侠小说却得到一定的发展,并逐渐焕发出蓬勃的生机。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拥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化发展空间,香港的自由开放,可以众声争鸣,不论
左派、
右派、中间派、
托洛茨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者,都可以自由活动,构成当时华文文学世界中的特殊空间。在当时海峡两岸的政治夹缝中,香港类似公共空间。20世纪50年代初,“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崛起,
金庸,
梁羽生等人联袂致力于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事业,不遗余力地提高新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
作者背景
1964年6月25日到1966年5月15日梁羽生所著的《龙凤宝钗缘》在“
大公报”连载。梁羽生大学期间深受
历史学大师
陈寅恪的关门弟子
金应熙的影响。陈寅恪曾根据弹词小说
陈端生的故事创作《论再生缘》一书。金应熙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著述,却也是标准的武侠小说迷。在
岭南大学教书的时候,
还珠楼主和白羽的新书一出,
金应熙必定买来看,而且借给有同好的他的学生看。
梁羽生的这部《龙凤宝钗缘》武侠小说,就是取材于唐人传奇,
空空儿、
精精儿、
聂隐娘、
虬髯客、红线这些虚构的传奇人物和真实的历史结合,让他们“重出江湖”的。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以
天宝安史之乱为背景,继《
大唐游侠传》之后,续写大唐游侠
段珪璋与大唐
进士史逸如后代的爱恨情仇。史逸如在安史之乱中死于
安禄山之手,留有一女名为若梅,被曾经安禄山部将的
薛嵩收养,化名
史若梅。段珪璋夫妇于安史之乱中战死阳,留有一子名为克邪,被大侠
南霁云的遗孀
夏凌霜收养。昔年段珪璋与史逸如比邻而居之时,以龙凤
薛宝钗为凭,为其儿女定下婚约。十六年之后,知晓内情想要了却尘缘的少侠
段克邪携宝钗踏上了潞州之旅。
路途之中,有贼人欲盗宝钗,段克邪深究其因,竟得知作为
潞州区节度使的薛嵩为讨好魏博节度使
田承嗣,欲将养女
薛红线许配给田承嗣的大公子。段克邪了解到薛府小姐薛红线也有一只宝钗,与他的适配一对,正是当年的定情信物。为探得
史若梅是否就是当年的史若梅,段克邪决定夜探薛府。薛红线不明自己身份,段克邪夜闯府宅来路不明,未询其因便先大打出手,本该是一对少年侠侣,经此一遭变得误会重重。
段克邪此番未寻得因果,只得只身奔赴江湖,在江湖之中结识了在绿林之中颇具威望的
铁摩勒。铁摩勒义薄云天武功不凡,又出身绿林世家,是绿林盟主的不二人选。在众人前往聚英案会之前,作为
扶桑树岛主
牟沧浪之侄的
牟世杰来到中原,在江湖之中结交豪杰,收买人心,欲争夺绿林盟主之位。在牟世杰韬光养晦期间,结识了
聂锋将军之女,妙慧神尼之徒
聂隐娘,并与之相恋。作为妙慧神尼之侄的
方辟符单恋
聂隐娘,在卷入绿林风波的同时,三人也深陷爱恨情仇。聚英案会之时,铁摩勒因君子之义不愿与牟世杰相争,将盟主之位拱手相让,不料牟世杰率绿林亲信起兵造反,妄图改朝换代。牟世杰置良言于不顾,一意孤行,勾结
安史之乱余孽,收拢江湖败类,掀起一场江湖之中的腥风血雨。在这期间,
牟世杰为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放弃了与
聂隐娘的爱情,选择与
史思明之女
史朝英成婚,伸手朝堂,妄图颠覆王权。
段克邪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武艺非凡,在与牟世杰这等反派做斗争的过程中,遭受了被捕与投毒,逃出生天后隐居于西土鄂克沁寺中。牟世杰在造反之路上贼心不死,在天下英雄再次聚首重新推举绿林盟主之时,请来了他的叔叔作为靠山,试图借叔叔及七十二岛主之势,再图绿林盟主之位,最后的结局以失败惨死而告终。中原武林休养生息之后重新恢复了平静,而
史若梅也知晓了自己就是史若梅的事实,与好友
聂隐娘、
方辟符、以及藏灵子首徒
空空儿等人一起四处寻找
段克邪的下落。历经万难,史若梅在西土鄂克沁寺与段克邪重逢,媒之约在前,暗生情愫在后,历经动荡与生死,二人之间的误会也都烟消云散了。龙凤
薛宝钗合二为一,段克邪与史若梅终成眷侣。
人物角色
段克邪
大唐游侠段堆璋与夫人
窦线娘之子,与史若梅自小指腹为婚,段克邪自幼父母双亡,被
南霁云的遗孀
夏凌霜收养,拜武学大师藏灵子的夫人归夫人为师,学习武艺。在与未婚妻
史若梅重重误会后,投身江湖,与
铁摩勒同道。不料被
史思明之女
史朝英所害,九死一生,历经重重艰难险阻与史若梅结为夫妻。
史若梅
唐朝进士史逸如之女,与
段克邪从小指腹为婚,史若梅父母双亡之后,一直留在
薛嵩将军府上,易名薛红线,不知自己的身世。不免养成了“官府千金”的娇牌气。且薛嵩不仅一直不向史若梅透露她的身世,还想将其许配给
田承嗣将军的儿子为妻。导致史若梅对龙凤
薛宝钗之缘莫名其妙,与
段克邪误会重重,后在几位武林前辈的帮助之下,千里迢迢,万里寻夫。。
聂锋之女,妙慧神尼之徒,
史若梅好友,与史若梅从小一起练习武功,是亲密的姐妹,在困境中相遇之后她们形影不离,共同面对了各种困难。
聂隐娘帮助史若梅,结识了扶桑岛少主
牟世杰,史、聂二人遂同牟世杰上金鸡岭武林大会寻找
段克邪。聂隐娘的父亲聂锋是一个正直的将军,很佩服史若梅的父亲,对段克邪的父亲也很仰慕,所以他给了史若梅很多帮助。情感方面聂隐娘暗恋牟世杰、又被方辟符痴恋。
方辟符
妙慧神尼之侄,早年丧父,妙慧神尼怜惜,不但把他送到磨镜老人门下做关门弟子,而且把自己的武学倾囊相授,是聂隐娘师弟,
史若梅师兄,和史、聂二人同行,感情方面痴恋聂隐娘。
牟世杰
牟世杰为扶桑岛的武学继承者,亦即是
虬髯客的后人,他武学精深、年轻有为,初到中原便声名雀起。因而有一部分绿林豪杰将他推为绿林盟主的候选人,他如愿当上了盟主。然而这一武林怪杰并不满足于绿林盟主之位。身在江湖,却以争夺江山大位为目标。因而与
史朝英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干了许多倒行逆施之事,对深深爱他的
聂隐娘不顾其情;对让住给他的
铁摩勒不顾其义;对绿林英雄不顾其仁与信,终于为祸多端,而至于绝望而终。
史朝英
史思明之女,史朝英因与其兄不和,又对
段克邪产生好感,二人逃出,前往京城参加
羽林军统帅秦襄主持的比武大会。途中丐帮向史朝英发难,被绿林盟主
牟世杰求情解脱。史、牟二人互相利用,引为知已,并欲借比武大会之机进攻皇宫,被铁摩勒以大义劝阻。牟世杰欲借安史余部和异族之兵起事,抛开
聂隐娘对他的爱情,与
史朝英结婚,
段克邪奉铁摩勒之命前去送信,途中救出被乱军所困的史朝英,反被史诬陷为非礼,遭到牟世杰与扶桑岛侍者的围攻,身受剑伤,亏
空空儿赶来相救。
铁摩勒再次召开绿林英雄大会,牟世杰落选盟主之职,自刎身亡,已怀孕的史朝英见势不妙,掠走被扶桑岛岛主
牟沧浪所擒的
段克邪,投奔青海鄂克沁寺主持幻空大师。众英雄赶来相教,空空儿解了佛寺大难。史朝英把刚生的儿子托段克邪照顾,然后自杀。
空空儿
武林怪杰,“袁公剑法”传人,武学大师藏灵子之首徒,
段克邪之师兄。妙手
空空儿本是
唐朝裴铏《传奇·聂隐娘》中的一个剑客,
梁羽生在这三部小说中通过艺术加工将他创造成为一个武功通神、极富传奇色彩的怪侠形象,空空儿天生异相,虽已届中年却做孩童装束。他噌武若狂,好勇斗狠,武功深湛,其中尤以轻功、剑法、偷术三技冠绝于天下,他轻功可以登萍渡水,在长江大河上纵飞翻腾:其所习袁公剑法为江湖第一快剑,可于一招之内避攻敌手九处要穴;其偷术更是达到了“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的神境。
铁摩勒
铁摩勒原本是散骑都尉,因受不了奸臣乌气,喜爱自在,跑到江湖。武功率绝、义气当先,深负众望,本是绿林盟主的不二人选。但没想到他为了平息纷争,而自愿将盟主之位让给出道的
牟世杰。
主题思想
悲情色彩的英雄救世思想
在《龙凤宝钗缘》中,
梁羽生以
天宝安史之乱为背景进行创作,
段克邪与
史若梅的身世背景均设定为孤儿,究其原因,战乱之下侠客以身殉国,文人遭受迫害,从侧面为小说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对“悲”情有独钟。梁羽生在《
龙虎斗京华》的创作谈中说道:“我要写的是历史的悲剧,在那种混乱的局势中,纵有真知灼见的英雄,亦只能是“枉抛心力”而已。”梁羽生通过英雄的悲壮一生去书写悲剧情怀,不仅是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精神折射。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无法跨越,
梁羽生的“英雄末路”情结便在内心扎根,通过“移情”的方式将希望寄托于笔下的英雄,救世、亦救人。由此可见,梁羽生对“悲”的执念,无非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救世理想。
历史背景中的侠义与责任
梁羽生所有的小说都具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其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都具有清晰的连续性,即以激烈的民族斗争为背景,写武林的正派和邪派之间你死我活的江湖之争。在《龙凤宝钗缘》中作者没有写
天宝的全盛时代,而写夷狄猖的
安史之乱及其后的国家衰弱,
回纥汗国侵略的这一乱世,将“
睢阳区守城”这样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入其中,更易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将书中的
侠士侠女们置身于安史之乱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在个人恩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汇冲突中,体现角色“为国为民,行侠仗义”的特点,表现出
中原地区传统的侠义精神和英雄本色的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艺术特点
古典回目
梁羽生创作的诗词多采用回目形式,对仗精巧,意境深远,为小说增添艺术趣味的同时,也让读者回味无穷。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古典回目式的诗词出现频率极高,这些回目在梁羽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龙凤宝钗缘》中梁羽生稳定采用七言对句的回目形式,例如出现在作品首章的“客路忽闻闺阁讯,良宵初访玉人来。”这样的七言古典回目形式贯穿作品始终。梁羽生在继承传统古典回目文学的基础上,在作品中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风格的回目,使得作品本身具有古典意蕴的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梁氏诗词武侠风格
中原地区著名的“金学家”
陈墨认为诗歌是
梁羽生创作武侠小说的一个绝招,他不仅继承了“中国叙事文学”中传统的讲、唱结合的形式和规范,同时又发展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创作套路。在传统诗词文化的侵染之下,梁羽生的小说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浓郁的书卷气,《龙凤宝钗缘》开头结尾都系有诗词,以作领起和收束,与传统的章回小说相似。
比如《龙凤宝钗缘》的卷首词《调寄蝶恋花》中“乱世姻缘多阻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乱世,暗含男女主人公之间情路的坎坷。“喜有东风吹暗雨,月斜风定鸳鸯起。”则表明故事是个美好结局,纵使百般阻扰,仍旧修成正果。小说结尾“只羡鸳鸯不羡仙,烽烟未许损年华。玉钗重合镜重圆。愿向江湖同展翼,且从游侠拓新天。相期毋负此奇缘。”表达了
段克邪与
史若梅的爱情修成正果,烽烟结束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两个人都还处于最美好的年华里,从此之后携手天涯,彼此珍惜。
梁羽生自创的这些诗词甚见才情,对全书能起点缀的作用,读来颇堪回味,塑造
梁氏诗词武侠风格,在文坛之中独树一帜。
唐人武侠传奇的传承
后世武侠小说中的不少神功奇技,大都可以从唐人的武侠传奇及笔记中找到影子。
梁羽生、玉燕等人,更摄取了红线、
聂隐娘、
空空儿等人物的闪光点,在其它作品中重新制作。而在《龙凤宝钗缘》中,梁羽生不单拘泥于对侠客飒爽形象的塑造,更多表现出精神层面的先进与崇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将这样的思想灌注于角色灵魂,将角色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传统的武侠小说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作品影响
梁羽生编著的《龙凤宝钗缘》,上接《
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
金庸、
古龙的一片天地。他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龙凤宝钗缘》自出版后产生巨大影响。
作品评价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认为,《龙凤宝钗缘》中作恶多端的
史朝英产下一子之后,当场自杀身亡,以赎一生的罪孽。这些对于
意识形态的信仰在后现代的今天看来,是迂腐的,因此有人评价
梁羽生这种处理人物的模式化缺乏人性的深度和真实感,这也是事实。但是,我们如果采用“同情的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对意识形态的坚持,
梁氏武侠小说中才具有了正气、勇气、理想等催人奋进的美学因素,人民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小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色彩。我们在这些英雄儿女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另外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任
刘大先认为,红线女、
虬髯客,这几个人物也是
香港电台新武侠尤其是
梁羽生在《
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等作品中重写过的形象,如果说
王小波的改写是滑稽娱乐的,一种后现代式的猥琐与嬉戏感,梁羽生是庄重雅正的。
参考资料
梁羽生.中国开放大学实验学院.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