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灼基
中国经济学家
萧灼基(1933年12月4日-2017年11月14日),男,广东汕头人,中国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年至1959年,萧灼基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本科、研究生就读。1959年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萧灼基先生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首次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改革理念。这个理论为国企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并使他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他坚定地提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要在商品经济下率先强化市场经济作用”,为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指明了方向。后在1999年,萧灼基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提到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这次发言为当时困境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2008年,他完成了《马克思传》的撰写,并对1985年出版的《恩格斯传》进行了修订。截至2017年已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萧灼基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全国十大财经英才奖”“中国国家图书奖”“北京大学终身教书育人奖”等奖。2017年11月14日23时34分,萧灼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3年,萧灼基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先后在聿怀中学、联合中学和第一中学读书。在中学期间,他还担任过联合中学和第一中学学生会主席、汕头市学生联合会宣传部长、学联主席。1950年3月,16岁的青年萧灼基当选为汕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3年9月,萧灼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因品学兼优于三年级就被推荐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
工作经历
1959年7月,萧灼基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79年6月,萧灼基晋升为讲师,1980年12月,其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9月,萧灼基晋升为教授,1986年7月,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其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同年10月,萧灼基作为大陆首位访问台湾的经济学教授,迈出了两岸经济学术交流破冰之旅的第一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989年,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他又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而后在1999年,萧灼基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提到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这次发言为当时困境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
2002年,萧灼基在首届珠三角经济论坛上指出,经济全球化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可能更大,这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同。次年,在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萧灼基提出,要大力减免农业税,免费提供农村初中和小学生的教科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仅仅三年后,千年农业税就被废除了,深受亿万人民的赞扬,且在其病重期间,萧灼基先生也一直在关心学科建设和改革发展,他就金融安全、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同年8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国西安发展促进恳谈会”上,萧灼基建议,西部地区招商应该招观念、项目和钱。萧灼基指出,欠发达地区其实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开放、创新、实干的观念。2005年,首届潮商大会在汕头市举行,萧灼基提出把汕头打造成潮商总部基地。他认为,总部基地可以促进各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而汕头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非常适合作为潮商总部基地。总部基地可以将生产、经营、研发、销售、服务等业务分散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城市。
人物逝世
2017年11月14日23时34分,萧灼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1月20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萧灼基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和《资本论》,截至2017年已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主要作品
其还发表的著作有《萧灼基选集》《萧灼基文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纵论股金》《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马克思青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历史人物》,还主编《中国证券全书》(500万字)《中国经济概论》《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中国证券市场199l、1992》、1994—2007年的《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等。且在《北京大学学报》《经济研究》《经济科学》《人民日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
发表论文
撰写传记过程
为了撰写卡尔·马克思传记,萧灼基于1998年4月专程访问欧洲,沿着马克思生活和工作的历程,先后访问了马克思的诞生地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就读的波恩大学,马克思创办《莱茵报》的科隆,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布鲁塞尔,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巴黎,马克思研究和撰写《资本论》的伦敦,参观了伦敦大英博物馆,拜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地。
理论贡献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1956年,萧灼基定下目标,要通读马恩全集并自撰《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2008年,他终于完成了《马克思传》的撰写,并对1985年出版的《恩格斯传》进行了修订。这是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首次成功尝试,也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萧灼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终坚持,虽然学术风气变迁,但他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价值。
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前瞻性的理论贡献
1981年,萧灼基先生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首次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改革理念。这个理论为国企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并使他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他的“价格运行弹性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论”“证券市场与社会主义适应论”等理论,在学界和实践中影响深远。他坚定地提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要在商品经济下率先强化市场经济作用”,为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指明了方向。
为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萧灼基是研究股份制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写了《股份经济学》和《中国证券全书》这两本书,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很深入,对股市的见解让很多学者赞叹,他也被称为“萧股市”。他还长期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对经济发展形势有自己的看法,被称为“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1999年,萧灼基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提到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这次发言为当时困境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
为中国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
从教五十年,萧灼基热爱教育事业,勤恳耕耘金融领域,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他思想开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他以身作则,提倡清廉、守法、创新、真诚,是学生们的行为规范。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心血,深受学生爱戴。他培养的学生在政、产、学、研领域表现出色,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才。
学术观点
社会民生
萧灼基为解决“民工荒”提出建议。他认为我们需要改变“重资轻劳”的现状,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采访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劳动者的收入必须提高,‘重资轻劳’的现象必须改变。”他强调,珠三角等地的民工荒主要是因为工资过低。萧教授指出,我国重视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但对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却不足。尽管就业队伍在扩大,但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从15%下降至12%。一些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很低,如上海市为635元,南京为620元,苏州市为620元,深圳市为610元,北京为545元等。在珠三角地区,民工一个月才五六百块钱,而且要每天工作12小时,谁还愿意去啊?由于劳动者收入低,资本回报率高,社会上的劳资纠纷在增加。
萧灼基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是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他呼吁我们要认真研究劳动要素的报酬标准,研究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益比例,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低工资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职工生活,还可以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能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发展。
萧灼基认为国家提出要更加关注公平,但同时,不应改变效率优先的原则。这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行平均主义束缚了生产力。虽然人均GDP已经超过1600美元,但科技水平仍然较低,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41,日本的1/36,法国的1/34。同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仍然惊人。尽管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素质还需要提高。这都说明,现在坚持效率优先是必要的。改变这一原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经济发展,削弱国家扶贫帮困的能力,对实现社会公平也不利。
经济方面
1980年,萧灼基发表《教育也是生产部门》一文,1981年又提出“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在“姓资姓社”争鸣中,他又提到“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
萧灼基先生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主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专家之一。国有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的。1989年,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萧先生又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
1992年,他还提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总目标,批判当时流行的恐商病、恐市病、恐资病。“老萧总是旗帜鲜明地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政府应发挥作用,但不能排斥市场机制。”回忆和萧灼基相识的60多年,北京大学同事刘方域印象最深的是,在改革低潮期,他和厉以宁、萧灼基并肩与“左”斗争、“坚持市场经济”往事。
2002年,萧灼基亮出了对珠三角发展的最新观点:经济全球化对珠三角的冲击可能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大,珠三角企业家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必须转变。针对于此,萧先生提出了珠三角要从地缘优势转向经济优势、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竞争、从不规范竞争转向规范竞争转变等十大建议。
股市方面
萧灼基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和敢于为民发声而著称,被称为“萧股市”。作为中国最早从事证券市场研究的学者之一,萧灼基曾主编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这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系统的证券市场工具书;还主持了《股份经济研究》和《证券市场研究》等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其“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赚钱”“不能为规范而规范”等论点至今仍颇具启发意义。因其在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方面的巨大贡献,敢于为民建言的萧灼基与厉以宁“厉股份”和吴敬琏“吴市场”齐名,被大众尊称为“萧股市”。
农业方面
萧灼基谈到新农村建设的两个思路,除了转移支付外,最重要是“多予,少取,搞活,放活”,特别是要在放活上下工夫。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农民生产要与市场相适应,要转移思路,通过市场的方式发展自己。光靠政府接济是不行的,关键是农民自己怎样利用市场机制,利用资源优势换取财富。政府对于信息、技术、资金都要给予帮助,但主要是农民自己要利用好资源优势,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仅仅靠第一产业是不够的,第一产业资源不够,劳动力过剩。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只有3%-5%,而我们现在农村占60%。这样资源不成比例,增加收入是很困难的。因此,农村也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只有这样做,农村和城市的市场才能够逐步实现一体化。
2003年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上,萧灼基先生发表了题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发言,提出大幅减免农业税,免费供应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教科书、练习本和其他文化体育用品。三年之后,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农业税被废除,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即使在病重期间,萧灼基先生仍然关心学科建设和改革发展,针对金融安全、金融体制改革、新兴产业战略等问题继续建言献策。
后世纪念
萧灼基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从教五十余年来,他始终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在经济金融领域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桃李遍布天下。他思想开明,坚持“真理无国界,科学无禁区,探索无止境,争鸣无尊卑”,认为创新是研究的灵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评)
萧灼基先生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证券市场、产权制度、涉外经济等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身患重病,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对人民群众的福祉务求鞠躬尽的责任心、使命感始终萦绕在这位老人心中。这名潮汕地区经济学泰斗用其一生践行“追求知识、强国富民”的理想,给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南方日报网评)
参考资料
萧灼基先生生平.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7
萧灼基 Zhuoji Xiao.豆瓣读书.2023-10-27
萧灼基同志逝世.人民网.2023-10-27
萧灼基:一生从教情未了.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10-27
经济界谈股论金.豆瓣读书.2023-10-28
萧灼基 的作品(5).豆瓣读书.2023-10-28
萧灼基.独秀.2023-10-28
首页.独秀.2023-10-28
萧灼基.独秀.2023-10-28
知识脉络.万方数据.2023-10-28
检索.中国知网.2023-10-28
萧灼基社会责任大于天.中国报道.2023-10-28
效率与公平多维思考.中国政协网.2023-10-2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撰写传记过程
理论贡献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前瞻性的理论贡献
为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为中国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
学术观点
社会民生
经济方面
股市方面
农业方面
后世纪念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