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生产活动,
第二产业是将第一产业获得的原料加工成各种物品的活动,第三产业是从事产品交换和生活的服务,当时世界各国三大产业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反映出整体的产出格局和发展方向。
费希尔在1935年,从人类经济发展的角度,首次提出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该分类法对
传统产业M理论起到了基础奠定的作用。国际
上将三大产业最早划分为
初级生产阶段,工业生产阶段和服务业发展阶段,三大产业既有所区分又相互依赖。
三大产业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产业结构是指不同经济部门之间
生产要素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它是
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反映了整个经济的产出格局和发展方向。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是破解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并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必要要求。第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它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并且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基本概念
产业
产业是指按照社会分工从事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信息和劳务提供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称。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英文中,industry可用来指代“产业”、“工业”和“行业”。而现今所研究的产业是指在
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的集合。
产业划分
起源
费希尔(Fisher, 1935)和克拉克(Clark, 1940)分别在1935年和1940年提出了这个三次产业分类法。这个分类法为
传统产业M理论奠定了基础,并在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演进中有着显著的影响力。根据这一分类法,产业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产业包括广义的农业,涵盖了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领域。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
建筑业,其中包括制造业和
加工业,以及建筑物的建设和修复。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共事业等领域,现在也常被称为服务业。第三产业主要从事服务提供和交易等活动,支持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运作,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定义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按三次大类产业进行划分的方法,即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它从深层次上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关系。1971年,
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产业正式分为三类:第一类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类产业是制造业,第三类产业为服务业。
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对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不断批评,意识到该分类法的不足与局限性。特别是第三产业在行业间的差异明显,它既包括简单的修鞋、理发等行业,也包括复杂的航天、科研等行业;既包括技术要求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餐饮业,也包括技术要求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信息业、
生物技术;还包括
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和国防部门等。因此,传统的产业分类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分类
参考资料
第一产业
定义
第一产业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产品的生产链中的原料开采。广义上包括农业、
种植业、
渔业、狩猎业、畜牧业、猎业和林业。
作用
农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需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的布局。同时,我们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
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第二产业
定义
第二产业指加工自然界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广义上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
建筑业以及公共事业(如煤气、电力、供水等)。
作用
第二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着力点。加快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产业
定义
第三产业指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广义上包括运输业、
通信业、仓储业、商业贸易、
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
行政管理、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这些服务业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高于物质需求的各种需求。
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的情况如下:低收入国家大约占30%,中等收入国家大约占50%,高收入国家则超过70%。据统计,全球500家大企业中,三产占据了前10席的7席,而在前10个行业的257家公司中,三产占59%。
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属于三产企业。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第三产业在推动一二产业发展以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当前,物质消费占支出比重逐渐缩小,而精神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了消费需求层级的变化和现代综合消费的多元化。随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增强,服务经济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对未来社会经济走向的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第三产业还可以扩大就业机会。第三产业集聚了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拥有广阔的就业领域和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第三产业注重劳动者的多样化技能和技巧,对标准化程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吸纳各种知识层次的劳动力,是一个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此外,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还吸纳了一部分从
第一产业和
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带来稳定。
产业关系
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
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它可以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并起到辅助作用。随着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吸纳大批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这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尽管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场内部的分工有许多联系和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这种分工形式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者生产不同的商品,通过交换各自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例如,农民种植粮食,将其出售给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则生产加工食品,并将其出售给商店和消费者。这种分工形式要求各个产业之间密切合作和相互依赖,以完成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不同经济部门之间
生产要素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它是
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反映了整个经济的产出格局和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演进经历了由
第一产业主导、到
第二产业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主导的变化过程。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从粗放型农业逐渐发展为集约型农业,随后又进一步发展到技术含量较高的
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同时,种植型农业逐渐向畜牧型农业转变,野外型农业也逐渐向工厂型农业发展。
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由轻纺工业向基础型重化工业转变,再逐步发展为加工型重化工业。从资源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产业结构逐渐演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最终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从市场导向的角度看,产业结构逐步朝着封闭型、
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发展,最终走向市场全球化。
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是从传统服务业到多元化服务业,再逐步发展为现代服务业、
第四产业和知识产业。
在历史上,产业结构经历了两次重大变迁。第一次是
工业革命的发生,导致工业部门逐渐取代农业部门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革命带来了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并促进了劳动力的
城市化和流动。第二次变迁是20世纪60年代
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服务业成为
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
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推动了创新和就业的增长。
产业结构与国家经济水平
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来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确实存在明显差异.。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较为平衡,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尤其是服务业。而一直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小,尤其是服务业的贡献更小。一个国家要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阶段,工业增长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决定了国家是否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基础。而服务业发展则是必要的条件,它在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的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相关案例
阜阳市地理位置优越,截至2016年,阜阳市草莓种植面积已超过2.4万亩。阜阳市政府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草莓种植和草莓酿酒深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草莓产业格局。 首先,广大农户在草莓栽培生产和品种选择上, 引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草莓品种,提升育苗技术。其次,有效对接和整合草莓栽培产业与草莓深加工产业。此外,考虑到深加工产业对果品的要求,致力于改进草莓
酿酒技术,提高
草莓酒的品质。最后,实现草莓栽培产业与深加工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选定的优质草莓品种已经投入生产,并且改进后的草莓果酒产品也已经上市销售。
相关产业
第四产业
第四产业是指知识密集型部门,这些部门是从第三产业中分化出来的。主要包括咨询服务、电脑服务、电子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生产、以及应用微型电脑、
激光、光学纤维、遗传工程等新技术的部门。此外,还包括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产业部门。
第五产业
第五产业即生态系统服务业涵盖了污染治理、
生态恢复、物资回收与再生、生态卫生、微生物生态技术和生物控制等领域。通过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该产业致力于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以物资还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标。
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的概念是由
日本农业专家、
东京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的。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食品加工作为
第二产业和餐饮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逐渐兴盛起来,它们的附加值不断增加。相反,农产品本身作为
第一产业的价值占比不断下降,农民和从事种养业的
农业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为此,今村奈良臣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即农业生产者不再仅仅从事种植和养殖这样的第一产业,而是应该涵盖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和农产品销售、提供延伸服务(第三产业)等领域,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他主张推动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的六次产业化,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并将更多的附加价值贡献给农业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