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因
越秀山而得名。越秀区是历代岭南行政中心所在地,现为
广东省人民政府和
广州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广州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越秀区位于广州市区中心,东起广州大道中,与
天河区接壤;西至人民路、
流花路、同德涌,与
荔湾区、
白云区相接;南抵珠江前航道中心线,与
海珠区隔江相望;北达棠溪涌、矿泉北街、
三元里大道、广园东路,与白云区为邻。全区总面积33.8平方千米,下辖18个街道222个社区,截止到2021年6月10日常住人口1038643人。2021年,越秀区地区生产总值 3629.48 亿元。
越秀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汇聚了8个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
五羊石像、
镇海楼、千年古道、
北京路、
中山纪念堂、
五仙观、
六榕寺、
光孝寺、
石室圣心大教堂、
西汉南越王墓等均在该区。
名称来历
越秀区即从前的
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1950年6月24日广州城变为广州的一个区,而越秀区中的"越秀"之名就是因为辖区内有座山叫做
越秀山,所以在建区时就将名称定为"越秀区”。越秀山为
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观音山,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与广州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沿革
秦汉至魏晋
公元前214年秦设
南海郡,今越秀区域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汉初为
南越国建都之地;公元前111年(汉
元鼎六年)复置南海郡,为郡、县治所。
217年(汉
建安二十二年)交州治所从广信(今
封开县、
梧州市一带)迁此地,为州、郡、县
同治地。
226年(吴黄武五年),析
交州东部置
广州市,为广州州治,亦属
番禺区境。
唐宋时期
唐朝至
南汉,此地先后为
岭南道、南海郡、岭南东道、兴王府的治所及番禺县治所。
971年(宋
开宝四年)
北宋平南汉复称广州,此地为
广南东路治所,亦为
南海县治,而后东属番禺、西属南海两县,时分时合。
元明清时期
元代属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
广州路,为道、路治所。
明、清两代,今区域东部属番禺县,西部属
南海区。明代为
广东省布政使司、
广州府治所,
清代为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及广州府治所。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废
广州市府,1918年设广州市政公所,1921年广州正式设市,广州城区不复由南海、
番禺区二县分辖,越秀区域归属广州市。
1949年,越秀区域内有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
西山区、小北区、汉民区、太平区、前鉴区、
大东区、
东山区、东堤区11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西山区、德宣区、惠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太平区、永汉区、东山区、大东区、前鉴区属今越秀区。
1950年6月,
广州市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越秀区、惠福区、太平区、永汉区、大东区等属今越秀区。
1952年9月,广州市重新调整城、郊各区,其中,市区划分为东、西、北、中、
河南省和
珠江6个区。永汉区及惠福区、太平区的大部分合并为中区;大东区及
白云区的小部分合并为东区;越秀区及永汉区小部分和
西华路、德坭路西段中间区域合并为北区;东区、中区、北区属今越秀区。
1960年7月,中区8个街道并入北区,北区改称为越秀区。东区改称为
东山区。
1961年8月,越秀区的5个街道划入东山区。至20世纪90年代末,越秀区和东山区管辖地域仍有多次小幅调整。
2005年9月,
广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东山区并入越秀区,白云区矿泉街道、
天河区登峰街道及天河南街道杨箕和
中山一路2个社区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
荔湾区人民路和
西华路部分地段划归越秀区管辖。此后,越秀区行政区划保持不变。
行政区划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老中心城区,越秀区总面积为33.8平方公里,下辖洪桥、
北京市、
六榕街道、流花、光塔、人民、
东山区、农林、
梅花村、黄花岗、华乐、建设、大塘、
广东珠光集团有限公司、大东、白云、登峰、矿泉18个街道,下设222个社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越秀区位置介于北纬23°52′~25°59′、东经113°29′~113°46′之间,位于
广州市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中,与
天河区接壤;西至人民路、
流花路、同德涌,与
荔湾区、
白云区相接;南抵珠江前航道中心线,与
海珠区隔江相望;北达棠溪涌、矿泉北街、
三元里大道、广园东路,与白云区为邻。
全区最大横距8.3千米,最大纵距7.1千米,总面积33.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1.29平方千米,占92.6%,水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占7.4%。
地形地貌
越秀区地处
白云山、瘦狗岭丘陵区与珠江三角洲过渡地带,河涌纵横交错,与外江相通。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平均海拔11.6米。北部为冈丘起伏的台地地区,
越秀山向北逶迤连接白云山,海拔在30~70米之间;南部为低平的冲积、洪积平原和洲岛,海拔在1~10米之间。其中地势最高处为
飞鹅岭顶部,海拔101米;次为越秀山主峰,海拔71.6米。
越秀区平原
基岩岩性为红色
碎屑岩,其上覆盖厚5~12厘米的淤泥和沙砾,属
第四纪松散堆积或
沉积物,南部平原的覆盖层厚度达20厘米。
气候水文
越秀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其气候特征受海洋和大陆影响明显,全年平均气温为 24℃ ~ 25℃。在水文方面,区域外围水系主要是
珠江前航道。内河涌有东涌、新河浦涌、沙河涌(越秀段)、水均岗涌(上游为暗涵)、景泰涌(越秀段)5条明涌,总长11.26千米;有玉带濠、西濠涌、百子涌、橙基涌、孖鱼岗涌、驷马涌(越秀段)等6条暗涌,总长11.69千米。过境最大的河流为沙河涌,从
白云区至
天河区最后流经越秀区汇入珠江,干流河长14.14千米,流域面积35.56平方千米。在湖泊方面,越秀区内有
广州市流花湖公园、
东山湖、麓湖,水域面积0.9平方千米,此外
越秀公园、
广州动物园和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均有人工湖。
自然资源
地质构造
自然灾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1年末,越秀区全区户籍人口117.45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 0.77 万人,死亡人
口 0.87 万人,户籍迁入人口 2.03 万人,迁出人口 0.40 万人。全区常住人口 104.90万人,常住出生人口 7411人,自然增长率 1.33‰。
根据越秀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在性别构成上,越秀区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507768 人,占 48.89%;女性人口为 530875 人,占 51.11%。在年龄构成上,0—14 岁人口为 141708 人,占 13.64%;15—59 岁人口为 665854 人,占 64.11%;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31081 人,占 22.25%,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64984 人,占15.88%。
民族构成
越秀区是
广州市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高度聚集、民族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地区。一方面越秀区是广州地区
回族满族世居地,
光塔街道辖内生活着以本地回族、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00余人,民族成份22个。另一方面越秀区是外来少数民族人员聚居地,登峰街辖内居住着以回族、
东乡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500余人,民族成份34个,尤其是
宝汉直街及周边沿线400米区域,聚集了信仰
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经营商铺84家,从业者700余人,是全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高度聚集、民族成份最多、民族之间交往最为活跃的街道。截止到2020年越秀区有少数民族人口3.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万人、流动人口1.12万人。
经济
综述
越秀区是
广州市现代服务业高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现代商贸业、创新金融、生命健康产业是三个主导产业,专业服务业、数字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三大特色产业。
2022 年,越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50.18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26.05 亿元,下降 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524.13 亿元,增长 0.4%。第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3.45:96.55。经济密度 107.99 亿元 / 平方公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5.14 万元。全年实有商事主体 23.43 万户,“四上”企业 4134 家,高新技术企业 550 家。
第二产业
2022年越秀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6.95 亿元,下降 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74.99 亿元,下降 3.1%。其中,印刷业实现产值 4.81 亿元,增长 19.8%。全年实现全社会
建筑业增加值 89.48 亿元,下降 9.6%。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83.87 亿元,下降 27.0%。其中,房屋建筑和
土木工程建筑总产值 438.60 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 75.12%。
第三产业
2022年越秀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223.21 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2496.40 亿元,增长 0.9%,增速高于全区 GDP0.8 个百分点;占 GDP 比重 68.4%,占第三产业比重 70.8%。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 1726.28 亿元,占 GDP 比重 47.29%,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 1.55 个百分点,增长 4.5%。网络零售发展迅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93.20 亿元,增长 60.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 48.72 亿元,增长 12.0%。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下降 8.6%;其中,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3.6%,餐饮业营业额下降 6.8%。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 577.4 亿元,增长 2.5%,其中,出口总值 261.8 亿元,下降 0.8%;进口总值 315.6 亿元,增长 5.3%。
人文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22年,越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550 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763 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 43 项。 全年专利授权量 12294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3960 件,增长 48%、增速全 市第一;专利转让、许可 1855 件,增长 62.8%;企事业单位获
中国专利奖金奖 1 项、 银奖 2 项、
优秀奖 9 项,省专利奖 2 项,创历史新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 量 135.51 件,为全市平均水平的近 2 倍。 获评全国首批、全市首个国家
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集聚知识产权服 务机构超 400 家、执业专利代理师 443 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 点 2 家,占全省 2/5(全市 2/3)。2022 年成功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1 家、 优势企业 2 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1 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 家、 优势企业 6 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 家、示范企业 16 家。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
交通
风景名胜
越秀区是
广州市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在区内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
光孝寺、怀圣光塔、圣心教堂、
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镇海楼、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
中山纪念堂纪念碑、黄花岗、烈士陵园等为代表。
参考资料:
荣誉
人物
参考资料
地方特点.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3-02-15
行政区划.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3-02-15
行政区划.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