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恐惧》是墨白于2002年1月由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以尖锐的笔调和独特的写法描绘了当代人的精神状况。
出版社
黄卷:《欲望与恐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蓝卷:《
手的十种语言》,
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
墨白,
淮阳区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
收获》、《
花城》、《
钟山》、《
大家》等先锋刊物上发表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
梦游症患者》、《寻找外景地》,中短篇小说集《
孤独者》、《
爱情的面孔》、《
重访锦城》、《事实真相》等,计三百多万字。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90年代初,严肃文学走入低谷时,我社曾经推出了“跨世纪文丛”。这套书目前已经出版了辑共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囊括了新时期以来在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一批作家的作品。图书陆续出版后,在文学界和出版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跨世纪文丛”汇集的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在长篇小说的出版上,我们还缺少一个能为读者识别的品牌。今年夏天我们在讨论出版一套袖珍长篇小说时,想到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九头鸟”,这个曾一度代指湖北人却又褒贬不一的小精灵作为我们这套书的标识。
内容简介因为欲望而产生恐惧,因为性的压抑而丧失了尊严和自我,他的欲望他的恐惧他的焦虑他的忧郁和现实中的我们如此相似,他的绝望像空气像阳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片空间,深藏在我们的血肉里。我们视为崇高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他哆哆嗦嗦的声音里渐渐地丧失了,他的迷惘和怯懦使他像一条狗卑鄙地生活着,生活中许多人都像他那样没有尊严地活着,活得是那样的无耻……
目录
第一部 序言
1.欲望
2.恐惧
3.隐私
4.爱情
5.婚姻
6.神秘
7.牌局
第二部 正文
1.逃离
2.恐惧
3.在黑暗里守望
4.死亡的消息
5.在冬季里旅行
7.布告
8.模拟表演
10.流氓的生活
11.爱情
12.黄色小说
13.夜鸟
15.黄色泥泞
16.动词: 通奸
17.折磨
18.精神病医院
19.欲望
20.纸牌游戏
21.雨声
22.无处可归
23.两个人的房间
24.结束或开始
第三部后记
——一个夏日的上午和女友的谈话
后记
三部曲
在连绵不断的秋雨里,我最终完成了“欲望三部曲”的写作。
《欲望》中的红卷写于1992年11月至1999年5月之间,黄卷写于2000年前后,而等完成最后的蓝卷,时间已经到了2011年的秋季。在这十九年间,因为《欲望》的写作,我走过太多的地方,断断续续,长路漫漫,终于,在今天,将结束于这寂静的山林。
我说的是寂静,而不是寂寞。尽管,山上避暑的人早在八月底都已经下山,现在已经到了九月的中旬。每天早餐后,我就在别墅的窗前面对森林坐下来,开始写作。从2011年的6月开始,一直到9月中旬,我都在做着结束这漫长的写作的工作。从《裸奔的年代》到《欲望与恐惧》,从《欲望与恐惧》到《
别人的房间》,《欲望》确实耗去了我人生太多的心血。
《欲望》里所讲述的故事是从二十世纪最后两个年代开始,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代的中期结束,时间跨度三十年,在精神的承接上、在物理时间与历史背景上都构成了延续的关系。《欲望》里所呈现的这个时期,“蜕变”这个词最能体现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上的进程。在刚刚过去的世纪更替的年代里,由无数人离乡背井所构成的巨大运动,就是对“蜕变”这个词的最好注解。在我们身边,在中国版图上大大小小的城市,每一片可以生存的空间都漂泊着来自异乡的身影和陌生的声音,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向往和梦想、幸福和痛苦、希望和无奈、欢乐和尴尬、情爱和仇恨里感受到,这一切,都和我们的形与质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蜕变”的过程是痛苦波折的,“蜕变”的结果是瞩目惊心的,而我们精神上发生的所有“蜕变”的动力,都源自欲望。
欲望的力量是强大的。对金钱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肉体的欲望,对生存的欲望,欲望像洪水一样冲击着我们,欲望的海洋淹没了人间无数的生命,有的人直到被欲望窒息的那一刻,自我和独立的精神都没有觉醒;而有的人则从“欲望”的海洋里挣脱出来,看到了由人的尊严生长出来的绿色丛林。我称这种因欲望而产生的蜕变为精神重建,或者叫着精神成长。
西班牙哲学家和小说家乔治·桑塔雅那(1863—1952)曾经告诫我们:“即使全世界都获解放,但一个人的灵魂不得自由,又有何益?”一个连尊严都没有的人,何谈灵魂的自由?应该说,人的尊严是我写作《欲望》时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伴随着我走过了漫漫长夜,等到了2011年炎热的夏季,我下决心结束我这梦境一样的旅程。可转眼,天气已经变得阴冷起来,似乎连日的阴雨都拥挤到我现在所居住的空间里。
无风雾起的时辰,我像待在不见天日的海底世界。除去风,除去落叶,除去鸟鸣,整个寂寥的空间里,出出进进只有我一个人。除去农历单日的早晨,我早起去南街赶一次山里的露水集,从山民手上买来维持生命的食物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创作。日子清苦而寂静。我说的是寂静,而不是寂寞。我不寂寞,那是因为我常常想起我旧日的朋友,谭渔、吴西玉;我不寂寞,因为我每天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些我熟悉的人物:米慧、金婉、林桂舒、粟楠、方立言……当然,还有黄秋雨,一个我所熟悉的画家。
当我面对黄秋雨留下的文字时,我就像看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神秘幻想者,一个精神流浪者,一个现实生活的梦游者,一个癌症病患者,而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有着痛苦的灵魂、有着非凡创造力的艺术家。我从他泥沙俱下的文字里,在他寻找失去的爱情的路途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无奈,他孤独的内心世界和庸俗的社会现实构成了巨大的冲突。我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内心的巨大的痛苦,是怎样被我们这些麻木的灵魂所忽视,世界到了黄秋雨这里,彻底呈现出了无限的冷漠。而我,却是用了这冷漠,来充实我这孤独的写作生活。其实,在这漫长而孤独的创造里,我的内心有着无处不在的寂寞和孤独,只是我不愿意承认而已。我之所以不愿意承认这寂寞和孤独,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的朋友谭渔、吴西玉和黄秋雨,这同一天出生的三兄弟,痛苦与压抑、焦虑与迷茫、欲望与恐惧、挣扎与绝望等等这些渗透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个体存在构成了一幅复杂的精神图像。
在无人走过我房前那长长的石台阶的时候,我就把我的朋友方立言拉出来坐在廊台上,面对远处的山岗一起阅读在《别人的房间》里出现的文献,那些写在不同书籍上的隐藏在
书柜里的文字,那些女孩写给黄秋雨的书信,那些新闻资料,那些历史故事,那些回忆录,那些绘画,那些充满情欲的诗歌,那些充满理性的诗歌评论,甚至是一张很久以前的汇款收据……在我们一起阅读那些关于黄秋雨的文献时,一些潜在的意识在阅读的时候会突然冒出来,我们会因思考而停顿,我们会因某些可疑的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我”会在同一行文字里出现,这种双重的第一个人称和视角,真是一次奇妙的叙事实践。“个人的自我是理解美学价值的惟一方法和全部标准”(哈罗德·布鲁姆语),我心理清楚,整部《欲望》都是一次纯美学的追求,我已经完全抛开了谭渔、吴西玉和黄秋雨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迷失在了具体的文本语境之中。这就是我坚持我只有寂静而没有寂寞的原因,我觉得,我的生命完全和出现在我小说里的人物融为了一体,我成了他们蓄谋的一部分。
连绵的阴雨使时光仿佛蹒跚地行走到了深秋。从山坡下通向我门前的长长的石台阶上,再也看不到一个游人。晚饭后,我撇下我的朋友在别墅里,独自打着雨伞去散步。我所居住的十八栋别墅后面的那些山路上,确实显现出凄凉来,满眼被秋雨打湿的黄叶紧贴在石壁上,那些隐藏在树林里的别墅古老的门上,是前些日子被年轻的女护士离开时贴上去的盖着红色印章的封条。在那些要等到明年才能开启的房门后面,已经是深不可测的灰暗,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等待被人解剖的黄秋雨,他已经关闭了自己的房门,让我们再也无法走进他那复杂而神秘的房间。是的,谁也无法启开那幢世界上独一无二建筑的房门,我们只能通过他身边那些貌似熟悉他的人的口述,或者一些与他相关的文字来了解他。其实,我们所有过世和在世的人,都是另外一个黄秋雨,都是另外一个吴西玉、都是另外一个谭渔。有些时候,我们就是那些被贴了封条无法进入的房间。不可理解的是,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平庸的人,面对身边一个深处痛苦的生灵,往往是视而不见。可是,当他离开人世后我们却又总是想违规撕下那房门的封条,企图进入房间的内部,去窥视寻找他们的隐私,以供我们酒前茶后取乐的谈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欲望》里的文字,都以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的形式分别刊登在《
收获》、《
花城》、《
十月》、《
芙蓉》、《江南》等不同年份的文学期刊上,现在,她们终于以一部完整的长篇小出版。在写作《欲望》断断续续的时光里,正是我人生的路途中最为茫然的时期,痛苦忧郁和孤独,都是我对生命最为真切的体验。是的,在秋雨飘摇的山路上,我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但是却能听到幽灵在山间低语。所有的静默,都归还给了那些隐藏在树林间的一幢接一幢古老的别墅,那些由西方人在一百多年前留下的,现在被年轻的女护士贴上封条的别墅。当然,幽灵的低语仍然没有终止,那幽灵附身于秋雨里时而飘落的黄叶,或者那些躲藏在别墅廊台上鸣叫的不知其名的鸟类。
作者:
2011年9月13日,鸡公山,广东军区疗养院,北岗18栋
目录索引
《在欲望驱动下的“神秘的房间”》
《现实的焦虑与救赎的渴望》 林舟
《解读〈欲望与恐惧〉》 奚同发
载《郑州晚报》2002年4月22日
载《河南工人报》2002年3月14日
《在夜色里开放的花朵》
——读墨白新作《欲望与恐惧》 琼子
载《河南新闻出版报》2002年3月1日
《建立起内心更高的秩序》
《一面是欲望,一面是恐惧》 于火
《无处逃循的边缘人》
——关于《欲望与恐惧》 张军府
《有一个叫河镇的地方》
——与墨白对话 刘海燕
收入《理智之年的叙事》,
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象》
——关于农民叙事的
伦理学的探讨(《第六章·墨白》)
李丹梦收入《河南文学史·当代卷》,
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痛苦的拷问:墨白小说的审美聚集》 李喜民
载《时代文学》2007年第5期
《形式的伦理意义——墨白论》 李丹梦
《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与历史的宿命——墨白小说论》
龚奎林载《山花》2008年第7期
《现代主义精神的弥散》
——试论墨白小说叙事的风格 康宁
载《绿洲》2009年第7期
《无法抗拒的宿命: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穿行》
载《山花》2009年第9期
载《躬耕》2009年第10期
《经验·历史·责任·创作》
——墨白访谈录 龚奎林
载《西湖》2010年第2期
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论墨白小说的苦难叙事》 张翼
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裸奔的年代”与“欲望与恐惧”》 井延凤
《游离于世俗化与诗意化两极之间的焦灼》 高俊林
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
《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
——墨白访谈录 高俊林
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2期
《置身与苦难与阳光之间》
——墨白乡土小说论 刘迎
《墨白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国家声音”》 张延文
载《山花》2010年第5期
《对自我的审判》
载《牡丹》2010年第10期
《可叹吴西玉——〈欲望与恐惧〉读后感》何长青
载《大河文学》2010年第4期
《自我规训:肉体与灵魂的深度撕裂——墨白小说〈欲望与恐惧〉的思想地图》 刘军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小说的多维镜像》
——墨白访谈录 江媛
《文本建构与精神迷失——从墨白小说目录论述其叙事风格》 李瑞华
载《语文知识》2012年第1期。
《叙事的核心:时间与记忆》
载《东京文学》2012年第2期。
《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异化》
载《东京文学》2012年第5、6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