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1893-1954),字圣木,浙江
泰顺县翁山乡外洋村人。历任
甘肃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和
青田县、陕西长安、
嘉兴市、
遂昌县、永嘉、江苏武进六县七任县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冬,在泰顺县当选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
人物简介
翁柽(1893-1954),字圣木,浙江泰顺县翁山乡外洋村人。历任甘肃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和青田、陕西长安、浙江嘉兴、遂昌、永嘉、江苏武进六县七任县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冬,在泰顺县当选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
翁柽,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弱冠时,先习经史,后考入浙江监狱专校。1927年北伐成功,因殷铸夫、沈钧儒等推荐,受命任青田县长。
民国十六年(1927) 翁柽在长
青田县任内,首设青田县图书馆,两年后并入青田县民众教育馆。
后任福建盐运使公署科长、浙江卷烟煤油特税总局科长、
甘肃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兼代厅务行政长、
陕西省长安县长等。
翁柽在长安(驻
西安市)任内,曾主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并撰有序谓:“咸宁、长安两邑旧时
同治省会,民国肇建始裁并咸宁统于长安。”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发生,
长安区县政府被第十七路占领,长安县长翁柽被扣押审查,各县县长、各机关公务人员亦均大批更动,凡非陕籍者,多被撤换。翁柽携家眷回
浙江省老家
泰顺县。
1937年1月15日,王先强派任浙江第二区行政督察(
嘉兴市)专员兼嘉兴县长(1937年11月调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曾保荐嘉兴县主秘凌潜夫、建设科长朱毅生接任嘉兴县长,惟国民党中央以翁柽在“西安事变”时曾任长安县长,因事变而去职,电
浙江省人民政府安置,遂发表翁柽为嘉兴县长。
翁柽于1937年4月接任嘉兴县长,至11月县政府向
濮院镇撤退,计莅任9个月,适值国难。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嘉兴进入战时状态。8月16日,日机首次来炸
嘉兴市,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全公亭、
金山区一线登陆。6日敌陷淞江,我军在
嘉善县一带进行惨烈阻击。自11月8日起对嘉兴狂轰滥炸,
嘉兴县政府炸成土丘,惟地下防空室无恙,故专员、县长在地下室办公。14日,敌军逼近嘉兴。面对
日寇大敌压境,11月15日,在浙江第二区行政督察(嘉兴)专员兼
中将保安司令杜伟(1937年8月30日派任,青田北山人)的领导下,县长翁柽率党政机关离开嘉兴,撤往桐乡县
濮院镇,并积极组织军民抗战,后随部队撤向
富春江。临撤退时,翁柽还将所携公帑二十余万元上交国库。18日上午,各路日军迫近城郊,我守军一团顽强防御,与敌激战。下午3时,敌军一部攻入城内,我军撤出阵地。19日,
嘉兴市全城沦落。
1937年底,翁柽派任
遂昌县县长,他在激励县民积极抗日的同时,着意于民间歪风陋俗如赌博之类的革除;任间曾手订“六约”令于民间:1、早起;2、禁赌;3、禁赤膊外出;4、禁着
旗袍;5、禁缩手烘火笼;6、禁家畜放出街道。“六约”中“早起”令最严,每日天将破晓,县长亲自率警察巡视街道里弄,逢天寒地冻从不间断,巡行时若遇未起床开门者即嗑们而入训斥其家人,被民众称为民国时期遂昌“最辛勤的县长”。1947年在遂昌县抗战两周年纪念大会上,翁柽撰有抗战对联:“抗战两周年,摧敌寇实力,博世界同情,英勇震全球,铁血铸成党国史;牺牲千万辈,争民族生存,维人群义勋,英名垂
宇宙,香花凭吊烈士碑。”
1940年12月第二次出任
青田县县长。任内,设立青田驿运站、
浙江省水陆联运管理处青田调派站等,积极组织民众积极抗日救亡。自日军侵华以来,青田热血男儿,纷纷上前线奋勇杀敌,或在青田保乡卫土,在全国各地抗日战争中牺牲331人,在青田伤亡445人。为纪念抗日死难烈士,1941年4月至10月,在县政府西面(今县公安局内)
建成县忠烈祠5间,占地面积2386亩,内设烈士牌位,12月25日,县政府举行抗日阵亡将士牌位入祠典礼。
1945年4月翁柽从
青田县调任
永嘉县县长,6月17日,
日寇逃跑,
温州市光复,此时正是端午前后,为庆祝温州光复,在九山河举行了龙舟比赛,翁柽特地到青田请来两支最快的龙舟队来与温州的龙舟队比赛。温州西郊有五只五色龙舟,参加比赛的共有二十多只龙舟。比赛那天,九山河畔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47年8月1日,派翁柽代理
武进区县长并到县接视事,10月正式充任江苏武进县长兼“太湖卫戍区第二分区指挥部”副指挥。武进县是共产党
新四军和
抗日游击队的活跃地区。随着国共斗争的激化,翁柽曾奉命相继杀害了几位革命志士。1948年4月翁柽被免职,后被
中国国民党当局判处有期徒刑,携眷赴
上海市,任浙江旅沪同乡会秘书长。1949年之后到了上海钢铁厂。
翁柽对故乡
泰顺县公益事业十分热心,1924年,翁柽曾带头捐资建造了泰顺县
翁山乡外洋村石拱廊桥,桥名“
旗峰桥”。还倡建翁山旁大桥,修建联志小学校舍。在任青田县长时,忧邻乡泰顺莒江洪水泛滥,曾筹款会同地方人士筑堤疏浚,修筑莒江大坝(防洪堤),使莒江数千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子女后人
翁柽原配姓氏不详,续娶青田北山杜师业之女杜善勤,共有六子四女。
翁柽长子
翁同文(1915-1999),毕业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留任师范学院任助教,后赴台湾,任台北
东吴大学历史教授,先后在
法国、
德国、美国、
新加坡的许多著名大学任职,成为具有杰出成就的著名史学家、著名红学家,著述颇丰。1999年3月6日病逝于,终年85岁,夫人许文瑛,育有一子三女。
次子翁同伦,1917年生,10岁随父迁居
温州市,1939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
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就读。抗战胜利后,受国民党政府委派,先后在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救济总署台湾分署、
台湾土地银行工作,直至1973年退休,居台湾省
新竹市,后赴美国。其二女儿翁丽台,曾任彰化
美国社区大学药物组负责人,“
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研究所中药组硕士,
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学者营养商师,现在
加利福尼亚州从事营养谘询和教育的工作。
三子翁同潜,是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4月,
吕振羽安南同边区游击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张克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原主席)一起,在
福建省安溪县革命老区打游击,参加
解放战争。解放后供职于福建省科委,已离休。
四子翁同青,出生于青田,在
上海市从事申办注册企业的代理业务,上海润信企业登记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已退休。
五子翁同凯,1945年生,在中外合资企业做高级注册会计师。
六子翁同宪,1948年生,上海某
建筑工程公司任劳资科长,已退休。
长女翁同昭,在上海从事医务工作,60年代去世;二女翁同曜,1929年生,浙江
嘉兴市政府工作,已退休;三女翁同君,1936年生,随二哥翁同伦去台湾;四女翁同放,上海市某纺织厂纺织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