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女,1938年8月20日出生,浙江青田人,1963年毕业于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现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内分泌重点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临床擅长治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甲状腺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症。
人物经历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学院医疗系(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张鸿恩。
诊治范围
擅长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病变、甲亢、甲减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成就
学术思想
糖尿病的中医“三型辨证”理论。
一、创建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消渴病,历代医家依据症候进行三消辨证,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金朝《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从
三焦角度进行辨证,书中指出:“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
上消、
消中、肾消。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膈消病也;中消者胃也;肾消者,病在
下焦。”
清代《
医学心悟》则根据消渴症候辨证:“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脂膏者为
下消”。然而,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疾病的症状、证候也随之发生变化。
目前,临床
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60%的患者缺乏典型的“三消”症状,病情十分隐匿,难再按三消辨证。为了探索
糖尿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林兰教授在三消辨证理论的基础上,对6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中医宏观辨证,以
八纲辨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目,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具有热盛、
阴虚、
气虚、
阳虚体质等四大基本证候。根据临床所见,林兰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四大基本证候并非单一出现,而是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互参见。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三个证型。
阴虚热盛型:以热盛证候为主,兼有
阴虚证。表现为肺燥阴伤,
口渴引饮;胃火亢盛,消谷善饥,溲赤便秘;
肝火旺偏亢,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心火亢盛,心烦失眠,
心悸怔忡等,占三型中的12.1%,多见于
糖尿病早期。
气阴两虚型:以
气虚证候为主,兼有阴虚证。表现为脾气不足,面色恍白,倦怠乏力;
心气虚证,
心悸病气短,失眠多梦;肾阴不足,
耳鸣失聪,腰酸膝软;肺阴不足,咽干舌燥,
干咳无痰;
肝阴虚,头晕目眩。占三型中的75.2%,多见于糖尿病中期。
阴阳两虚型:以
阳虚体质证候为主,兼有
阴虚证,表现为
肾阳虚亏之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阳
早发性射精,腰酸耳鸣,夜尿频数;
脾阳虚亏之神疲倦怠,面色恍白,腹胀满,大便溏薄;
脾肾阳虚之五更
腹泻;胸阳不振之
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唇舌青紫等症。占三型中的12.7%,多见于
糖尿病后期。
综上所述,
阴虚为三型之共性,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因素,为糖尿病之本。阴虚热盛型见于糖尿病起始阶段,;气阴两虚型见于中期阶段,所占比例最高,为糖尿病基本证型;而
阴阳两虚型为糖尿病发展到最后的归宿阶段。“三型辨证”实际代表了糖尿病
病程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
“三型辨证”理论1986年被国家卫生部药品监督局纳入《中药(新药)糖尿病(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沿用至今,长达28余年,得到同行专家广泛认可和引用。“
糖尿病三型辨证及诊疗方案”于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大科技成果的首项,成为重点科技推广项目。
二、糖尿病“三型辨证”的证治特点
阴虚热盛型:以实证、
热证为主。病位在肺、胃、心、肝。此型为并发症少而轻的早期阶段。表现以
胰岛素抵抗为主。治疗上应用清泄肺胃,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达到改善症状,纠正胰岛素抵抗,降低
血尿糖,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气阴两虚型:以虚证、热证为主,病位在心、肺、脾、肾。是有诸多的较轻并发症的中期阶段。林兰教授应用多元
回归分析研究发现,
胰高血糖素异常升高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而益气养阴中药具有双向调节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因此治以益气养阴。此疗法对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有较好作用。
阴阳两虚型:以虚证、
寒证为主,多夹夹湿,表现为虚实夹杂,病位在心、脾、肾,是以并发症多而重为特点的后期阶段。治疗以纠正异常
血液流变学、改善低T3、T4综合征,稳定病情,从而达到改善症状、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治以温补脾肾,
活血化瘀药。
三、提倡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治则防治糖尿病
林兰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系指机体的元气和
肾阴虚,既有肺脾肾三脏元气亏虚之证,又有五脏阴液内耗之候。同时,由于在
糖尿病“三型辨证”中,“气阴两虚型”在三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故确定该型为糖尿病的基本证型。由此着手对益气养阴治则及其方药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对4个医疗中心的406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方药降糖总有效率为76.54%,其中气阴两虚型为81.38%、
阴虚热盛型为65.45%、
阴阳两虚型为63.33%。接着对其中的190例患者进行后续研究,连续追访三年,最终证实中药降糖作用恒定而确切。
林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
降糖甲片”为国内第一个防治糖尿病的中药新药。为揭示益气养阴药的降糖作用机制,她对益气养阴复方进行了拆方研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证实益气养阴中药具有保护胰岛作用,其中
补气药能加强
胰岛素的分泌,养阴药能降低
胰高血糖素分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在。该药于1985年通过国内著名中西医专家鉴定,同年获
中国中医科学院I级科研成果奖;1986年荣获国家(卫生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同年获新药证书。目前为国家中药保护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现由国内4家具备GMP资质
药厂生产,在
糖尿病中药研发领域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科研成果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8项。先后获国家(部级)重大
科技成果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4本,主编、主审学术著作4本,发表论文70余篇。
先后培养的硕士、博士、
博士后44人。曾担任40多项社会职务,多次应邀国外学术交流,曾执行援外保健任务,为
日本、
韩国、
卡塔尔、哈萨斯克斯坦等国家领导人诊疗疾病。
创立
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被纳入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引领糖尿病领域的医疗、科研、新药研制等。
国内首次倡导“益气养阴为防治糖尿病基本法则”、研制了国内第一个中药降糖制剂、首次对中药复方进行拆方研究,从
细胞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降糖机制。提出“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药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大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系列研究、阐明中医血瘀证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其演变规律。获新药证书4项、国家专利4项。
此外,研制了“
降糖甲片” 、“
渴乐宁胶囊”、“芪蛭降糖胶囊”、“渴络欣胶囊”等中药新药制剂,该四项均获得新药证书。其中“渴乐宁胶囊”、“芪蛭降糖胶囊”两项入国家医保目录、均为国家保护产品。“糖心平胶囊”、“甲亢宁胶囊”、“芪蛭降糖胶囊”、“渴络欣胶囊”等四项均获得国家专利。“糖心平胶囊”、“甲亢宁胶囊”、“降糖通脉宁胶囊”等三项院内制剂在临床应用数十年。
出版著作
主编专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论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2部,主编《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研究进展》1部,编著《临床中药学》、《糖尿病证治研究》等6部。
主要论文
1.林兰,
倪青,庞健丽,
魏军平,苏诚炼,闫秀峰.中药复方辨证加减随机对照治疗
2型糖尿病200例疗效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02):102-107.
2.林兰,倪青,庞健丽,闫秀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2型糖尿病辨证规范
前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07):9-12.
3.林兰,郭小舟,
李敏,
龚燕冰,
王斌,刘颖.早期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09):912-914.
4.林兰,郭小舟,
倪青,龚燕冰,王斌,石世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6T突变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J].中医杂志,2010,51(05):447-449.
5.林兰,郭小舟,龚燕冰,王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辨证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02):124-125+130.
6.林兰,郭小舟,倪青,赵浩,
龚燕冰,王斌,刘颖.早期
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01):29-31.
7.林兰,
倪青,
刘喜明,
高齐健,苏诚炼,
陈思兰,张润云,
魏军平,
胡东鹏,李鸣镝,王兆礼,楚晓燕.糖微康胶囊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195例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8(01):46-50.
8.林兰.中医药在
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7(04):14-15.
9.林兰,
陈世波,倪青.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思路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6(07):12-14.
10.林兰,郭力.中药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MP-9表达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02):8-10.
11.林兰,郭力.糖微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05):10-12.
12.林兰,郭力.糖微康对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04):215-217.
13.林兰,魏海峰,王波,王勒瑜,李鸣镝.低能量氦-
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中药治疗实验性糖尿病脑梗塞的
病理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09):26-28.
获得荣誉
“
降糖甲片治疗成人
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国家(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和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
二等奖、获新药证书、(后剂改四类新药“
可乐宁胶囊”);
“降糖通脉宁治疗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先后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5年改名“
芪蛭降糖胶囊”获新药证书。
“甲亢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2等奖;
获国家中医管理局级和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三等奖3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荣获部、局、市级一、二、三等奖16项。
被授予“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级名老中医
“优秀女科技工作者”
社会任职
现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内分泌重点专科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先后曾担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成果评审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糖尿病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
曾任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