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是中国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主办的电影奖项。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办单位于2010年10月1日在
台北市公布影片入围名单,台湾导演
张作骥执导的台湾影片《
当爱来的时候》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包括最佳
剧情和最佳导演在内的14项提名。《
十月围城》紧随其后,获得9项提名;之前备受关注的《
艋舺》获得六项提名;
冯小刚执导的《
唐山大地震》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视觉效果共3项提名。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桃园举行颁奖典礼。张作骥执导的《当爱来的时候》获得了包括最佳剧情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阮经天和
吕丽萍称帝封后。
时间
第47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定于2010年11月20日在桃园举行。
地点
桃园
主持人
主题
本届金马主题是“电影动起来”
入围名单
父后七日
十月围城
当爱来的时候
透析
第四张画
最佳导演
张作骥-当爱来的时候
刘杰-透析 JUDGE
孟宏-第四张画
最佳新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高盟杰-当爱来的时候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张诗盈-父后七日
最佳原著剧本
张作骥-当爱来的时候
高山 刘杰-透析
最佳视觉效果
维多利亚壹号
十月围城
通天神探狄仁杰
最佳美术设计
当爱来的时候
第36个故事
通天神探狄仁杰
最佳造型设计
十月围城
当爱来的时候
志明与春娇
通天神探狄仁杰
最佳动作设计
十月围城
叶问2
打擂台
通天神探狄仁杰
最佳剪辑
街舞狂潮
十月围城
当爱来的时候
春风沉醉的夜晚
艋
当爱来的时候
春风沉醉的夜晚
通天神探狄仁杰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Peyman YAZDANIAN-春风沉醉的夜晚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台北星期天
台北星期天
彼岸
当爱来的时候
第36个故事
第36个故事
你不知道的事
恋爱通告
最佳纪录片
艺霞年代
粉墨登场
街舞狂潮
简单作业
马嘎巴海
休学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
父后七日
当爱来的时候
第四张画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
李烈
特别贡献奖:孙越(演员)
评审
华语影片学者。
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现职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副教授。
影评人、编剧。
台湾淡江大学大学毕业,为“兰陵剧坊”及“笔记剧场”成员。
编剧、导演。
纽约雪城大学电影艺术硕士。何平的影像风格独树一帜,内容/形式充满黑色幽默和
魔幻现实主义,不同于台湾新电影以降的
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资深电影美术工作者。
导演、演员。曾以《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入围第28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之后从事多年电影幕后工作,逐步展开她坚定的电影创作之路。 2008年编剧导演的剧情
短片《跳格子》一举囊括金马奖、
金穗奖、
台北电影节等大奖肯定;电视作品《
艾草》获得2009年
旧金山影展最佳电视电影奖等多项国际奖项。最新作品为纪录片《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2009),入围第4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并获得
第12届台北电影节百万首奖、最佳纪录片。
曾任职报社,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深编辑与作家,从事文字、影像、装置艺术等创作,亦撰写影评、剧评等。
张元
出生于1963年的
张元,1989年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妈妈》立即引起国际瞩目。 1997 年以中国第一部同性恋电影《
东宫西宫》入选
戛纳国际电影节;1999年完成《过年回家》荣获
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奖。张元导演风格多变,作品包括《
北京杂种》、 《儿子》、《
广场》、《
我爱你》、《
绿茶》、《看上去很美:小红花》等。他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坏孩子”;也是《
时代周刊》“21世纪世界百位青年领袖”之一。
媒体评论、学者。英国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现任
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曾任《人间》杂志图片主编,《
中时晚报》媒体/摄影评论专栏作者,著作包括《电视批评与媒体观察》、《新频道:电视。传播。大众文化》、《书写摄影:相片的文本与文化》等。
身份多元的文化创作人。现任鸥业新媒体公司首席创意长、银河网路电台主持人,并为Elle、Self悦己和Traveler Luxe旅人志专栏作家,
中华电视公司训练中心讲师等。发表“潇洒走一回”、“感恩的心”等流行歌词逾五百首,“我爱红娘”、“我要成名”、“星光依旧灿烂”等舞台剧、
音乐剧专业、影视剧本共十余出,《日安。我的爱》、《我,作词家——陈乐融与14位词人的创意叛逆》等着、译作二十余部。
导演。
德州学院奥斯汀分校广播电影电视所硕士。曾任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汤臣电影公司导演,以及世新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
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的专任讲师。电影作品有《生命线》、《
儿子的大玩偶》、《
雾里的笛声》、《
杀夫》等片。专长为电影制作与电影方法学。目前为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专任副教授。
导演、影评人。 1977年毕业于
香港大学,1981年执导第一部作品《两小无知》,迄今共导演了七部电影,其中《
虎度门》获得第33届金马奖两项提名。期间成立“创造社”发行独立艺术电影。著作有《大路之歌:孙瑜回忆录》(合编)、《香港战后国、粤语电影比较研究:朱石麟、秦剑等作品回顾》、《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编辑)、《许鞍华“越南三部曲”剧本集》等。 2002年加入
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现任该学院院长。
学者、影评人及舞台剧导演。现任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及电影创作研究所专任副教授。曾任北艺大剧本创作研究所/剧场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电影资料馆馆长、
台北电影节总策划。著作包括《
杨德昌电影研究》、《人文电影的追寻》、《潮流与光影》等,并主编《电影辞典》、《世纪回顾图说华语电影史1896-1999》、《跨世纪台湾电影实录》等专书。
纪录片导演。
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毕业后,拍摄多部纪录片,国内外获奖无数,为当今台湾重要纪录片导演之一。作品中《打火兄弟》(1997)获得
金穗奖纪录片类首奖,《我爱(080)》(1999)获得
瑞士国际真实纪录片影展最佳影片、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评审团特别推荐奖,《新宿,东口以东》(2003)获得电视
台湾电视金钟奖非戏剧类最佳导演,《
奇迹的夏天》(2006)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导演、编剧。 1977年生于
山西省,1999年到北京依次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和
北京电影学院。 2001年的《
香火》和2004年的《
绿草地》让他的艺术创作力在国际影坛获得肯定;2006年《
疯狂的石头》入围第43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并获得最佳原著剧本;2009 年《
疯狂的赛车》也在第46届金马奖获得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四项入围。亮丽的票房成绩,也让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亿元票房导演。
资深摄影师,曾任职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任
电影摄影(CSC)协会理事,
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设计系及媒体艺术研究所教师。曾获第40届金马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及年度最佳电影工作者、香港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布宜诺斯艾利斯影展摄影协会摄影特别奖,台北电影奖最佳摄影。作品有《香蕉天堂》、《
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热带鱼》、《洞》、《不见》、《不散》、《
天边一朵云》、《黑眼圈》、《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