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男,1963年5月出生,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麝类产业联盟理事长。
胡德夫于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
新疆大学生物系读生物科学专业,随后于1985年9月至198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小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并于1988年11月至199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动物室从事动物生态与动物地理学研究。1997年1月,胡德夫在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从1999年3月开始在
北京林业大学从事野生动物教学和科研工作。2016年7月,胡德夫出席
陕西省林麝保护繁育中心召开的林麝保护与发展座谈会。2024年1月,胡德夫应邀赶赴
阿尔山市黄羊
栖息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年12月,胡德夫就陕西、
甘肃省、
江苏省等地发生野猪致害事件发表看法。
胡德夫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动物生理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曾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参编两部专著,申报专利8件,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
胡德夫于1981年9月开始在
新疆大学生物系读生物科学专业,随后在1985年7月获得
学士。1985年9月至1988年10月 ,胡德夫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师从
王祖望研究员研究小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并获得
动物界硕士学位。
1988年11月至1993年10月,胡德夫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动物室,从事动物生态与动物地理学研究。1993年10月,胡德夫开始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盛和林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于1996年9月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
胡德夫曾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事了20年
普氏野马监测工作。1997年1月,胡德夫开始在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
马建章院士研究有蹄类保护生物学,直至1998年12月。随后从1999年3月开始,胡德夫在
北京林业大学从事野生动物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6年,胡德夫著作的论文《北京市区不同绿化带内夏季鸟类的群落特征》《北京市区绿化带内鸟类食源树种研究》在《
林业科学》期刊上发表。2012年11月28日,胡德夫在
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为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做了一场题为“濒临物种重引入及其
种群重建”的学术报告。2016年7月,胡德夫出席
陕西省林麝保护繁育中心召开的林麝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2017年12月16日,胡德夫出席由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中国分会和自然保护区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保护生物论坛,并作了题为《基于非损伤取样的林麝生物学特性及繁育的研究》报告。2021年初,胡德夫课题组在生物学领域的刊物Integrative
动物学(生物学1区Top期刊)和Applied
动物界 Behaviour Science(
兽医学1区Top期刊)上分别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fecal cortisol, T3, and IgA in forest musk deer (Moschus berezovskii) from birth to weaning》和《Identifyi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the
管理学 in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Moschus berezovskii)》的学术论文。
2022年10月19日,胡德夫受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课题“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生态系统和
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年度工作总结暨专家咨询会。2023年5月12日,胡德夫出席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麝类
种群及野生动物重要
栖息地调查项目推进会。2024年1月9日,胡德夫应
兴安盟邀请,赶赴
阿尔山市黄羊栖息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024年10月26日,胡德夫出席沁源县委书记
赵永进带队前往
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省校合作座谈会。在会上,他介绍了
林麝的养殖情况。同年11月23日,胡德夫出席在
重庆市南川区举行的首届林麝产业大会,并作了题为《林麝泌香生理调控轴及其效果》的报告。
胡德夫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曾涉足青藏区、蒙新区、华中区、西南区、东北区等动物类群的研究,主要有小型哺乳动物、
有蹄动物等,以及主要从事
普氏野马、林麝、
赛加羚羊、
川金丝猴、大熊猫等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重点为濒危物种重引入生物学和药用哺乳动物生物学研究。组建了“濒危物种非损伤研究技术实验室”,开展濒危物种的繁殖、代谢、营养、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建立了
凤县片仔癀麝业林麝研究基地、新疆北部普氏野马研究基地。
胡德夫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参编两部专著,申报专利8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专项1项、中美合作课题1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物种保护多项课题。同时,胡德夫还承担了“
华南虎野生种群及
栖息地调查”“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改造和恢复” “
普氏野马散放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监测”等研究项目。
2012年11月28日,胡德夫在
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为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做了一场题为“濒临物种重引入及其
种群重建”的学术报告。讲座上,胡德夫对中国濒临物种重引入的现状做了介绍,讲解了濒危物种种群重建的主要方法与技术。随后,他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问答交流,就
武陵山区重要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23年11月,胡德夫就2021年9月至10月中国首次从新疆往
内蒙古自治区跨省放归两批12匹
普氏野马一事表示:“该项目在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栖息地选择、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选择在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一方面这里是普氏野马历史分布区,应重建野马野生
种群;另一方面这里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能满足野马生存需求。”
2024年12月,胡德夫就
陕西省、
甘肃省、
江苏省等地发生野猪致害事件表示:“野猪频频‘肇事’,首先就是野猪现在的种群基数很大,原因是野猪繁殖能力很强,一旦环境适宜,在短期内数量就会剧增。它们每次能产仔2头至6头,有的多达十几头。幼仔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
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而且,野猪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另外,野猪的食谱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包括草、果实、树根、昆虫等,甚至也会吃鹿崽、野兔、鸡鸭等。最后,就是缺少天敌,缺少对野猪
种群的控制,引发野猪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胡德夫还表示:“野猪进入繁殖季节,伤人野猪往往是在争偶过程中被赶跑的,或者是受到惊扰,脱离猪群的个体。动物在发情期若受到惊吓,性情会变得异常凶猛,会出现主动攻击周围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行为。此外,群居动物一旦离开群体,面对孤单情形,自我保护意识陡增,应激反应强烈,一旦接触人类,往往主动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