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故居亦称“芦山堂”,坐落于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路23号,是北宋宰相苏颂的故居,宋天禧四年(1020年),苏颂诞生于此,10岁随父入都。其子苏携于宋
靖康年间归居于此。
苏颂故居始建于
五代十国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后历经沧桑,几度重建。
南宋至元期间府第改建成苏氏祠堂,其后多有废兴。清末重建。现为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199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厦门市政府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堂前延伸71米,后延伸3米,东、西各延伸3米。苏颂故居为二进的院落式建筑,以
花岗石和红砖砌墙,红瓦屋顶,镂空石窗、高高翘起的燕尾脊、陡斜的屋顶,都呈现出多雨消水的闽南古建筑特征。
故居简介
苏颂故居亦称“芦山堂”。在同安县城西北隅永丰乡,背倚葫芦山,门临洗墨池,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颂高祖定居芦山堂,“芦山”遂成为入闽苏氏的“灯号”。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泰国等地的苏氏“芦山”后裔都源于此。现存建筑于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为三进双护府第,面积750平方米,大门威镇2只青
石狮,堂中有高1.73米的苏颂全身脱胎坐像、苏氏族谱和苏氏派裔的八大名人画像。
苏颂科技馆是一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6层大楼,由海外苏氏宗亲捐资建造。馆内有
苏颂半身脱胎
塑像、世界上第3台水运仪象台模型(其它2台分别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英国
南肯辛顿科学馆)和其它有关苏颂的图片资料以及各地专家学者的题词。
现存芦山堂系
清代重建,以
花岗石和红砖砌墙,红瓦布屋顶,赋有闽南地方特色。堂为硬山顶,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约990平方米。前为苏氏大宗祠堂,有前厅和正厅两部分,祠堂后隔一天井是于原基址重建的苏颂祠堂,内有现代所立之苏颂塑像。两侧为卷棚顶护厝。芦山堂是苏氏芦山派入闽发源地,因此衍居海内外的后裔纷纷到此寻根祖,该堂已成为联络海外乡情的纽带。
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
厦门市政府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堂前延伸71米,后延伸3米,东、西各延伸3米。
故居景点
苏颂故居系1911年重建,坐西北朝东南,为二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为1700多平方米,整座祠堂呈现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祠堂前落供奉苏颂神像,后落供奉入闽苏氏始祖
苏益神像,两侧为卷棚顶护厝。大门口两只青石
石狮,象征着辟邪纳吉;镂空式的石窗,梁坊上的斗拱层层迭起,各种雕刻,都是中国古代民居典型的建筑艺术的展示;高高翘起的屋檐,陡斜的屋顶,是多雨消水的闽南古建筑特征;二进的院落式建筑,象征着人丁兴旺,财源茂盛。祖籍
同安区的著名数学家
苏步青为1998年修的芦山堂书题“苏氏大宗”和“芦山堂”两方匾额。跨入堂门,迎面是苏颂全身
塑像,大厅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8幅苏氏家族8位风云人物的画像。在陈列柜里,摆放着《同安县志》、《
苏魏公文集》等历史文献,展示苏颂历经
宋朝赵祯、
赵曙、
赵顼、
赵煦、微宗五朝,官居宰相,以及发明“水运仪象台”的光辉业绩。芦山堂前原有一个水池,苏颂读书时曾在此洗砚,所以称水池为“洗墨池”。今只留下一方写有“洗墨池”的石碑。
历史沿革
故居始祖为
苏益,生于唐
大中十年(856年)。
光启元年(885年)正月,苏益随
王潮入闽,任泉州都统军使。
五代十国开运元年(944年),光诲建府第于“葫芦山”下,坐丑向末兼癸丁,二进双护厝结构,益公为府第名“芦山堂”,始创“芦山衍派”。
苏颂故居择建于葫芦山龙脉宝地,家族人才辈出,惟宋代荣登
进士榜者有仲昌、仲华、炫、绅、缄、结等十八人,世称十八进士第。尤以为荣者宋代名臣贤相六世祖颂公也(1020-1101),为官五十六年,历经五朝,官至宰相,同时也是我中国
北宋的一位科学家, 1088年,他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叫水运仪象台,研制“假天仪”,编辑《
新仪象法要》《
本草图经》《华夷鲁卫信录》《
苏魏公文集》,绘制“苏颂
星图”。创七项世界第一,声震中外。世界纪录协会将其收录为世界最早的天文钟。宋大理学家
朱熹赞曰:“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始终不亏”;英国皇家学会员
李约瑟博士称公为“中国古代和
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七年(1303年),苏家因押解泉州府丁粮银赴京途中遇劫。
海山至大四年(1311年)又因殴毙钦差一案遭灭族之灾,山堂被毁,家产没官,六人入狱,余丁夜逃,部分宗亲
化姓许、连、周,此即“一夜分九州,化姓许连周”同宗之由来。故苏氏大宗祠堂内有
连战赠送的“发扬苏颂世界第一精神”的锦旗。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同安区知县请旨拨银重建芦山堂,旋即扩建为三进双护厝,并塑颂公像于后进厅中,
朱厚熜钦赐“苏氏大宗”以失敬仰先贤,世代传芳。辛亥,民国立,同安苏氏裔孙趋时顺势,联系海内外宗亲捐资重建芦山堂,翌年成,迄九十三载,几经损毁,几度修复;1987年,
同安区人民政府拨付部分资金,兼有海内外裔孙贤达慷慨解囊,复建苏颂故居,1988年11月落成。
“芦山”是最早到
福建省的
苏姓的一个灯号,现凡是闽南、
台湾省,包括海外,只要看见“芦山”这个灯号的一定是从
同安区“芦山堂”这儿开出去的。“芦山堂”既是名人故居,又是海内外“芦山”苏氏(含由苏氏析出的许、连、周)大宗祠堂,因而于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
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
故居交通
苏颂故居“庐山堂”坐落于葫芦山后,在小西门下车,往中山路方向走,庐山堂就常隐藏于银城商厦背后。无论乘坐那路车,到达同安 小西门下车,可以搭乘三轮车或摩的说明洗墨池
庐山堂5分钟即可到达。
苏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
庆历二年(1042)
进士,历任集贤殿校理、
刑部尚书、
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兼
中书侍郎,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
司空,追封魏国公,谥正简。苏颂主持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这是一部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自动报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天文台,被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
李约瑟博士称苏颂是“中国古代和
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
新仪象法要》是“水运仪象台”的构造说明书,全书以图为主,附有说明,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图纸。根据这一图纸,现代的科学家才重新复制出“水运仪象台”。
苏颂,
同安区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医学家。《
宋史》称其“器局宏远,不与人较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自书契以来,经史、九经、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
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苏颂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是11世纪我国杰出的
天文学仪器,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钟。其主编的《
新仪象法要》是我国现存最详细的古代天文仪象著作,书中60多幅附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机械设置图纸。他还编撰《闽经本草》21卷,广征博引全国各地的新药物,为
李时珍《
本草纲目》大量引用。
此外,苏颂主持编著的《
本草图经》是我国上承隋唐下开元明的药物学巨著,也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图本
草书。他撰写的《
苏魏公文集》收录他所作诗歌587首。因此苏颂是集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古代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