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墓
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墓高1.5米,周长30米,墓碑上书“汉丞相樊哙之墓”。
墓碑遗址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郭庄是一个大庄子,墓在村西北一条南北街的路东。碑文高约1.5米,宽约65厘米,厚约30厘米,结实厚重完好无损,碑上的字是双线镂刻,为一般碑文少见,字大5厘米见方清晰可辨,上刻:“汉樊侯铭,班固撰。黆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嘉靖丙申知县张颖、县丞钱汝、主簿姚文豪同立”。这通碑刻在明朝嘉靖丙申年(公元1596年)400多年了。碑文后方树以“汉将军武侯之墓”的碑刻(舞阳县文化旅游局,2012年4月4日立)。
又说樊哙墓位于皖六安市裕安区魏庵村。从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往西北,越过约20公里蜿蜒曲折的山道,便到了与霍山县交界处的魏庵村,发源于大别山腹地的老淠河在这里变得地势开阔,河堤边的一个土坡上,刻有“舞阳侯汉樊哙”的墓碑茕茕孑立。走访该村群众,关于“樊哙将军墓”的传说几乎无人不晓。
当地百姓说樊哙将军墓”自古就在该村,将军墓对面,有两个方圆100亩的山场,分别叫做碾盘山和演武山,碾盘山是给汉军加工军粮的地方,演武山是樊哙将军当年操练军士的营地。
布局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城北大约20公里的马村乡郭庄村。县志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居民郭询掘樊哙墓,取其藏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舞阳县令张颖重修樊哙墓时,镌班固铭文于碑上。清雍正七年(1729年),县令刘植勘墓址,立界石,护以墙垣,荫以松柏。”
碑楼的最上面有四个大字“汉室元勋”。碑楼中间才是汉樊侯铭,班固撰。其文曰:“黆黆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落款是“嘉靖丙申知县事古黄,知县张颖,县丞钱汝楫,主薄姚文豪、仝立”,在碑楼西侧墙壁上有碑楼记,叙述了重建碑楼的原因、时间和经过。
墓碑的北面就是樊哙墓。2011年,在舞阳县文化旅游局的努力下,申请省维修资金对墓冢进行了大修,现已竣工。修后的樊哙墓,高5米,直径16米,下部青石围圈,墓前用石板铺成广场,四周植以松柏,墓前有《汉书》作者班固为其撰立的碑文,碑文后方树以“汉将军武侯之墓”的碑刻
樊哙墓地有点偏僻,古时候这里却是南来北往的大道。
推测
樊哙六安市有何渊源,为何在淠河古道(陶洪集,现名陶洪集)有这个墓地?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皋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姚治中教授。姚教授介绍,据史料记载,樊哙出身寒微,靠杀狗为生,后随刘邦起兵反秦,功勋卓著,又娶吕雉之妹吕媭为妻,既是汉朝“开国元勋”,又是“皇亲国戚”,刘邦得天下,樊哙被封舞阳侯,政治地位极高。樊哙卒于刘盈六年(公元前189年),死后葬于何处,《史记》、《汉书》均无记载。
推测一:随驾征战淮南国
关于樊哙到过六安市有一种说法是“英布谋反说”,英布是六安人,历史已有定论,英布最初随项羽反秦,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刘邦封为淮南王,首都均在六安西古城,所以六安汉时亦称淮南国。刘邦老迈认为英布有谋反之意,起兵讨伐,英布于公元前195年被其内弟长沙王吴臣诱杀,吴成将英布首级送到淮南市国经刘邦查验后就地埋葬,六安市区尚有英布墓,那么樊哙有没有可能随刘邦来到六安呢?姚教授认为,英布谋反被杀时,樊哙还没死,汉高祖御驾亲征淮南国,作为高祖最亲近的将军,樊哙可能随同到六安市征战。
推测二:后人建墓纪念
姚治中教授说,大别山区的淠河是中原通往江南的交通要道,南北朝时期为蛮荒之地,汉朝初年此处生活着九江蛮、庐江蛮、江夏蛮等诸多蛮族。发现“樊哙墓”所在的青山乡,当时称开化县(取愚昧人群从此开化之意)。汉高祖死后,吕雉执政,后来大臣陈平周勃发动政变,推翻了吕姓政权,樊哙之妻是吕后的妹妹,樊氏当然受到株连。他推测,也有可能是樊哙的后人避难经过淠水蛮荒之地,见此处适合隐蔽,部分人定居下来建樊哙墓以作纪念。
沧桑历史
樊哙墓过去是很大的一个汉王古墓,七五年发洪水时,村庄淹没,全村人都在冢子上躲避洪水。还说有两农户再冢子上面挖红薯窖存放红薯,可见樊哙墓过去是很大的土冢子。那么几十年后,偌大的土冢怎么没有了呢。生产队的时候,墓的一边是生产队的牲口屋,冬天饲养员就用冢子的土垫牲口铺,今日一筐,明日一车,久而久之,樊哙墓冢被挖尽。我们看到的樊哙墓一掊土,是几个花甲古稀老太自发拉土堆积而成的,并在墓碑的前面设置了香炉供香客烧香而用。在墓的偏西北处新盖了三小间房屋,里面有泥胎樊哙像,因金身未塑,加上屋门上锁,人们无法瞻仰。不过这些也算是对冥冥之中的舞阳侯——樊哙的一种慰藉吧!
县志记载:“墓西华店村有樊侯祠,现存石碑十通,古槐一株,粗3围。”告别樊哙墓后来到华店小学,这里就是樊侯祠的旧址,古槐在校园的中心,主干早已折断,中空,有一枝像一巨臂伸向东南方向,枝下砌一大方柱子支撑。其他则荡然无存。
守墓古槐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樊哙,沛人(今江苏沛县),原以舍人起于沛,曾与汉高祖刘邦隐于芒山泽之间,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樊哙迎刘邦立为沛公,随以攻秦,屡次先登城有功,刘邦入咸阳市后,想于宫室享乐,因哙劝阻,才扎营寨上,项羽会沛公于鸿门宴和项王营遗址,羽谋士范增欲杀刘邦,张良见势危,急出帐告于樊哙,哙操刀拥盾,拔倒卫士,自入筵席,使刘邦转危为安,天下安,迁丞相,封舞阳侯,卒于刘盈元年(前187年),封溢武侯,葬舞阳。
位于樊哙墓前有棵千年古槐树,当地人称为樊哙树,这棵古槐树,枝铁干,树干很粗,三四个人才能合围,高大的树干直插云宵,远望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巨人。它站在路旁,记录舞阳县环境变迁,见证了舞阳社会的演变。
每年五月,古槐树便萌发新芽,城市的天空便多了一层层活鲜绿意,那些嫩绿的、尖尖的、充满着朝气地槐树芽,在春风中一天天的变得翠绿、浓绿,谱写着昂扬向上的生命之歌。当那些槐树芽长出十来天后,树上便挂了一串一串风铃似的高山火绒草,象羊脂一样的雪白,一阵微风,槐树花在槐叶槐枝间随风飘荡摇曳着。槐树开花时,那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气息,走在街头,嗅着槐花的芳香那份自在,那份惬意,真让人陶醉。
城固墓地
樊哙墓在城固县五郎乡黄家村,位于县城北十里,紧傍城(固)小(河口)公路东沿,路西即为黄家村街,东北俱系稻田。墓在平地垒起,高约二十米,上面树木茂密,周围面积为十亩零六分。墓西靠公路边竖一石碑,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抚毕所书。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部下的一员大将,又是刘邦的老婆吕雉娘家的妹夫,他和刘邦算是“连襟兄弟”,为刘邦屡立大功,如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樊哙救驾”。当樊哙在辕门外,听张良说声事急,便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怒责项羽,项羽折服,刘邦免难。
樊哙于公元前二0六年,随刘邦来到汉中市,但只几个月,又随刘邦北越秦岭,出定“三秦”,一直升官到舞阳侯。从此再未到过汉中。那么,汉中城固出现樊哙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所谓的樊哙墓,本名樊哙台,是樊哙当年在汉中时率领士卒所筑。据《水经注》载:“堵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舆地纪胜》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
后来有人把樊哙台讹为“樊哙墓”,清代毕沅又附会增饰,给立了一通墓碑,称为:“汉舞阳侯樊将军墓”,所以当地人便把它叫做樊哙墓或“将军坟”了。据《长安志》载:“杜牧:本樊哙食邑,故名”。又云:“今其墓在神禾原上”。据此可知,樊哙墓在西安城南樊川神禾原。当无疑义。城固的樊哙墓,是由樊哙台讹误而来的。
城固樊哙墓位于城固县北郊五郎乡黄家村边上。从西环路出城北,到五郎乡上城(固)小(河口)旧公路,大约有三里多路吧,黄家村外浓密的树荫里,高高垄起的便是了,旁边有县文物单位立的一个破烂的旧水泥路牌,暗红色的字迹:樊哙墓。
小碑牌立在墓的右后侧路边,墓有个明显的标志,一棵很高大的老树!
老树有一人环抱那么粗,高约二十米,枝繁叶茂,绿荫铺天盖地。碗口粗的树根从墓旁的土里挣扎而出,相互扭曲盘绕。大树的浓荫下,近十米高,占地两亩多的大墓芳草萋萋,被绿色厚厚的覆盖着。墓前的主碑嵌在青砖灰瓦的山墙里,两旁还有稍矮一点的画壁的,只是上面的图案或文字都己消
樊哙墓失了,被人淡淡的刷上了一层白灰,左边的画壁墙下不知是什么时候被放上了一尊小小的神像,看上去孤单又滑稽。旁边有县文物单位立的一个新碑,落款时间比路边的碑更早些,却很新!
主碑保护得还算好,上面的题字清淅可见:赐进士及弟兵部待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中间一行很遒劲的大字书:汉舞阳候樊将军墓。落款是:清代乾隆岁次丙申孟秋。
墓的周边都是村里人的菜园或田地,墓侧大树边,还因为常常有人上下走动而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直漫延,消失在墓顶的草丛里。关于樊哙墓的真实地点,史学界众说纷纭,还有两处樊将军墓,一处是山东平原县,另一处是西安樊川神禾。
墓址
城固樊哙墓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员大将,又是刘邦老婆吕雉娘家的妹夫,和刘邦是“连襟兄 弟。”他勇略过人,为刘邦屡立大功,如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樊哙救驾”。当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范增计,在关中临潼鸿门设宴,想杀刘邦。樊哙在辕门外听说事急,便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怒责项羽,项羽折服,刘邦免难。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樊哙封为“舞阳侯”。樊哙死后,墓葬何处,史籍记载,约有三处:
一、在今汉中市地区城固县北5公里的五郎乡黄家村,紧傍城(固)小(河口)公路东侧,墓在平地垒起,高约20米,周围面积为10.6亩,上面树木茂密。墓西竖一石碑、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
二、据《山东通志》“古迹”类“平原县”载:“樊哙墓:在县南一里,有明知县李嘉瑞碑”。还有,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中,载有《平原樊侯诗》。
三、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杜牧:本樊哙食邑,故名。又云:‘今(指宋)其墓在神禾原上。”
城固樊哙墓以上三处樊哙墓,孰真孰伪,分析如下。城固樊哙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载:“胥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3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
考樊哙一生,只于公元前206年随刘邦来过汉中市,仅呆几个月,便又随刘邦北上,再未到过汉中,其坟墓不可能在汉中城固县。估计是后人把樊哙台讹为“樊哙墓”。清毕沅又以讹传讹,给立了一通“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碑,以致当地人至今还称它为樊哙墓或将军坟。
平原樊哙墓,可能是一种“传说墓”或“纪念墓”,毋庸辨析。
长安樊哙墓,在今西安市南郊杜牧,这里是樊哙的食采之邑,故名樊川。窃以为西汉首都在长安,樊哙老死长安,葬在他的食邑樊川神禾原上,情通理顺,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人物简介
樊哙(kuài)(?—前189年),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大将,汉高祖刘邦的心腹,封舞阳侯,谥武侯,以勇著称。
司马迁在其《项羽本纪》和《樊郦滕灌列传》中曾不止一次绘声绘色描述过樊哙的英勇事迹。目的是想杀沛公(汉高祖刘邦),樊哙见情况危急,当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执戟卫士拦阻,樊哙持盾将其击倒,他‘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孝惠六年(公元前l89年)樊哙死,葬于舞阳。
司马迁在其《史记—项羽本纪》和《樊郦滕灌列传》中曾不止一次绘声绘色描述过樊哙的英勇事迹。”鸿门宴上,项羽手下的武将项庄假意舞剑,目的是想杀沛公(汉高祖刘邦),樊哙见情况危急,当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执戟卫士拦阻,樊哙持盾将其击倒,他‘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孝惠六年(公元前l89年)樊哙死,葬于舞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墓碑遗址
布局
推测
沧桑历史
守墓古槐
城固墓地
墓址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