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空鸟龙
蜥形纲蜥臀目近鸟龙科恐龙
胁空鸟龙(属名:Rahonavi')是种近鸟龙科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的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约8350万年前到7060万年前。胁空鸟龙的化石是一个部份骨骸(编号UA 8656),发现于马哈赞加省的梅法拉诺层。
该科种类
中文名称( chinese )→ 胁空鸟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rahonavis
发音( pronounced )→ rah-hoon-a-vis / rah-hoo-NAYvis
含义( meaning )→ 威胁,危险物 来自 云,烟云 天空的鸟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兽脚亚目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tetanurae 坚尾龙类
鸟兽脚类 鸟兽脚类
虚骨龙类 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a 手盗龙类
近鸟类近鸟类
eumaniraptora 真手盗龙类
属( genus )→ rahonavis 胁空鸟龙
模式种( type 物种 )→ r. ostromi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岛国)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1-2米
推测体重( 质量 )→ ...
路虎第四代发现( discoverer )→ forster,sampson,chiappe \u0026 krause,199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forster,sampson,chiappe \u0026 krause,
1998 胁空鸟龙生活在白垩纪,是一种会飞的恐龙。
物种学史
胁空鸟龙的属名为Rahonavi',rahon'在马达加斯加语中意为“云”或“威胁”,而avi'在“拉丁语”中意为“鸟”,两者意为“从空中威胁的鸟”;种名ostrom'是以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为名。
胁空鸟龙的发现者最初将它们命名为Rahon',但之后发现已有一种毒蛾科昆虫名为Rahon',于是将它们改名为Rahonavi'。
分类
胁空鸟龙的分类历史有许多争议,它们到底属于鸟纲演化支,或是相近的驰龙科。它们尺骨的羽干,使它们最初被归类于鸟类;然而,骨骸的其他部分则类似典型的驰龙科恐龙。原始鸟类与驰龙科的特性极为类似,而这群动物可能多次遗失可能的飞行能力,因此很难确定胁空鸟龙是否属于鸟类。它们的最初叙述者认为,胁空鸟龙可能是始祖鸟的近亲,因此属于鸟纲;胁空鸟龙的骨盆也显示出飞行的适应演化,类似始祖鸟,但似乎是独自发展出来的。
另一方面,Makovicky与其同事则认为胁空鸟龙是南美洲驰龙科半鸟与龙的近亲,因此属于半鸟亚科
在2006年,诺瑞尔与其同事也发现胁空鸟龙属于半鸟亚科,因此为半鸟的姐妹分类。
在2007年,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与其同事也发现胁空鸟龙属于半鸟亚科,并为半鸟的近亲。
近亲
由于缺乏相关近亲的化石,因此难以确定胁空鸟龙的归类,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一节胸部脊椎骨,被发现于摩洛哥Kem Kem地区,年代为中白垩纪阿尔比阶/森诺曼阶,接近1亿年前到9900万年前,是最类似胁空鸟龙的化石,拥有较大的神经管,但却乏胁空鸟龙具有的Pleurocoel,应该属于不同的属。虽然Pleurocoel的存在随者不同物种、不同脊椎、以及不同个体而有所改变,但摩洛哥化石的时间与地点显示它们并不属于胁空鸟龙。
发现与种
胁空鸟龙的化石是由纽约州立大学与塔那那利佛大学所组成的挖掘团队,在1995年于贝立佛查村附近发现。这个地区的地层多覆盖者密集的草,使得化石难以确认。当地的一片山坡在经过火灾后,一个大型泰坦巨龙类的化石曝露出来。古生物学家在挖掘这个巨龙类化石时,也发现了胁空鸟龙的化石。胁空鸟龙的化石呈现天然状态,由后肢、身体、部份尾巴、部分翅膀、以及肩膀所构成。胁空鸟龙的体型大于始祖鸟约1/5,相当于渡鸦的大小。
形态特征
胁空鸟龙是种小型掠食者,体型接近始祖鸟,第二脚趾拥有镰刀状趾爪,类似迅猛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该科种类
物种学史
分类
近亲
发现与种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