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本届修志为首次。《淮南市志》编纂工作始于1984年1月,市志定稿于1998年7月,历时14年。其间组建基层修志机构100多个,动员近千人参与修志,搜集文字资料3000多万字,历史照片近百幅。修志期间,编辑出版《淮南方志》杂志24期,各基层单位完成部门志24部,区志1部。《淮南市志》上限原则定于1930年淮南煤矿局建立,但记述事物则溯及发端;下限定于1990年底,为反映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就,出版时增加了“1991-1997年大事纪略”。全书前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编后为附录,正文42编,分为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四大部类,依次为地理、人口、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劳动人事、民政、军事、煤炭工业、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陶瓷工业、
纺织工业、轻工业、公路、铁路、
航运、邮电、农业、水利、乡镇企业、商贸、物资、粮油、
工商管理、财政、税务、金融、科学技术、教育、医药卫生、体育、文化艺术、报纸广播电视、文物、风俗宗教方言、人物。全书设编、章、节、目四个层次,计222章788节。
淮南市位于华东腹地,安徽省中北部。
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于市境,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春秋战国时期,市境初属州来子国,因国小
拓跋力微,先后被吴楚占领继而灭亡。
战国末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市境遂成为
楚国京之地。市境入
春秋属吴,至战国归楚而终于楚亡,因此又有“吴头楚尾”之说。秦统一后,市境属
九江郡。汉初置淮南国,市境为其所领。此后由晋至宋,先后隶属淮南郡、
淮南道、淮南路。
元初,市境属
寿春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
怀远县,市境东部属之。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析寿州分置
凤台县,市境西部为其所辖。清末民初,大通煤矿兴办,市境始有近代工业;1930年,
国民政府设淮南煤矿局,始形成淮南矿区。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先后成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淮南矿区。1950年设县级
淮南市,1952年6月设省辖淮南市,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市辖。至此,淮南市辖
田家庵区、
大通区、
谢家集区、
八公山区、
潘集区和凤台县。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凤台县10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1.6平方公里(1990年)。
淮河横贯市境,境内三山鼎立、五水分流。自东向西有
上窑国家森林公园、
大历山、
八公山,对市区形成环抱之势;窑河、
东淝河、
黑河市;
泥河、架河等淮河支流流经市区,沿淮湖泊众多,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市境以淮河为界,呈现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属于江淮丘陵的北缘。由南向北依次为残丘(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淮河以北属于
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市境平均海拔高度20~30米。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的天然分界线,故市境处于
亚热带与暖
温带过渡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无霜期233.7天,年平均降雨量937.2毫米,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市境共有汉、回、藏、苗壮等23个民族,
汉族人口占98.37%。全市总人口123.99万人(1990年)。人口密度高,平均每平方公里985人;男性人口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为115∶100,具有明显的工矿城市特征。
淮南市是安徽省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电力工业比肩发展,拥有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纺织、
造纸、医药、食品等比较完整的工业门类。
早在
明朝初期,市境即有民窑采煤,清末民初,淮南最早的民营煤矿大通煤矿公司组建,1930年,官办淮南煤矿局建井生产,淮南矿区形成。民国时期,淮南煤矿是全国唯一一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安装的较大煤矿。1938年6月,
日本侵略军攻陷淮南矿区,进行了长达7年之久的掠夺性开采,大批中国矿工死于非命。其间,侵略者掠夺煤炭428.48万吨,断毁煤炭资源1230吨。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侵略者除留下满目疮的矿山外,还留下了3条白骨累累的“
万人坑”!1949年1月淮南矿区解放,矿区已经形成
大通区、九龙岗、
八公山区3座矿场。解放以后,淮南矿区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建设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4年,先后建成矿井8座,矿区设计生产能力达到855万吨,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煤矿之一;1973年起,
淮南市煤炭开采跨过
淮河,向淮河以北进军。此后分别建成了现代化的潘集一矿、二矿,到1990年底,潘集三矿、谢桥煤矿、新集煤矿正在建设之中,全矿区拥有生产矿井10座,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125万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005万吨。
淮南电力工业是伴随煤炭工业和发展而兴起的,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业门类。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兴建淮南火电基地,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在田庵发电厂投产,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此后,
田家庵发电厂经过5期改扩建,安装了6000千瓦、1.2万千瓦、2.5万千瓦、12万千瓦等不同型号的国产、进口发电机组,如同一座电力
中国工业博物馆,成为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1982年、1984年,洛河、
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座大型火电厂先后兴建,安装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其中平圩发电厂安装的是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新中国电力工业在
淮南市竖起了两座丰碑。到1990年,市境拥有3座火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80.1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市境地处蔡楚故地,物产丰饶,
八公山豆腐驰名天下。相传汉代
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过程中制成
豆腐,工艺流传千年。八公山豆腐以其纯白如玉、细若凝脂,味清淡而藏鲜美,适口而富营养、调味从心、可荤可素之特点,历史上曾列为贡品,被誉为中华美食一绝。市境文物古迹众多。
战国四君子之一、楚相
黄歇黄歇长眠于赖山脚下;
东晋前秦曾战经月,写下了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诗篇,留下了“风声鹤、草木皆兵”的动人故事;
后周南唐数度对垒,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陈迹。这些前朝旧事,记录了历史的嬗递,留下了无数传奇神话,闪耀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光采。
《淮南市志》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工矿城市志。全书紧扣工矿城市的特点展开构架,布局谋篇,通过丰富的史料记述了一座工矿城市的诞生,也展示了现代工矿 城市与其所在地区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志书还通过具体记述,揭示了工矿城市在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人口构成、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为了弥补旧志记事系统性缺乏的弊端,在修志实践中尝试了“层层设概”的作法,以增强全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由于是首部《淮南市志》,所以也是淮南市第一部系统的资料文献,同时,它对于研究淮南煤矿的发展历史,对于研究
淮河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