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横波
“秦淮八艳”之一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时称“横波夫人”,后改姓徐,号善才君,又号智珠、梅生,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末清初歌妓、昆曲艺人、画家、诗人,受诰封为“一品夫人”,被称为“南音第一”,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顾横波原为秦淮河歌妓,交游甚广,家居眉楼,几乎每日设宴,酬唱应答,极富文采。崇祯十四年(1641年),嫁给了“江左三大家”中的龚鼎孳,成为他的宠妾。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顾横波与龚鼎孳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后龚鼎孳降清,顾横波曾劝丈夫忠君守节、以死殉国,但龚鼎孳不舍前途与家庭,因嫡妻已有诰命在身,顾横波便被朝廷封为“一品夫人”。后来她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过不少反清诗人。康熙帝三年(1664年)冬,病卒于北京铁狮子胡同。
顾横波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中。
人物平生
早年经历
顾横波出生于朱翊钧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出生于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在嫁给龚鼎孳之前,顾横波曾是秦淮河歌妓,通晓文史,工于诗词,才貌双绝,有“南音第一”之称。顾横波工墨兰,独出己意,不袭前人法,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十八岁时与李香君王月等人参加扬州市名士郑元勋在南京所结"兰社",时人以其画风追步马湘兰,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她还精音律,尝反串小生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
婚后经历
崇祯十四年(1641年),顾横波嫁龚鼎孳,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婚后龚鼎孳与顾横波夜晚泛舟西湖,作《丑奴儿令》四阕。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鼎孳与顾横波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接受直指使之职,巡视北城。五月降清,仕途亨通,龚鼎孳为三朝之臣,做到了礼部尚书,顾横波开始曾劝丈夫忠君守节、以死殉国,可龚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满的家庭,先后做了三朝之臣。龚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诰命,让封号顾横波。顾横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诰命,封为“一品夫人”。
顺治丁亥,吴岩子携诗囊与徐智珠登金焦,游虎阜,有《虎丘诗集》,后至明圣湖,纵览孤山、葛岭之胜,诗篇益富有。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做了清礼部尚书的龚鼎孳携顾横波重游金陵,寓居秦淮河边大油坊巷市隐园。有天,顾横波在夫子庙文德桥巧遇身穿僧衣阎尔梅,她大吃一惊。原来阎尔梅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他在史可法军中,史可法扬州市兵败后,阎尔梅化装潜逃,到处宣扬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顾姓带他躲进市隐园,掩护脱险。为此,大才子袁枚称赞顾横波“礼贤爱士,侠骨崚嶒”。顾横波也有利用她自己的地位保护过不少反清诗人。
病卒辞世
康熙帝三年(1664年)冬,顾横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铁狮子胡同,龚鼎孳在北京长俸寺建妙香阁纪念。
主要作品
诗集
顾横波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中。
画作
顾横波的画作包括《兰花图》扇面、《九畹图》卷、《丛兰合卷》(与范珏合著)、《墨笔兰花》等。
人物轶事
相传当时的理学家黄道周(后抗清殉节于江西省)尝以"目中有妓,心中无妓"自诩,东林诸生乃趁其酒醉时请横波去衣共榻,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她的这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风,恐怕是她后来能与江左才子龚鼎孳缘定三生比翼齐飞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备受争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个性招来的恶果。顾横波才貌双绝。有"南音第一"之称,自然广受风流名士们的青睐,以致眉楼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常得眉楼邀宴者谓"眉楼客",俨然成为一种风雅的标志,而江南诸多文宴,亦每以顾眉生缺席为憾。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工于诗画,尤善画兰,个性豪爽不羁。“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名家点评
龚鼎孳题诗:“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秦罗敷嫁使君。”
余怀在《板桥杂记》中说:“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善画兰,……时人推为南音第一。”
袁枚称赞:“礼贤爱士,侠骨崚嶒”。
陈维崧在《妇人集》中写道:“顾夫人识局朗拔,尤擅画蕙芷花,萧散落拓,畦径都绝,固当是精神所寄”。
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尝作《横波夫人考》一文,对龚顾之人品大大不以为然,认为夫妇二人皆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
后世纪念
文物
顾横波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目录
概述
人物平生
早年经历
婚后经历
病卒辞世
主要作品
诗集
画作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名家点评
后世纪念
文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