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是信浓前司行长创作的长篇古典小说,成书于13世纪初。
该小说以
隶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以由盛转衰的桓武平氏为中心,叙述了公元12世纪末期
日本贵族、武士、僧侣等势力角逐的历史,约从镰仓时代起,相关故事在“琵琶法师”弹叙的“平曲”中逐渐成型,又由能乐、净琉璃、
歌舞伎等民间剧种不断采演绎;时及现代,平家故事又衍生出《
新·平家物语》《
平清盛》等大河剧(年播制历史
悲喜剧),作为历史正剧的题材而为人熟知。《平家物语》版本众多,其中13卷本是公认的通行本,约在1201年至1221年这段时间初步成形,然后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流传至今。
《平家物语》全景式地展现
日本中世纪战焰滔天的豪壮场面,因其极高的文学、历史、思想价值,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民族的英雄
叙事诗”“
镰仓市文学的最高成就”“日本的国民文学”,不但将军记物语推向了高峰,更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内容简介
平忠盛平定叛乱立了大功,由一般
武将一跃而成为权势显赫的重要廷臣,厕身于权力顶峰的贵族群体之问。其子清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上一层楼,官居
太政大臣,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所有朝廷大事都由他专行独断。他的女儿成为皇妃。后来,这位皇妃生下一位皇子,拨立为太子,太子以幼年即位,成为
安德天皇。这样,平氏一家就成为无与伦比的皇亲国戚了。为此,他们遭到源氏集团的嫉恨。安元三年,
藤原成亲大纳言网罗党羽,策划于密室,企图铲除平氏,以清君侧。可惜,谋事不密,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反倒被杀。治承四年,
源赖政与以仁王结盟,兴兵征讨平氏,也大败亏输,赔了性命。继而,源氏在全国各地的朋党又以
源赖朝为首领,再次兴兵报仇。这回,
平清盛一方却屡战屡败。由于心境不佳,平清盛患了热症,不治而死。他的儿子
平宗盛成了平氏的首脑。寿永二年,
首都也被源氏武装攻陷,平氏兵败,退到关西一带。第二年,平氏在“一之谷”战役中,再次被源赖朝率领的军队打败。文治元年,驻守屋岛的平家军又受到源氏军队的偷袭,元气大伤,在
濑户内海的坛浦’央战中,更是全军覆没。平宗盛父子及其部将,有的溺水而死,有的剖腹自杀。平氏拥立的
安德天皇,也因年龄幼小,不能自主,被平清盛之妻——他的外祖母抱着,投身大海。安德天皇的母后——清平盛之女,也落发为尼,终老于大原寂光院茅庵中。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日本自7世纪中叶大化革新以来,以
日本天皇为首的统治全国的朝廷,向来由贵族元老藤原氏族掌握实权。到11世纪,统治集团所倚重的各级武士,逐渐形成一个在地方‘上拥有实力的阶级,并趁朝廷权威日益衰落之际,逐渐占据中朝要津。把持朝政的藤原氏为求自固,不得不与源、平两大武士家族通好结盟,这就更加巩固了武t集团在朝廷中的地位。源氏率先在朝中得居高位,11世纪中叶受命为
内大臣。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祖居关东,但在
本州岛、
四国各地到处拥有领地和武装。平氏是另一武士集团的代表,12世纪初期因屡建战功,身中朝,与源氏共执朝政。到12世纪50年代,平氏在两次动乱中襄助
日本天皇消灭政敌,源氏谋反未遂因而失势,朝中大权遂归平氏独揽。但源氏集团在中央和地方势力庞大,仍在苦心经营,伺机再起。
时代背景
中世前期的镰仓文学(1192--1333),是贵族文学与
武家文学并存。
镰仓幕府初期,政治实权移至武家之手,但皇家仍推行宫廷政治,维护前代创始的贵族文学,追思往昔贵族的繁荣时代。最初二三十年间,怀旧情绪、复古思潮显著,尤以
和歌为盛。十三世纪初,
后鸟羽天皇、
藤原定家等尚编撰了《
新古今和歌集》,开创了“新古今集时代”。此后,后鸟羽天皇讨伐幕府将军失败,以皇家为主体的文学也随之日益衰颓,武家文化和思想以压倒贵族文学的气势,蕴育了一批越出往昔宫廷文化圈子、描写武士阶级和平民百姓的新作品,《平家物语》即是其中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灿烂的战记文学”。《平家物语》亦称《承治物语》,版本繁多,在
日本文学史上流传久远的本子最初出现于
镰仓幕府时代的建仁至
承久年间(1201—1221)。作者其说不一,一般取
吉田兼好《
徒然草》的判断,认为是“后鸟羽院时,信浓人前司行长”所作。
成书争议
《平家物语》这个题目是成书许多年后的定下的名称,当初成书时推测名为《治承物语》(交战正式进行是在治承年间),或者名《保元物语》以及《平治物语》,但是没有确证。
至于正确成立时期,根据在仁治元年(1240年)
藤原定家誊抄了的《兵范记》(平信
范的日记)的文书和"治承
物语六卷号平家候间,书写候也"的字样,应该在此之前就已经成立。但是确实有证的还是
延庆区本(延庆2年(1309年)),之前成书。
对于作者,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意见。最早的说法是
吉田兼好的《
徒然草》,称“信浓前司行长”(しなののぜんじ ゆきなが)这一号人物是平家物语的作者。
根据兼好法师说法,作品《平家物语》(在此是以单一作品与作者的概念下所做的表记)是由「信浓前司行长」书写完成后,交由琵琶法师,配合「平曲」讲述、传诵。因此,早期学界在探讨《平家物语》作者的过程中,的确曾经将信浓前司行长视为《平家物语》的作者。但是,此种说法随着时间及研究成果的日积月累,渐渐无法取信于《平家物语》的研究学者。原因在于《平家物语》具有相当复杂的形成过程,它随着年代不断流传、衍生、增删、改变,不但增删及改变幅度大,且版本间内容差异也颇为明显。
因此,如果单纯地将《平家物语》视为是由特定作家所创作而成的一部单一作品,则无法说明或真正掌握到具体及可以直接对应或指涉的特定作品。不但如此,这也与增删及改变幅度颇大的历时性作品《平家物语》的特性不符。西方文学批评家
罗兰·巴特曾经提出所谓「作者已死」的概念,在此并非是要讨论或套用这个理论,而是要说明作者不明的《平家物语》,在某些层面已经接近「作者已死」的地步。基于上述原因,学界通常会将《平家物语》视为是团体创作的结晶作品,而以所谓「作者群」的说法,取代「单一」作者或叙事者的概念。
人物介绍
《平家物语》主人公。他是
平忠盛的长子,承袭了父亲国司的官职,为皇室尽忠效力,先后平定了保元,平浩之乱,官职也一升再升。五十一岁时,他因生病许曝
出家,法名净湃。当时天下的一半国土归平氏所有,军队也在平氏手中。平氏一族荣华鼎盛刊了极点。功成名就的平清盛逐渐骄奢起来,做了许多悖理不史的事,遭到世人的非议。对待女人,他喜新厌旧,看上丁舞女阿佛后,便对原来宠爱的舞女王肆意羞辱。对待朝廷礼仪,他缺乏尊重,不守常法,自己的孙子与摄政王争道车属非礼,他不教子孙,反令手下人向摄政王无理报复。对反对平氏专权的朝臣们,他坚决打击,毫不手软。新大纳言成亲卿不满平氏专权,暗地里召集兵马,图谋讨伐平家,并得到法皇默许。
平清盛得知消息后。立即集合武士,趁谋反者毫无准备之时,将其全部抓获,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并由此记恨法皇,将法皇也软禁起来。清盛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各方反对,连他的长子重盛也不赞同他。原来与平氏共同扶持皇室、在
平治之乱中受挫的源氏一族,借助人民的不满和法皇与平氏之间的矛盾,乘机兴兵,讨伐平氏。源氏首领源
源赖朝先征服了关东八国,
信浓国的
木曾义仲也从
东海道进军,响应赖朝。平氏本部也有不少人背叛,与源氏同心协力。战乱之中,平清盛发高热死去,临死前念念不忘灭掉源赖朝。平清盛原是忠勇善战的大将,后为骄奢跋扈的权臣。他的一生展示了平氏一族由盛而衰的历史。
《平家物语》中的主要人物,
平清盛的长子,
内大臣,因住小松殿,人称小松公。他对父亲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可碍于孝道,常常左右为难。当父亲要软禁法皇时,他出面诤谏,延缓了父亲的行动。为了减轻父亲的罪过,他决心站在法皇一边,以死保卫法皇居住的
法住寺殿。他深感平家一代荣华难保,于是便去参拜
神社,彻夜祈祷,结果得到神的明示:平氏将亡。为此,他请求神缩短自己的寿命,以此救助世上苦难。不久,他生病不医,安然死去。死前
出家入道,法名净莲。
平重盛宽厚仁和,深明大义。他的形象说明,
平清盛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亲儿子也不赞成他,平家将后继乏人,灭亡是不可逆转的。
平清盛三子,是平家继平清盛之后的家督和实际掌权者,因兄长平重盛早逝而继承了家督之职。平宗盛为人优柔寡断、傲慢无礼,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手腕都不及其父其兄,在
木曾义仲的攻势下只得弃京都而逃往西国,之后在与源氏较量中虽有小胜,但最后还是在
源义经率领的军队攻击下在
坛之浦之战中战败被捕,平家也由此灭亡。
平清盛的四子,相对于以勇将之名传世的木曾义仲,他则以智将之名闻名于后,具有相当的军事指挥策划才能,是平源合战时期平家真正的军事总指挥,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他先后参加了平源合战中许多著名战役,主持平氏向西国的撤退和重新集结势力等事务,多次使得源氏军队陷入困境,是源氏前进的真正的障碍。但是由于平氏上层决策的错误判断、知盛对其兄宗盛的愚忠等一系列原因,最终使得平家回天无术。
坛之浦之战败北后他穿上两套盔甲投海自尽。他是平氏最后的支柱,传说中也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平清盛的第五子,知盛的弟弟,其母亲是
平时子平时子(清盛的正室)。传说中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相貌和能力皆很出众,平家众人品评家人的时候曾以"牡丹"来比喻其人,是清盛和时子膝下最宠爱的儿子。官
至正三位
中将,在一之谷合战中力竭为原景时部俘虏。后被押送至
镰仓市,在
源赖朝面前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屈服之色,使周围之人皆感敬意。最后追究过去焚烧
南阳郡之事,在
奈良县被斩首。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悲剧美学代表人物之一。传说擅长吹笛,
平经盛之子,
战国武将织田信长时常吟唱的《敦盛》便是为他创作的。虽然在平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在战场上也没有发挥过什么重要作用,但"敦盛之死"在各类传说和文学艺术中一直是悲剧美学的题材之一,相当的出名。
其父
平教盛是为
平清盛的兄弟。以能登守之名流传于后,是平家知名的猛将。也是不少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虚构的、
源义经生平的最大对手。传说他在屋岛合战中曾给予源义经重大打击,甚至以箭射死了义经四天王中的
佐藤继信。在
坛之浦之战中力战,直至最后双腋各夹了一个
源氏武士跳海而死。
赖朝出生于1147年,是义朝的第三子,也是源氏家督的正式继承人。
平治之乱后,年仅13岁的赖朝被流放至
伊豆市。之后响应以仁王的诏令起兵反对平家,在石桥山一役被优势平氏部队所败(传说当时他曾被尚在平家阵营中的梶原景时所救),当受到更多的军事上的挫折之后,他便将作战任务交给弟弟
源义经,自己退居镰仓指导行政结盟活动,并建立了一套由武士阶级掌权的有效的行政组织。在除却了
木曾义仲、平氏和源义经的势力之后,他又杀死了
源范赖,并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
源赖朝。1199年卒于马上摔下的
意外事故,掌权遂落于其妻
北条政子之手。
梶原景时
梶原景清之的三子,属于坂东平氏。石桥山合战赖朝大败之时,负责追击的梶原景时故意放过了末路之中的赖朝,之后其投靠赖朝,成为了赖朝的心腹。号称是源赖朝的"怀刀",在源氏军队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其本身实际上具有相当的能力,城府颇深。但一直以来却以陷害
源义经的罪名被深恶痛绝。传说就是因为他的进谗致使赖朝最终决心铲除义经。
木曾义仲也是源氏一族的人,是太子舍人义贤的次子,乳名是驹王丸。其父义贤于久寿二年(1155)八月十六日为
镰仓市的恶源太义平所杀,母亲将年仅二岁的他送往
信浓国的木曾中原兼远处,因为他是由木曾的中原氏抚养长大,故称为木曾义仲,是源义经和
源赖朝的从兄弟。响应以仁王的诏令起兵讨伐平家,在俱梨迦罗峡谷之战中用火牛计打败了平维盛。一系列的交战之后进入京都,曾权倾一时。但由于其纵军掠夺以及
源行家、源赖朝等人的作梗,使之与
后白河天皇不和,进而
同源赖朝对立。虽然受封为征夷大将军,但很快在宇治川合战中为
源义经战败,身死。
他是
源氏最终战胜平氏的重要人物,其勇将之名长久以来一直流传。而关于他的故事也流传得很广,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与
小行星4896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力战而亡的悲剧命运。
巴御前
中原兼远之女,是义仲四天王
今井兼平兼平和口次郎兼光的妹妹。据说她不但容貌出众,也是传说中能以一当千的英雄。她善骑不逊的烈马,在艰险处也能上下自如,打起仗来身披优质甲,手持
关刀强弓,率先直取对方主将,屡立战功,几乎没人能和她相比。在宇治川合战战败后,
木曾义仲要她单独逃离但为之拒绝。又刃对方将领御田八郎后,弃尽铠甲逃往东国,下落不明。一说她与木曾义仲一同战死。
号称是"
大日本帝国国第一的
大天狗"的人物。熟悉日本历史的都知道,退位且
出家的
日本天皇上尊号为"法皇",法皇是具有权施政的,被称为
院政。此人为确保朝廷的地位,周旋在平家、
源赖朝、木曾义仲和
源义经各势力之间,挑拨离间,从中取利,他也是各方势力无法并存的原因之一。
以仁王
白河天皇的第二皇子,因为是住在三条的高仓地方,所以称为高仓宫。他的母亲是加贺大纳言季成卿的女儿。本可以继承帝位,但在平家势力的压迫下只得闭门索居。1180年在
源赖政的说服下,下诏各地的源氏讨伐平家。事泄,在逃亡
奈良市的途中被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平家物语》描绘了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一段历史。当时,在朝廷和地方都拥有巨大权力的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互相争权夺利、终于发动了战争。由于结局是源氏获得胜利,从而开创了历时七百年的由将军掌权的
镰仓幕府政治,因而,也可以说,这部小说实际反映了构成日本社会巨大转折的历史。正如书名所表示的那样,它的焦点对准了平氏一族由盛而衰的悲惨命运上,既对平氏一族寄予深深的同情,又对他们代表的
公卿贵族的庸碌无能,时时发出慨叹,还以赞叹的心情,肯定和颂扬了源氏武士的果敢行动和精神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由于该书产生于
中世纪初期,因而也染上了当时那“厌离秽土、欣求
净土”的思想色彩,特别是在描写历史人物的悲剧结局时,总要带上凄惋悲凉的调子,宣扬“净土往生”的思想。
全书开头的卷头诗,引用的是佛家典故和佛教的无常观;接下来的论述,是
儒家的物极必反、盛者必衰、对立物互相转化的思想。并以
中原地区的史实为例证,举出秦之
赵高,汉之
王莽,梁之
朱异,唐之
安禄山等,说他们都有过一个鼎盛时期,当其得意之时,“不守先王法度,穷极奢华,不听诤谏,不悟天下将乱的征兆,不恤民间的疾苦”,所以必然导致灭亡的结果。这正是《
易经》
泰卦爻辞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覆”。当平氏一族从京都出奔,刚到福原又被迫西窜时,当时的平家首脑
平宗盛(清盛子)说:“我们平家积善而有的余庆已经尽了,积恶所致的余殃降到头上,已为神明所不容,已为上皇所见弃,只好抛离故土,漂泊征途。”全书结尾处《女院死去》一节,描述了平清盛女儿、
安德天皇母后晚年的凄凉情景。在她弥留之际,作者为她作 总结:回顾坛浦决战,平家败北之后,全族覆灭,男的被杀被流,无一幸免,40多个女眷投靠亲戚凄苦度日,“这都是起因于我父
相国(
平清盛)掌握一天四海,不畏天皇,下不恤万民;流刑死罪,任意施行;对世对人,肆行无忌。常言所说,父祖作孽,报在子孙,这是毫厘不爽的。”
这个首尾一贯的物极必反、善恶报应的思想,是这部小说
中统贯全局的主线。这一点和我国宋代的讲史、
话本之类颇有相似之处。正如
鲁迅论述话本时所说:“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故上列诸书,多关惩劝。”《平家物语》所抒发的主题思想,正是在慨叹世事无常的同时,希望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
艺术特色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史实为主线,广采博收,吸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成分,融会贯通,浑然成为一体。其中有见于话本的佛家的灵验奇迹、民间故事、风流趣谈,以及中国的历史掌故;有见于比它早出的战记文学中与源平之争有关的断片;有见于先代有关史实的纪事,等等。所有这些有声有色的故事,经过斟酌摄取,加工润色,穿插合在这部平家的兴衰史内,使读者在回溯历史陈迹、吟昧当时当地的世故人情时,可以加深体会,增加兴味。尤其对于几位女性悲剧的一生,都写得凄楚动人。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没有概念化的倾向。特别是对那些英勇武士,并不单纯赞其武勇,同时也刻画出他们感伤多情,对弱者抱有同情心,对幼者富于慈爱感的一面。
平清盛的曾孙六代,年仅12,被源氏搜捕,行将问斩,这时,一向支持源氏、首先劝说
源赖朝举兵的文觉和尚(盛远),出于对幼小者的怜爱,竟然出面担保,挽救六代暂免一死。乎家的武士们漂泊西海,抛妻弃予,死别生离,那些场面也写得凄婉动人。
作品在语言运用上颇有独到之处,用了很多
文言文词汇,也用了民间俚语,用了无韵的散文,也用了有节奏和韵律。
作品影响
该书对事件、情节的取舍,以及对人物性格的艺术加工,使它远远超过了平安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和史传。此外,在
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创造了“和汉混合”的新文体,吸取汉文质朴遒劲与和文缠绵婉曲之长,融会贯通,巧妙运用,抒情、叙事互相交融,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该书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代表了镰仓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据统计,后世取材于此的“能乐”、“近世小说”、“净琉璃”等,不下数百种。
日本现代作家
吉川英治,取材于《平家物语》,前后用了八年的时闻,写出了共二十四册的庞大作品《新平家物语》。
作品评价
日本古典文学史家永积安明: “《平家物语》不只是‘军记物语’中的代表作品,就整个日本文学史来说,作为代表作品,也是早有定论的。而且如果将它与其它国家的文学进行比较,也会是饶有兴趣的。"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