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自然景观丰富多姿,早在1300多年前,就赢得了“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美誉。而神秘幽深的佛教胜地
江南第一大佛风景区,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州传说于一体,置身其中,流连忘返,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旅客都极具吸引力。到了阆中,如果不去大佛寺,未免太过可惜。
阆中大佛寺信息
大佛寺
位于阆中东南,
嘉陵江对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明代恢复旧名,俗称
资福寺。寺院占地6公顷,主要以大佛,即释迦摩尼尊像为主要景点。
大佛
寺内靠山有坐抛石佛一尊,为
阆中市人何居士于
李豫末年、德宗初年所凿,乃释迦牟尼坐像。他高9.88米;头盘螺髻,面长二、九米,宽二米,为长方形;佛身着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畅逼真;赤足长一点八米,踏于莲花之上;左手覆膝,右手向前曲伸,中指与拇指微掐;一双凤眼,眼帘低垂,高鼻、大耳,嘴唇微合,仪容严肃温和,端庄慈祥。整个
造像,比例力学显粗短,但仍不失壮美、雄浑,具有宗教传统石刻艺术之魅力。殿堂内富有肃穆的气氛;佛像上部,建有三层阁楼,檐飞角挺,顶盖筒瓦。中阁为
道教天神
玉皇大帝至尊玉后大帝(玉皇)尊位。意在玉皇在此休息。
回銮寺因此得名。大佛脚下,有一个供桌,摆放着许多供品,供桌前摆着一个大的红蒲团,右侧桌子后面有一位僧人。再往前来,就是被红布条隔开,一般人等不得入内。左边有一个随喜功德的箱子,供那些善男信女布施,中间放着三个较小的蒲团,一般香客就只能在这里跪拜了。如果随喜功德较多,可以入内,跪拜、进香,旁边那位僧人还可敲木鱼,诵经文,看来极乐世界也脱不开世俗的等级观念佛前有水井一口,水清味甜,佛教僧徒尊为圣水。大殿通面宽十五米,进深十米,为僧众念经,说法、做佛事场所。据石壁残碑与
潼川府〈新修府志〉记载,大佛为元时大德年间,县内佛徒为阐释教义,弘扬佛法,在此凿造,跑今七百年左右。石刻
造像为
弥勒佛,居县
内寺石佛之首。按佛家"三世佛"学说解释,佛有过去佛燃灯、现实佛释迦、未末佛弥勒之分。〈弥勒下生经〉载:"弥勒原出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选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亿七千万岁)当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现在有些寺院供奉的笑口常开的袒胸露肚的胖弥勒,实为
五代十国时"
布袋和尚"和尚的化身。
据崖内壁刻记于
唐元和四年(809)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佛为何居士所刻。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是
四川省十大坐佛之一。据记载,他本来住在大像山对岸的蟠龙山脚,因为遥望南岸石壁上隐约有神仙活动,便毅然决然舍弃自家百年之业,移居此地。亲手雕凿崖峦,已时二十余年,其后绥造经舍,广植林木,遂造就了这块竹林深幽,掩映层楼的清净地。经舍一旁,有一列160余阶的天梯,虽然不知道当年何居士对它任何感想,不过这种高度,对于没有仙风道骨的凡夫俗子而言,可真是难如登天的辛苦路吧。
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称为
江南第一大佛,又名大像寺。
五代十国龙德元年(921),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四千余尊,整齐排列,工艺亦精。
赵顼元丰八年(1085),对大小佛像进行彩妆。
元顺帝二年(1336)为大佛贴金身。
赵光义雍熙二年(985)新建千部华法经藏楼时,大佛寺敕名永安禅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因永安禅院与皇家永安陵相犯,避讳改为福昌院。明代复称大像寺,亦称
潼南大佛寺。不过由于民国时佛金杯盗剥,今日所见,就大多是崖壁本色了,新修的大佛寺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罕见文物,寺楼高过崖顶,将大佛以及两面侧
摩崖造像石刻罩护完好,毕竟掉以轻心,就难得来日方长了,历代屡经沧桑,光是
清代就有一修一毁,现存寺庙是1991年所重建,反而各大碑刻才是旧物。
大佛旁有观音像两尊:一为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一为
送子观音。大佛右侧有石窟两龛,内有经幢和佛像,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罗尼经幢一处,另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24处,凿崖五穴墓一处,风化
梵文摩崖石刻不可辨认者尚有10余处,共延展150余米。
摩崖石刻中现存
宋徽宗御批敕牒、碑记等石刻特别珍贵。“敕”,就是皇帝的命令,“牒”指文件;“敕牒”就是皇帝签发的诏书。这份敕改“永安禅院”为“福昌院”的诏书,被原样凿刻在大佛右侧的石壁上,现仍依稀可见,极为稀罕。此外,在大佛寺左侧摩崖上,刻有楷书“虎溪”两个大字,每个字长5米、宽4米,恢宏刚劲,为“上柱国注赐金鱼袋统治河中母恩书”。传说
唐朝著名医学家
孙思邈曾来此采药,在这里治好一只生病的老虎,这条山溪遂有“虎溪”之名。今更置药师庙,以为纪念。
此外,大佛经舍位在
江南第一大佛的左下方,是当年何居士居家礼佛之地。
民间传说
大佛所以能在
盘龙山安营扎寨,民间传说他和 老君、
紫苏从西天竞走到云台观履行公事,因为
公鸡三唱而停,紫苏先占云台,老君只好占了八洞,大佛因而停在盘龙山上。大佛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认输的人,是否满意,无人知晓。其实,论地理,人口条件,他占的地方好。这里北连牛头,南眺印盒,面临涪、凯,又能鸟瞰梓州城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非老君、
紫苏之地所能相比。
大佛寺的会期
江南第一大佛的会期,每年以佛历(即农历)二月初八的大觉会最为热闹,最为重要。这个会 期前,僧徒们提早半年就开始准备。这是佛寺独有的会期。据说这天是大佛落成揭纱点睛的日子。大佛从"大彻"、"大悟"、到"大觉",走向了佛家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并非一般的日子。其次是四月初八佛的诞生日,二月二十五的下发出家日,
腊八节的得道成佛日,以及二月二十五的入涅(即死)日等,都是大佛寺的重要会期。平时还有善男信女到寺烧香还愿,历经元、明两代,盛而不衰。
议古思今
尽管如此,大佛也有难测的风云,难逃的"劫数"。传说在明末清初,三台发生过一次地震,
盘龙山出现滑坡,温漉漉的泥土、砂石掩没了整个寺宇,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大雨引起土崩,大佛才重见天日。士人不仅募资恢复了佛像、殿宇,而且在大殿两侧新建了
观音殿、
罗汉堂、五圣殿等庙群体,有百数尊泥塑菩萨在此领受香火。为防止
浮雕滑坡,士人又在壁顶栽种树木,保住水土。大佛因灾得福,至此,
江南第一大佛盛况空前,风靡一时。文人骚客到寺吟诗,〈三台县志〉记载,清人吴立卿游大佛寺诗云:"山势牛头夹寨宽,花朝节近畏春寒。根有味惊张翰,芋火何心问懒残。古殿阴深留碧,核爆炸香杂沓动檀。黄金布地看长脚,谁信兹航普渡难"。诗中记载大佛寺"古殿阴深"、朱栏碧翠,黄金铺地,香火繁盛大杂沓,可见当时之盛况了。民国时期,由于佛教活动多在城内护圣寺,或城北琴泉寺,大佛寺缺少修,殿宇泥塑遂衰。一九八六年五月,
三台县政府行文公告"
云台观和大佛寺分别为
道教,佛教活动场所,予以开放。并将观、寺及文物交由道,僧人员使用管理"。省、县政府拨款将寺内榨油厂迁出。复原大佛,修缮殿堂。一九八七年三月,由当家僧人僧如才邀衣成教
宝光寺艺人为大佛校形、穿金。至此三台佛教僧徒、居士,有了信教作佛事的场所。
而目前,大佛寺香火旺,游人众多。门前对联:"禅心朗照千秋月,真性清涵万里山"笔力犹劲,耀人眼目。殿内香烛灯火,昼夜不灭。僧徒朝钟暮鼓,木鱼声声,念经诵佛,虔诚膜拜。一遇会期,居士前往,游人如织,殿前人潮人海,水泄不通。全国政协委员,高僧、江油武馆馆长
释海灯于一九八七年九月来寺讲经说法,并书写"大佛寺"匾额。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
四川省政协委员范应联等,先后为寺赠书送联,为大佛寺添彩增辉。
旅游特色
人文历史、宗教文化、文物鉴赏、秀丽山水、休 闲、疗养、保健融为一体。其中特别是那里的
勾魂面,味道很不错的,有机会去一定要尝尝哦!
探佛寺文化,品
阆中古城风情,景幽幽,心悠悠,情亦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