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俨
唐高宗时期的政治人物
明崇俨(646年-679年),原名明敬,字崇俨,洛阳市人,祖籍平原郡。他是李治时期的政治人物,出身士族,是南梁国子祭酒明山宾的五世孙。明崇俨的父亲是豫州刺史明恪。他年少时学习并精通巫术、相术和医学。干封初年,明崇俨参加封禅泰山活动,被授予黄安县丞和冀王李旦府文学职务。后来,他迁任正谏大夫,入阁供奉,并假以神道,评论时政得失,受到唐高宗的赞赏。
明崇俨曾帮助唐高宗治疗风疾,因此深得帝后喜爱。唐高宗去世后,明崇俨被追赠为侍中,谥号庄。
人物生平
少时经历
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
为官经历
乾封(666年—668年)初年应封泰山之举,授黄安县丞。会刺史有女病重,用偏方殊物治疗,治愈了她。李治听闻其名,召见面谈。高宗大悦,授冀王府文学。试验他为窟室,使宫人在里面奏乐,召问:“何祥邪?为我止之。”明崇俨画桃木为二符,挂在屋上,音乐即止,说:“向见怪龙,怖而止。”盛夏,皇帝想下雪,一会拿来进献,说是到阴山取来的。四月唐高宗想吃瓜,要了一百钱,须臾献瓜,曰:“得之在氏县老人果园中。”唐高宗召老人问何故,老人回答:“埋一瓜失之,土中得百钱。”
仪凤二年(677年)累迁正谏大夫,特令入阁供奉。每次通过见,都假以神道,来评论时政得失,李治非常赞同。润州栖霞寺,是他的其五代祖处士明山宾故宅,唐高宗特为制碑文,亲书于石,论者以其为荣。
盗贼劫杀
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初三明崇俨被盗贼杀死,搜捕盗贼,竟没捕到。唐高宗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庄,拜其子明为秘书郎。次年,太子李贤被废。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关系暧昧
据说与武则天的关系十分暧昧,具体到了哪一步不好妄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除了晚年在精神上依赖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外,武则天一生中最心仪的人极有可能是明崇俨。至于后来的男宠薛怀义、沈南蓼之流,只不过是武则天的肉体玩偶和养生顾问而已。作为正谏大夫,论政事得失时喜欢假借鬼神之言,皇帝和皇后更是对其言听计从。
史籍记载
旧唐书明崇俨传》《新唐书明崇俨传》《纪闻》《朝野佥载》《太平广记》《资治通鉴
清异录
后世纪念
明征君碑
在南京栖霞寺山门右侧有一碑亭,亭内有一块唐碑叫“明征君碑”。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南梁刘宋时期著名隐士明僧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僧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李治面前争取到的。碑文为高宗上元三年所撰,唐朝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王知敬篆额,碑阴“栖霞市”二字为高宗李治亲笔,碑文是一篇关于明僧绍的传记,供后人观览。
栖霞寺
栖霞寺得名于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隐士明僧绍之号“栖霞”。明僧绍看透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决心不为俗事累,“刊木结茅”,隐居摄山。自永光年间(464年)始,至明僧绍去世,历二十余年,先后有六个皇帝六次徵明僧绍出仕为官,明僧绍始终推辞,时人赞扬他这种自甘淡泊的真隐士精神,尊其为“徵君”。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捐其住宅为寺,其寺称“栖霞精舍”,后又改为“栖霞寺”。南梁五公贵族大都崇信佛教,对栖霞寺多次扩建。隋统一江南后,又在寺内建舍利木塔。李渊改寺名为“功德寺”,并增建四十九所琳宫梵宇,楼阁恢宏,殿宇壮丽。至此,楼霞山与山东灵岩、天台国清、荆州玉泉并称为“天下四绝”、“天下四大丛林”。
人物争议
死亡之谜
李治仪凤四年即公元679年夏正谏大夫兼御医、皇家方术顾问明崇俨从皇宫出来,在随从的护卫下回了寓所。
黄昏时分,洛阳市满城牡丹花香,令人沉醉。独坐庭院,夕阳落于邙山,游人归自伊水。其时,月色满庭,江山清寂。庭院里夏花繁盛,映没石阶。院后即连邙山之野。花树丛中,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雍容的女人长久地凝视着他。女人的面容如雾中花,她说:“君听我一曲。卜得上峡日,秋天风浪多。江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睁开眼,回味着刚才的梦。这位被认为通灵的先生,也不知道这个梦意味着什么。正在这时,明崇俨在恍惚中感觉有些异样,似乎有个人从院墙上跳下。在他迟疑时,那人已上前,大喊了一声:“明崇俨先生!”一愣,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我在这里。”
随后迎接他的是一把利剑。
被刺后,李治武则天都很震惊,立即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但大臣们希望刺杀案不了了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只不过是个江湖术士,死不足惜。关于死因,当时有如下几种传说:
一、为鬼神所杀。有大臣半开玩笑地说,明崇俨呀,不是说他精通异术,最善驱使鬼神为他办事吗?也许把鬼神逼急了,为鬼神所杀吧!
二、为流窜的强盗意外所杀。
三、被太子遣人所杀。
正史上记载的是第二种说法,当时流行的是第一种说法,但武则天坚信第三种说法。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少时经历
为官经历
盗贼劫杀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关系暧昧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明征君碑
栖霞寺
人物争议
死亡之谜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