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山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
红花岗区,位于
大娄山脉东部中段,东邻海龙镇、巷口镇,北邻遵义县毛石镇、汇川区高坪镇,西邻遵义县松林镇,南邻遵义县乐山镇。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6119.69亩。
公元1992年撤区并镇建立金鼎山镇,1998年5月由遵义县划归红花岗区管辖。截至2023年,金鼎山镇下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位于遵义市西郊13千米处,地址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牛蹄新街201号。截至2018年,全镇户籍人口有38410人。
金鼎山镇内交通、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有金鼎山景区和莲池新天地两个旅游景点。截至2018年,金鼎山有工业企业9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22个。
历史沿革
公元1992年撤区并镇建立金鼎山镇,1998年5月由
播州区划归
红花岗区管辖。
地理环境
金鼎山镇位于
大娄山脉东部中段,政府驻地位于
遵义市西郊13千米处,东邻
海龙镇、
巷口镇,北邻
汇川区毛石镇、
高坪镇,西邻汇川区
松林镇,南邻播州区
乐山镇。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全镇下辖8个村,1个居民社区,114个村民组,7812户农户,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4498人。
自然资源
金鼎山景区位于黔北高原、大娄山山脉腹部,岩孔-松林脊状山脉横贯其中,为
乌江和
赤水河分水岭地带的乌江水系一侧,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鼎山最高海拔为1608米,景区最高点为白云台,最高海拔1722米,一般地形高差300-500米,最大高差902米,属中性山及低中山地貌,河流中沟多呈树枝状,河谷多为“V”形谷。旅游区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4.7-15.20C.平均无霜期278天,年均最大风速11.8米/S,年降水量1250-1350mm.
旅游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树种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89科,23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
楠木、
杜仲、
厚朴,列为省级保护的有沃杉。此外,区内尚有大量竹类、经济
杉木王和药用植物分布,经济林木以
乌桕、漆树、茶树等为主。景区内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多种功效药材460余种,其中有不少名贵中药如
天麻、杜仲、
盐麸木、厚朴、
黄连、连翅、缝纫
北柴胡等。
在大板水生态林中,栖息有鸟类12种,动物16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白腹鸡、红腹鸡、灰林鸡、
鳞甲目、
林麝、
岩羊等。
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特的
溶洞,石柱群、溶洞、佛教文化胜地金鼎山、大板水万亩森林等一系列旅游资源,人杰地灵,开发前景广阔。金鼎山是黔北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嵋”之称,其地势巍峨、雄奇秀美,其最高海拔1608米的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面削壁万仞,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板水,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悠然流淌的潺潺水溪—大板水桃溪,有密林深处飞流直下的瀑布,是
遵义市市民及外地游客夏日避暑、冬观雪景、春季踏青、秋赏红叶,进行生态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镇内还有“编钟溶洞”、“聚仙洞”等丰富的溶洞景观,垂乳玲珑、千姿百态,有的
钟乳石能发出如“编钟“的美妙清脆的音乐之声,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济
农业资源优势凸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五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一是以下庄、莲池、小溪、四衙为主的优质米基地;二是以偏龙、金庄为主的
蕺菜生产基地;三是银江、金川、云台、莲池为主的蔬菜基地;四是野里片区的辣椒种植基地;五是黄钟、后庄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
交通
遵松公路途径其中,全镇村村组组通公路、通电、通水,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集镇通讯、通信全面覆盖。
旅游
景点
金鼎山镇以佛教圣地金鼎山而得名,金鼎山海拔1608米,削立千仞,遥接摩天,《
遵义府志》谓:“可望大定城(今
大方县)”,此为言其高。作为千年古刹享有“小峨嵋”的别号,拥有厚重的佛禅文化积淀,诸如建筑、石刻、雕塑、碑帖、书画、茶艺、佛事等,有极高的地域佛教发展历史研究价值。其佛教道场的开辟,约唐贞观年间(公元630年左右),随着禅宗特别是临济法派的兴盛,金鼎山在元代成为了黔北有名的佛教圣地。杨氏土司的奉佛重教,加大对金鼎山寺庙群的培建,金鼎山一度香火旺盛,游客商贸如织。
金鼎山上有4千米多的石阶步道,游客可以乘马、轿、滑竿上山,山后还修建了盘山公路,蜿蜒盘旋,尤为壮观。香客游人到金鼎山,可以品尝到另一番风味的
羊肉粉、
蹄花粉、
豆花面、
荞麦面、
甜酒汤圆、
油饼、
玉米粑粑、腌竹笋、
蕨苗等小吃。金鼎山奇观中,首推“金桶日出”,拂晓前夜色点缀着天边的
晨星,闪烁着金光,冷风拂面,抖擞着寒意中的精神,凝神注目东方的白里透红、红中发白,在犬牙交错的群峰顶上,渐渐出现青白相间的曙光,层层明亮,将光明洒向天际。“云山雾海”,在斜风细雨的时节,雨后初霁,茫茫云海如绢纱缥缈,流动在环峰溪峡间,可谓“风云变幻、形色万千”。“神灯朝佛山”是金鼎山的又一奇观,并记入了《
续遵义府志》:“每夜有灵光四耀,闪耀空际,或远或近……,朔望尤甚”,牛蹄村富含
磷矿,神灯其实是裸露地面含游离磷的物体在黄昏暮色中放出的点点磷火。明月清辉下观之,更觉奇幻。雾日初晴,峰壑间挂出
彩虹,人们称为“佛光”。金鼎山有雄伟的寺庙古建筑群,多为木材结构,二十四峰间隐逸着九座禅院,
庙宇雕梁画栋,亭台楼阁,风吹铃铎铁马之音,清脆响亮,或傲然独立于峭壁之上,或隐伏于竹篁之中,鸡犬之声相闻,别有洞天世界。山中寺庙以佛教神系为主,兼奉有
玉皇大帝、
山神、财神、文昌等
道教、儒教、巫教之神,是一综合神系。山顶一汪清泉,四季长流,尤为喜人,传为圣水,可愈百病。立于牛蹄集镇,侧目北望,与金鼎山遥相对峙的便是白云台,海拔1722米,是
大娄山脉中段最高峰,常年烟云锁罩,真有些“云台禅床高卧”的意趣,可远望海龙囤古战场。金鼎山西麓一带为震旦纪灰岩
地层,富含
钼矿、矿、钒矿、镁矿、
磷矿等21种矿物,矿
地质储量达4.24万吨,钒矿高达7.86万吨,山中的煤矿也极为丰富。金鼎山基底为下
寒武纪地层,有古杯海绵化石、三叶虫碎壳、海藻等化石,是
古生代中国地质博物馆。
金鼎山有雄伟的寺庙建筑群和厚重的文化。有法缘寺、普贤殿、报恩寺、
财神庙、
观音殿、药王殿、万佛寺、大庙等8座
庙宇。各大寺庙中,均有石刻,绘有人物、云龙、鸟兽、花卉等图案。
西安碑林博物馆24块石碑以《庙宇保护简章碑》、《培修金鼎山记》最为有名,后一块石碑为著名书法家
杨葆宸先生书写,文字优美,尤显珍贵。晚晴名儒
黎庶昌先生留下了《金鼎山新建玉皇殿记》,并捐万金修金桶寺,从
禹门寺移玉皇像供奉寺中。民国时
贵州省主席
周西成曾转赠
遵义金鼎山一尊缅甸佛教界赠给的
白玉佛像,并建玉佛寺供奉。一批明代银酒器,陶瓷、书画、雕塑、石刻等文物在金鼎山研究过程中被陆续发现。牛蹄村与杨氏土司有着极深的渊源,金鼎山的兴盛与杨氏土司的重佛奉教有关,元时,杨氏在山上建有避暑庄院,在近山巅处修建金桶寺。白云台山下有传说为
杨应龙修建的跑马道,可通
海龙屯遗址,明朝平播战争中,官军进袭海龙囤后关,即由此进兵。
金鼎山生态旅游有丰富的活动,包括:1月份万佛寺新年祈福钟声;4、5月份游金鼎山、大板水,踏青赏山杜鹃花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庙会,朝山拜庙的游客如织,黔川滇均有香客慕名而来,期间数万人上山进香,车流人群昼夜不断。寺庙邀请高僧大德为信众宣讲佛法,场面壮观;庙会节期间万佛寺的千人斋饭活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金鼎山葡萄沟乡村生态旅游即“葡萄节”;
重阳节的金鼎山秋日登高活动;农历九月十九日
万佛寺名僧大法会;深冬12月金鼎山、大板水冬令赏雪活动。
大板水
大板水国家级森林公园距离
遵义市中心20千米,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是休闲、旅游的好场所。大板水森林公园位于遵义市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东北角的金川村,于2002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6月12日开园,成为遵义市第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从城区遵松公路直通金鼎山镇。从金鼎山镇有一条已硬化的四级公路直达景区。目前“金——大——海”旅游环线公路已投入运营,交通十分便利。
大板水森林公园是区内仅存的一块保持完好的次生态原始森林,面积约13000余亩,站在高处眺望,大板水森林像是一条穿在少女身上的绿色百褶裙。林市茂密,林中老树古藤缠绕,嫩枝新叶争艳,落瀑小溪交汇,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致。是您归自然,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在大板水生态丛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树种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89棵,230种之多,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南方红豆杉,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
楠木、
杜仲、后朴。有列为省级保护的沃杉,有
天麻、
盐麸木、
黄连、连翅、紫胡等名贵中药材。有杜鹃、茶花、三矾、
野樱桃、市姜子、
八抓龙等开花植物,有
枫香树、
槭树、
乌桕、盐肤市等秋季风景植物。林中飞禽走兽众多,栖息的鸟类有12种,动物有16种。其中有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白腹鸡、灰林鸡、
鳞甲目、
林麝、
岩羊等。众多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发展生态系统。置身其中可见到风格迥异的植物景观,可聆听鸟儿的轻吟低唱,令人神清气爽,身心愉悦,同时也是您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然学习环境。
葡萄沟
金鼎山镇银江村
葡萄沟,距城区13千米、位于遵松公路旁800米,这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种植有葡萄、西瓜、草莓、
无花果和
杨梅等水果,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
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主产本地
水晶葡萄,口感好、品质佳、无污染、营养丰富,并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论证。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亩,可年产葡萄1万吨,并以每年500亩的速度递增。2007年该组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户按照“黔北民居”风格积极进行住房改建和环境美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展现了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的活力,葡萄沟的面貌焕然一新。
葡萄沟在发展中凭借其传统特色优势,通过“葡萄搭台、旅游唱戏”,着力打造旅游观光、
农事体验和养老体闲三大基地。农事体验基地:由游客出资金租种农户土地,农户提供农具、农资和技术指导,并协助进行农作物日常管理等;游客可带上家人和孩子在乡村从事播种、育苗、栽培等种植活动,进行农事体验活动,享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养老体闲基地: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农户为老年人提供“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
农家乐”的服务,让辛苦一生的老年朋友感受到“田园环境的休闲”,分享“城市生活的安逸”。旅游观光基地:该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游客可领略田园风情的魅力,品尝特色的农家饭。
牛蹄集镇
牛蹄集镇处于金鼎山南麓,为镇政府所在地,距中心城区13千米。集镇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金鼎山佛教道场的开辟,古为集贸市场,商贸往来,流动频繁,旧称牛蹄场。政府按“旅游古镇”的风格对集镇进行打造,结合区域资源优势,融进佛家文化的因素和黔北民居的特色,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越彰显古镇的活力,成就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卷,成就一座集旅游、休闲、居住、商贸为一体的山居村落,成就一种“古色古香”、韵味悠长、闲适自得、畅通开放、文明健康的黔北山村生活情调。让人切实能体悟着春的舒展、夏的奔放、秋的暝色、冬的含蓄。
地热温泉
金鼎山镇金川村还蕴藏地热温泉,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
白云岩,打井深度900米,水温40.5℃。
黄钟山与金鼎山是姐妹山,相距很近。据《遵义府志·山川》记载:原名伴云峰,又名黄琮岩,
清代以来称黄钟山。一峰插天,其峰从平地拔起。悬崖如削。从南观看,野竹丛生,如
孔雀竹芋色彩绚丽。从北观看,如像怪狮怒蹲,姿雄体健,翘首欲动,声振山林。峰顶石穴有清泉颇甘洌。东西有印把山,印盒丘。黄钟山在莲池侧面,除黄钟主峰外,周边环绕一大片“石林”。规划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这一奇景,建成“石林石柱迷人宫”;奇石奇崖的千姿百态,组合为自然壁画奇观;同时对石宝笋、石玉柱、石宝塔、印把山、玉皇伞、夫妻石、朝天剑、石壁牛、宝塔崖、
玉石环等天然景观,建成园林景区,供人们游玩欣赏。由金鼎山镇(即牛蹄场)至莲池石林,只五千米左右,交通非常方便。
文化
文物古迹
杨兆麟墓
杨兆麟,遵义牛蹄场人(今金鼎山镇
银江村人),自幼敏而好学,才智过人。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京会试时参加
康有为的“
公车上书”主张要变法图强。光绪二十九年(1903)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及第。授职翰林院
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杨兆麟东渡
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于
宣统元年(1909)以候补道出任
嘉兴市知府。
辛亥革命后避居
上海市,赞成并积极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归里,热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清末遵义知府袁玉锡创办的遵义中学堂执教,同时积极倡导并主持修《
续遵义府志》,自己出任总纂,为《续遵义府志》的完成作出了贡献。1917年
杨兆麟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赴广州军政府任参议员,于1918年3月离遵赴任。1919年8月16日病逝于广州。“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杨兆麟灵柩辗转千里后归葬于
遵义市的
遵义金鼎山下。杨兆麟墓原在牛蹄场西面的金鼎山下玉田坝,除保留遵义传统的官宦和富户之家墓葬的宏伟华丽风格外,墓前3米拜台前沿还竖有
爱新觉罗·溥仪的封牌,高2.3米,宽1.17米,厚0.3米。碑左右有花边夹立,并刻饰卷草纹。全碑竖刻四六骈文十四行,系皇帝对
杨兆麟的诰封手谕。此碑之外,还有孙中山先生祭杨兆麟铭文石碑。1957年,遵义磷肥厂修建厂房,将杨兆麟墓迁葬于该厂油库后的堡坎下。迁葬过程中,原墓损毁过半。
杜荫南墓
杜荫南墓位于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西约7千米偏龙村柿花组。地处山丘,周边宽阔,为坐东向西,圆头鱼尾的土堆墓,长9.8米,宽5米,封土高2.5米。墓前有高3.2米的一对
华表呈“八”字形排列,华表顶端有
玉貔貅,墓前有拜台、供桌,今已辟为耕地,遗迹无存。距墓约1米处有台基,台基上竖高2.2米,宽0.72米,厚0.22米的优质绿豆青石碑一通,碑正中刻“诰授
朝议大夫显考杜公荫南府君之墓”,上下款分别刻寿终年月及初葬和移葬的时间。墓碑阴面刻墓表,二十余行工整流畅的字迹为刑部小京官
广东省候补道、
遵义市晚清著名书法家
王藻章所书。其墓表上刻“以明经
进士例授通判,分发
四川省,历摄署名各州县,所至有声,初至蜀候补时,人皆以奔走酬应为能君性……诰授朝议大夫赏戴花盐运使衔广东即补道,海防即用道”等文字,可以对杜荫南有所认识。
桥位于金鼎镇西14千米的板桥村花园村民组,建于
清代顺治,为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4.1米、宽3.5米,拱高5.5米,净跨5.3米,桥
面条石护栏仅存一条,桥体用青石砌成。
该桥造型与普济桥颇相似,但地方史料没找到对该桥的记载,当地村民说:“原来桥头立有一块高大的建桥碑,碑上刻有‘顺治’年号,此桥是川黔古道,古时来往行人很多,是松林去
遵义市方向的必经之桥。”由于建桥碑被毁,从一村民朱国义的地窖洞口一碑上显示,当时修桥的人为该户六代前的祖先,桥具体建于何时考无据,该桥的造型与
普济桥极为相似,但该桥的修建年代应为明末清初。
石宝洞
石宝洞位于金鼎山镇岩塘村岩底坝右侧的山腰,《
续遵义府志》谓“水滴石宝”而得名,今石宝尚存同逐年增大。每年都有不少的人进洞,用石宝洞内的水点眼治疾。尤其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有自发的上千人到此洞游玩。
金庄三善桥
桥位于金鼎山镇北四千米的金庄村,两面皆为平坝农田,溪水清澈见底,当地人称三善桥。桥横跨大板水溪流上,桥上徐徐清风送来阵阵谷香,凉爽宜人。桥全长14.4米,高5米,净跨8.2米,全部用料石砌成;桥面长9.1米,宽4.55米,桥栏为0.3米见方的条石。桥面东侧并立着两块石碑,一块为捐资建桥功德碑,高1.28米、宽0.78米,厚0.22米、碑帽长1米;另一块为记事碑,高1.45米、宽0.29米、厚0.23米,碑帽长1.12米,两块碑字迹模糊剥落、难以辩认,仅建桥记事碑下款“
乾隆四十九年”(1710年)等字迹仍较清楚。由碑落款的年份计算,该桥迄今为止有294年的历史了,尽管年代久远,但桥的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每逢春暖花开,四周农田菜花金黄,蜜蜂采蜜其间,
凤蝶总科上下翻飞,溪水潺潺,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是游览踏青的理想去处。
陈孔俊墓
陈孔俊将军墓位于金鼎山镇以西约6千米的黄钟村黄钟山脚下,是一座葬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的雕花石刻墓,当地人称“陈将军坟”。墓前置青黑色细砂石雕刻而成的牌坊式墓碑,呈四柱三门四层结构,四根立柱正面和两侧均刻有对联,其中两柱正面对联为:“勇冠三军辰遵二郡齐虎拜,德垂万世子孙千荷龙光。”两侧柱正面对联为:“紫电青霜辉万古,皇封帝忆当年。”各层横额上刻
浮雕人物、题字,构成横匾。牌坊通高3.5米,通宽3.6米,主楼和夹楼石刻瓦脊盖顶檐角起翘。夹楼有石刻浮雕二幅,左为“打扇图”,右为“骑马图”,主楼正面有一幅人物浮雕,主要表现墓主军旅生涯晚年赋闲的生活场景,还有子孙跪拜,家奴侍奉的图像。这座墓规模宏大,建筑牢固,工艺精细,庄严富丽,造型结构具有浓厚的南方民间风格。
1935年红军
长征经过
遵义金鼎山,几名战士牺牲后埋葬于此,解放后,乡政府将分散损毁的6个红军坟统一安葬,2006年3月镇政府出资对
烈士墓进行修缮,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俗文化
踩山节
苗族的“踩山节”,又叫
花山节。这个节日在金鼎山镇的苗族中盛行,是苗族同胞凭吊祖先的节日,一般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为节日。踩山节期间,苗族人民在山顶竖起花竿,每年换一根。男女青年围着“花竿”翩翩起舞,小伙子们个个穿着崭新的绣着大花边的蓝衫,手捧
排笙,边吹边跳,姑娘们穿着各种图案的百折裙,手持彩色花伞,边舞边唱,除舞蹈外,男女青年还常常即兴对歌。
踩山节,又是未婚青年寻求伴侣的好时光,通过舞蹈和对歌活动,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互相交换绣花腰带,男的送小刀,作为订情的凭证。
苗族中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在节日中访亲友,论家常,
汉族人们老少看热闹,一起欢度踩山节。至今不知从时代,汉族人们,将心中的许愿,默默的祝告。第二年所许的愿如偿了,第二年的踩山节又来还愿。如脚痛,许的愿要用
猪蹄还愿,如头痛许的愿要用猪头还愿。媳妇多年不生子,如生了,要用大红
公鸡还愿。如未说女朋友的,朋友谈成了,要用鸡母还愿,如做大生意的人发了,要用全猪、
全羊还愿。踩山节的踩山宝演变成了神秘色彩的“神山堡”。
火龙猪
苗族杀“火龙猪”是跟汉人用热刀头还四观菩萨一样的习惯。他们杀“火龙猪”用奠祭古人康氏夫妇。就是说:苗族人们一年喂养的猪和牲畜不顺利,或出现死、病的情况,当年许愿,一年比较顺达,猪长的大、长的壮,主人家就还愿,就要杀“火龙猪”。杀“火龙猪”猪一出圈门就要杀,并要摆好五星盘。烧纸点烛,倒上净酒,猪打整完后,把头、脚、耳、尾、心、舌分样摆盘,备香、烛、酒品进行祭拜。地邻、朋友都要一起来吃肉喝酒。来吃的人都要用
苗语进行沟通,不会苗语的不能说话,汉族人也可来吃,但只能吃,不语,否则会遭到主人的责备。吃肉的场面非常闹热,主人家免费,请来的人个个都要吃饱、喝足。主人家的猪整个吃完也无谓。这个习惯至今有少部分
苗族中仍在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