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德语: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
希腊语:Μάχη της Κρήτης)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战役的一部分,爆发于希腊克里特岛的战事。战斗开始于1941年5月20日早上,
德国发动代号“水星行动”(德语:Unternehmen Merkur)的军事行动,空降入侵克里特岛。防守该岛的为希腊抵抗军及盟军。
经过首天的战斗,以英军为首的盟军承受了极高的伤亡,却无法有效阻断
德军的进攻。第二天,由于盟军方面的通讯出现问题,导致盟军指挥官无法及时掌握战况,致使岛上西面的马莱迈机场落入德军手中,令德军得以大量空运增援部队,在数量上压倒盟军并最终完全控制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战役在三个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历史上首次的大规模空降作战;它是盟军首次利用被破译的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获取情报的作战;它是德军首次遭遇当地平民大规模抵抗的战役。受到这次军事行动中
空降部队的巨大伤亡影响,
阿道夫·希特勒禁止
德军今后任何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盟军却对
空降兵的潜力印象深刻并开始积极组建自己的空降部队。德军计划以空降突击方式夺取岛上3个机场,并从海上运送
重武器和登陆部队上岸。虽然德军空降兵付出了沉重代价,希特勒甚至承认“
克里特岛已成为
德国伞兵的坟墓”,但德军最终实现了战役目的,控制了
爱琴海和
地中海航道。
战役背景
1940~1941年,德意在
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
欧洲的火药桶”之称。对于德意而言,占领巴尔干半岛,既可有效控制东地中海,进而威胁
英国在
近东、
中东和
北非的殖民地,又封锁
苏联的
黑海出海口,从南翼进攻苏联;又可切实保护
罗马尼亚的
普洛耶什蒂油田。 1940年,
贝尼托·墨索里尼准备侵占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或
希腊。然而,
阿道夫·希特勒因为正在全力进行西欧的战争和秘密进行大举入侵苏联的准备,建议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墨索里尼不得已在9月底停止行动。然而在10月28日,意军由
阿尔巴尼亚越界,从三个方向侵入希腊,遭到希腊军队奋起反击,在几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意军全线撤退。
意大利的失败,危及到希特勒征服巴尔干的计划,
德国在12月制定了在次年春实施的马里塔计划。
此时,希特勒一面加紧准备翌年实施的“东方战局”;一面计划在
西班牙和意大利支持下夺取
直布罗陀海峡至
苏伊士运河的整个
地中海区域以及
中东,通过所谓“外围”来解决与
英国的冲突。于是,加快征服巴尔干的步伐。此外,
巴巴罗萨计划也要求德国在东南欧地区,尤其是
巴尔干半岛南翼有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以保证德国航空兵和
装甲兵能够得到
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石油供应。
德军在巴尔干半岛的展开,推迟了“巴巴罗萨”计划。“名字将始终同
约瑟夫·斯大林格勒联系在一起的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陆军元帅,这个时候是陆军参谋总部的
俄罗斯战役的主要策划人。他后来在
纽伦堡证人席作证说,希特勒要毁灭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决定使得‘巴巴罗萨’的开始推迟了大约5周,海军的作战日志也说推迟了这样长的时间”;“在俄国带领南集团军的冯·伦斯特陆军元帅在战后对盟军的审讯员说,由于
巴尔干战役,‘我们至少迟开了4周’。他又说,‘这是一次代价非常昂贵的推迟’”。德军统帅部迅速修改“马里塔”计划,决定把对南斯拉夫和
希腊的入侵作为统一的战役行动付诸实施。同时,
意大利和
匈牙利军队从辅助方向协同
德军作战。1941年4月6日,
德国对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希腊同时发起突然袭击。陆军元帅
威廉·李斯特指挥第12集团军,沿斯鲁特马河流域而下,在鲁佩尔山口突破希腊防线,同时
装甲部队从老
塞尔维亚突入
莫纳斯提尔隘口的一些山口,攻入希腊北部。4月27日,德军攻陷
雅典。
夺取克里特岛,是德军入侵巴尔干最后一战。此役是
阿道夫·希特勒在希腊战事后期根据
德国空军4月21日的建议临时决定。德军进入
希腊南部后,希特勒本来要停止
巴尔干半岛战事,但德国空军将领却在思考以空降作战的方式夺取
克里特岛。他们认为,允许英国人留驻克里特岛无疑是在背后留下一颗钉子,应该夺取克里特岛,结束
巴尔干战争,然后抽身对付
苏联。
克里特岛位于东
地中海,在
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是地中海第五大岛,也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西距
马耳他岛约810千米,东距
塞浦路斯岛约520千米,西北距
伯罗奔尼撒半岛90千米,南与
北非重镇托布鲁克 隔海相望,约360公里,东南距
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约560千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
德军占领该岛,既可控制东地中海,威胁
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和
中东的阵地,保卫
罗马尼亚油田免遭英军空袭,又可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对英国而言,
克里特岛则是保卫在埃及和
苏伊士运河的前哨阵地。克里特岛东西长260余千米,南北宽12~55千米,总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全岛地形崎岖不平,山地连绵起伏,陡峭难行,多为东西走向,岛上河流湍急,均为南北流向,对部队东西方向运动形成天然障碍。岛上交通不便,通信联络也比较困难,这都不利于英军的抗登陆作战。克里特岛4、5月间的气候通常晴朗少雨,对掌握制空权的
德军实施空降作战非常有利。
克里克岛一直是
地中海战略要地,在飞机出现后,其战略意义得到加强。
克里特岛的机场可以用来深入
巴尔干半岛对南欧进行袭击,也可作为
希腊和巴尔干地区支持空中行动的战略要地。同样也可以用来袭击
埃及和
巴勒斯坦,并支持
北非作战。
全岛只有在北部首府干尼亚附近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地势较平坦,岛上主要的港口和锚地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都在这片平原上,其中苏达湾可以停泊大型水面军舰。
战役前奏
1941年4月30日,
新西兰的伯纳德·弗赖伯格将军被任命为驻克里特岛盟军司令。
到5月时,希腊驻岛守军大约共9,000人:希腊陆军第5步兵师的3个团,
师团大部份部份已在
德军入侵希腊时转到本土作战;
克里特岛宪兵队(拥有一个团级兵力);
伊拉克利翁防卫旅,一个防卫旅级部队—大部份负责运输及物资供应的部队;及第12和第20希腊步兵师的残余,他们撤退到岛上及接受
英国军官指挥,亦有一些是军校的军校学生及本来在伯罗奔尼撒的希腊训练中心招募当兵,后来被转到克里特岛以替换调往本土作战的已受训士兵,他们已经被重新编组入数个招募训练旅,及基于此重新组建希腊军队,再加入从本土到达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
大英帝国协助派遣军包括原本14,000名英国守军及另外25,000名从本土撤退到此的大英帝国协助派遣军队,这些撤退士兵分别从在数次撤退行动中混合而成——大体上他们是未受伤害的部队,被指挥官混合一些其他部队没有指挥官的残余,但他们大部份欠缺重型装备,主要组成部队分别有
新西兰第2师,缺第6旅及
师团直辖部队;
澳大利亚第6师第19步兵旅;英军第14步兵旅,总共大约有15,000名装备齐全的大英帝国协助派遣士兵,另外有5,000名士兵没有装备及一个混合(澳大利亚)炮兵连,5月4日,弗赖伯格拍发电报给
中东英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要求将10,000名没有或欠缺装备的士兵撤走,以免为本地平民带来麻烦,但只有少数能在战役开始前离开。
作战计划
第一种计划
德国空军第4航空军集中其一切力量攻占克里特岛西部-从马里门到卡尼亚-然后再以此为基地征服其余地区。这个计划容许最可能的兵力集中,形成强大的打击力量,在决定点上享有绝对的优势。其优点为不必顾虑岛上守军兵力的强弱,并且可以获得第8军的全力支援,而缺点则是山地中的激烈作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率增高,以及长时间的作战将使守军得以调兵遣将投入增援部队。由于守军还占据东部的机场,也许同时还有苏达湾这种增援也就非常有可能。不过由于
德国享有压倒性的制空权,所以在白天里,即使能增援,其数量也极其有限;当然在夜间却很难阻止盟军增援部队的登陆。
第二种计划
第11军对岛上的7个要地,包括马里门、卡尼亚、雷提莫、赫拉克棱在内,同时发动攻击。这个计划的优点是能够发挥奇袭效果,迅速占领岛上所有要点。假如成功,则其余部分便能很容易的克服。其缺点是:
德军的兵力有限,不足以同时攻击这样多的据点,而
战略运输机的容量也不能有限的支援(一次只能12人)。尤其是攻击部队不能获得第8军的充分支援。倘若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易造成“装备多而人员少”最后被各个歼灭的严重后果。
战役过程
1941年4月25日,
阿道夫·希特勒签署元首第28号命令,命令入侵
克里特岛,由于驻守在亚历山大港的
英国皇家海军控制了克里特岛一带的水域,因此任何登陆作战的决定将会是从空中优先考虑多于从海上,以减低战役的风险,加上
德国空军的强大,因此决定实施空降入侵。
这是实际上首次大规模空降入侵作战,虽然在之前的入侵
法国、低地国家、
挪威及
希腊本土时已小规模使用伞兵空降及滑翔机机降,在后者的战例中,
德军伞兵占领了
科林斯运河上的大桥,它已被准备被皇家工程兵炸毁,德军工兵在桥附近使用滑翔机机降,而伞兵则进攻一周长内的防守,大桥在战斗中被破坏,因此减缓了德军的前进速度及令盟军有足够时间将18,000名士兵撤退到
克里特岛及将另外23,000名士兵撤退到
埃及,尽管失去了大量重型装备。
计划是使用
空降部队占领岛上重要地点,包括机场以运入供应及增援部队,德国第11伞兵军负责指挥德军第7空降师(将主要由伞兵空降及使用滑翔机机降)及德军第22空降师(在第7空降师占领机场后机降)实施进攻,进攻日期定于5月16日,但后来被推迟到5月20日及由第5
山地师代替第22师。
当时,盟军指挥官们已经从Ultra截听中知道即将来临的入侵,弗赖伯格将军被通知
德军的战役计划,及开始在机场附近及沿北部海岸建立防御工事,但是,他也受到缺乏现代化装备之苦及必须面对现实,敌军即使配备轻武器的
空降部队,如果集合起来亦能拥有强大火力,加上,虽然Ultra截听向弗赖伯格将军提供有关德军的详细情报,但破解密码的人只是翻译员,不是技术专业人员,不知来龙去脉的人因此误解了情报内容,例如,德军的信息描述了海上运输的行动,这严重影响了弗赖伯格的军事部署,因为他估计德军将从海上登陆,这与德军准备在马莱迈机场空降的原本目标大相庭,而且,他亦受其上司的束缚,他曾要求破坏在岛上的机场,如果被德军攻占,亦不能被敌军用来空运增援部队,但这个要求被其上司否决,因为他们考虑当战役胜利后可利用这些机场攻击
德军。
德国军事情报局局长海军元帅威廉·卡斯里纳原本报告克里特岛上只有5,000名英军及没有任何一个希腊士兵,不清楚卡斯里纳被错误通知或尝试破坏
阿道夫·希特勒的计划(卡斯里纳后来被怀疑参与策划1944年7月20日密谋案而被处以死刑),军事情报局亦估计克里特岛居民会视德国人为解放者而欢迎德军,基于他们强烈欢迎共和制及不接受君主专制政体,及希望享有一些“…有利的及已在本土订定的条款…”,而拥护共和政体的已故
希腊首相
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也是克里特岛人及岛上很多人均支持他的想法,德国人低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事实上,希腊国王
乔治二世及其随从是在希腊及大英国协的士兵帮助下经克里特岛逃离希腊,克里特岛平民,他们如果在之前成为战俘的,如今被
德军释放。
德国第12军团的情报比较不乐观,但亦相信
英国军队比之前已经削弱,及低估了从希腊本土撤退到来的希腊士兵数量,战区指挥官亚历山大·罗尔上将则认为2个
师团的兵力已足够攻占全岛,但仍决定增调在雅典的第6山地师作为
预备队,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预防措施。
岛上有三个机场。伊腊克林机场,能起降各型飞机;马拉马机场,只能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还未能完工。但这些机场,却对德军空降登陆作战起了重要作用。
德国空降兵创始人——第11航空军军长库特·斯图登特
中将向第4航空队司令
亚历山大·勒尔建议,在克里特岛实施一次真正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以证明
空降部队的战略价值。在
赫尔曼·戈林首肯后,施图登特和空军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4月21日向
阿道夫·希特勒当面汇报。听取施图登特报告时,凯特尔提出先由空降部队攻占
马耳他岛。希特勒认为,“尽管
马耳他这个
英国基地比克里特岛更重要、更危险,但是应该看到,控制了克里特岛,就会威胁英国在
地中海区域和
中东的阵脚,保护
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石油基地免受英国袭击,还可以把该岛作为进入中东各国的前进基地。所以,我们当前更需要以
克里特岛的辉煌胜利来结束
巴尔干战争”。虽然希特勒同意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但担心会影响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要求“陆军总司令部和空军总司令部应将必需的
卡车提供给国防军运输勤务主任支配。不可因进行这种运输而延误了‘
巴巴罗萨·海雷丁’行动的准备工作。”4月25日,
阿道夫·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水星”的第289号作战指令,规定以
空降部队为主占领克里特岛。其中原因有三:一、克里特岛与在
欧洲大陆和附近岛屿上的德
空军基地相距很近,德空军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军在
埃及、
马耳他和
马特鲁港的空军基地距该岛甚远,一时又无法调拨和部署大量空军兵力;二,
德军尽快结束巴尔干战事,以便腾出手实施追在眉睫而又已经被推迟的“巴巴罗萨”计划;三,除潜艇外,德海军在
地中海没有任何兵力,在
塔兰托和马塔潘角遭
英国皇家海军两次打击的
意大利海军,无力为海上登陆部队护航。
亚历山大·勒尔同施图登特在作战计划上发生分歧。勒尔坚持首先全力以赴,以绝对优势兵力夺取
克里特岛西部,尔后以此为基地夺占整个岛屿。施图登特则主张在岛上约7个地点同时空降,以期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占领岛上所有要地,进而夺取整个岛屿。最后,基于
空降兵力不足、空军有限等因素的考虑,
赫尔曼·戈林进行折衷——进攻部队首先夺占4个最关键地点,保证占领全岛。整个战役大致分为四阶段,即夺取制空权,占领登陆场,集结兵力,歼灭岛上防守部队。为保证得到空军的全面支援,最初的空降突击分两个波次实施。首先,第一波突击西部的马利姆和苏达港地域;然后,待运载第一波部队的飞机飞返后,第二波突击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地域。这两个波次将得到伞兵部队的加强和机降部队的支援,继而得到海上登陆部队的支援,直到占领全岛。
德军投入的兵力计有第4航空队所属第8、第11航空军(
轰炸机433架、
歼击机233架、
战略运输机500架、
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以及隶属于第11航空军的第7
空降师)、1个独立空降团,第5
山地师以及登陆部队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约70艘。其作战部署:第7空降师(辖
空降部队第1、第2、第3团)和
空降兵独立团组成空降突击集群;第5山地师为
预备队,准备实施机降或登陆增援,第8航空军负责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海军东南舰队负责海上支援。空中突击机群分为3个集群,分别在4个地点空降:西部集群由空降独立团组成,空降突击马利姆地域;中央集群由第7空降师第2团(欠第2营)、第3团组成,突击苏达港和雷西姆农地域;东部集群由第7
空降师的第1团以及第2团主力组成,负责夺占伊腊克林机场地域。按计划,
德军将得到在克里特岛东南岸登陆的意军支援。
英军于1940年10月28日,曾向
克里特岛派驻了6000人的部队。加上后来从
希腊陆续撤退的希军、英军,共计1个师、1个旅、2个团、11个营又5个连,总数约4.4万人,其中希腊军约1.4万,英联邦军队约3万。
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
少将被任命为克里特岛守军司令,统一指挥岛上部队。 5月6日,英国情报机关掌握德军的空降作战细节和可能的攻击日期,立即通报守军。弗赖伯格认为,
德军主力从海上登陆,空降突击只不过是夺取机场和港口。因此,苏达湾和马拉马机场作为重点防御,以其为核心构成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将全岛划分为四个独立防区:马拉马防区、苏达湾防区、雷西姆农防区和伊腊克林防区。马拉马防区和苏达湾防区分别布置新西兰军1个旅和英军1个营为
预备队。仅有的6辆坦克,分别配属在3个机场。3个轻型
高射炮连和2个重型高射炮连担负对空防御。英军对支撑点进行伪装,设置了假阵地和假目标,并最大限度利用复杂地形部署火力。补给是英军防御准备中的最大困难,港口每天卸载的物资从最初的700吨,一直下降到仅100吨。弗赖伯格根据
德军入侵
荷兰在公路、
海滩等开阔地带进行机降的战例,认为德军对机场的依赖性不强,而英军还将使用机场,所以没有破坏机场。
1941年5月16日,英军击落一架德军
侦察机。被俘飞行员供称,攻击在未来四十八小时里开始。1941年5月17日,英军全面进入最高戒备状态。1941年5月18、19日,德军空袭频繁、猛烈。英军侦察机也发现德军在
希腊南部机场集结了大量
空降部队和飞机,由于英军在该地区
航空兵太过薄弱,几次轰炸,效果并不显著。
5月20日凌晨2时,
德军空降引导小组在
克里特岛着陆,接应后续部队空降。凌晨4时30分,德军第一攻击波起飞。凌晨5时,德第8航空军向马拉马、伊腊克林机场和干尼亚市区进行了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
7时许,迈恩德尔
上校指挥的由滑翔突击团(辖四个营)组成的西部战斗群飞临马拉马机场。第1营着陆后,主力从西面向机场发起攻击,另一部分攻击连接该岛东西海岸惟一的塔威拉尼蒂斯河大桥。7时30分,德军夺下大桥。第3营恰巧着陆在
新西兰军第22、23营的预设阵地,全营所有军官和2/3的士兵阵亡,完全丧失战斗力。第2、4营在机场附近伞降,着陆后无法集合成建制单位,情况被动。西部战斗群的指挥官迈恩德尔上校在着陆时身负重伤。由于第3营丧失战斗力,只得改变计划,先攻击机场附近的制高点107高地,然后夺取机场。
德军空降部队损失很大,却毫无进展。
第一批空降部队还有在干尼亚附近的加拉图斯地区着陆的中部战斗群的伞兵第3团,由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
少将亲自率领。起飞20分钟后,萨斯曼和师部乘坐的滑翔机失事,萨斯曼和师部成员全部丧生。伞兵第3团着陆散布过大,而且降落中遭到密集火力射击,损失颇大。其中,第3营降落在
新西兰军第4旅的防区,几乎被全歼。第1、2营在英军打击下被迫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德军因通信中断,施图登特不知第一攻击波严重受挫,仍按原计划组织第二攻击波,向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实施空降攻击。运送第一攻击 波的
战略运输机陆续返回出发机场,由于降落秩序大乱,几架坠毁的飞机堵塞了跑道,更影响了后续飞机的着陆,在降落中损失的飞机甚至大大多于战斗损失。中午,斯图登特才知道马拉马机场还在英军手中,不久又收到干尼亚地区
空降部队的报告,中部战斗群因伤亡惨重而停止进攻。斯图登特马上组织第二攻击波增援。
德军第二攻击波组织混乱,直到16时,大部分飞机还在机场。零零落落地到达克里特岛上空后,空投断断续续达3个多小时。由于起飞时间延误而没有得到战斗机的空中掩护,损失更为惨重。中部战斗群空降雷西姆农,原计划伞兵第2团的第1、第3营分别在机场的东西两侧着陆,对机场向心攻击。因
空降兵着陆散布过大,第1营只有1个连在预定降落地点着陆,团长
第一代斯利姆子爵威廉·斯利姆上校和团部及直属的两个连降落在
澳大利亚军阵地,死伤过半。直至黄昏,该团也没有夺取机场。
东部战斗群由布劳尔上校指挥,伞兵第1团和第2团第2营组成,共4个营,夺取伊腊克林市区和机场,布劳尔计划各使用1个营攻击市区和机场,另2个营分别在东西两翼进行侧翼掩护。但起飞时间延误,而且还有600人因飞机损失而滞留出发机场。空降持续两个多小时,着陆分散,建制混乱。布劳尔着陆后,看情况不好,于是集中攻击机场,但直至天黑,毫无进展。
在雅典的斯图登特意识到战局不利,三个机场无一得手,已着陆部队缺乏统一指挥,伤亡惨重,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当时,
德军一直在攻击马拉马机场及其南部制高点107高地。防守机场的
新西兰军第22营,辖4个步兵连,兵力平均配置在机场和107高地。营部设在107高地。激战中,机场与高地两处守军失去联系。下午,高地守军撤向山顶,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指挥官丧失继续坚守的信心,在得到批准后撤离。
此时,德军西部战斗群也非常困难,不得已停止进攻。午夜,不足600人的德军竭尽全力最后一击,从西、南两翼偷袭,没料到摸上高地,英军已撤离。天亮后,
德军居高临下一举攻占马拉马机场。107高地的得失直接影响马拉马机场的得失,马拉马机场的得失又决定了克里特岛之战的胜负。
21日清晨,施图登特将滞留机场的600名
空降部队空降马拉马机场。16时,第5
山地师乘飞机陆续到达,至日落时分,第5山地师已有一个团机降着陆,德军实力明显增强,战局开始向有利于德军的方向转变。英军通信系统在德军猛烈空袭下遭到严重破坏,弗赖伯格没及时获悉马拉马机场失守,错失夺回机场良机。当他得知马拉马的情况后,命令连夜实施反击。可惜命令没及时传达,22日天亮英军才发起反击。在机场附近公路上遭到
德军航空兵猛烈攻击,反击未能奏效。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德军依然没有转机,甚至连在雷西姆农指挥作战的伞兵第2团团长斯利姆
上校战斗中被俘。23日天亮后,德空军迫使英海军撤回亚历山大港。德军随即从海上向克里特岛运送重装备和部队,岛上的战局进一步有利于德军。24日,德军完全占领马拉马地区,并开始向干尼亚发起进攻。第5山地师师长林格尔
少将抵达岛上,接过了西部战斗群的指挥权。当天,西部战斗群与中部战斗群会师。25日,林格尔指挥第5山地师的一个团和滑翔突击团、第3伞兵团的余部全力进攻
干尼亚。
26日,
德军突破干尼亚防线。27日,德军攻占干尼亚市区。28日,德军占领苏达湾。同时,意军一个加强团在克里特岛东岸登陆。29日,德军占领雷西姆农,并与伊腊克林附近的
空降部队会合。1941年6月2日,德军完全占领克里特岛。
德国人在克里特岛使用了一些新武器:40式75毫米轻型
迫击炮(实际上是无后座力炮),重320磅(145kg),它的重量只是德国正式的75毫米战防炮的十分之一,亦只有同系列火炮的三分之二,它可向3英里(5公里)外的目标发射13磅(6kg)炮弹,加上
空降兵使用的
MP40冲锋枪及装有
手动枪机的
毛瑟Kar98k步枪步枪。
德国人利用降落伞的颜色来分配不同需配备的步枪、弹药、集体使用的武器及其它物资,投放重型装备如40式无后座力炮时则使用降落伞背带。
士兵会穿着特别军服,以给予低飞的军机提供空中支援及空投物资。
与其它国家的
空降部队的个人武器是用带捆绑在伞兵身上不同,而
德军的空降程序是伞兵个人武器是用空降罐投放的;这是主要的分别,当武器从飞机被投下来以阻止伞兵被狙击手射击前,伞兵在降落后很短时间内只有靠身上的武器如刀或避开射击,这样设计亦出现其他问题:标准的德军降落伞只有一个单独的扣板连系伞兵及降落伞,因此伞兵不能携带多一些武器及可能在降落时对伞兵做成危害,而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伞兵配备冲锋枪也是很大缺点,很多
轻机枪都是放在投放筒内。
希腊军队士兵配备了6.5毫米曼利夏-舍瑙厄尔M1903步枪或
奥地利制造的8毫米李恩菲尔德M1895
狙击步枪,后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产物,大约1,000名希腊士兵使用年代久远的FusilGrasmleM1874狙击步枪,守军已将他们最好的武器投入了之前的本土防卫战中,他们有12支将废弃的圣艾蒂安M1907轻机枪及40支其它各或轻机枪,很多希腊士兵以配备了少于30发的子弹及不能从英军方面获得补给,因为英军的子弹口径跟他们不一样,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战役中的位置;他们将弹药不足的军火库设在岛的东部,因为他们估计
德军不会进攻这里,装备不足的希腊人只能靠精神感召;历史学家克里茆托弗·巴克利描述他们的战斗是充满勇气及不屈不挠的。
英国士兵使用其标准
李-恩菲尔德步枪、
布伦式轻机枪及维克斯式中型机枪,盟军在
克里特岛没有足够的通用运输车或货车,各
快速反应部队提供额外的机动力及火力在空降前对付
空降部队的进攻。
盟军共有85门各式各样的火炮,大部份从意大利军处虏获的,而且没有瞄准器。
高射炮防御包括一门装配有自动发射的20毫米轻型高射炮,部署在两个机场之间,炮管已被小心封存,用橄榄树林掩护,士兵被命令在
德国空军战斗机及
俯冲轰炸机出现时不能发射以免暴露位置。
盟军的装甲力量包括9辆属于第7皇家坦克团B装甲营的马蒂尔达IIA型
步兵坦克及16辆属于第4女皇私人轻骑兵队C装甲营的马克6型轻型坦克,一般来说当时大部份英军坦克装配了2磅炮(40毫米),只可发射
穿甲弹,对攻击步兵效用不大(在这样小口径火炮中使用高爆炸弹实用性不大)。
战役结果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历时12天,以
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而告终。在战役中,德军阵亡、失踪约4000人,其中包 括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
少将,伤10000人,共计伤亡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
战略运输机179架。德军惟一的
空降师——第7空降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伤亡超过5000人,近全师的四分之三;参战的
空降兵共计伤亡650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克里特岛上的英联邦军队阵亡1700人,伤1.5万人;海军伤亡约2000人,合计约1.8万人。
希腊军队被俘约6000人,伤亡约3000人,合计伤亡近万人。盟军总伤亡人数约2.8万。
英国皇家海军3艘巡洋舰、6艘
驱逐舰被击沉,1艘航母、3艘
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被击伤。英军在克里特岛所进行的抵抗实际上挽救了
马耳他岛,因为经过克里特岛的战斗,
德国已经没有
空降部队可以参战了。
战争评价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
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
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
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
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
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
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
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
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
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
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
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
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
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
德军损失了1.4万的空降菁英部队和170余架
战略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
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
阿道夫·希特勒和德国
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一、单兵种为主力的战役是不可取的
在这次战役中,虽然有
德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作为支援,但主要的地面进攻是由空降部队进行的,空降部队由于在地面作战中没有
重武器而损伤惨重,1944年盟军发动的代号为市场花园计划的作战行动在实际进行中与德国人在克里特岛战役的做法如出一辙,尽管这次战役的激烈程度和空降规模都比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大得多,结果却比德军在
克里特岛战役的损失更为惨重,而且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聂伯河空降战役中,
苏联红军由
空降兵第1、3、5旅临时组成的1个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布克林弯曲部夺取利波维罗格、马克多内、尚德拉、斯捷潘齐、卡涅夫等地域,并予以固守,但由于组织工作的混乱、没有解决好与正面部队的协同问题、得不到正面部队的支援和配合等问题,导致第聂伯河空降战役是一次十分失败的空降作战。
二、空降作战讲究突然性、意外性
在
德军准备进攻克里特岛时,英国方面也确定了德国的进攻可能,因为在战略上克里特岛对双方都很重要,
德国占领的价值上面已经叙述过了,如果英国守住了克里特岛,将在
地中海有着很大的军事打击范围,而且存在着反攻希腊的可能。然而,德国选择了
空降部队作为主力,无论是突然性或意外性都无法达到,许多部队在空中或者刚落地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三、空降作战尽可能不要分散空降
在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国空降部队多点空降,使得部队无法组成强大的火力,在第一天一个机场都没有夺下,使得山地步兵第5师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以支援空降部队。其实在没有
重武器的情况下应当集中1-2个机场进行突击,一旦第一天就夺得机场,后援部队就能立刻派往前线。多点进攻若遇到顽强抵抗,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而且有被包围消灭的可能。
四、对空降作战不应失去信心
在战争中有失败或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此来否决一个兵种的作用是可悲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后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空降战术,这很令人沮丧。本来对于
马耳他岛,
德军可以用
空降部队结合其他部队进行攻坚战,只要计划完整,空降部队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被
阿道夫·希特勒否决。任何兵种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合理的分配运用才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1943年之后
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
贝尼托·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
约瑟普·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 Move,也有译为“
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
克里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
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
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同时,
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
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
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
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
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
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
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
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
空降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与其对阵的
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
重武器。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
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
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墨守成规,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
塔兰托了。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
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
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来的战斗中
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后来盟军在“
诺曼底登陆”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
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再后来由
伯纳德·蒙哥马利策划的“
市场花园行动”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
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
德国的
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
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
英国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
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
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惟一亮点。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夺取
克里特岛,到底能为德国的地中海战场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优势呢?对此后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岛取胜后不久,
埃尔温·隆美尔的非洲军成功挫败韦维尔的优势进攻,
地中海重要的
深水港托布鲁克得到稳固,昔兰尼加也易手
德军。假设,德军经过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岛为基地,继续用同样的战术攻占
马耳他岛、
塞浦路斯岛。这时的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一线就形成了一把贯穿地中海的利剑,直插英军的地中海生命线。而隆美尔需要的补给则会源源不断送到非洲,进而从海上直接威胁到
埃及和西亚地区,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的攻势,就可以轻易将英军赶出地中海。
土耳其和西亚的
叙利亚、伊拉克的亲德势力就会顺利掌权,从而脱离英国的控制。利用这种优势,最后在西亚地区彻底战胜英军残部将易如反掌,由此德国从
波斯湾到北大西洋这一宽广南翼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即便发动对苏作战,也可以从
高加索地区呼应A集团军群的攻势,从南北两线夹击
苏联红军。另外,从
伊斯坦布尔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到
黑海和从波斯湾经陆路到
里海这两条海上运输线还是苏联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是未来的对苏战中苏联接受盟国运送物资的重要生命线,封锁此路也是绞杀
苏联的重要一招。
实现以上设想至少还需要在
地中海投以重兵战一年才可实现,在此之后倘若再着手筹划进攻苏联,
约瑟夫·斯大林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国的下一步棋。继续按上述设想推断,
德军毫无突然性的进攻将会迎面遇到再次经过一年宝贵准备时间的
苏联红军,德军就算再加上
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非洲军,也难以取得超越历史上
苏德战争的战果。相反,德军迟到的进攻甚至还会正中斯大林下怀,苏联将在成功瓦解德军攻势后,籍此战争借口实现策划以久的进攻德国、染指欧洲的图谋。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
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最后
阿道夫·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
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斯大林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
波斯帝国那样维持下去。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
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一石二鸟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
阿道夫·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斯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
空降兵时代已经结束。
空降部队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
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启示也是最大的。美国驻
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
少校在他那篇关于克里特岛之战著名的报告的开头,用最美妙的描写为德军的克里特岛之战作了总结。
“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
希腊。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
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