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第173空降战斗旅
美军在欧洲的空降战略反应部队
第173空降战斗旅(英语:173rd Airborne Brigade Combat Team),是美国陆军的一支旅级空降步兵战斗队,现驻地在意大利东北部维琴察的埃德勒兵营。目前扮演着美国欧洲司令部下辖的常规空降战略反应部队。部队别名“Sky Soldiers”即中文里“天兵”的英译。
该部队于1915年即创建为第173步兵旅,并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派往海外,但主要却以参与越南战争而著称,并且也属于美国陆军最早部署至越南战场的一批地面作战单位。于1965年到1971年间在越参战时,投入的行动以驼峰行动和城市会师行动较为显著,达苏战役则为越南时期最有名的一战,173旅在该战中与越南人民军(北越军)的近距交战中死伤惨重。因为在越南的参战,旅上官兵获颁的勋奖共计7,700枚左右,当中紫心勋章就超过6,000枚。部队于1972年返美后,其下的503团第1营、第2营均被编入101空中突击师的第3旅,其余单位则悉数解散。
2000年重新组编为现役部队后,173旅5次赴中东支援美国的反恐战争,参与了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对伊拉克的初步入侵行动,也在阿富汗4度支援持久自由行动,分别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及2012年-2013年。2013年年初时才从阿富汗东部的部署地撤出。
组织
173空降旅目是美国军队在欧洲的常规空降战略反应部队,上级单位是美国陆军第5军,2013年6月后则改为美国驻欧陆军。173旅由3,300名士兵组成—,分属于该旅下辖的六个营一。两个伞降步兵营为503团的第1营、第2营,这样的安排是沿袭越南战争时期的部队编制,在173空降旅的组织于1972年解体多年后,重新获得采用。除两个伞降营外,173空降旅还设有侦察部队和炮兵部队。其中第91骑兵团的1中队则是173旅所属的轻侦察营3,319野战炮兵团的4营则扮演173旅直属野战炮兵营的角色。173旅内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营及第173支援营都负责常规战斗部队的支援,其中特别部队营由A连(战斗工兵连)、B连(军事情报连)和C连(通信连)组成,协助旅部的作战指挥人员。173支援营则是后方支援勤务单位,辖有旅部支援营下的4个连,旅部连、A连、B连、C连,另外4个附编的连级单位(D队、E连、F连、G连)则分别支援91骑兵团1中队、503团1营、319炮兵团4营和503团2营。
以上这些部队,包括炮兵319团4营的士兵,都受过空降训练并且合格,使得173旅成为美国第一支、也是独立空降旅。
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
第173旅在1915年8月5日被规划为步兵旅,并于25日在阿肯色州的派克营(Camp Pike)编成,与174步兵旅同属87步兵师。接着全旅在1918年9月跟着师上的其他单位一起被派去法国,但没有投入实战,而仅是作为前线部队的增强单位。4个月后调回美国,并于1919年1月在新泽西州的迪克斯堡和87师的其余部队一起被解编。
1921年1月24日,重建了173步兵旅指挥部和旅部连(HHC),并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什里夫波特被编入87师下的预备队。同年12月又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重组,1925年3月23日改为173旅指挥部和旅部连(HHC 173rd Brigade),1936年8月24日再更名成173步兵旅指挥部和旅部连(HHC 173rd Infantry Brigad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师级单位裁撤其下的旅,第173旅的指挥部和旅部连因此在1942年2月被编为第87侦察队(87th Reconnaissance Troop),并于1942年12月15日转为现役。之后便于1944年派往欧洲作战,投入中欧会战莱茵兰战役和突出部之役之中。
由于173旅的番号在二战期间并不存在,因此之后重新编成第173空降旅时,仍继承了87侦察队时期的历史和血脉,以及在二战中获颁的饰带。而173旅在越南战争时下辖的机动营,前身可追溯至太平洋战争的1945年科雷吉多岛战役中,成功以空投方式奇袭了日本军驻守单位、并被昵称为“岩石部队”的503营。战后,部队均回归预备军的地位,于1947年至1951年间都驻屯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1951年12月1日,该部队解编,并从此不再隶属于87师。
改组为空降旅
美国陆军于1961年至1963年间重编部队组织,使每个师级单位能逐渐采用类似的架构编制,但也会依各师的任务性质做改变。这项改组案称为“陆军师重组计划”(Reorganization Objective 陆军 Division,ROAD),裁撤团级单位,并重新在陆军内增加旅的编制,并规定一个师由三个旅组成。但该改组案也允许了独立旅的存在,这种单位不属于任何一师,并在无需采用师级行动时即可执行任务。在这样的局势下,173旅雀屏中选,被改造为一个独立旅级单位,和一支可以迅速部署、独立行动的特殊空降特遣队。不过173旅在各独立旅中仍有独特之处——最先拥有永久属于自己的支援部队,而其他旅要在一年后才获得这样的待遇。除此之外,173旅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自主战车连的独立旅,该连队为第16坦克团的D连。构成这些独立旅的团级战斗队,在旅编成之前就已经是现役部队,而诸旅在之后才获得自己的臂章。173空降旅在臂章内绘上翅膀,显示其作为空降部队的性质,用色则采用国旗色(红、蓝、白)。该臂章于1963年5月开始成为173空降旅的代表。
1963年3月26日,第173独立空降旅(173rd Airborne Brigade (Separate))在冲绳县回归为现役常规部队。艾利斯·威廉逊准将(Bri. Gen. Ellis W. Williamson)出任旅长,在他任内,整个旅被定位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下的快速反应部队,并展开密集训练,进行大量的跳伞演习。而173旅也在之后将台湾空降兵所称的“天兵”当成部队别名。派驻冲绳时,173旅以“不是美国三军最猛战士,也是驻冲美国军队最猛战士”(toughest fighting men in Okinawa, if not the entire U.S. Armed Forces)自称,并从1950年代电视剧《皮鞭》中挑选部队主题曲。之后,该旅因为身为太平洋区的美军快速反应部队,而在2年后,越南的敌对局势升温时,成为美国第一支派到当地的旅级部队。
越南战争
173旅于1965年5月进入越南,因此成为美国陆军最早进入越南服役的一支地面战斗单位,威廉逊旅长在 部队抵达南越时,大胆预测自己麾下的弟兄们很快就能打败越南共产党,并且“在圣诞节以前就可以回冲绳县”。继173旅之后,101空降师的第1旅和第1步兵师的第2旅也很快跟着进入越南。在美国陆军送到越南打仗的全部25个旅中,这些部队就是最早到的一批。之后美国陆军在越南建立了更庞大的指挥体系,而173旅的部队便分别被派到南越首都圈西贡所在的第3军战术区和其北的第2军战术区,并且在这两个军区内驻了6年。在编制上,173空降旅隶属于驻越美国军队司令部之下的第2野战部队(II FFV)。
而在173空降旅中,503团1营与2营,及319炮兵团的第3营则是全旅最早进入越南的单位,并由173支援营、173工兵营、17骑兵团E队和16装甲团D连支援它们。皇家澳大利亚团第1营和新西兰炮兵皇家团的161炮队则在1965年时,附编于173空降旅达一年。1966年8月,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503步兵团第4营改归到越南的第173空降旅之下,503团第3营则于1967年9月至南越绥和加入旅上,之后又吸收了第75游骑兵团的N连。在派驻越南的规模高峰期,第173空降旅共有3,000名士兵。
173空降旅是首支运用小规模远程侦察巡逻(LRRP)进入D战区(War Zone D)破坏敌军根据地的部队。1965年11月8日,参加了胡志明市北郊外围城市——边和北边的驼峰行动,他们在此役中遭遇1,200名的越共部队伏击,旅上48人战死。接着173空降旅又去“铁三角”(越共在西贡北方的一处根据地)参与行动,并在那与越共多次交战。之后投入了1966年的卷发作战中,但此次旨在根除古芝地道内驻守敌军的任务却以失败告终。
六级专业士官劳伦斯·乔尔因于越南战争期间在173空降旅503团1营的表现,获美国总统林登詹森颁发荣誉勋章
由于173空降旅在冲绳县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直升机单位,而使之成为一支实质意义上的空中机动部队。之后该直升机队命名为卡斯珀航空排(Casper Aviation platoon),是越南唯一一支独立航空排,亦为173空降旅旅部的一部分,机师们的制服上也都有该旅的标志。至1968年中都一直跟随173空降旅在越南移动的,则是第335攻击直升机连(335th AHC),与卡斯珀排一起担当173旅的空中机动单位。1966年秋,173空降旅派遣士兵参加阿特波罗行动,该行动原本只预计是一次在胡志明市以北进行的小规模搜索与歼灭行动,但最终共投入了22,000名美国军队、21个营级部队。在大型作战之间,173旅士兵有时也会投入规模较小的人道主义任务。
1967年2月22日,173空降旅投入了越南战争中唯一一次的伞降作战——城市会师行动。该行动中共动用了来自3个旅的8个营,队员用直升机或美国空军飞机空投到西宁省的C战区内。战斗期间,173空降旅与196独立步兵旅在战区的东北部行动。另外的4个旅,分别来自第1步兵师及第25步兵师,则负责在战区内包围、破坏越共第9师。最后行动获得成功,并成为市场花园作战之后的另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同年8月,173旅获得了其特色单位徽章,在其中加上了一顶降落伞和一把匕首,象征城市会师行动和其他经历过的战斗。图案下方则写上“Sky Soldiers”的字样,对台湾军人给他们的中文昵称“天兵”表达了致意。
达苏战役
1967年夏,第4步兵师第1旅和2旅在昆嵩省西部的越南中央高地多次碰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人民军部队,这使得威廉·R·皮尔斯师长请求增援,也使约翰·迪恩准将的173空降旅在6月17日调动两个营进入达苏地区,准备配合格里利行动(Operation Greeley)并清剿丛林地带。尽管173旅已在边和空军基地周边作战过,但对象都是越共游击队,而非北越正规军。在其被部署至中央高地之前,皮尔斯师长的作战官威廉·利弗西上校试着警告空降指挥官高原战斗的危险、以及北越军正规部队在装备、积极性上与越共的差距,但却没被采纳多少,而空降部队们也因为这种自信满满的轻敌态度而害了自己。
6月20日,503团2营C连(C/2/503)在达苏南方高耸的1338号高地上发现了一批遗体,他们正是已经失踪了四天的南越平民游击防卫群(CIDG)队员。由A连支援的美国军队们移动到高地上并扎营过夜。隔天早晨6时58分,A连开始沿着山脊行军时,误中了北越陆军24团6营设下的埋伏陷阱。虽然C连立刻奉命前往营救,但浓密的植被和峻峭的地势让行动变得困难,而不良的能见度亦使炮击支援效果大打折扣、更让空中密接支援无法动用。A连试图在白昼至夜间一再重复的敌军攻击中求生,但付出了惨痛代价,连上137人中费城76人队战死、23人负伤,而且之后搜查战场时发现阵亡的北越兵只有15人。
在A连遭遇的事态发生后,驻越美国军队司令部命令更多部队进驻该区。6月23日,第1空中骑兵师1旅第1营前往增援173空降旅。隔日,空骑1师的3旅和南越政府军第1空降特遣队(5营和8营)到达昆嵩北方和东北方执行搜索与歼灭任务。迪恩准将则派了他的部队至达苏西方及西南20千米(12英里)处寻找北越24团的踪迹。到10月时,进入达苏地区的就有美军173空降旅、第4步兵师和南越军的六个营。北越陆军调入的则有四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共计6,000人。
882号高地战斗后的美国军队伤兵等著被移送到医疗所。
达苏战役的情势,在第173空降旅4营奉命占领滨黑(Ben Het)南边的823高地、以在那设置美军火力支援基地时,再度恶化。当时该营只有用直升机载送的B连具有能力攻击,但当B连拿下高地后,又有9人死亡、28人受伤。翌日早晨,舒马赫中校(Lt. Col. David J. Schumacher)率领的503团1营分成2支特遣队,试图前往救援B连(尽管利弗西作战官依然反对)。两队分别为由C连和D连两个支援排组成的“黑特遣队”、以及由A连和D连其余单位组成的“蓝特遣队”。之后黑队离开823高地、前往寻找攻击4营B连的北越军。11月11日早上8时28分,这批连夜赶进度、沿着北越通讯电缆行军的部队,中了北越66团8营和9营的埋伏,展开殊死激战。而蓝队在前往营救的途中,遭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抵抗和敌军火力,进而受到牵制,只好派503团4营C连去拯救黑特遣队。这次虽然同样遇到北越军射击,但C连仍在15时37分成功抵达人员被困的地点。此时美国军队20死、154伤,还有2员失踪。
之后,由于达苏空军基地遭到攻击,而882高地上行动的503团1营又有7人阵亡、34人负伤,于是503团2营出动了330人去攻打875号高地。10时30分,当美军抵达山头300米(984英尺)以内的距离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机枪手朝着行进中的空降队员们开枪,然后B-40火箭弹和57mm无后座力炮也开始加入。当空降部队还在试着继续前进时,北越军藏匿在整合完善的堡和壕沟中利用小型枪械和手榴弹攻击他们。14时30分,山脚下的北越部队又从后方袭击。毫不知情的美国军队们就进入了由北越174团2营巧妙设下的陷阱内。纵使立刻投入了美军空袭和后方炮火,仍因坡上树木茂密而未能发挥良好反击效果。接下来,部队因为缺水和大量消耗子弹,而对于补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几乎不可能将物资运过去。当天下午就有六架UH-1直升机在试着前往503团2营所处位置时,被北越军击落或严重受损。
隔天早上,选了503团4营的三个连去救援875号高地上的美军。但由于途中有大量的北越军狙击手、迫击炮和难行的地势阻碍,他们到日暮西沉时才找到被围困的营队。两个营都在11月21日下午从山头撤下。有些空降队员在激烈交火中进入了越南民主共和国阵地,但指挥官叫他们马上出来,免得天黑了还留在内。
下一天,美国军队用密集空袭和炮火对山头狂轰滥炸,把上面的屏障物全部铲除尽。11月23日,503团的2营和4营奉命重新发动攻势,同时派出步兵12团1营从南方攻打875高地。这次虽然美军拿下了山头,但北越军早已弃阵脱逃,只留下一些战死将士的遗骸和武器。
875号高地的战斗总共让503团的2营阵亡87人、负伤130人、3人失踪,4营战死28人、受伤123人、4人失踪。若再计入其他非在战斗中造成的死伤,则第173空降旅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而全旅出动攻打高地的570人中,共有340人死伤。由于这次在达苏战役中的行动,使173空降旅获颁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
撤出越南
达苏战役使第173空降旅蒙受了巨大的伤亡人数,因此在1968年间,被调到安溪县和蓬山,而部分部队,包括503团2营和319团3营A连则至绥和修复和养伤。在这段调适的时间里,173旅经历的战斗很少,例如在一次扫荡沿岸地区产稻低地的行动中,参与的某场对北越人民军和越共发动的两栖突击。之后迁至安溪,在那驻扎到1969年。从该年4月至1971年撤出越南之前则是都在平定省。1971年4月至8月间,173旅的部队依次从越南部署到坎贝尔堡,这是1942年后“173旅”的番号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在连续6年参与战斗后,173空降旅获得14条参战飘带和4项部队奖,即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功绩部队嘉奖以及南越的英勇十字勋章、非军事行动奖章。在越南服役的173旅官兵们共被授予13枚荣誉勋章、32杰出服役十字勋章、1,736枚银星勋章和超过6,000枚的紫心勋章。全旅在越南战争中共计1,533人阵亡、6,000人受伤。
在越战结束之后,军方将173空降旅保留为一支快速部署应变旅。然而,随着美国陆军在撤出越南后停止采用征兵制补充兵源,因此许多部队必须在编制上做出调整以转型为志愿役部队。之后,由于同样在坎贝尔堡基地的101空降师,自越战末期起就着手准备转变为空中机动部队,因此173空降旅便于1972年1月14日于该基地解散,其下的装备用来建构101空降师所属的空降兵部队——第3旅。
重回现役
1990年代晚期,包括艾力·新关上将在内的高级陆军将领,开始将美国陆军的核心作战单位转换为旅。在此之前、伴随美苏冷战结束而进行的裁军中,解散了许多旅级单位,这些部队的部署基地与其所属的师指挥部通常距离遥远,而且也因此在行动时难以获得上级单位的支援。有鉴于此,新关上将在上任陆军参谋长时提出一项计划,就是重新编成一些独立旅,并赋予其自己拥有的支援单位,而得以不透过师以上的司令部援助就可独立自主。这种部队在之后被称作“旅级战斗队”(BCT),可以部署到主要司令部之外的遥远区域,例如阿拉斯加州欧洲这些没必要将整个师迁移过去的地方。
首批改编为旅级战斗队的单位是1998年恢复现役地位的第172步兵旅,而173空降旅则是于2000年在其目前的驻地——意大利维琴察的埃德勒兵营重新建立,在此之前都充当南欧特遣队(SETAF)下的步兵单位。恢复现役不久后,就派遣了其下的一些部队到科索沃去支援当地的科索沃部队(KFOR)。2002年,重新编成了第二支机动营,之后全旅于2003年3月14日达到了具备“初步作战能力”的标准,可以等候进一步派遣。它们于12日之后投入战斗。
同年内,当伊拉克自由行动的筹备工作到位之后,第173空降旅被指定为攻击伊拉克北部的单位。在最初的计划中,是使173旅编为第4步兵师下的一支弹性空降部队,支援师上的另外三个重型武器旅。而第4步兵师则在第1步兵师和陆军第10特战群的支援下,于土耳其集结、接着动用其重机械化旅从伊拉克境内的提克里特展开攻势,最后去支援从南部攻入、包围首都巴格达的第5军。然而,由于土耳其政府拒绝让任何攻击性部队从其国土出发、整个第4师都得滞留在地中海内的军舰上等待行动开始,使得173旅和陆军特种部队必须扛下北部战线的开辟任务,而且唯一的补给方式是从欧洲派遣军机。因为173旅上没有重机械化部队、只有几辆悍马和炮兵队,因此增调了两个配有M113装甲运兵车、M1艾布兰战车和M2布雷德利战车的连来充当该旅的重机械化单位,隶属于173旅63坦克团的第1营。此外,173空降旅还获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龙眼”无人机,给旅上的地面侦察系统(GSS)部队操作。
在编制上,第173空降旅是归给由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一些部队、和第10特战群组成的“北部协同特种作战特遣队”(CJSOTF–N)管辖。而这种安排、将173空降旅作为特战特遣队的一部分,也在美国陆军史上成了特别的先例。进军伊国北部的173空降旅,将借助该区内库德族叛军的力量,并被下达了命令,要攻击北伊境内关键的航空基地和产油区。之后,决定让173旅从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出发,飞行4个半小时进入北伊拉克。当准备作业进入最终阶段时,多达10列火车、300辆货车运输的装备和物资送入空军基地,士兵则用了120辆巴士载完。尽管意大利民众对于173空降旅的调动发起抗议活动,但意大利警方也出动员警护卫军用车队,协助空降兵们能不出意外、不受耽搁地从维琴察抵达阿维亚诺空军基地。3月20日,由101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和第3步兵师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从南伊拉克展开推进、替入侵伊拉克的战争揭开序幕,而第173空降师和第10特战群则在数日后动身前往北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
3月26日,173空降旅的954名伞兵从C-17运输机上空投至北伊拉克的巴舍机场(Bashur Airfield),过程共花了58秒,但32名空降部队因为可能降落的地点将会距离其他队员太远,而没有跳伞。这些伞兵分散在长达10,000码(9.1千米)的投放区内,而且花了15个小时集合完成。之后负责守卫机场,让C-17运输机可以降落,卸下装甲63团1营的装甲车和人员。他们和美国空军第786警卫中队(已于2009年更改番号为435警卫中队)的队员,一起由第62空运联队及第728空运中队的飞机载往当地。在接下来的96个小时内,空军联队把173旅剩下的车辆和1,200士兵载抵当地。至3月29日,整个173空降旅都已进入伊拉克了。
翌日,美国军队在北部方案行动期间朝基尔库克进发,企图控制该市周边的油田和军用机场,而当中对油田的取得又被当作特遣队行动中的重要任务,因为油田被视为伊拉克北部最有价值的战略目标。在3月30日至4月2日之间,第173空降旅、一些特战分遣队和库德部队打败了伊拉克军的第2、第4、第8及第38步兵师、和一些忠于伊斯兰辅助者组织的武装部队。173旅利用野战炮兵和空袭攻击基尔库克市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守军,它们在一个礼拜内就因为兵员窜逃而崩解。4月10日,第173空降旅得以进入市内,并在短暂的巷战后安全拿下它,而基尔库克一役中的全旅伤兵只有9名。在作战中,有些部队还发现了两处伊拉克的黄金藏匿处,共储放了两千条。
之后该部队又投入半岛打击行动,弭平了复兴党等其他组织的抵抗。尽管这些行动获得成功,但若是第4步兵师能投入的话,将能更有效率的达成。此时该师正将其部队从土耳其移动到科威特,之后又在巴格达被耽搁了。第5军则因为北方的部队未能支援,而无法如期包围首都。之后又由于第4师内M1艾布兰战车和M2布雷德利战车的损耗,而使其成为一支无法在密集都会区发挥有效战力的部队。也因为第4师的重型装甲战车需要大量维修,北部的第173空降旅只得将原本属于第4师的作战区纳入自己负责的范围。他们与连级的分遣队护卫这些地方,通常随时派出两辆非武装的M998悍马车巡逻第4师的区域。
当主要的行动在2003年夏天结束后,173空降旅就不再投入大型战斗,但正式上而言,还是有参加与伊拉克武装组织之间的小规模冲突。此时身为刺刀特遣队(Task Force 刺刀)一部分的第173空降旅,由503伞降步兵团第2营、508伞降步兵团第1营、第173战斗支援连、第74步兵分遣队、319空降野战炮兵团D炮队(之后扩编为319团4营)、第501前进支援连、德国菲尔塞克的第1步兵师63装甲团第1营、美国科罗拉多州卡森堡的第4步兵师12团第1营,及纽约州德拉姆堡的第10山地师110军情营B连。该旅在2004年内,主要部署于基尔库克。赴伊行动期间,173旅亦曾介入“兜帽事件”,以“试图在北伊拉克攻击地方文职官员”为由,逮捕了一群土耳其特种部队队员,但之后这些人都因为土耳其方面的抗议而被释放。此外还参与了该年的刺刀闪电行动,缴获了一批被五角大厦宣称为“可能用来对抗联军”的武器和物资。2004年2月21日,第173空降旅回到意大利,在下一次的派遣令下达之前,进行为期一年的整顿。
旅级战斗队
2006年10月11日,作为美国陆军转型计划的一部分,已经设想让173空降旅改制为一个空降旅级战斗队。这项显著的变化意味着该旅可以部署自己的部队,并透过新整合的支援单位,来保证地面士兵供给充足、得以行动,进而维持战斗力。
在过渡期间,步兵营和旅部驻留在维琴察的基地,同时将一些驻德美军的部队增编到173旅之下。这些部队分别为驻在德国班贝格华纳军营的第319野战炮兵团第4空降营、第173旅部支援空降营、特别部队营、以及驻在什文福的第91骑兵团第1空降中队。当这些部队改归173旅管辖后,依然留在德国,与意大利的旅部遥遥相隔。直到维琴察埃德勒兵营周边的附属设施完工后,才从德国迁到意大利。508步兵团的第1空降营将番号更改为503团1营,以承继越南战争时期该团在173空降师下战斗的历史,而原本的部队旗也被送回美国北卡州的布拉格堡陆军基地,给美军第82空降师下的单位使用。转型完成后,第173旅开始在德国、意大利两地开始密集训练,替未来的部署做准备。
阿富汗
阿富汗
(2005年-2006年)
第173空降旅在2005年3月被部署到阿富汗去支援持久自由行动,时任旅长为陆军上校凯文·欧文斯(Col. Kevin Owens)。属于刺刀特遣队的173旅奉命接掌南部地区司令部(RC South)。
503伞降步兵团的第2营负责在扎布尔省行动,508伞降步兵团第1营则在阿富汗东部执行任务。枪手特遣队(Task Force Gun Devil)的82空降师319炮兵团第3营也附编到173空降旅之下,作为一支机动特遣队,在坎大哈省作战,其下包含了504伞降团2营的D连、508伞降团1营的B连、第13宪兵连的第4宪兵排、319炮兵团第3营指挥部及营部连、阿富汗国民军(ANA)的一个连(由法军特战部队担任顾问),以及第173支援营和第173战斗支援连(当派遣个别士兵至其他前进作战基地协助任务时,由坎大哈的设施提供后勤支援)。
在173旅各支从前进作战基地出动的部队中,第74长程侦察分队(74th LRS detachment)是一个有名的例子。该队系从赫尔曼德省盖雷什克的前进作战基地出勤,替173旅指挥部对当地进行关键的侦察任务,并与第5特战群的A作战分队人员协助该省的控制,协助他们的部队有隶属于艾奥瓦州国民警卫队82空降团的国民兵、以及阿富汗国民军的士兵。74分队与5特战群A分队一起展开过多次维持地区局势稳固的合作行动,也替其他旅的人员搜集、提供侦察情报资讯,还帮美国空军、陆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执行目标截获指示。
2006年3月,第173空降旅再度调回意大利。全旅于这次阿富汗的派遣中,共有17名士兵殉职。
(2007年-2008年)
2006年时,第173旅接获通知,准备于2007至2008年间被第二次派遣到伊拉克。但在2007年2月,国防部宣部第173旅将会与第10山地师的第3战斗旅、和第82空降师的第4战斗旅交接后,地点就被改成阿富汗。同年春天,173旅再度被编为刺刀特遣队,来到阿富汗支援2007至2009年间的持久自由行动,这也是完全升格为第173空降战斗旅后的第一次派遣。该旅被分散部署在阿富汗东部各处,作战区域是库纳尔省、帕克蒂卡省和拉格曼省。173空降战斗旅至2007年6月6日时,正式与10师3旅完成了接替。
173旅在阿富汗参加了多场行动,目标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的兴都库什山脉维护安全、并制伏山区的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在这次达15个月的派遣内,173旅各单位在该区内执行了9,000的巡逻。记者赛巴斯钦·钟格与战地摄影记者提姆·海瑟林顿随着在卡林哥谷进行大量行动的第2营战斗连行军,钟格之后将这经历写成一部倍受好评的著作《 War》,还与海瑟林顿一起执导了上映后获得多个奖项的纪录片《雷斯特雷波》,记述卡林哥谷的故事。
就在173旅调回欧洲前的两个星期前,驻在佩赫区、拥有45名士兵的一个排于瓦纳特战役期间被大量敌军攻击。尽管该排在空中支援下得以击退敌人,但还是付出了9人战死、16人受伤的代价。这也是173旅于2005年后,在阿富汗境内遇过死伤最重的一次攻击事件。173旅于3日后将人员撤出这个基地。
2008年7月,第173空降旅的派遣任务已经届满,而旅上最后一批空降部队于2008年8月回到欧洲。在2007年-2008年到阿富汗的派遣期间,全旅共计死亡42名士兵。
2009年6月14日,再次宣布了第173旅的调遣:其将作为前往阿富汗的旅级战斗队之一。因此该旅又开始进行准备作业,再度等待前往阿富汗的日期。
(2009年-2010年)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第173空降旅再度调回阿富汗,这次前往洛加尔省和瓦尔达克省。173旅凭2007年和2008年获得的山区作战经验,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并因此而闻名。1营和2营在此两省的东部参与了大量行动。骑兵91团1中队则被赋予了一项不简单的任务,将洛加尔省西部营造为安全地带。当进入该省之后,旅上的连级部队和排级部队都遇上了对抗联军的武装力量,并且从2010年3月之后几乎是每天都有战斗。同年11月调回欧洲的173旅在这次派遣当中阵亡了7名士兵。
(2012年-2013年)
2012年7月,173空降旅又作为刺刀特遣队的组成部分而前往阿富汗,这次是与在洛加尔、瓦尔达克省的第1装甲师第3战斗旅交接,而成为2003年后173旅的第五次派遣,也是在准备完全将阿富汗维安任务移交给阿富汗部队后,第四次进入该国。2013年初调回欧洲前,又在阿富汗阵亡九人。
意大利
2013年夏,调回欧洲的173旅所属部队全部集中到维琴察。美国陆军位于维琴察当地的新设施——德尔丁军营(Caserma Del Din)于该月落成启用后,即成为173旅旅部、空降步兵503团2营、旅支援营(BSB)和特别部队营的新驻点。这次的调整是使173旅可以替补美国军队从南欧撤走的一些部队。
2021年5月9日,部署在意大利的美国陆军第173空降战斗部旅的一名士兵在一起跳伞事故中受伤,事故还导致一名意大利教官死亡。这起事故发生在维琴察附近蒂亚纳的阿图罗费拉林机场附近。
爱沙尼亚
2021年5月8日凌晨,约600名美军第82空降师空降兵在爱沙尼亚Nurmsi Airport地区着陆,同时还投放了军事装备。有10名美国空降兵由于偏离着陆点而受伤住院。美国驻塔林大使馆新闻官马尔克·涅罗尔证实了这起事故。
荣誉
部队勋奖
参战飘带
著名人士
许多在越南战争时期服役于第173空降旅的官兵,在退伍之后都成为知名人士。包括众议员邓肯·亨特和查理·诺伍德。巴尔的摩总主教艾德温·欧布莱恩、前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企业家巴尼·维瑟、反战人士史坦·格夫、美国陆军总士官长基恩·麦金尼。
173旅及其下属单位的官兵,有16人因为服役期间的表现而获颁美国军队等级最高的军事荣衔——荣誉勋章。其中劳埃德·麦卡特及雷·尤班克斯因为二战时期加入503步兵团而被授予此勋章,而另外的13人都是因为参与越南战争而获得勋章:约翰·安德鲁·巴恩斯、迈可·布兰奇费德、葛连·英格利许、劳伦斯·乔尔、泰瑞·河村、卡洛斯·洛萨达、唐·迈可、查尔斯·贝德福·莫里斯、米尔顿·奥利弗、赖瑞·皮尔斯、拉兹洛·拉贝尔、阿尔弗雷德·拉斯康及查尔斯·华特斯。
萨尔瓦多·琼塔上士亦因其于阿富汗战争时的表现,而获总统奥巴马颁发荣誉勋章。琼塔在阿富汗是503团2营B连的一位步枪伍长,他的部队于2007年10月25日在科伦加山谷遭遇阿富汗塔利班地方武装伏击,多人重伤,他于是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同袍。因为这项事迹,使琼塔成为越南战争之后,首位获颁荣誉勋章的在世军人。
文化影响
173旅的战绩,尤其是在越战中的成就,已使之多次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题材。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乡村二人乐队“大富豪”(Big \u0026 Rich)于2006年发行的单曲“11月8日”,歌曲本身是受到一名173空降旅队员尼尔斯·哈利斯(Niles Harris)的故事所影响,而此人在越战中随173旅参与过驼峰行动。之后于2006年7月1日在大美国乡村频道(GAC Channel)播映的一部纪录片,便是受到该曲激发而制作的,内容则是173旅在驼峰行动中的作战。
伊利诺伊州173号公路上一长达66英哩、沿着该州与威斯康星州边界行走的路段,于2008年被定名为“第173空降旅公路”(173rd Airborne Brigade Highway)。
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主角本杰明·韦勒上尉(Cpt. Benjamin L. Willard)也被设定为173空降旅的军官,并为驻越美军研究观察团(MACV-SOG)的人员。剧中亦指出他隶属于“173旅第505营”,尽管这实际上纯属架空的单位,且173旅在越南战争时期也没有这个营。在片中,韦勒上尉常穿着绣有173旅伞兵袖章的丛林迷彩服。在1987年电影《致命武器》中,丹尼·格洛弗饰演的罗杰·莫陶(Roger Murtaugh)也被设定为173空降旅的退役队员,在追溯他越南服役生涯的片段中,也穿着附有173旅配章的制服。1988年电影《全面围攻》内,由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将军同样是虚构的173空降旅角色,而该片主角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探员赫伯(Anthony Hubbard)则设定成前美军第82空降师士兵。
目录
概述
组织
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
改组为空降旅
越南战争
达苏战役
撤出越南
重回现役
伊拉克战争
旅级战斗队
阿富汗
意大利
爱沙尼亚
荣誉
部队勋奖
参战飘带
著名人士
文化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