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福田公墓,地处京郊西山风景区,北依
燕山龙脉,西邻佛教胜地八大处迤东,东、北以院墙与
海淀区接壤,西、南与福田寺村为邻南抱川流不息的
永定河引水渠,东望六朝古都,占地130余亩。位于北纬39.87度,东经116.12度,此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
摄氏度。地质构造处于华北地区中部——燕山
沉降带上。
历史沿革
北京福田公墓是民国时期在北京建立的第二个公墓。福田公墓因离福田寺旧址很近而得名。古籍对福田寺有不少记载。明末《
帝京景物略》说:“(嘉禧)寺东三里有福田寺。”
清代乾隆编《
日下旧闻考》记载:“西黄村下庄迤西路北有福田寺。”但该书的按语中说:“福田寺已,仅存碑二:左碑明
大学士叶向高撰,
天启四年立;右碑惟列修建人姓名。”这说明在清乾隆年间,福田寺已不复存在。
1916年,
袁世凯的手下
江朝宗为安葬他父母将这块地买下,成为他的私产。江朝宗,字宇澄,清末任汉中镇总兵,民国时任北京步兵统领,封迪威将军;1916年
袁世凯复辟时封江朝宗为一等男爵,后参与
丁巳复辟;1928年北京政府覆灭后隐居北京;1937年日军侵占北京后,出任北平治安维持会委员长兼
北平市市长,后又任伪华北中化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委员;
日本投降后,江朝宗作为汉奸下狱,病死狱中,其所有地产分给当地农民耕种。
1939年他的儿子江宝昌(又名江宝苍,兼江济堂代表),与北京救世新教会负责人沈性礼商议,由江宝昌出此地110亩,作价联币为27500元,救世新教会也出资27500元,合资55000元创办公墓,因在福田寺附近,故名福田公墓。
监管单位
1949年,北京解放后,北京福田公墓归市公逆产清管局监管。1950年5月17日,市人民政府指示清管局“1950年5月5日京产清字第2775号呈,以将监管之福田公墓委托民政局代管(府秘—字2712号)。”根据市人民政府指示,正准备办理委托代管手续时,1951年4月6日,市人民政府批复清管局“1951年4月4日产清三字第1918号报告悉,同意将福田公墓无偿拨给民政局统一管理(府秘—字第1568号)。”1951年6月1日,民政局会同清管局对福田公墓接管事宜已全部交接完毕,并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1953年12月,市民政局颁布《北京市福田公墓管理规则》,开始对福田公墓实行有效管理,继续办理购穴埋葬手续。
园艺场
1969年北京福田公墓划归市民政局建设处管辖,改名为福田园艺场,停止经营公墓,开始专门经营果树生产。1972年底,北京福田公墓由市民政局工业公司接管,更名福田果树队。1980年,市民政局所属农场统一划归建设处管理。1982年,西北旺农场直管民政局所属农场,福田果树队是其报账单位,1983年3月,成为独立核算单位,并更名为福田园艺场。1984年1月,福田园艺场又以果树队的身份归西苑园艺场,成为西苑园艺场的一个报账单位。1984年底,恢复福田园艺场,自此,福田园艺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1986年,市民政局将福田园艺场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管理,恢复福田公墓名称,作为殡葬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福田公墓随之由行政管理型转化为经营服务型。
基本建设
北京福田公墓创建时,在四周修建了虎皮石围墙,正面(
坐北朝南)建起大门,还建有礼堂、休息室等三合房形式、琉璃瓦房九间和管理员、工人生活住宿用的西平房六间。此后,一直未大规模投资进行基本建设,至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接收时,原有建筑已年久失修,普遍成为危旧房屋;四周的围墙也仅余一米之高,每年雨季中均有塌;办公用房紧张,所有办公人员全挤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为了以新的面貌对外经营,1987年初,福田公墓即邀请市民政局建筑设计所、北京市古建设计所负责对福田公墓进行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福田公墓因此也成为北京市殡葬行业第一个进行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的单位。
1987年12月,为了缓解老山骨灰堂骨灰寄存位置紧张、
清明节群众祭扫拥挤的矛盾,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和北京福田公墓即投资160万元,由市民政局
建筑设计所设计、
房山区南尚乐乡
半壁店村建筑队施工,在福田公墓院内正南部新建两幢仿古式骨灰楼,拆掉部分西墙,改建骨灰墙。骨灰堂座北朝南,为仿古式砖混结构,其中南楼两层,灰色,灰瓦;北楼三层(地下一层),红色,黄琉璃瓦。两幢建筑面积为2387平方米,设计存放近三万份骨灰。骨灰墙共210延长米、高3.4米的骨灰墙,可存放骨灰3000份。骨灰堂、骨灰墙于1988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科学管理
1969年,福田公墓被划归市民政局建设处后,一直作为民政福利单位单一经营果树生产,主要安置残疾人就业,下设场长一名,1983年增设1-2名副场长,1984年增设书记一名。1986年4月,殡葬管理处接收福田公墓,公墓正式成为科级单位。1992年,经市民政局编制办公室批准,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下属二级单位级别普遍上调,福田公墓也由正科级升为副处级,成立了业务科、办公室和果树组。
1986年前,福田公墓职工大部分为初中文化程度,残疾职工比例较高。1985年底,共有职工26人,其中残疾职工占67%,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两名。之后,福田公墓不断调整职工队伍,逐步引进有文化的年轻人员,截止1998年底,共有职工30名,其中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6名,占53%,残疾职工占27%。
绿化美化
福田公墓园区呈长方形,原有一条小水沟东西横贯墓区中央,墓区因此被划分为沟北、沟南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六组,组内采用千字文分区。骨灰墓区则以阿拉伯数字排序。1986年后,为丧属祭扫方便,将东西向水沟填平,改做混凝土大路。以后又陆续投资70余万元,铺设大小甬路13条共5000余平方米。
福田公墓院内的绿化、美化坚持先规划、后绿化,边建设边绿化的方针,自1986年后,共投资近50万元,外进白皮松、
华山松、
云杉、
油松、快柏等10余种常绿树木700棵,
黄杨、月季等
花灌木20余种近万株,先后完成了骨灰堂、东墙和马路两侧的三期绿化、美化工程,安装了院内的喷灌、打药系统的。1993年,又投资10万余元,建起一座使用面积平方米的温室,大大增强了自产花卉能力。
福田公墓现有树木30个品种共3300株,花草共32种,草坪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基本达到90%,已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1991年,福田公墓被评为市级“绿化美化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首都花园式单位”,并将这一荣誉称号保持至今。
规模
多功能、现代化骨灰处理公墓之一
1990年以后又陆续投资227万元,修复了北大殿作为业务室,翻建了行政办公用房,改造了院内的给排水、供电设施,在院内西北角建成新大门,铺设了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宽阔的中央马路,在大殿的南侧新盖了四间停车库,在停车场北侧建成两座黄琉璃瓦亭子作为
井房和丧葬用品小卖部。1991年,公墓将西骨灰墙改建为骨灰长廊。1994年,新盖了饮水、洗澡、取暖用的锅炉房一座及浴室等配套设施,标志着福田公墓已顺利按计划完成了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的前四期工程。至此,公墓可办理承做
骨灰墓工程、出租墓穴、寄存骨灰、出售各类小商品等多种服务,成为北京市设施较全、设备较好、管理规范的多功能、现代化骨灰处理公墓之一。
1997年,福田公墓又投资250万元,在东院墙的基础上修建了230延长米的仿古式东骨灰长廊。东骨灰长廊设计精巧,气势宏伟,且西面为廊,东面为墙,一墙两种安放方式,独创骨灰长廊建筑的新形式。
北京市二级公墓
1986年后,福田公墓逐步完善管理机构,制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38项,并采取经营承包、层层考核、狠抓落实等措施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1990年,率先在殡葬管理处引进
计算机管理;1995年,实现计算机局部联网;1996年初,在业务窗口开始运用计算机现场办公、管理业务档案的准备工作。1992年,福田公墓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民政事业单位”,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二级公墓”,成为全国第一个上等级公墓。
经过10余年的努力,福田公墓在环境面貌、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国内外同行业的肯定,前来学习参观的代表团逐年增多。1993年还成功的接待了国际殡葬协会组织的参观团。
名人墓
福田公墓因历史较长,环境幽雅,安葬在这里的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如
康有为先生的女儿
康同璧女士以及丈夫
罗昌先生、女儿
罗仪凤女士。其中《福田名人传》第一、二辑收录的有:
爱新觉罗·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先父、清王朝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醇亲王)。
王伯祥——文史学家、版本目录学家
钱三强——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汪坤仁——著名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
魏龙骧——医林耆硕
徐荫祥——著名耳鼻喉科专家
时振声——著名肾病专家
马世骏——生态学家
孙越崎——工矿泰斗
禾波——诗人
高元钧——著名山东快书表演大师
郝寿臣、余叔岩、
杨宝森、赵筱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马增芬——曲艺表演艺术家
夏青——评剧表演艺术家
周士憬——著名中国钢琴家
陈叔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袁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庄明恩——爱国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