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桥镇位于
醴陵市西南部40公里处,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2.2万。镇政府驻湖塘。辖培贤、妙泉、水口山、镇新台、洪罗、谢桥、金门、塘头、梓山、七星、贺市、复兴、琥玛、寺冲、南岸、潘家圩、龙龟山17个村委会和云岩、明月2个居委会。
乡镇企业有钨
金矿、
仲钨酸铵、鞭炮、颜料、服装、纸质包装箱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猪等。特产辣椒。
镇域面积62.4平方公里,有耕地11937亩,其中水田10863亩,旱土1074亩,山林面积43197.75亩,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总面积1300亩,蓄水量1521万立方米。这里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南有全市海拔最高的明月峰,北有天华台,中有佛教圣地、
曹洞宗的发祥地----云岩寺,此外,石笋冲、观音岩、杉仙殿等系列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贺家桥镇种养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历为水稻高产区,也是西瓜主产地之一,特别是传统特产----大红玻璃牛角辣椒,肉厚色红、辣中带甜,深受人们喜爱,远销东南亚国家及
欧美市场。此外,生猪、
黑山羊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出栏生猪在万头以上。位于
罗霄山脉东端的明月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钨、金、
碳酸钙、硅火泥等,有很好的开采价值,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概况
贺家桥镇位于陵市南部。面积62.2平方千米,人口2.1(一说2.48)万人(2005年)。辖云岩、明月2个居委会,新台、七星、贺市、琥玛、妙泉、洪罗、寺冲、水口山、档梓山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贺家桥集镇,距市区40千米。
沿革
相传明朝
贺姓在境内建一石桥,名为贺家桥,由此得名。1950年属第五区,1951年属第七区,1956年为贺家桥乡,1958年属大障公社,1961年析置贺家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1996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政府驻湖塘,辖培贤、妙泉、水口山、新台、洪罗、谢桥、金门、塘头、梓山、七星、贺市、复兴、琥玛、寺冲、南岸、潘家圩、龙龟山17个行政村和云岩、明月2个居委会。2004年辖云岩、明月2个居委会,培贤、新台、金门、七星、复兴、龙龟山、贺市、琥玛、妙泉、洪罗、塘头、寺冲、潘家圩、水口山、谢桥、南岸、梓山17个行政村。
【邮编】412216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001 122云岩居委会 ~002 122明月居委会 ~202 220新台村 ~204 122七星村 ~207 121贺市村 ~208 122琥玛村 ~209 220妙泉村 ~210 122洪罗村 ~212 121寺冲村 ~214 220水口山村 ~218 220档梓山村
产业发展
2006年,该镇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建立了以辣椒、
甘蔗、药材种植为主的三大农业产业基地。
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烟花鞭炮生产与矿产开发为主的乡镇工业体系。并以资源招商,做好了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引进了两个大型矿山企业。石锡矿由
江西省业主投资近3000万元,双源铅锌矿由
辽宁省业主投资600多万元,现已启动运转。
该镇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
醴陵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计划生育工作,分别被评为醴陵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醴陵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醴陵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镇敬老院被评为
湖南省先进敬老院。
社会事业
传统产业
醴陵市贺家桥镇围绕“村民富、村庄美、村风正”的目标,立足于
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基本实情,积极培植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明显的效果。
该镇以传统产业发展为重点,发挥优势产业。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该镇突出抓好了辣椒
种植业的发展。为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2008年初,镇政府继续对种植辣椒的大户实行了奖励扶助政策,对连片种植辣椒5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助100元,建立了以贺市村为中心的辣椒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3000亩以上。同时,进一步扶持以贺氏调味品公司为龙头的辣椒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民增收致富上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新建农业
在抓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以新建农业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了以贺市、水口、档梓山、洪罗为中心的
甘蔗种植基地,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新建以贺市、洪罗村为中心的药材种植基地,种植
黄花蒿500多亩,
射干200多亩;充分利用贺市村龙龟山境内良好的自然环境,新建
蜜蜂属群养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该镇农业发展走上了特色化、多样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
综合开发
贺家桥镇辣椒生产历史悠久,其“玻璃椒”以肉厚、色艳、味甜而施名中外。但由于受耕地灌溉不便等条件限制,辣椒生产一直形不成规模。省有关部门同意将贺家桥镇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民闻讯后无不拍手称快。
特色产品
特色农产品以辣椒、西瓜、
奈李、板栗、
柑橘等为主,特别是传统特产――大红玻璃
牛角辣椒,肉厚色红、辣中带甜,深受人们喜爱,曾一度远销东南亚。
位于
罗霄山脉的明月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铀、钨、金、锡、
碳酸钙、
花岗石等矿藏,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名胜古迹
云岩寺位于
湖南省醴陵市贺家桥镇境内,与麓山南岳并驾齐名,其寺所在名山发脉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明月峰之下,素有
回雁峰为首、明月峰为腹、
岳麓区为足之谓,以赤峰秀拔而著称,肇自唐中,稽于云祖,少室九传之嫡裔,新丰一脉之先宗。
云岩寺系禅宗道场,原有
大雄宝殿,观音堂、罗汉殿、方丈室、僧尼客舍、齐堂、十祖祠等建筑用地约一百多亩。历代国内外高僧多有来访者。他们云游到此,讲经说法,开坛受戒,鼎盛时
住持僧尼达千余人。在进寺左侧的石壁上曾有刻石一方,写的是:“古寺云岩,九峰名山。昙晟宝所,第一禅关。”落款是
天宝祖婵书“明洪武三年僧宗立乙卯年当住持野符彬和尚建立。”
虎丘寺系无住禅师
云岩昙晟所建。昙晟禅师俗姓王,
江西省奉新人。少年出家师奉百丈山慧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由江西百丈山云游至醴陵贺家桥九峰山麓。见山岩陡峭,云气蒸郁,俨然佛境,即傍岩坐禅。后投洲药山惟俨禅师门下,得法,于
唐文宗大和年间(827年)再来
醴陵市,在原九峰山坐禅岩旁劈岩建寺,初为茅庵。历经宋元明初,规模渐大,后毁于明末,清时重修。原寺坐北朝南,寺内有“千人锅”、“万人床”、“飞来钟”等古迹,还有唐贞观引入的曹洞藏经万卷,有云岩寺曹洞之派别,
云岩昙晟无住祖师经历多个朝代,云岩寺几经兴废,几度修复。
昙晟昔日主持云岩寺时传徒四人,系抚州
洞山良价、琢州杏山鉴洪、潭州神山僧密及幽溪和尚。洞山良价传给曹山本寂时,特别强调参悟云岩寺昙晟禅师指导下所作的《宝镜三昧歌》以及师徒二人对话所组成的公案,并把它们编为禅宗教材。
曹洞宗风由此开创,形成其后的曹洞宗。始于洞山良价,经曹山本寂完善,以昙晟禅师为祖师。
李炎会昌年间(841年),江西分宁寺与云岩寺平分昙晟舍利灵骨,并分别在两处建塔,谥“无住禅师舍利塔”。今
虎丘寺无住祖师塔尚存。
至
南宋赵昀宝庆三年(1227年)日僧
道元来华学佛,曹洞宗传入
日本,在日仍然法脉不衰,日本国驹泽大学佛教史迹访华团曾于1971年、1983年、1991年专程来醴陵云岩寺礼祖考察曹洞宗遗迹,尤其是《宝镜三昧歌》。据《中国佛教》一书中称,
云岩昙晟提出“宝镜
禅定法门”意谓人观万象,应该像面临宝镜一般,镜里的影子正是镜外形貌的显现,所谓“渠影正是汝形”。以后的所谓“
即事而真”和“理事互回”等思想皆源于此,宝为
曹洞宗密传之旨。
洞山良价回到
江西省后创立了曹洞宗,故云岩寺被称为曹洞祖庭。
昔日的云岩寺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禽声阵阵、清脆悦耳。寺内老龙井之水冬暖夏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成份,是天然的好矿泉。经测试,老龙井直通地下泉河,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远流长。
作为千年古刹,在历史文化的沧桑变迁过程中,云岩寺同样也几经风雨摧残,仅存观音堂破屋数间,寺宇仅留基脚断墙。1986年市政府拨了四万多元将观音堂重加整修,在各方善士的支持下,陆续建起了僧尼宿舍、放生池、
大雄宝殿等。到1997年8月,大雄宝殿
建筑工程告竣,有八百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7米高的三层扮爪盖琉璃瓦,40个立柱支撑,其造价为150万巨资。
云岩寺内主要文物是僧人墓塔二座,一为法冈禅师墓塔;一为无住昙晟祖师塔,塔内供奉昙晟禅师舍粒子70颗。无住塔和
舍利子皆为该寺镇山之宝。寺内现有一株
唐朝古松。寺内还有碑记三块,分别是禅关碑、祖师碑和坐禅碑,此外珍藏木刻版藏经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