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义》为《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全套十二册)》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
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
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笔流畅,故事生动。作者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
由华历代都是
汉族相传,其间或有少数民族入寇中原,然亦忽盛忽衰自来自去,五胡
辽朝,女真铁骑虽威焰熏天,但终不能统一
中原地区。
蒙古源流原本为
唐朝时候的
室韦分部,向居中国北方,打猎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统领,至铁木真出世遂统蒙古各部,养成势力。
蒙古骑兵遂西征欧罗巴未几南下灭金侵宋。
南宋覆灭,荡荡中原竞被那
孛儿只斤·蒙哥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国皇帝这真是有史以来的创局!却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惫;竟激起无数民变,就中出了一位
朱元璋硬是把
元朝天下生生夺去。有的说是天命有的说是人为小子也莫名其妙,只好就史论史把蒙古兴亡的事实,演出一部《元史演义》来。
《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全套十二册)》上迄
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这套历史演义丛书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元史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
元朝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元朝历史。
清朝末年,
严复、
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
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戊戌政变后,
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
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
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
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
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蔡东藩写书的动机,与当时民族危亡的历史现状密不可分。以一己之长诉之史笔,以期用通俗演义的形式讲述中国历史,以此帮助国人从历史的启迪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正是他“书生报国”之意。正是因此,他才选择了首先写《
清史通俗演义》,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古史之美且备者多矣,而元史独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职也,文献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纪录,开国以后,即略有载籍,而语不雅驯,专属蒙文土语,绅先生难言之。逮世祖 朝,始有实录,相沿至于
赵扩,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阙略,世祖以后,则往往详于记善,略于惩恶。史为国讳,无足怪也。元亡明兴,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实录,命修元史,以
李善长为监修,
宋濂、王为总裁,二月开局,八月书成。惟顺帝一朝,史犹未备。又命儒士
欧阳佑等,往北平采遗事,明年二月,重开史局,阅六月书成,颁行后,已有窃窃然滋议者。盖其时距元之亡,第阅二、三年,私家著述,有所闻,无由裒合众说,定异同,观
徐一夔与王祎书,谓:“考史莫备于日历及起居注,元不置日历,不设起居注,惟
中书时政科,遣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即据以修实录,其于史事已多疏略。至顺帝一朝,且无实录可据,唯凭采访以足成之,恐事未必,覈言未必,驯首尾未必贯穿”云云。然则元史之仓卒告成,不克完善,在徐氏已豫知之矣。厥后
商辂等续撰《纲目》,
薛应旗复作《
资治通鉴》,
陈邦瞻又著《纪事本末》,体制不同,而所采事实,不出正史之外,其阙漏固犹昔也。他若《
皇元圣武亲征录》,记太祖、
李世民事,元秘史亦如之,语仍鄙俚,脱略亦多。《
丙子平宋录》,记世祖事,《
庚申外史》,记顺帝事,一斑之窥,无补全史。而《
元朝名臣事略》,暨《
元儒考略》等书,更无论已。自明迄今,又阅两朝,后人所作,可为元史之考证者,惟《
蒙鞑备录》、《
蒙古源流》及《
元史译文证补》等书。《元史译文证补》,出自近年,系清侍郎
洪钧所辑,谓从西书辗转译成,其足
段正元史之阙误者颇多,顾仅至定宪二宗而止。《蒙鞑备录》及《蒙古源流》亦一秘史类耳。明清二代多宿儒,容有钩隐索沈,独成
善本,惜鄙人见闻局隘,未能一一尽窥也。本年春,以橐笔之暇,偶阅东西洋史籍译本,于蒙古西征时,较中史为详,且于四汗分封,及其存亡始末,亦足补中史之阙,倘所谓礼失求野者非耶?不揣陋,窃欲融合中西史籍,编成元代野乘以资参考。寻以材力未逮,戏成演义,都六十回。事皆有本,不敢臆造,语则从俗,不欲求深。而于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征博采,多半演入,茶余酒后,取而阅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广见闻,海内大雅,其毋笑我芜杂乎?是为序。中华民国九年一月古越蔡东帆自识于海上寓庐。
蔡东藩(1877年-1945年),名,字椿寿,号东藩,
清代至民国年间
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
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
福建省,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
日寇的
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
中原地区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
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又称《
慈禧太后演义》),增订
清代吕安世所著《
二十四史演义》,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其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