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义
清代蔡东藩所著历史小说
《元史演义》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全套十二册)》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笔流畅,故事生动。作者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
内容简介
内容背景
由华历代都是汉族相传,其间或有少数民族入寇中原,然亦忽盛忽衰自来自去,五胡辽朝,女真铁骑虽威焰熏天,但终不能统一中原地区
蒙古源流原本为唐朝时候的室韦分部,向居中国北方,打猎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统领,至铁木真出世遂统蒙古各部,养成势力。蒙古骑兵遂西征欧罗巴未几南下灭金侵宋。南宋覆灭,荡荡中原竞被那孛儿只斤·蒙哥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国皇帝这真是有史以来的创局!却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惫;竟激起无数民变,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夺去。有的说是天命有的说是人为小子也莫名其妙,只好就史论史把蒙古兴亡的事实,演出一部《元史演义》来。
推荐缘由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全套十二册)》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这套历史演义丛书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元史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元朝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元朝历史。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
作者经历
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蔡东藩写书的动机,与当时民族危亡的历史现状密不可分。以一己之长诉之史笔,以期用通俗演义的形式讲述中国历史,以此帮助国人从历史的启迪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正是他“书生报国”之意。正是因此,他才选择了首先写《清史通俗演义》,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全书目录
自序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
第二回 拥众称尊创始立国 班师奏凯复庆生男
第三回 女丈夫执旗招叛众 小英雄逃难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马幸遇良朋 喜乘龙送归佳耦
第五回 合浦还珠三军奏凯 穹庐返幕各族投诚
第六回 成吉思汗独胜诸部 札木合复兴联军
第七回 报旧恨重遇丽姝 复前仇叠逢美妇
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拚命用少胜多
第九回 责汪罕潜师劫寨 杀脱里恃力兴兵
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鄂嫩河雄酋称帝
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继嗣定议西征
第十三回族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
第十四回 见角端西域班师 破钦察汗国归途丧将
第十五回 灭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丧新君嗣统
第十六回 将帅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第十七回 南北夹攻完颜氏赤族 东西遣将蒙古张威
第十八回 阿鲁思全境被兵 欧罗巴东方受敌
第十九回 姑妇临朝生暗衅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志告终 据大位改元颁敕
第二十一回 守襄阳力屈五年 覆山功成一统
第二十二回 渔色徇财计臣致乱 表忠流血信国成仁
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军尽没 讨安南两次无功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连兵构衅 乃颜王败走遭擒
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权奸伏法 慎战守老将骄兵
第二十六回 皇孙北返灵玺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
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后通谋
第二十九回 诛奸慝怀宁嗣位 耽酒色幸盈朝
第三十回 承兄位诛逐奸邪 重儒臣规行科举
第三十一回 上弹章劾无功 信俭言立储背约
第三十二回 争位弄兵藩王两败 挟私报怨善类一空
第三十三回 隆孝养迭呈册宝 泄逆谋立正典刑
第三十四回 满恶贯奸相伏冥诛 进良言直臣邀主眷
第三十五回 集党羽显行弑逆 扈銮横肆奸淫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众恶骈诛 纵奸盗百官抗议
第三十七回 众大臣联衔入奏 老平章嫉俗辞官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
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称尊颁敕 太平王杀敌建功
第四十回 入长城北军败溃 援大都爵帅驰归
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
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时厘降 二使劝进克日登基
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
第四十四回 怀妒谋毒死故后 立储君惊遇冤魂
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诸将班师 避大内皇儿寄养
第四十六回 得新怀旧人面重逢 纳后为妃天伦志异
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会议 遵顾命皇侄承宗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
第四十九回 履尊择配后族蒙恩 犯阙称兵豪宗覆祀
第五十回 辱谏官特权停科举 尊太后变例晋徽称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报国大义灭亲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儿 用贤相并征名士
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
第五十四回 治黄河石人开眼 聚红巾军群盗扬
第五十五回 失军心河上弃师 逐盗魁徐州告捷
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术天子宣淫 嬖侍擅权丞相受祸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
第五十八回 扫强虏志决身歼 弑故主行凶逞暴
第五十九回 阻内禅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诛
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
作者自序
古史之美且备者多矣,而元史独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职也,文献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纪录,开国以后,即略有载籍,而语不雅驯,专属蒙文土语,绅先生难言之。逮世祖   朝,始有实录,相沿至于赵扩,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阙略,世祖以后,则往往详于记善,略于惩恶。史为国讳,无足怪也。元亡明兴,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实录,命修元史,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为总裁,二月开局,八月书成。惟顺帝一朝,史犹未备。又命儒士欧阳佑等,往北平采遗事,明年二月,重开史局,阅六月书成,颁行后,已有窃窃然滋议者。盖其时距元之亡,第阅二、三年,私家著述,有所闻,无由裒合众说,定异同,观徐一夔与王祎书,谓:“考史莫备于日历及起居注,元不置日历,不设起居注,惟中书时政科,遣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即据以修实录,其于史事已多疏略。至顺帝一朝,且无实录可据,唯凭采访以足成之,恐事未必,覈言未必,驯首尾未必贯穿”云云。然则元史之仓卒告成,不克完善,在徐氏已豫知之矣。厥后商辂等续撰《纲目》,薛应旗复作《资治通鉴》,陈邦瞻又著《纪事本末》,体制不同,而所采事实,不出正史之外,其阙漏固犹昔也。他若《皇元圣武亲征录》,记太祖、李世民事,元秘史亦如之,语仍鄙俚,脱略亦多。《丙子平宋录》,记世祖事,《庚申外史》,记顺帝事,一斑之窥,无补全史。而《元朝名臣事略》,暨《元儒考略》等书,更无论已。自明迄今,又阅两朝,后人所作,可为元史之考证者,惟《蒙鞑备录》、《蒙古源流》及《元史译文证补》等书。《元史译文证补》,出自近年,系清侍郎洪钧所辑,谓从西书辗转译成,其足段正元史之阙误者颇多,顾仅至定宪二宗而止。《蒙鞑备录》及《蒙古源流》亦一秘史类耳。明清二代多宿儒,容有钩隐索沈,独成善本,惜鄙人见闻局隘,未能一一尽窥也。本年春,以橐笔之暇,偶阅东西洋史籍译本,于蒙古西征时,较中史为详,且于四汗分封,及其存亡始末,亦足补中史之阙,倘所谓礼失求野者非耶?不揣陋,窃欲融合中西史籍,编成元代野乘以资参考。寻以材力未逮,戏成演义,都六十回。事皆有本,不敢臆造,语则从俗,不欲求深。而于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征博采,多半演入,茶余酒后,取而阅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广见闻,海内大雅,其毋笑我芜杂乎?是为序。中华民国九年一月古越蔡东帆自识于海上寓庐。
作者简介
生平概况
蔡东藩(1877年-1945年),名,字椿寿,号东藩,清代至民国年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省,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主要成就
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原地区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又称《慈禧太后演义》),增订清代吕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义》,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其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参考资料
元史演义.豆瓣读书.2023-11-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内容背景
推荐缘由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者经历
全书目录
作者自序
作者简介
生平概况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