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
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贝(学名贝母属 cirrhosa D. Don),别名川贝母、贝母、贝父,为百合目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至南部海拔3200~4200米的高山地带。偶见于甘肃省南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秦岭和山西省南部海拔1800~3200米的地区。南亚的不丹印度尼泊尔亦有分布。通见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川贝植株一般长50厘米左右,地下具2枚鳞片组成的、直径1~1.5厘米的鳞茎。叶多对生,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5毫米,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通常单朵顶生或上部叶腋生,极少2~3朵。紫色至黄绿色,具斑块、斑点或条纹。花期5~7月,果期8~10月。川贝以干燥的鳞茎入药。
物种简介
川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西藏贝母”和栽培品。
形态特征
川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产于四川省甘肃省等地。松贝的最大形态特征就是“怀中抱月”。
生长环境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阿坝县青海省等地;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太白贝母主产于重庆市、湖北,四川、陕西省等省亦产;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后两者为栽培品。
近种区别
松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青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苦。
炉贝
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苦。
原植物
暗紫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暗紫色。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长2.5~2.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外展,长0.5~1(~1.5)mm。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四川若尔盖县小金县南川区等县有少量栽培。
别名:卷叶贝母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化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
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方格斑纹的多少,也有很大变化,有的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长3~4cm,外轮3片宽1~1.4cm,内轮3片宽可达1.8cm,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柱头裂片长3~5mm。蒴果棱上具宽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
甘肃贝
别名:岷贝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cm。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长3.5~7.5cm,宽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长2~3cm,蜜腺窝不明显;雄蕊6,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柱头裂片通常很短,长不到1mm,极少达2mm。蒴果棱上具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
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青海省等省。
棱砂贝
别名:西藏贝母、德氏贝母、阿皮卡(西藏)、雪山贝(云南省)。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cm。鳞茎长卵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外轮花被片长3.2~4.5cm,宽1.2~1.5cm,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柱头裂片长约1mm。蒴果棱上的翅宽约1mm,缩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4700m的流砂滩上的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
太白贝
太白贝母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散逸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瓦布贝
你见过如大蒜般大的贝母吗?它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特产药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蒜贝”的瓦布贝母。该品种由中国著名川贝母专家唐心耀(原四川医学院药学系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茂县瓦钵梁子发现并命名,经检测,其药用有效成分与药典收载的川贝母其它品种十分接近,且有的生化指标大大高于其它品种。随后,经过科研人员长期研究,野生驯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并在茂县等地开展栽培示范与推广。
2009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专题审查,确定把瓦布贝母作为川贝母的新植物种来源收载进2010年新版《药典》。
主要价值
暗紫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unibracteatae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川贝母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主产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至东部、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部,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和部分出口。甘肃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przewalskii主产于甘肃南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四川西部地区。梭砂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delavayi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德格县等地者。
鉴别
基本方法
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药用始载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其主要功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就有人用伪品来冒充川贝,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识别其真伪。
川贝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西藏贝母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
松贝
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光泽。质地硬脆,粉性足。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的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
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0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伪品川贝
(1)山慈菇:又名土贝母、草贝母,外形与川贝母相似,但基部呈脐状凹入,有须根状茎。表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不分瓣。质坚硬难折,断面角质。气微弱,味极苦而辛。本品含秋水仙碱,系有毒草药,内服过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中医多外用冶肿、和关节炎等症,与川贝母的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不同。
(2)光慈姑:亦名光姑子,药材呈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不分瓣。颗粒较松贝稍大。表面呈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一侧有条纵沟到顶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内有一圆锥形心。气微,味淡。
湖北贝母
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散逸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平贝
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地区。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子,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叶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味苦。
伊贝
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散逸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总之,伪品川贝与川贝的外形相似,但它们的药材性状均呈整块状,不分瓣。这是识别川贝真伪之重要特征。
混伪品
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川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
一轮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
东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草贝母
主产于四川省云南省,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有误当川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另外,一轮川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
市场
川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1985年改为国家指导性计划品种,以后则由市场调节产销。为了适应医疗和市场需要,在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进行了野生变家种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市场供应比较紧缺,属于不能满足需求的品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川贝母野生资源较多,收购增长较快,这个时期是供大于求。60年代初期,受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收购与销售均有所下降。60年代中期,随着农、副业生产的恢复及发展,川贝的购、销迅速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产30多万千克、销30万千克)。70年代至80年代,资源缺少的问题就较为明显,收购与销售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川贝母野生蕴藏量约100万公斤,多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采挖困难,加之家种区域性强,生产规模小,所以短期内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但是,在川贝母的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野生资源过度采挖,资源迅速减少;种植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发展缓慢。因此,对野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对野生资源的护育。在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适宜区域,要大力发展家种川贝母生产,做好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尽快形成商品生产能力,增加药源,以适应医疗市场需要。
伊贝母母医疗作用与川贝母相近,在川贝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伊贝供应也显不足。建国以来,生产有所发展,但产不足销,供应一直紧张。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伊贝产量是最低的时期。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伊贝购销也随之增长,1970年收购近10万千克。自然资源的增长较慢,为满足市场需求,60年代新疆开始野生变家种研究,以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引种成功,改变了过去完全依赖野生的状况,但家种面积小,生产发展缓慢。1985年后,在价格刺激下,上山采挖伊贝母母的人员增多,伊贝的收购量也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市场供应。
现有野生蕴藏量约130万千克;而且人工栽培发展缓慢,产量不大。因此,在对野生资源加强保护的同时,加强伊贝母的研究工作,开展伊贝母茎、叶、花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平贝母商品原来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在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后,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长较快,成为商品主要来源,市场紧缺状况有所缓和,但仍属供应偏紧的品种。平贝母野生资源零星分散,采挖困难。自60年代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后进展较快,70年代家种生产已初具规模,年产量在2~3万千克,80年代以后产量明显增加,年产5~6万千克。
食谱
川贝蜜糖炖雪梨
基酒:雪梨4个,川贝末约24克,蜜糖适量。
做法:
1、雪梨连皮洗净,上部连蒂横切,开成为盖,梨下截去心,加入川贝末、蜜糖,盖上连蒂的雪梨盖,用牙签封好。
2、把梨放入炖盅,用中火炖约2小时即可食用。
川贝炖鸪
【原材料】鹧鸪(700克)、光鸡300克、瘦肉200克、火腿30克、川贝母12克、龙眼肉20克、桑姜2片
【调味料】食盐3克、鸡精2克、味精4克、浓缩鸡汁2克、绍兴女儿红黄酒3克
【制作过程】
1.先把鹧鸪脱毛,开膛去内脏,光鸡斩件,瘦肉切成粒,火腿切方粒,然后一同焯水去血污。
2.把所有原材料装入炖蛊,炖约4小时。
3.将所有调味料放入炖好的汤中,调匀即可。
4.准备:10分钟,烹:4小时。
【特别提示】烫鹧鸪时水温不要超过70℃,否则鹧鸪会脱皮。此菜能起到化痰、止咳、润肺的功效。
栽培技术
气侯土壤
宜冷凉湿润的气侯。以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
整地
深耕20厘米碎土整细耙平,依地势作,开好水沟。
种植
田间管理
随时除草,不须中耕。一般施肥3次,第1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厩肥;第2次在苗高3~4厘米时,施以腐熟的粪肥;第3次是在3月间,当鳞茎生长时,施以粪肥与油饼
采制
挖掘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青海省一带一般在7月采挖;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地区约在5月间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然后熏后再晒干。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1-31
川贝母.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31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近种区别
松贝
青贝
炉贝
原植物
主要价值
鉴别
基本方法
松贝
青贝
炉贝
伪品川贝
湖北贝母
平贝
伊贝
混伪品
一轮贝母
东贝母
草贝母
市场
食谱
栽培技术
气侯土壤
整地
种植
田间管理
采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