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县,地处
川西高原腹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南与
白玉县相接,东与甘孜县为邻,西与西藏江达县隔
金沙江相望,北与
石渠县相通。县境总面积1.1439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德格县常住人口8.85万人,下辖23个乡镇,县政府在德兴路16号。
德格县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县境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主要为丘状高原、山原、极高山、高山峡谷地貌,河流以
雀儿山为分水岭,主要河流有17条。德格地区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已有
人类活动。
秦朝以前,“董族”在此居住。两汉时期为“动黏”部落,隋唐之初分属白兰和附国,元、明、清时推行土司制分布所属吐著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1951年建立德格县人民政府。
德格县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整合宗教 、畜牧业 、林业 、医药等多方资源。德格县是
康巴藏区藏文化的核心区 ,拥有“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文化品牌。以及牧业资源丰富,喂养了大量的
野牦牛、黄牛、马、羊等,还有丰富的药材、食用菌等。2022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557万元,同比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7:5.9:59.4。
德格县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区,自古为川、藏、青三省军事要塞,川藏公路北线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德格县拥有“康巴文化发祥地”和“
格萨尔王故里”两大文化品牌,享有“世界藏文化百科全书”之誉。。
德格印经院是迄今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宝库”之称;南派藏医药发祥于德格县;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王诞生于德格县阿须草原;县境内有州级以上非遗项目共计19项;文物保护单位22个;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9个,并与
新路海、卡松渡、多瀑沟等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群交相辉映。2020年2月,德格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名称由来
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五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时,将德格第二十九代索郎仁钦,选定为“梭本”,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索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据近年在龚垭乡喇格村发现的古石板墓群和有关部门考证,早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德格境内便已有
人类活动。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藏文史料记载,秦以前,境内居住着称为“董族”的古代居民。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两汉时期,土著居民与数支西徒的古羌戎融合形成“动黏”部落,曾于永平年间(公元71世纪前后)随哀牢、木、白狼“前后慕义贡献”。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唐之初,德格分白兰和附国,隋大业四年(608),附国遣使归附。唐贞观十二年(638),
吐蕃灭东女、白兰、附国等,德格属吐王朝所辖的下多康六岗的色莫岗地区。
公元1247年,萨班·贡噶坚赞发布《萨斯达斯首领书》德格与整个藏区正式纳入
南宋版图。
至元年间(1264~1294),朝廷在
藏区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德格属“吐番等路宜慰使司都元帅府”。史记将德格记为“朵甘”,在境内置“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朵甘思招讨使”“朵甘思等处钱粮
总管府”等土职机构。又广置僧官,封赐功嘉噶刺思以“胆巴国师”,起用噶举派领袖
噶玛拔希(德格布顶人)。此外,
孛儿只斤·忽必烈还将德格家族第三十代索郎仁青封为“多麦东本”,赐地建立“萨玛政权”。
明清时期
洪武二年(1369),
朱元璋遣陕西行省元外朗许允德往“四川徽外、乌斯藏昭谕”故元土酋,德格各故元土官受诏归顺明朝廷。
明洪武六年(1373),置
朵甘卫,次年升为怵甘行都指挥司,增置朵甘思宣慰司。
洪武三十五年(1369),朝廷遣名僧智光赴“馆觉”(今西藏贡觉)、“灵藏”(今德格)等处封置一批名僧为国师。永乐四年(1406),朝廷封著思巴尔坚藏为灌顶国师,次年加封为“
赞善王“。
成化九年(1475),升禅师桑儿结藏卜为国师。
明末清初,林葱土司家族势衰力微,德格家族迅速起。
康熙五十八年(1719),德格土司归顺清廷。
雍正六年(1728),
林葱土司也归顺了清王朝。
雍正七年(1729),清廷诏置德格俄支林葱土司为”林葱安抚司”,诏置德格土司登巴泽仁为“德尔格忒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清廷升得尔格特安抚司为“宣慰司“。
光绪三十四年(1908),川滨边务大臣
赵尔丰奉旨率清军赴德格剿灭昂翁降白青势力,推行改土归流。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准赵尔丰所奏,废德格、林葱等土司,改设流官治理。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
北洋政府在
康巴藏区设川边经略使,
德化州改名为
德化县。
民国3年(1914),在康区设特别行政,德化县改名德格县,由川边镇守使委派县知事管理地方行政。
民国7年(1918),西藏地方政府武装攻
金沙江东岸的格德、
白玉县、邓柯、石渠4县。同年8月和9底签订了后《川藏停战条约》和《绒坝岔停战退兵条约》,德格为西藏地方政府实际控制区。西藏地方政府废除原德格县所有行政建置,在龚垭址设军政合一的“德西”机构,以
藏军带兵官任德格、白玉、邓柯、
石渠县、同普5县行政长官,起用土司、头人,全面复辟土司制,颁发、执行西藏地方政府政令。
民国21年(1932),川康边防军和
青海省军队发起事反击,于7月30日收复德格。同年12月,建立德格县政府,西康特别行政区,由西康政务委员会委派县长主持德格县地方行政。
民国28年(1939),建立
西康省后,德格县隶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仍未明令废除土司制,在建立健全
中国国民党党政机构的同时,普遍起用土司、头人、寺庙上层人物在参议会、自卫队、区、乡、保、甲等机构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9日,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五十二师先遣连进驻德格,全县和平解。
1951年5月27日,建立德格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德格县改属
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西康省与
四川省合并,德格县隶四川省甘孜族自治州至今。
1981年,撤销县革委,复县人民政府。撤销公委会,改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废除公社管理委员会,恢复乡人民政府。
1985年,撤销麻嘎区,原麻嘎区属俄支乡划归柯洛洞区,在县城设更庆镇,原更庆乡改名八里达乡。
1988年,德格县人民政府下设1个镇人民政府、6个区公所、26个乡人民政府。
地理
位置境域
德格县地处
甘孜县西北部,金沙、
雅砻江上游。介于东经98°12′至98°41′,北纬31°24′至32°43′之间,南与
白玉县相接,东与
甘孜藏族自治州为邻,西与西藏
江达县隔
金沙江相望,北与
石渠县相通。南北布局狭长,城北至城南约3.7千米,县境总面积1.1439万平方千米。
气候
德格县地处
亚热带气候带,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影响,使本县星现青藏高原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属于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常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
极值30℃,最低气温极值-20.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7℃。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23毫米,多集中在5至9月。境内霜冰冻冰雹频繁,降雪期早,日照较长,无霜期115天左右,年均日照1966小时。该县全年
盛行风是南风,其次是北风,每年7月至次年1月多为东南风和南风,2月至6月多为北风。
地质
地质构造
德格县境内岩浆活动纷繁,分布面积甚广,展布于县境范围内。岩石类型繁多,从超基性基性、中性到酸性岩的侵入体及喷发体均有出现。地质构造受多期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北西至南东向的一系列曲线型皱及裂系统。褶皱主要有5条,德格至仁登复
背斜,位于多夏仁玛至血家一带,由9个IV级褶皱组成;绒达至扎喀多复
向斜,为境内较大的II级复式褶皱,由10个背(向)斜组成;色坝至友谊复背斜,分布于麦宿一带,轴线大致沿
雀儿山至措交玛花岗岩带西缘展布,在麦宿等处遭岩体侵入破坏,现存褶皱极不完整;昌达至卓达纳复向斜,分布于赛布柯-雀儿山-加多措一带,由达郎松背斜等7个IV级褶皱组成;三岔河至玉隆复向斜,为玉隆-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的中间隆起褶皱带的核部,由5个IV级褶皱组成。境内断裂十分发育,有5条断裂带,一般成群出现,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皱近于一般属同应力条件下的派生产物。
地层
德格县主要有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三大地层。
古生界分为志留系,分布在分布于玉隆一带,仅出露中上统,由英
绢云母千枚岩、硅质条带
大理石,钙质绿泥
片岩等组成;二迭系,分布在分布于柯洛洞北。岩性为绿泥
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变质
砂岩以及
板岩,约9600-12000米厚;下二迭统,分布于玉隆至三岔河以北地区。下部由中基性岩及凝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为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厚约210余米。上部由石英砂岩夹
粉砂岩、含锰硅质板岩、黑色板岩组成,厚1793米左右。
中生界分为中下三迭统,主要分布在
八邦乡与浪多至中扎柯一带。下组为灰岩、大理岩、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片岩、黑色炭质千校岩及火山岩中央粉砂岩、石英岩,厚约1370米。上组为石英片岩、石英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片岩中夹绢云母化英安岩、砂岩及板岩,局部夹微薄层
大理石,厚约500米,上下组间为整合接触;上三迭统,分布于县境广大地区,分三个小区。曲噶寺组,由砾岩、砂岩、板岩、石英岩等组成,厚度1100-1700米。图姆沟组,由砾岩、灰岩、大理岩、板岩等组成,厚度500-2250米。拉纳山组,由砾岩、板岩、砂岩等组成,总厚2300-3260米。
其他包括稻城小区分布于德格县境中部广大地区,木里小区分布于德格县境内东北侧。
地形地貌
德格县境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地形复杂,主要地形地貌类型为:丘状高原、山原、极高山、高山峡谷。全县以
雀儿山为标志,将全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阔平坦,土壤肥沃,
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境内还有许多大小不等不连片的洪积堆,主要分布在各大小河流,溪沟沿岸。最高点为绒麦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点是和
白玉县交界处的丁都桥麦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县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
相对高度3188米,
平均海拔432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德格县境内河流以
雀儿山为分水岭,形成东部的雅砻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雅江水系的巴曲、玉曲等12条支流,河道总长306.5千米,径总量约15.802亿立方米;西部的
金沙江水系的色曲,麦曲等5条支流,河道总长300千米,径流总量约12.367亿立方米。
金沙江藏语为“志曲”,全长2308千米,境内流域长156千米。金沙江出石县洛须区,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西缘,经边俄南、卡松渡、汪布顶、龚垭、白垭乡入白玉县境。
又名小金沙江,藏语“扎曲”,是金沙江的主要支流,全长1500千米,境内流域长165千米。流经本县的浪多、阿须、温拖、年古、中扎柯等乡。
湖泊
德格县共有大、小湖泊23个,均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古扎友错(达马乡)、冻错(
岳巴乡)、错扎玛(卡松渡)、档子错(竹庆乡)、朵柯错玛(竹庆乡)、错隆(错阿乡)、叶色错(马尼干戈乡)等外流湖,更有湖面宽大,景色迷人,传说新奇的木日错(
窝公乡)、
新路海(马尼干戈乡)等7处
冰川湖泊。
木日错,位于公曲西村境内,海拔4020米,马石公路(马尼石)而过,湖泊呈椭圆形,面积0.65平方千米,常年水深5米,由冰川掘蚀而成。湖水靠冰雪融水与天然
降水补给。木日错水质清澈,四周山峰环抱,湖边牧草丰茂,多野生禽兽出没。
新路海,位于雀儿山东,傍川藏公路,海拔4040米,湖面约6.2平方千米,南北长,东西窄,平均水深10米,最深处5米,冰川掘蚀形成。湖水靠冰雪水和天然降水补给。
冰川
德格县内有冰川30多条,主要分布在境内南北走向的沙鲁里山脉(北段)。
雀儿山南北200千米段
地层出露明显,山体呈典型冰川地貌,其分布有大小冰川30余条,冰川总面积近75平方千米。
地下水
德格县地下水十分丰富,各区乡均分布有地下水出露点,尤以
更庆镇、
岳巴乡、中扎柯出露的地下水流量大,每个出露点的泉水日流量均在20~30吨之间。境内多处出露温泉,以错通柯(错阿乡)、白楞柯(岳巴乡)、热叉(马尼干戈)、六道班(柯洛洞)、热水塘(俄支)、同古温泉(
年古乡)、热水塘(竹庆)温泉流量较大,温度较高。
水利
2020年,德格县新建
马尼干戈镇、
玉隆乡、
错阿镇、
竹庆镇4个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引水主管28.5千米,灌溉草地6万亩,受益人口1.1万人;继续完善色曲河系统治理,治理长度24千米;推进
金沙江、
雅砻江沿线太阳能光伏泵站群建设工程,解决白垭乡、
龚垭镇、
汪布顶乡、
卡松渡乡、温拖镇、年古乡、
中扎科镇、
浪多乡、
阿须镇、打滚镇、
亚丁乡11个乡镇15个村9800亩经济作物灌溉;新建中小河流堤防工程87千米,保护俄南乡、竹庆镇、马尼干戈镇、麦宿镇、燃姑乡、中扎科镇、
玉隆乡、
俄支乡8个乡镇19个村的安全。
温拖
水利工程是该县第一处中型骨干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13438万元,设计灌溉面积1.77万亩。德格温拖水利工程灌区地处
雅砻江河谷,是德格县海拔相对较低、耕地较为集中、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潜力较大。2014年以来,该县共计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2.1亿元,用于新建和维护沉井式取水口、山泉取水口、蓄水池、闸阀井、过滤池、取水桩及铺设管道等饮水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于2020年10月全面完成建设并顺利通水。
土壤
德格县内土壤分为8个类,12个亚类。其中,潮土类属耕作土壤,仅河流潮土1个亚类,灰褐潮土1个土属,有4个土种,分布于
金沙江、
雅砻江及其支流的一级阶地和河滩上。灰褐土类属耕作土壤,有2个亚类,6个土属,下分为18个土种,分布于县境内阴坡海拔3750米以下,阳坡海拔3800米以下。草甸土类分为草甸土1个亚类,主要分布在县境内雅砻江及其支流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上。暗棕壤土类,全县仅1个亚类,主要分布在
雀儿山西南部,阴坡分布于海拔3750~4250米,阳坡分布于拔3800~4100米,以及雀儿山东北部阴坡海拔3700~4000米的局部地带。亚高山草甸土类有2个亚类,主要分布于高山草甸土之下,暗棕壤土类之上或与暗棕壤呈复区分布,在雀儿山西南部,阴坡分布于海拔4250~4300米,阳坡分布海拔100~4250米;雀儿山东北部,阴坡分布于海拔4000~4250米,阳坡分布于海拔3800~4250米。高山草旬土类有2个亚类,分布于高山寒漠土之下,亚高山草土之上,一般海拔在4250~4800米,部分阴山地区4300~4800米。沼泽土类有2个亚类,主要分布于竹庆等丘状高原古河道形成的盆地反现代河谷,湖底
洼地、
谷地、碟形地。高山寒漠土类有1个亚类,广泛分布于县境内4800米以上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德格县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地热资源13处,饮用矿泉水源点1处,地热资源和矿泉水源点目前还处未开发。已查明矿产20余种,矿产地159处。黑色金属矿铁、锰、铬共计20处;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锡、、汞、钴、钨共计75处;贵重金属矿有
金矿25处;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有
大理石、
石棉、
滑石、蛇纹岩、菱镁岩、
石灰岩共计16处;能源矿有地热23处。依法保留有效探矿权9宗。
水资源
德格县水资源丰富。河流以
雀儿山为分水岭,形成东部的
雅砻江水系和西部的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干流德格境内流程156千米,流域面积4800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2.4亿立方千米,水能蕴藏量119万千瓦,支流水能蕴藏量33.6万千瓦。雅砻江干流德格境内流程165千米,流域面积6500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5.8亿立方千米,水能蕴藏量45万千瓦,支流水能蕴藏量23.7万千瓦。金沙江、雅砻江德格段及其支流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224.9万千瓦。地下水十分丰富,各区乡均分布有地下水出露点,尤以
更庆镇、
岳巴乡、中扎柯出露的地下水流量大,每个出露点的泉水日流量均在20~30吨之间。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德格县耕地面积4999.2公顷、基本农田3220.3公顷、林地290492.96公顷、草地775743.9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40.9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41.1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736.58公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1506.79公顷,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26.49公顷。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德格县境内生态公益林638.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791.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86%,树种以
杉木王为主,间以
柏树、
白桦。草地面积818.2万亩,草地覆盖率为84.3%。森林面积732.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433.78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40.21%。
生物资源
德格县牧业资源丰富,喂养了大量的
野牦牛、黄牛、马、羊等,有益昆虫有蚕、蜂等,还有丰富的药材、食用菌等。境内中藏药、野生植物、药村有900余种。其中有大黄、
秦艽、
独一味、
卷柏、
匙叶翼首花、
疏叶当归、
党参、
麻黄、
赤芍药等药材,有
冬虫夏草图、
川贝母、
红景天、
雪莲花、雪山一枝蒿等稀有名贵品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德格县树木有川西云杉、粗皮云杉、
紫果云杉、
冷杉属、
柏木、
青钱柳等19种,草场类型分6种,各类型草场上生长的种也不一样。
动物
德格县境内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
两栖动物、
爬行纲共170余种。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豹、
金雕、
林麝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熊瞎子、
水獭亚科等32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兽类动物主要有鹿、狗熊、豹子等17种,鸟类有画眉、
环颈雉、
啄木鸟科等8种,
鸟纲有
长尾雉、野鸡、
东方白背秃鹰等13种,
节肢动物门有虾,
两栖纲有
青蛙、蟾蛤,爬行动物有蛇、撕蚂、
铅山壁虎等,
软体动物门有山螺、蜗牛等。
昆虫纲有
野蚕、蜂、
蜜蜂属、蝉、蚯蚓、蜷蜂、蚁、蝇、蚁等。
自然保护地
德格县共有7个自然保护地,德格县现有自然保护地7处,包含2个省级湿地公园(珠姆省级湿地公园、玉隆省级湿地公园),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多普沟州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阿木拉县级自然保护区、阿须县级自然保护区、志巴沟县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德格珠姆省级
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德格县中部,地处
雀儿山东麓的德格
马尼干戈镇(217省道与317国道交汇处)至
石渠县间的217省道旁,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7′8.4″~99°4′27.4″,北纬31°57′15″~32°2′24.0″之间。以河流湿地与沼泽湿地为保护对象。湿地公园总面积1972.40公顷。经
四川省林草局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川林护函﹝2016﹞1009号文)。
玉隆省级湿地公园位于
四川省德格县中部中部偏东的位置,行政区域隶属于四川省德格县
玉隆乡。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10′39.6″~99°23′27.5″,北纬31°57′23.0″~32°6′36.5″之间。以河流湿地与沼泽湿地为保护对象。
湿地公园总面积10011.56 公顷。经四川省林草局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川林护函﹝2016﹞1009号文)。
新路海自然保护区地处
四川省西部、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雀儿山东坡,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马尼干戈镇区境内。东以日弄沟右岸主
山脊至日弄沟沟尾为界;南以
雀儿山主山脊为界;西以位于三道班以上约4km的无名沟谷为界;北以317 国道为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5′-99°13′,北纬 31°58′-31°45′之间,总面积为27038公顷。核心区面积1630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30%。缓冲区面积 263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7%。实验区面积810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主要保护对象是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突兀、金、白唇鹿、高山麝等珍稀动物及其
栖息地;经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川府函﹝1999﹞2号文)。
自然灾害
德格县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
大雪、
霜冻、连阴雨、地震等。
伏早,1956~1988年32年间共出现伏旱14次,频率为44%,多数发生在8月上中旬,伏早最长天数为33天(1971年),有71%的伏早天数在20~22天。
冰雹是德格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降冰常伴有大风、强
雷电、大雨,给农牧业生产、人、生命带来严重损失。历年平均冰雹天数为11.6 天。1980年9月7日,冰雹直径达261毫米,造成农作物面积重机械损伤。
2020年7月14日开始,连续9天的强降雨,导致德格县城低洼处的农房、菜市场、建筑工地、新车站、学校出现洪水倒灌,一线天路段中断,部分道路还出现塌方等险情。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底,德格县分为6个经济片区,下辖23个乡镇,包含16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县政府位于
更庆镇德兴路1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德格县户籍户数15592户,比上年减少6户;户籍人口89030人,比上年增加338人。其中:城镇人口10750人,乡村人口78280人。全年出生人口803人,出生率为9.08‰;死亡人口62人,死亡率为0.7‰;自然增长率为8.38‰。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1:100。该县常住人口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1万人,乡村人口6.29万人,城镇化率28.52%。
民族
德格县内有
彝族、
藏族、
汉族、
羌族、
苗族、
回族、
蒙古族、
土家族、
傈僳族、
满族、
瑶族、
侗族、
纳西族、
布依族、
白族、
壮族、
傣族等17个民族分布。其中:藏族约占96%,汉族、彝族、土家族,苗族等约占4% 。
方言
藏区有
拉萨市、
安多、
康巴藏区三大藏方言体系,德格方言则被公认为康巴方言的标准语言。县境内通行的藏语为德格方言,但在县境东北部的上然姑等牧区存在安多语。
宗教信仰
德格县
藏传佛教5大教派俱全,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广泛,有白雅寺、错阿日车、格萨尔经堂、龚垭寺、加绒寺、康多寺、郎仲寺、
扎西寺、
宗萨寺、多扎寺等,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记录在案的共有57处,均属藏语系派别。
噶举教于公元1179 年以后传入德格。公1179 年,止贡巴·仁钦贝在
西藏自治区建立
止贡寺,遣其弟子本巴登向秋能巴在德格境内传演止贡噶举教义并主持修建了
八邦寺的前身一兄里寺。1988年,德格县噶举派开放寺庙11座,有僧侣1463人。其中,有活佛15人,堪布12人,寺管会管理员57人。
宁玛派传入德格地区较早。8世纪末叶,
莲花生东至康区“俄洛”传教途中,曾在
金沙江东岸收徒传教。1988年,德格县境内有宁玛派寺庙14座,有僧侣1440人,其中活佛31人,堪布19人。
萨迦派于
南宋末年传入德格。《德格世德颂》记载,南宋末期,德格家族改奉花教,第二十八世兄鲁多吉曾师从于萨迦第四祖萨迦通班智达修萨迦教义,行化于“波密”一带。1988年,德格县共有萨迎寺庙18座,有僧侣1728人。其中,有活佛19人,堪布14人。
格鲁派传入德格时间较晚,清顺治十一年(1654),
阿旺罗桑嘉措阿旺罗桑嘉错遣弟子到康区建寺传法。次年,曲吉·昂翁彭错在德格中扎柯同鸠村建立第一座格鲁派寺庙-
更沙寺并担任寺庙第一任曲吉活佛。1988年,德格县格鲁寺庙有4座,有僧侣246人,女尼(觉)28人。其中,有活佛3人,堪布7人,格西3人。
苯波教早在隋唐之前便已在德格地区普遍存在。公元7世纪,苯波教在德格地区是唯一的宗教。1988年,德格境内有10座苯波寺庙,有僧侣近500人,其中有活佛5人,众绕觉7人。
经济
综述
德格县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主线,以奶为主,推动牦牛养、加、销一体化建设。在2023年川渝气候生态品牌产业发展大会上,德格县被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巴蜀气候康养地。2022年,德格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557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4081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10795万元,同比下降4.4%。第三产业完成109681万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34.7:5.9:59.4。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92元,同比增长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06元,同比增长4.9%。
第一产业
德格县坚持以粮为主,辐射带动
现代农业园区,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2500亩,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8座、养鸡场1座,养殖“黄标鸡”2500只,逐步形成生态有机立体农业发展体系。统筹草原生态与
野牦牛产业布局,推进优质饲草基地、奶源基地、牦牛产业集群数字化信息平台等9个项目,推动牦牛养、加、销一体化建设。截至2023年7月,该县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71万元,实施牦牛产业集群项目6个,种植饲草1万余亩。累计建成130座标准化温室大棚,34座简易大棚。累计建设优质粮油基地1.52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1.01万亩,地道中藏药材0.3万亩。2018年,该县成功引资成都威迈农业技术公司、
简阳市虹兴蔬菜种植合作社、虹兴公司等龙头
农业企业入驻。
2022年,该县完成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9148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488万元。全年粮食产量10439吨,各类牲畜存栏228902(头、只、匹)。各类牲畜期末出栏99202(头、只);肉类总产量8518吨。牛奶产量9614吨。
第二产业
德格县坚持以南派藏医药产业为主,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四川省锦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研发新药制剂和大健康产品3种,宗萨藏医药公司实现提质升规,中藏医药制剂产量达201吨,实现年产值15000万元,县藏医院成功创建为
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立足“双碳战略”,开展光伏能源资源开发,争创全国生态能源开发基地。截至2022年8月,光伏能源可开发量达2500万千瓦,其中,120万千瓦已纳入规划。2022年,德格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163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5万元。轻工业总产值5008万元;重工业总产值5517万元。
第三产业
德格县以文旅产业为主,以
金沙江、
雅砻江、
德格印经院“两江一中心”为重点,提升旅游通道沿线景观,打造德格印经院博物馆、
阿须镇格萨尔文化自驾游线路、多瀑沟生态乡村游线路。落实“本地游”打折促销系列举措。截至2022年8月,已与20家旅行社签约,与300余家旅行社联盟,完成本地“地接旅行社”注册。启动玉隆拉错景区开发,着力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推动沿国道317沿线主要错阿、
马尼干戈镇、独木岭等景点景区旅游服务站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利用317沿线旅游景区的开发,做好“旅游小农庄”。2022年,德格县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76.6万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5.1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275亿元。
经济功能区
德格县有2个经济开发区,德格县南派藏医药康养园、德格县麦宿镇产业园区。
德格南派藏医药康养园位于德格县城几千米外的龚垭镇,占地面积18800平方米。这里不仅有德格县藏医院的第二制剂中心,还有“旅游观光+藏医理疗+康养体验”项目。第二制剂中心,按制药厂标准设计、规划、建设
制剂室,申报认证中藏医药饮片生产线,年产量达200吨,年产值突破亿元。而“旅游观光+藏医理疗+康养体验”项目,将建成南派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全省最具特色的藏医药服务大健康康养中心。
重要企业
德格宗萨藏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29日,位于德格县达马乡,经营范围为药品、食品、保健品、药材、农副产品、一类和二类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产品的研发创新、培育、生产、加工、销售、咨询服务。该公司通过了国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认定,纳入了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畴,实现德格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突破”,从而成为
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藏医药产业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德格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5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29所、幼儿园9所、教学点5所。在校学生21103人,其中初中4420人、小学12642人、幼儿园4041人。现有
教师编制1029人,其中在职教师647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509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5人。2019年,该县公办幼儿园在校幼儿占比为100%,小学入学率达99.7%,初中入学率达98.64%。
德格县中学位于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更庆镇班达村,是一所
藏区二类模式中学。学生大多来源于德格县本地,也有极个别学生是跟着父母工作或做生意来到德格的。新学校共占地 20.1亩 ,其中校舍面积17427.7平方米,教学及辅助面积7173平方米,教师周转房面积1246.7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752.33平方米,食堂面积2256平方米。德格县中学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炊事员9人,保安2人,管理员2人,清洁工5人。
文化事业
德格县有1个图书总馆、23个图书分馆,举办“4·23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活动,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赠送图书、精品学习文具用品。截至2023年7月,累计惠及群众2200人次。截至2017年3月,该县开设《德格新闻》《画语善地》等双语电视栏目6档,完成25705套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48个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17%。并免费开放文化馆和图书馆,开辟非遗演展中心,开设舞蹈室、非遗传习班、藏文文献室等文化场所。
德格县图书馆位于德格县
更庆镇巴宫街文化原址,面积大约1500平方米,内置图书大约2万余册,其中古籍102余册、纸质文献900余册。目前在编人员7人。购置的图书种类齐全,总体分为文学艺术类、自然环境类、少儿类、生活百科类、农业技术类、法律法规类、侦探悬疑类、经济科学类、藏文学类九个大的种类,图书馆内设阅览座位40席,附带设20席座位的少儿阅览区。
科技事业
截止2019年12月,德格县共有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合计2611名,其中公务员939名,占比36%,事业干部1672名,占比64%;每百人有2.6名人才。依托对口援建引进援藏人才168名,借助结对帮扶引进援德人才46名,积极开展“双选”引进人才45名,招录西部志愿者11名。截至2023年8月,该县共开展科技培训5场次235人,提供在线技术咨询服务60余次,发放各类蔬菜种子300余袋。德格县藏医院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申报的“藏医放血疗法轻中度
原发性高血压的
临床评价与示范推广项目”,于2020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该项目投入科研经费77.15万元,周期为两年。
医疗事业
2022年,德格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8个(包括县医院、藏医院和基层卫生室),拥有床位数395张,拥有技术人员3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2人。2019年,该县投入使用重大传染病筛查防治资金224万元,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各乡镇开展筛查检测工作。完成
艾滋病筛查6845人次,
棘球蚴病筛查21995人次,
结核病筛查445人次;管理艾滋病患者48人,包虫病患者1269人,结核病患者52人。完成登记管理
血迹犬5422只,办理养犬证686本,无害化处置无主流浪犬和染疫犬2158条,犬只驱虫累计48978次,草原
灭鼠40万亩。截至2022年3月,该县共出动336人(次),排查社区风险人员62307人(次),共推送防疫须知25条,张贴州疫情防控指挥部18号公告1275份,发放宣传手册345份,覆盖各类人群2万余人次。
德格县人民医院位于
更庆镇,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6890平方米,建筑面积3325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41人,其中卫技人员34人,副级职称上1人,中级技术14人。德格县人民医院开设病床50张,设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
小儿科,传染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是综合性
县级医院和全县医疗技术中心和急救中心。
体育事业
2022年,德格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善地杯”篮球联谊赛,组织12支队伍共进行了38场比赛,运动员人数达200余人,观众人数达1万人次。7月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共95人组成代表团赴康定市参加了“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为期10天,取得1金2银的佳绩。此外,该县利用传统节日,积极组织乡镇、村一级开展赛马、押加等民族体育活动。
2022年德格县中小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结果达标优良率已超过53.2%。该县各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各中小学校每天保障学生在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该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去年降低10%。2021年德格县申报的
马尼干戈镇“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补短板工程”(项目面积:750平方,项目内容:标准篮球场1个、标准乒乓球2套、全民健身路径1套)在2022年10月30日已完成。
人居环境
德格县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编制完成《德格县“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等,目前,共计投资904.8万元,实施10个行政村新(改)建农村户厕1508户。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
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该县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及
长江十年禁捕效果评估监测工作,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余人次,突击检查餐饮店100余户。
社会保障
2022年,德格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9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871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47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1488人。该县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8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214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70人。该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7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3所),拥有床位数345张,收养人数158人。参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0户508人;参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09户15820人。该县2022年度“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累计惠及学生163人次,面向全省6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困难家庭,共163000元。
交通
综述
德格县自古为川、藏、青三省军事要塞,北入
青海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被
成都—那曲公路(川藏公路北线)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县城所在地距离省会
成都市954千米,距离州府
康定市588千米,连接
甘孜格萨尔机场。
公路
德格县境内川藏公路国道317线贯穿县城及部分区乡,公路总里程2372.332千米,其中:
二级公路78千米,三级公路287.5千米,四级公路2006.832千米。2022年,该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09万元。
公共交通
德格县开通省际客运班线1条(德格县至
江达县),开通县级客运班线1条(
阿须镇至甘孜县),开通县内农村客运班线2条(德格至
马尼干戈镇、德格至麦宿片区),开通德格至
甘孜格萨尔机场,城市公交1号线,共计覆盖13个乡镇80个
建制村,剩余的13个乡镇。2020年7月实现了全乡镇建制村通客车。进行预约响应式客运服务和新开通浪多至甘孜县、德格至甘孜县的县际客运来进行全覆盖,预约响应式车已运营18辆,加入新川藏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
人文
综述
德格县历史上与
拉萨市、
夏河县齐名,县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精湛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艺、南派藏医药发源地等。打造“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以
德格印经院为代表的康巴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
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拥有藏区文化所有文化典籍的70%,木刻印版近30余万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德格县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是《格萨尔王传》史诗的发祥地,是《格萨尔》的文化宝库”。德格县的非遗资源排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二,州级以上非遗项目共计19项;文物保护单位22个。
文物古迹
德格县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古籍文物保护单位1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格印经院,全德格印经院作为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藏区文化所有文版典籍的70%以上均藏书于该印经院,藏区文化所有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近33万余块。
八帮寺位于德格县八帮乡人民政府北300米处,海拔3900米,距县城108千米。八帮寺是噶举派
藏区的主寺,其声望仅次于西藏楚布寺。该寺始建于1179年,即
南宋淳熙六年,至今已有82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占地4158亩,建筑面积达6237平方米,该建筑物
坐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体建筑,其风格为藏式传统建筑,集
康巴藏区寺庙与居民建筑形式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康巴风味。八帮寺的整个建筑主要由殿堂、转经廊(房)、藏经阁、僧房、塔等部分组成。层高多样性是其一大特点,单层、二层、三层乃至四五层高低参差的建筑,给人以跳跃之感;八帮寺主大殿高达40米,有大小房间28间,整个建筑物四周皆用褐红色天然粘土夯筑,墙基厚度近2m,然后渐次收分向上,夯土墙高几米至三十余米不等,墙头为高1.5米的班金墙,呈黑色,红与黑相互衬映,加之整个外墙四周的墙檐部分悬挂一周半月形装饰铜片和风铃,黑色白玛墙上装有吉祥宝镀金铜饰,使建筑物显得既古朴又庄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格县普查登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级、州级项目73个,国家、省级、州级非遗
传承人150人。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州级以上各类非遗传承人共计76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1人。
德格印经院建立于公元1729年。早在1703年,德格土司就已出资雕刻经板、印刷经书了。除1958年至1979年间中断了20年外,印经历史接近300年。德格土司时期以
藏纸印经,每年用藏纸约50万张。印经工艺包括造纸、
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所生产的藏纸不会被虫蛀,吸墨性很强,份量轻,韧性好,有独特的价值。1958年,停止生产藏纸。2000年,印经院请一位80岁的老人教年轻人造藏纸,初步抢救了这门传统技艺。
早在三千多年前,
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公元七世纪,
吐蕃时期大学者
吞弥·桑布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并完善为现用藏文字。藏文从产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书法艺术。藏文书法经历了楷书到行书、
草书的演变过程,已有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藏文书法线条遒劲,字头舒放,布局精巧,结体疏密得当。藏文是用硬笔(竹笔)写的,竹笔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书写藏文的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发展到用金、银、
朱砂、
绿松石等制作的颜料。
德格卓且,又名宫廷锅庄,汉译为德格大舞,是流传于德格麦宿的一种舞蹈形式,俗称“麦宿锅庄”;锅庄舞姿、舞步、旋律、唱腔等方面均表现出规整严谨、舒朗明快的风格。锅庄创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由民间创作并完成雏形,在岭·格萨尔统治时期创编并流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为土司制度时期供奉土司头人的“特殊贡品”而进入官府宅院中,从此演变成宫廷锅庄。其中有舞蹈《跳大舞的人》《飞舞的红》《原生态卓且》《百藿布姆》等。
饮食
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特色美食有德格酥油茶、水煮牦牛舌、酸菜血肠等。
酥油茶是来自中国藏族的一种特色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酥油茶多作为主食的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德格酥油茶是
藏区最有名的酥油茶。
牦牛生长在洁净的高海拔地区,它是雪山的精灵,全世界的牦牛大多数集中在中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舌相较普通牛舌,水煮牦牛舌,口感更为细嫩、鲜美。煮好的牦牛舌切片,蘸着特制
辣椒酱或者
椒盐,别具高原美食特色。
藏族地区,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搅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猪(羊)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热食用,或作酸菜时血肠白肉同时放入,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血肠的烹方法也别具特色。将灌好的血肠放入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便立即起锅,盛入盘内,全家席地而坐,割而食之。
特产
冬虫夏草图又称虫草、是麦角科真菌,
寄生于
虫草蝙蝠蛾的
美国白灯蛾上。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生长在森林草甸上的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黑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
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雪莲花是藏药瑰宝,采自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以及
天山4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古今有名的珍稀药材,具有除寒、去风湿、通经活血、强筋骨,促进子宫收缩,对各种风湿及妇科病患者有独特的疗效。
獐子菌又称虎掌菌,是生长在森林中的菌类,棕黑色。极品獐子菌是獐子菌中挑出来最好的部分,骨朵完整,个头较小,用于煲汤味道鲜美,清炒则味更佳。
羊肚菌属肉质脆嫩,香甜可口,是著名的美味食用菌,营养十分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含量都相当丰富,药用时可治疗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疾病。
习俗
节日庆典
藏历年,时间为每年的藏12月29至次年的节戴历年的1月15日。与春节一样,也分大年和小年,重年三十合家团聚。过节前,家家户户要添制新衣,搞大扫除,酿制青裸酒,做油糖,炸麻花,祭扫基地,给佛像点酥油灯,供奉“切玛”。年三十晚上,兴合家守年,放烟花鞭炮,抢头水,初一早上熏柏枝烟,时兴串门作客,宾主或亲友相逢以“扎西德勒”,老年人喜在期间转“巴宫”(寺庙或印经院),青年人跳锅庄、弦子、打藏牌、办
舞会。
丧葬习俗
天葬是德格县内各地主要丧葬方式。农村、牧区均在僻静的高山、悬崖上设有固定的天葬场,民间或寺庙设固定的司葬人。
藏族家庭死人后,请喇嘛卦示丧葬方式及时间。葬时,死者家属、亲朋将尸体用牛驮至天葬场,由司葬人将尸体解碎。
天明后,主持天葬仪式的喇嘛鸣号、念经并点燃一堆
柏树枝。之后大量鹰鹫纷纷飞来,直至将尸体食净,天葬结束。
县境内火葬须为社会地位较高的
土司、头人和宗教威望较高的活佛、喇嘛才能使用。人死后,由喇嘛卦示火葬时间。葬时,堆砌木柴,或在麻尼石上堆柴,下面留风洞,在柴上遍浇酥油,将尸体穿戴整齐,坐姿放在柴堆上,点火焚烧。焚烧后的骨灰。因死者生前有较高的威望,一般埋放在经塔(且登)中;活佛、喇嘛的尸体焚烧后,围观者将其舍利或骨灰取一点放在“嘎乌”中随身携带,以为护身法宝。
艺术
德格县
民歌数量众多,其所表现的内容有祝福歌、送别歌、酒歌、问答式解题歌、谜语歌、悲歌、儿歌、劳动歌等。由于德格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流行的地区、形式结构的不同以及与舞蹈的关系,类别很多,名称也不尽一致。从音乐、舞蹈方面来分,县内民歌可分载歌载舞的卓体(锅庄)、谐体(弦子、酒曲)和只歌不舞的鲁体(山歌)和杂曲(箍卦、劳动歌曲)。
德格县民间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头流传的,另一类是书面记录整理或创作的。如竹庆寺喇嘛尼美曲杰汪波的《莲宛歌舞》(又名\u003c花园里小蜜蜂的遭遇》),还有印经院藏十六回木刻本《具神通的故事》。故事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传说。如噶尔禄东赞与文成公主的故事,第五十六代
林葱土司的故事。
德格县
藏族绘画按种类可分为壁画和唐嘎两类。壁画含意明确。唐嘎系藏语,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
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另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此外还有少量刺绣、织锦、革丝和贴花唐嘎,多系外来之物。藏族绘画画派很多,从各寺庙明清以来存留的遗产画看,以噶派绘画为主,门派画极少,且年代久远。印经院顶楼南面墙壁上的一幅度母和汤甲经堂(1448年建)大殿壁画,是门派的代表作品。
风景名胜
综述
2022年,德格县共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9个。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5.1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275亿元。
重要景点
康巴文都景区位于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更庆镇,距县城2千米,距
甘孜格萨尔机场138千米,核心区占地面积910.8亩,总长度为6.5千米,该景区由文博中心、妙手康巴、十善别院、海螺演艺中心、文创中心、旅学中心、展销中心等景点组成,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其中33个不同类型的展览体验馆,承载了雕版印刷技艺、
格萨尔说唱世界级非遗项目2项,德格藏戏、德格藏文书法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麦宿土陶、麦宿木雕传统制作技艺、佐钦藏族金属锻造技艺等非遗项目10余项,全面展示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化、南派藏医药文化、民族手工艺文化,游客可以体验到“文人”“匠人”“艺人”“贵人”“嗨人”5种不同人生。文态上彰显康巴文化特色,生态上充当了鲜花河谷休闲乐园,是集“博览、研训、体验、餐饮、休闲、观光、文创、传习”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景区。
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距离德格县城30千米,距离
甘孜格萨尔机场90千米,是格萨尔机场通往德格县城的必经之路。以高山湿地、牧场、雪峰、原始森林、牧俗文化体验为主要资源,依山傍水,现有7处村民的夏秋季牧房,完整展示了最原始的藏民生活场景。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由岭•格萨尔觉如牧场、岭•格萨尔牧俗文化艺术中心、岭•格萨尔药泉小镇三个景点组成。这里有高山湿地、牧场雪峰、原始森林、木屋风情、药浴温泉、高原泳池和牧俗文化体验。
重要人物
对外交流
2021年10月19日-23日,
富阳区德格县两地重点群众交流交往交融专题培训班在富阳区委党校顺利举办。
重要荣誉
2022年3月,德格县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县。
2023年6月26日,在2023年川渝气候生态品牌产业发展大会上,德格县被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和巴蜀气候康养地荣誉称号。
2023年9月12日,德格县获“
四川省曲艺之乡(
格萨尔说唱)”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德格县中学.四川初升高升学网.2023-10-07
八邦寺.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10-27
藏族饮食风俗.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