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故居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的建筑
吴稚晖故居位于武进区雪堰镇雪南街中段“四房里”弄15号对面。故居面临“四房里”巷,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65平方米,通3间平房,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故居正中厅堂内悬挂“吴稚晖先生”横匾,陈列吴稚晖生前照片、生平介绍及有关贺词。明间居中置双开落地木格玻璃长窗,两侧次间前檐墙为半墙半窗式。明间前檐下悬挂“吴稚晖故居”匾额。2002年,雪堰镇吴稚晖故居修复,并于2008年列入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吴稚晖故居面临“四房里”巷,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通3间平房,面阔9.4米,进深7楹7.5米,建筑面积65平方米左右。屋面前檐出挑南檐墙约0.5米,明间居中置双开落地木格玻璃长窗,两侧次间前檐墙为半墙半窗式。明间前檐下悬挂“吴稚晖故居”匾额。厅堂内正中悬挂“吴稚晖先生”横匾,陈列吴稚晖生前照片、生平介绍及有关贺词。故居具有比较鲜明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于2002年9月修复。
人物简介
吴稚晖(1865—1953),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原名眺,又名敬恒,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武进雪堰镇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参加过“公车上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留学日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日本以“妨害治安”罪被驱逐出境。回国后在沪参与“爱国学社”,与章太炎等参加《PHY苏报》工作,苏报案发生,出亡英国。1905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与李石曾等成立世界社发刊《新世纪》杂志,鼓吹无政府主义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回国,先后主持《大共和报》编辑。“宋教仁案”发生后,极力主张讨伐袁世凯吴稚晖还是在1895年任苏州吴门教官衙门西席时就开始编制“豆芽字母”作为汉字注音符号,1912年被蔡元培聘为全国读音统一会议长,1917年编印第一部有注音符号的字典出版。
1924年吴稚晖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在广州市召开国民党第二次代表会议,再次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成为国共联席会议国民党5位代表之一,从而成为国民党右派元老。后历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49年跟随蒋介石台湾省后,历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1953年10月30日病逝于台湾,享年88岁,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将吴稚晖列为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传人。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简介
武进区(阳湖)县雪堰桥鎭雪南街中段故居,为其出生地。2001年春,台湾的故乡人士周振华、储福兴、陈凌海等发起重修吴稚晖故居,后经旅台武进同乡陈凌海、曹仲植、储福兴、吴汉松、周振华、吴漪曼、程凯、吴永恒等捐赠建筑经费,雪堰鎭政府张爱华与常州市文化局童方云的支持,乃得整建完成。修一新的故居为坐西朝东的三间平房,内部主要陈列吴稚晖先生的照片、资料及后人的纪念书画等。2008年,吴稚晖故居被列入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瞻仰故居要从一条小弄堂进去,故居里陈设很简单。后墙靠壁放一张红木案几,案几上安放着吴稚晖先生照片半身铜像。铜像高80厘米,塑造了吴稚晖的晚年形象,身着中式对襟布衫,面容凝重。这尊铜像是吴老去世之后,蒋介石亲自监制的。故居的墙上挂着多幅怀念、追思吴稚晖先生的书画、对联。其中徐悲鸿为吴稚晖画的半身像两侧是吴稚晖侄子吴庆余写的对联:发明注音字母统一祖国语言,提倡科学教育兴邦负责勤工俭学。这幅对联点明了吴稚晖先生一生做的两件最具历史功绩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1913年担任中国教育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主持制订注音字母;1918年编著出版6000余字的《国音字典》。其推广的国语注音字母,经逐步修正,成为今日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吴稚晖故居内还陈列着“跪母石”遗物。稚晖6岁时,母亲邹氏病危,小稚晖跪在房前天井内阶沿石上大声哭喊:“老天爷救命!菩萨救命!祖宗救命!救救我妈妈的性命!”然而三遍哭喊未完,母亲已气绝身亡。直到晚年,吴稚晖一再向小辈提及此事,要以此石为“跪母石”,以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阳光透过木格玻璃窗洒进屋内,街后直通太湖的雅浦河百年如一日静静流淌。在雪堰的历史与今天,这样生活简朴、反馈社会的实业家有许多。而追随着吴稚晖脚步的两岸人士,也正是被他所代表的这样一种地方精神而打动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况
人物简介
故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