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梁
广东五华县革命烈士
黄国梁(1894~1927),字胜亚,号彩莲,广东五华县郭田镇龙潭村人。毕业于广东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入党,是五华籍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介绍宋青、古大存、魏公杰、江杰夫等人加入党组织。他以国光书店经理身份,组织发动旅穗五华籍青年学生、打石、理发工人,成立了“五华旅穗同乡会”。创办了(五华留省同乡会)月刊,亲自撰写文章,介绍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他将载有马克思主义文章的书、报刊,源源不断地寄回五华,供家乡人民学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华的传播。1925年后,举荐古大存参加东征,回五华县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在兴宁市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时被捕,于1927年5月16日,惨遭杀害。
2020年3月13日,黄国梁故居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经历
在家乡诚正小学、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读书。1920年秋考取广东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受到早期共产党人杨匏安等人的影响,入学不久,便参加“新学生社”,投入学生运动。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华县第一个中共党员。
于1924年任广州工团军军需主任,继在中共广东区委负责财经工作,并在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办事处和广州码头工会兼任职务。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共广东区委在广州昌兴街26号创办“国光书店”,附设国民印刷厂,委派他任经理。大量发行《向导》、《新青年》、《人民周刊》、《少年先锋》等进步刊物,出版、销售《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唯物史观》、《俄国革命纪实》等进步书籍,为马克思主义在祖国南疆的早期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1923年起,黄国梁先后介绍魏公杰、宋青、古大存、江杰夫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中共广东区委先后分派回五华县工作。
人物生平
“甲工”是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的前身,学校教学、实习,素以严格要求见称。从深山沟来到大城市的黄国梁,学习勤奋努力。当年的“甲工”,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学校,1921年就有共产党组织活动,培育、造就不少革命人才,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阮啸仙、刘尔崧周文雍等,都出自这个学校。该校的师生多留学日本和英美,不但具有真才实学,而且思想开明进步。黄国梁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深受进步思想熏陶,如饥似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入学不久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参与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的党员之一。根据党史文献记载,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兴市召开时(即建党之初)全国有共产党员50多人;到了1922年6月,中共广东组织发展到党员32人,而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时,全国也只有党员195人。
1924年,大革命开始后,中共党组织出版大量的期刊以及创办专门的出版发行机构,传播革命真理。
国光书店是由中共广东区委在平民书社的基础上成立并由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一家出版机构。1925年初,广东区委委任总务黄国梁担任国光书店经理及其所属的国民印刷厂负责人。书店址设昌兴街26号,后来迁移到永汉路财厅前,经理办公室则设在文明路194、196号中共广东区委会办事处三楼。书店主要业务是出版、发行、销售进步书刊,后逐渐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和团中央出版的《中国青年》《新青年》的“分发行所”。同时,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1926年2月创刊,翌年4月停刊,共出50期,先后由张太雷、叶青担任主编)和团省委主编的《少年先锋》旬刊等,均是由国光书店负责印刷发行。
国光书店还大量翻印《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和小册子,作为广州农讲所学员及中共干部深造班的教材或课外读物。另外,书店还印行过著名的《农民问题丛刊》和《海丰农民运动》等书籍。《农民问题丛刊》,于1926年9月毛泽东主办第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主编,国光书店发行,共有26种,内容涉及孙中山的农民观、中国国民党的农民政策等。《海丰农民运动》,广东省农运领袖彭湃著,周恩来题写书名,1926年10月国光书店印行。当时在农讲所讲学的毛泽东经常到书店与黄国梁探讨研究印刷出版书籍事宜。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清党”时,在广大路56号锦隆商店楼上国光书店栈房,搜查出许多进步书刊。这些进步书籍的大量印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祖国南疆的广泛传播,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黄国梁把国光书店办得红红火火,还在汕头市设立了分店,让革命图书迅速占领了粤东市场。此时,国光书店与新青年社、平民书社一并成为中共广东区委专门编辑出版发行党内和进步文艺书刊的主要机构。他的工作受到时任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区委宣传部长张太雷的信任和赞赏。
黄国梁入党后,一直负责中共广东区委的财经工作,成为区委大管家。从1924年秋起,他兼任广州工团军军需主任。同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在黄国梁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协调下,租得文明路75-81号的二三楼作为党团区委办公址,周恩来、陈延年、邓中夏等经常在此共商革命大计。彼时,区委经济来源全靠党团员每月上缴的月费维持,故一张纸、一支毛笔都是大家的血汗钱。黄国梁全力支持配合陈延年等区委领导,坚持能省就省原则,每次示威大游行所用横额和标语,都由负责人出钱买红布和纸张,自行解决。黄国梁个头虽不大,但人很精灵,思路清晰,整天东奔西跑,忙个不停,同事们都戏称他为“火车头”。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策动反革命政变“中山舰事变”。当时,中共广东区委设在文明路,是党的公开机关。为保证党组织免遭破坏,黄国梁秘密租赁广大路广大二巷4号4楼作为区委领导秘密落脚点。此后,广东区委领导陈延年、穆青、赖玉润等陆续搬到这里居住。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翌日,穆青、赖玉润、杨匏安等当晚在广大二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表反抗“四·一二”大屠杀宣言,命令各部负责人转入秘密活动。广州市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紧接着出动大批军警,包围和查封各种革命团体和组织,搜捕和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4月17日,广东区委作出区委机关暂时撤离广州迁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成立中共广州市委等决定。面对白色恐怖,黄国梁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千方百计保护党内文件和经费,全力保障区委机关撤往香港和组织广州起义前期革命地下秘密活动经费供需。
黄国梁入党后虽身在广州却很关心家乡的革命,注意培养、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把革命火种撒向五华县大地。从1923年起,就先后介绍就读于广东公立法政大学的同乡魏公杰、宋青、古大存、江杰夫等人入党。这些人后来都陆续被派回乡工作,建立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成为当时五华革命运动骨干力量。
1924年春,黄国梁就指派古大存到旅穗“五华同乡会”活动,并于4月13日成立“五华青年同志会”,创办《春雷》杂志,大力宣传革命。通过五华青年同志会和五华同乡会的各种关系,向家乡大力宣传农民运动。
1925年夏,黄国梁兼任广州码头工会工作。随第一次东征军回乡的古大存返穗,黄国梁立即请他在码头工会一起工作并详细了解情况。为迎接第二次东征到来,7月,中共广东区委根据黄国梁提议,委派古大存回乡组织群众武装迎接东征军,配合魏宗元、宋青等大力推动农民运动,很快在五华县上山十约(指当时五华南部的10个镇)组建了90多个乡农会,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武装,农民协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年秋,中共五华特支在横陂成立。11月,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古大存回穗见到了黄国梁汇报了五华革命斗争情况。黄国梁根据当时形势,认真分析认为,搞好五华的工作,对粤东革命有重大的影响。又派古大存回乡先后担任中共五华特支委员、县农会副会长、县农军总指挥,领导全县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到了1926年4月,全县农会会员达到4万多人,在全省各县中仅次于海丰县广宁县陆丰市,排在第4位。至年底,农会组织遍布全县南、中、北片,会员发展到6万多人,有350多个乡建立农会。1928年1月6日,龙村睦贤成立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随后不到一月时间,全县各区乡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还爆发了有10万农工参加、震撼粤东的“丁卯年关大暴动”,一时间,全县到处犁旗飘飘,形成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局面,震惊了广东中国国民党反动当局。
1927年5月,中共广东区委研究决定策动驻兴宁市县城的国民党军十八师宋世科团营长古怀(共产党员)率部起义,再集合五华县、兴宁、紫金县汕尾市的革命武装,占领东韩江一带区域,扩大军事力量,壮大革命声势,形成武装割据局面。恰巧当时古怀受宋世科派遣赴省领取军饷来到广州市。广东区委即叫他写好给该营所属一连连长魏大杰、二连连长魏耀汉(均是共产党员)率部起义的手令,派黄国梁带往兴宁。黄国梁明知征途凶险,但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带着组织重托和古怀的密令,经汕头市、郭田龙潭、兴宁水口,到达兴城。不料,此时反动的宋世科已开始“清党”,魏大杰、魏耀汉两连长已被撤换,接不上头。他只好去找另一党员排长魏某,谁知魏某已叛变,以致事情败露,黄国梁不幸被逮捕,经严刑拷打,于1927年5月16日在兴宁市惨遭杀害。
家世背景
黄国梁的父亲叫黄淡如,在村中开设小药材铺,以行医为业。
人物纪念
五华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革命英烈,于1994年在县城狮山公园修建“黄国梁烈士之碑”供后人凭吊。而黄国梁故居光德楼,也于2010年先后列为五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历经百年沧桑的光德楼,已成为当地一处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远近闻名的红色旧址,每年到此参观瞻仰的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革命经历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人物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