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1810年创于汉堡的公立军校
德国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Bundeswehr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是德国武装部队的总参谋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普鲁士军事学院(Prussian Military Academy)的继任者,该学院于1810年创立。自1958年起,学院位于汉堡。学院的座右铭是“Mens agitat molem”,意为“思想引领行动”。作为德国武装部队的主要教育机构,该学院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而享誉国际。该学院培养不仅是德国武装部队的未来精英,也是欧盟和北约其他成员国的未来精英。
组织机构
人员构成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属全军性院校,直属联邦国防部领导。学院为正师级,院长为少将军衔,在联邦国防军副总监察长领导下进行工作。学院下设院部,训练、理论与研究部,学员部。此外还有院长办公室和一个咨询机构。院部主要负责人事和行政事务。院部设主任1人,下辖一、二、三、四处和卫生处、行政管理处。其中一处负责人事与军人教育工作;二处负责情报侦察与安全保卫工作;三处负责作战、训练与仿制(组织)工作;四处负责后勤工作。训练、理论与研究部负责各培训班训练和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定工作,该部设部长1人,下辖部直机关、6个专业组和5个专业中心。师资力量是有经验的训练参谋人员和地方讲师,现有军事教官110名和地方讲师20名。学员部负责各培训班的具体组织工作以及处理组织纪律和生活福利等问题。学员部不是一级领导机构,但它是一级教学组织单位。它辖有基础科目训练系、应用科目训练系和专业人员训练系。
人员数量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30人,其中军人320人,文职人员210人。学院在校学员通常保持在600~700人之间,每年培训能力大约是2000人
教学特点
学院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师资队伍素质较高。德国军队一贯注重军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军官团精神,虽然二次世界大战后,但这种传统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因此,德军院校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学员的素质得益于教官的影响,教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这一点出发,指挥学院十分重视教官的选择。教官由军事教官和地方教师两部分组成。军事教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业务素质十分突出;地方教师则是经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这两点保证了教官队伍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官在上岗前必须还要经过德军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的培训。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学员在完成基础科目训练后,必须在各级司令部机关实习一年,而且才能回到学院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德军的参谋人员具备较强的参谋业务素质。另外,军种的参谋人员的基础训练结束后,还要结合训练和演习参加本军种的军事实践活动。最后,学院本身具备强大的培训能力。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的训练时间采取浮动制,设置的原则就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因此,学院根据不同训练类型确定相应的训练时间。
院系组织
简介
全院分3个系组织教学,即基本系、参谋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完成前一系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个系的学习,这与其它国家军队截然不同。实际上,一名德军参谋人员经过这里学习后,真正完全成为一名联合参谋,而不仅仅是兵种和军种参谋。因此,学员的训练也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科目训练阶段、应用科目训练阶段、专职参谋业务训练阶段。
应用科目训练
按规定,完成基础科目训练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在有关司令部学习至少一年以后,要回到指挥学院参加应用科目训练。应用科目训练分以下3种:
(1)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主要对专业参谋人员进行基本业务训练。训练科目有计划、组织、训练、检验性作业,此外还有一般军事科目和各军种科目。训练目的是,使学员了解有关的主要参谋业务机构的任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员的参谋业务能力。这种训练不进行结业考试,但学员可得到1张有评语的结业证书,证书记有平时训练的各科目成绩和总成绩。
(2)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分陆、海、空3个训练班和一个中级指挥员训练班。学员数量视高级参谋人员的需要量而定。一般招收本国军官95名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军官15名。招收学员的条件较为严格:必须是陆、海、空三军的校级军官;必须具有坚实的军事基础知识并需国防部人事局挑选,通常只有10%左右的军官被选中。学制2.5年。各军种总参谋部参谋业务训练班的主要任务是给学员教授本军种的知识、指挥方法和武器性能。各军种训练科目虽基本一样,但具体内容不同。三军共同科目包括:安全政策与武装力量、战略、总体防御、德国联邦国防军计划、指挥常识、作战指挥等。各军种的训练独自进行,训练重点也不同。空军的重点是有关使用航空兵器的指挥原则;海军的重点是海战理论、高级参谋业务训练。陆军参谋训练班的科目及主要内容是战术、内部指导、后勤、军事与战争史及总体战理论、政治、武器技术、外语、兵种的正确使用等。另一科目是把学员分组派到各司令部机关去参加各种演习,以便加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员毕业前,学院还要组织学员去一个或数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进行14天的出国旅行作业。学员毕业时,学院要对每个学员作出鉴定,其内容包括:性格特点、智力和身体状况、业务能力、训练成绩、优点和特长及对学员晋升的意见、缺点和弱点及如何克服的意见。学院除对学员作出详实的鉴定外,还要提出对学员使用的意见和评语。获得"特别适合担任高级司令部的职务"、"适合担任高级司令部的职务"、"适合担任高级司令部的职务,但要继续考验"这三种评语的学员,根据他们入学前的级别,在指挥学院毕业时可分别晋升为少校中校上校,然后被派到高级司令部去工作,或委任为中级(营)指挥员。
(3)安全政策进修,时间为3周。所有的职业军官都要参加"安全政策进修班"深造。
专职人员业务训练
这种训练是直接为毕业学员担任新职务作准备的,任务是解决专职人员在业务上的一些特殊问题。训练时间1~10周不等。学院设有:联合司令部军官业务训练班;高级指挥机关和联邦国防部军官业务进修班;指挥员一般业务训练班;训练参谋人员业务训练班;国防业务训练班;武官业务训练班;军事交通指挥业务训练班;仓库管理业务训练训练班;新闻报道业务训练班;基地管理业务训练班;预备役参谋业务训练班;总体防御业务训练班;联合国参谋军官训练班等。毕业学员在担任新职前,可根据本人未来职务的特殊需要有选择性地参加上述各种专职人员的业务训练班。
此外,自1962年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每年举办一期为期9个月的外军军官指挥业务训练班。招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陆军军官约20名。每期还允许5名本国的少校或中校军官参加,主要学习有关陆军部队指挥业务方面的知识。
著名军事人物
简介
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蜚声全球,不仅是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此担任过教官和12年之久的校长,还因为该校培养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军事人物,如老毛奇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海因茨·古德里安等。因此,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被誉为"德国将帅的摇篮"。
校长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担任该校教官和12年校长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他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03年毕业于柏林普通军校。1810年10月起任军官学校(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的最早前身)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1813年起任俄普联合军团参谋长。1815年任普鲁士王国军队步兵军参谋长。
1818年,克劳塞维茨到高级军官学校(指挥学院的前身)担任校长,并被提升为将军。在任校长期间,他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十四战争、菲特烈二世战争、拿破仑战争俄法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军事历史著作,并开始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深入仔细研究了大量战例,撰写了许多史论文章,还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进行整理。1830年他调离学院,此时《战争论》尚未完稿。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鲁士军参谋长,当年去世。《战争论》由其遗孀玛丽整理出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交战、战局乃至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最大限度地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主突方向;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克劳塞维茨还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他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的结论中指出:"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笔,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高度评价。
普鲁士和德国元帅、军事理论家老毛奇
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前身)的普鲁士王国和德国元帅、军事理论家老毛奇
赫尔穆特·卡尔·伯恩哈德·老毛奇,1800年出生。毕业于哥本哈根武备中学和柏林军事学院。1848年起,先后任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处长、军参谋长。1858~1888年任普鲁士总参谋长。他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成为国家和军队准备战争的主要机构。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支持下,他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军队的措施(缩短动员和集结的期限、增加军队数量和革新装备等)。1864年在对丹麦的战争中,老毛奇任普奥联军参谋长。在1866年普鲁士对奥国及其盟国的战争和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中,老毛奇任野战司令部参谋长,实际上是全军总司令。
老毛奇在任总参谋长的最后16年里主持编了1870~1879年的战争史,并制定了对法国和俄罗斯的战争计划。老毛奇在他的军事著作中表达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和战争的"文明"作用等思想。他还阐明了政治只对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产生影响,在战争进程中政治服从于战争的观点。他强调先发制人,突然袭击和速决战,认为:为了进行战争必须动用国家一切力量,先敌动员和在边境展开军队,突然采取军事行动,从各个方向朝一点运动("分进合击")从翼侧包围敌人。从正面和翼侧发起冲击,在一次总交战中消灭敌人,从而在速决战中取胜。他在创建新型总参谋部和把先进技术应用于军队以及作战指挥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老毛奇的军事思想是德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争指导和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德国处理两线作战问题以及"闪击战"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闪击战"理论的开山人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
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前身)的德国陆军元帅、"闪击战"理论的开山人施利芬
施利芬,1833年生于柏林一军人家庭。1853年参军,开始了戎马一生。后来入指挥学院的前身军事学院学习。1861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1863~1865年在普鲁士总参谋部任职,曾参加普奥战争普法战争。1876年起任近卫骑兵团团长。1883年起,先后任德国总参谋部第三、第二处处长和军需总监。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担任总参谋长长达15年之久。1911年晋升为陆军元帅。1913年去世。
施利芬晚年专事于战争史的研究,著有《坎尼战》、《现代战争》、《统帅》等大量著作和论文。他提出了"坎尼战"的作战样式,即速战速决,打短期战争。根据这一理论观点,施利芬率先提出了"闪击战"的构想,认为未来战争不论从政治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来看,都不应持久。从"闪击战"的战略构想出发,施利芬经过10多年时间的精心研究,于1905年制定了《对法战争备忘录》,即著名的"施利芬"计划。这个计划认为,德被夹在俄、法两强之间,腹背受敌,从整体上看,德军兵力与法、俄相比处于劣势,但若将法、俄隔开,集中兵力,对其中任何一方则都处于优势,先发制人突然袭击,各个击破。"施利芬计划"的特点,一是强调战略上的速决;二是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为了实现速战速决,必须对敌人实施猛烈的进攻;三是要求实施总决战。"施利芬计划",对德国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为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处理两线作战等战争指导和作战指挥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今德国军方仍有其拥护者。
总体战理论奠基人埃里希·冯·鲁登道夫
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前身)的德国陆军上将、总体战理论奠基人鲁登道夫
埃里希·鲁登道夫,1865年出生。1881年毕业于中等武备学校,1893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1894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908~1913年任总参谋部作战处长。1913~1914年在斯特拉斯堡任步兵第85旅旅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任在比利时作战的第2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长。1914年8月起在东线任第8集团军参谋长,11月起任东线参谋长。1916年8月起任德军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是兴登堡将军的直接副手,1914年8月起实际指挥东线部队的行动,而1916年8月起领导德国整个武装力量的行动。鲁登道夫在国内推行军事专制制度,要求无情地镇压人民群众的任何暴动,支持用最野蛮的方法进行战争。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支持下,1917年2月德国开始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于1918年初发动了对苏俄的军事干涉。1918年春鲁登道夫在法国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战役。鲁登道夫企图同时击溃苏俄和协约国这一冒险战略遭到了失败,致使德军兵力完全耗竭和德国在战争中败北。1918年10月26日被解职。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时逃往瑞典。1919年2月返回德国,为卡普叛乱的组织者之一,这次叛乱企图消灭魏玛共和国建立军事独裁。后又与法西斯主义分子勾结,同希特勒一起于1923年11月在慕尼黑发动了未遂的法西斯政变,即"啤酒店暴动"。1924~1928年为国家社会党的国会议员。主张恢复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建立法西斯专政,积极参与德国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工作。
鲁登道夫是德国总体战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主张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最高体现,国家的一切方面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争。主张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极端野蛮的手段进行战争。他认为,和平时期军队也要立足于打仗;统帅在总体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战应当突然开始,力争速战速决。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争理论适应了当时德国复仇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成为德国法西斯军事学说的基础之一。
"坦克制胜论"的积极倡导者海因茨·古德里安
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前身)的德国陆军上将、"坦克制胜论"的积极倡导者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出生于德国维斯瓦河畔的库尔姆。1907年毕业于中等武备学校。1914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骑兵部队任职。1922年起先后在汽车兵和坦克兵服役。1935~1939年先后指挥过德国的坦克师、步兵军和快速部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古德里安就在各种著作中阐述了现代战争中装甲兵使用的观点,宣传"坦克制胜论"。他认为,大量而集中地使用坦克,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1939年任坦克军军长,参加波兰战役法国。1940年6月任第2坦克群司令。1941年10月任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1941年12月莫斯科城郊失败后,被撤职编入预备队。1943年3月任坦克兵总监。1944年7月任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再次被贬职。德国战败后,古德里安被美国军队所俘,但旋即被释。1954年病逝于柏林。著有《注意!坦克》、《坦克指挥官》和回忆录等。
学院院址
学院原址在巴特.埃姆斯,1958年迁至汉堡市
19世纪初期,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国军队采用了新的军事体制,使武装起来的法国农民成为欧洲武装力量的核心,这对当时腐朽的普鲁士王国军制和军事教育影响很大。1810年,终于在柏林成立了普军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军官学校,这也开创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称为:德国军事学院,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著名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在该校任校长达12年(1818-1830年),并写出举世闻名的《战争论 上下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1859年,该校更名为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停办。
总结
联邦德国指挥学院虽然历经浮沉,但无论怎么看,它都是德军军官的培训中心,虽然它名义上仅仅是一所指挥学院,培养的多是参谋人员,但从它的学生们的发展情况来看,它无愧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传统。从铁血宰相俾斯麦时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这所学院对德国的尚武精神和进取精神影响很大。如果我们翻看一下《战争论》、《施利芬计划》、《总体战》以及《坦克,前进》这些书,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所学院对德国民族的深刻影响。
小记德国汉堡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一所曾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次又一次停办与重建的军事院校,缓缓地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史。在近两个世纪的光阴中,它为德国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将帅,被誉为“德军将帅的摇篮”。今天,它仍在为德国的军事发展贡献力量,它便是德国汉堡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小记德国汉堡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翻开德国的历史,1810年有一笔浓墨的色彩。这一年,德国汉堡市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在柏林正式创建,校址设在巴特·埃姆斯。其性质属于培养和轮训德国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的军事学校,主要任务是对经过15个月军事训练的各军种候补军官(下士)讲授科学基础知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尉级军官(少尉),使他们具有地方4年制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学校。
1859年,该校更名为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校停办,1935年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被取消。1957年4月1日,在原军事学院、海军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1958年,学院迁至汉堡。1972年,联邦德国对军队训练进行改革,根据同类院校合并的原则,将参谋学院和国防学院并入联邦国防指挥学院,从而成了联邦德国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学府,成为高级参谋人员的训练中心。
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隶属于国防部。按照国防部的规定,自1974年起,德国三军所有军龄在8年以上并准备提升为高级参谋人员的上尉军官和现任高级参谋人员需要深造的职业军官,都必须轮流接受指挥学院的基础训练。
由于联邦德国军队一贯注重军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军官团精神,认为学员的素质得益于教官的影响,教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指挥学院十分重视对学院教官的选择。教官由军事教官和地方教师两部分组成。其中,军事教官必须业务素质十分突出没,而地方教师则应是经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
全院共分3个系组织教学,分别是基础训练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和总参谋部专业系。不同的系别对学员具有不同的要求。
基础训练系接收陆海空三军所有军龄在8年以上的上尉军官,所学课程为一般指挥理论、参谋业务、社会科学、安全政策等。目的是培训营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使学员能以科学方法进行思维和工作;使学员了解政治、社会和军队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提高学员的一般业务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地使用军事概念,能简明准确地拟制各种战斗文书。
军种司令部专业系招收在基础训练系结业并工作了一年以上的陆海空三军的校级军官,主要课程为指挥、训练和后勤业务。教学目的是培训旅、团级指挥人员和军种司令部参谋人员。
总参谋部专业系招收的学员必须是陆海空三军的校级军官、要具有坚实的军事基础知识并需经国防部人事局筛选,任务是培训总部参谋和高级指挥人员。所学课程包括安全政策(主要学习内容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集团的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德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以及武装冲突的表现形式等)、社会科学(主要学习外交政策、国家制度、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形势、当前社会潮流、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战争问题)、指挥常识(军事地形学、部队管理、军事医学、法律)、作战指挥(陆军的教学内容为陆军作战计划,战役战术指挥,旅、师、军的攻防作业和司令部演习;空军的教学内容有北约和德国空军的作战计划,空中进攻与防御,空军师的攻防图上作业;海军的教学内容有海军作战计划,海军作战指挥体系,波罗地海潜艇作战指挥和海军基地司令部演习)、参观见学(学员到各军种参观见学,研究大规模的作战问题。此外,还可参观德国国防部、各军种司令部和北约盟军司令部及其部队)。总参谋部专业系是学院的重中之重。
学员毕业时,学院会根据每个学员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身体状况、业务能力、训练成绩、优点和特点作出鉴定,提出对学员的使用意见。同时,也会指出缺点和弱点,并写下如何克服的建议。
回眸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近两个世纪的历程,它为德国培养出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军事人物。其中包括老毛奇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海因茨·古德里安等。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还在此担任过教官和长达12年之久的校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组织机构
人员构成
人员数量
教学特点
院系组织
著名军事人物
学院院址
总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