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一同
鲁一同
鲁一同(1805~1863)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涟水县(今江苏涟水)人。道光十五年中举,此后屡次会试不第。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林则徐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太平军起,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鲁一同工诗善画,文章气势挺拔,切于时事,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等。
生平简介
鲁一同先世为明末翰林,清初随吴三桂征讨云南省,后“窥其有异志,挈而逃于   淮安之山阳,遂占籍焉。”后祖辈居安东东佃湖,所居成村,名鲁家庄(今涟水县方渡乡)。清嘉庆九年乙丑(1805年),鲁一同生于此,成年后“始迁清河(今淮安市淮阴区)”。其父长泰,字瞻岩,号特山,别署小鱼头道人。乾隆辛亥(1791年)淮郡生,“工书善画,闭门养素,以道自贞”,尤善绘花鸟虫鱼,世人重其画鸡,时称“鲁鸡”。
少年鲁一同聪颖过人,幼从三姐兰仙(字灵香)识字,继又随之入塾。六岁通五音,“少长工为文言文辞”,塾师徐念先生以孔文举(融)、杨修(修)相期。十三岁从巢湖杨欲仁先生学。杨字体之,别号铁梅道人,善画梅,有名于世。鲁一同侍其作画,展纸研墨,观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又从习画,尽得其传。十七岁入山阳县学,十八岁乡试中副榜第二名(副贡生)。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乙未(1835年)中第二十名举人,时年三十二。后数应会试均不能金榜题名,然鲁一同以他的古文、诗词和墨梅在应试举子中享有盛名。
一起参加会试的蔡姓举人偶问一同姓名,大惊说:“少时读先生文,尝恨古人不可复见,乃今先生故在也!”立即尊一同为老师。
宝山毛岳生见一同文章,以为“七百年来,文患于柔弱,惟此能得刚健之美”。
建宁张际亮在道光时以诗名闻全国,号称“小太白”,读一同古歌行,自以为不及。
清末著名文士李慈铭称赞说:“通甫诗气象雄阔、浩荡之势,独往独来,传之将来,足当诗史。”
当代著名学者钱仲联也称赞一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三公篇》、《读史杂感》、《重有感》等爱国诗篇“魄力沉雄,苍凉盘郁”,“嗣响杜陵”,“在爱新觉罗·旻宁时代,他是江苏省诗坛杰出的一人。”
曾任安徽巡抚、湖广总督的周天爵(王敬修)“见其文曰,此天下大才也”。
时任礼部侍郎曾国藩轻车简从去馆舍拜访“问天下事”。曾对人说“淮安鲁一同若成进士,天下之幸也。”到揭榜,仍无鲁一同名。曾国藩甚“为懊丧,如失左右手”。
鲁一同留心时务,好为激切之言。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对道光朝的社会矛盾有敏锐感觉和深远忧虑,与同乡潘德舆有师友之谊。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赴湖广总督任,惜一同才,请他入幕,因亲老而未成行。因受到曾国藩的赏识,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在家乡替清河县知县吴堂谋划,抗拒太平军;又向安徽巡抚江忠源提出了先攻旁郡后打南京的战略计划。但他始终未为幕僚。
是年秋,应邀去邳州(今邳州市)修《邳州志》。鲁所修的《邳州志》被推崇为名志,有“志家法程”的美誉。完成后,又应清河知县之邀在淮安市慈云寺(今淮安市市区)修《清河县志》。
咸丰五年(1855年)归馆吴城义塾。同治二年(1863年)逝世。
个人成就
文学
鲁一同熟于史籍,注重经世之学。考进士不第,用心于文章。他说:“凡文章之道,贵于外而中实。中实由于积理。理充而纬以实事,则光彩日新。文无实事,斯为徒作。穷工极丽,犹虚车也。”(周韶音《通甫诗存跋》)其文气势挺拔,务切世情,立言有体,疏畅明晰,内容广涉田赋兵戎、河道变迁、地形险要和中外大势等,与桐城派的拘守义法和应酬世俗,有显著不同。
有人请他为某巨公写祝寿文章,他说:“吾辈文疏直朴野,不足说势要。若肆其狂愚,为足下得罪当涂,何所用之?”(《淮安府志》引《通甫类稿》)
毛岳生见其文,谓“七百年来患于柔,惟此为能得刚之美”(《清史馆文学传稿》引《通甫类稿》)。钱仲联称他“嗣响杜陵”,李慈铭称其”闳肆而谨严,演迤而峻峭”。如《胥吏论》、《复潘四农书》等,皆识议绝人,切中时弊。而《关忠节公家传》,则生动地记叙了他的同乡名将关天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勇殉职的事迹。
鲁一同少时学诗颇勤。40岁以后,坚持修词立诚,非有真情实感勃发不已,不下笔。曾手定诗稿,仅留十之二三。其中以古歌行成就最高,甚得诗人张际亮的赏识。早期的《荒年谣》五首,描写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严重灾荒和民不聊生。“事皆征实,言通里俗”,令人有触目惊心之感。著有《通甫类稿》6卷,《通甫诗存》6卷、《邳州志》、《清河县志》》、《白耷山人年谱》、《王右军年谱》等十数种。
绘画
鲁一同不仅诗文有声于江淮,而且善绘事,亦为邑人所称道。不过,他的画名终被诗文所掩,至今已鲜为人知。在鲁一同绘画诸作中,又以梅花为最。据《清画家诗史》记载:鲁一同“工诗画,写梅颇佳”。
他的“梅花”作品不少,其友人孔宥函声称他“写梅千百本”,几乎“年年有作”。鲁一同画梅,运思立意多取梅花熬霜耐寒的自然特性,以寄托他高洁的情操和品格。
少时巧对
鲁一同在12岁时,赴淮安市应试,父亲鲁长泰送他前去。说也凑巧。他到淮安后,脚上起了个疙瘩,行走不便,外出全要他父亲背着。
一天,他经过考场门口,见有一只山羊,脖子上系着一把斧头。原来是个谜语,猜中能赏到五千钱。鲁一同一下就猜中了,伸手将悬在门上的赏钱取过来。看门人见他年幼,又骑在父亲肩上,甚觉有趣,便笑着请他进去。
此时,已有人报告主考史大人。史大人漫不经心地问:“你说说,谜底是什么?”鲁一同稚声稚气地说:“淮安府督管淮安区。”史大人听了,感到惊奇。他看了鲁一同一眼,沉思了一会,又叫他作对。
史大人慢慢地说:“以父作马”。鲁一同很快地回答:“望子成龙。”史大人点头微笑。
又说:“鲁小生,腰去四点,可作曾门弟子。”鲁一同望了主考大人一眼,低着头,胆怯地小声说:“史大人,头加一横,便成吏部天官。”
史大人听了,高兴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连连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
就是这一年,鲁一同中了秀才。
清史文载
鲁一同,字通甫,清河人。善属文,师事潘德舆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举人。时承平久,一同独深忧,谓:“今天下多不激之气,积而不化之习;在位者贪不去之身,陈说者务不骇之论。风烈不纪,一旦有缓急,莫可倚仗。”既,再试不第,益研精於学。凡田赋、兵戎诸大政,及河道迁变、地形险要,悉得其机牙。为文务切世情,古茂峻厉,有杜牧尹洙之风。漕督周天爵见之,曰:“天下大材也,岂直文字哉!”曾国藩尤叹异之。
礼部,入都,国藩数屏驺从就问天下事。粤逆踞金陵也,同年生吴棠方宰清河,一同为草檄,传示列县,辞气奋发,江北人心大定江忠源师抵庐州古城,友人戴钧衡为书通国藩之指,欲其起佐忠源。一同谢不出,复书极论用兵机宜,谓当缓金陵,专攻旁郡。其后大兵筑长围,期旦夕破金陵,一同独决其必败,未几,果溃裂,苏、浙沦陷。已而国藩克安庆市,复金陵,一如所论。同治二年,卒,年五十九。著《邳州志》、《清河志》、《通甫类稿》。
子蕡,字仲实。诸生,文有家法。善综核,知府章仪林议减清河赋,苦繁重,叩蕡。蕡为剖析条目,退草三千言,明旦献之。仪林惊喜,因请主办,三年而成。又佐修安东水道,役竣,费无毫发溢。
作品选摘
诗作
【辛丑重有感(八首选一)】
张公苦意绝天骄,忽报呼韩款圣朝。
便遣频阳老王翦,岂宜绝域弃班超
跕鸢事业心折,射虎河山气寂寥。
珍重玉关天万里,西风大树日萧萧。
【荒年谣(五首选二)】
【卖耕牛】
卖耕牛,耕牛鸣何哀!
原头草尽不得食,牵牛踯躅屠门来。
牛不能言但呜咽,屠人磨刀向牛说:
有田可耕汝当活,农夫死尽汝命绝。
旁观老子方幅巾,戒人食牛人怒慎:
不见前村人食人!
小车辚辚
小车辚辚,女吟男呻,竹头木屑载零星。
呕呀啁行不停,破釜堕地灰痕青。
路逢相识人,劝言不可行:
南走五日道路断,县官驱人如驱蝇。
同去十人九人死,黄河东流卷哭声。”
车辚辚,难为听。
古文
【关忠节公家传】
公名天培,字仲因,一字关天培,姓关姓,山阳人也。起家行伍,历淮安城守营完备,扬州中营守备。获私铸王国英等十八人,署阳营都司,获匪严加烈等二十五人,移两江督标左营守备,历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骑营游击。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外洋获盗最。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后二年,东南方议海运。海运自明以来,辍数百年,议者纷错,大府举公任其事。六年二月,督米船千百四十五艘,米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自吴淞抵天津市,先期功最,署太湖营副将,明年,署苏松营总兵官,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明年,夷事萌芽。先是,西南诸夷泰国真腊安南之属,皆恭顺受职贡。惟英吉利最远,强。爱新觉罗·颙琰间入贡,严卫入海。至是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暇则习弓马技击,技绝精。在广著《筹海集》,识者比之戚继光云。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当是时,洋烟流毒遍天下;前侍郎黄爵滋发其事,上命内外大臣杂议,议定,著为令。而英吉利生物趸船适至。船者,贩烟船也。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支道林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其船,船不得发,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夷计不得逞,明年四月,骤师入浙江省,据舟山岛。分船溯银元,上天津市,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博尔济吉特·琦善,驰传赴广东省,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撤矣。广东边海门户曰香港特别行政区虎门镇。香港奥衍,易盘踞,去省少纡远;虎门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门外列十台,最外大角、沙角,屹为东南屏蔽。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而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夷不报命而争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书报复战,昼夜攻掠不已。时诸军集广府者,驻防满兵、督标、抚标兵,共不下万人,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地方武装数万,而大帅所遣助守台者,抚标二百人,驻东莞提标二百人备策应。则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县靖远县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谓我禄命,生当扬威,死当血食。今吾年四十余,安有是哉!”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坠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曰:“吾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晚,汝不去,今斩汝矣。”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时二月六日也。长庆既去,悬厂自下,下负水多芦根,刺体如,卒负重创,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以情告。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丧至之日,士大夫数百人,衣送迎,道旁观者,或痛哭失声。而长庆得公尸后,复求得麦廷章之半体,与公尸皆徒负以归,水陆七百里。公葬后,恒郁郁不乐,言及公,必泣下。未几卒。论曰:甚矣,虎门之败也。悲夫,可为流涕者矣。方公经营十台,累战皆捷。奏上,公卿相贺,主上为之前席,嘉叹至于再三。然而衅发于定海,诈成于天津市,夷不为无谋,要之岂夷人能死公哉!诗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有阶矣。长庆义士,诚感犬羊,吴某奸耳,知感恩为一日之报,异哉。
作品注释
淮安市:今江苏淮安县。
行(háng)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所以古人常以“行伍”表示军队或士卒。
守备:清代绿营汉军)统兵官,分领营兵。
私铸:私造钱币的罪犯。
溧阳市:县名,今属江苏省。都司:清四品武官。
督标:清代陆军三营为一标,下设左营、右营、中营。都标是总督管辖的一标。
游击:清代统领都司的三品武官。
最:最大,最多。
署吴淞营参将:代理吴淞营参将。署:代理。吴淞:道名,辖苏州市吴江区太仓市三府州。参将:位在游击之上的武官。
即真:由代理改为正式任命。
海运:海上运输。
副将:副总兵,又称协镇。
军机记名:清制,官吏有功绩,由吏部或军机处记名,以备提升。
夷事萌芽:1834年女王陛下政府对华贸易由垄断改为对英资产阶级开放,并派官吏监督。由于无理要求未达到,于九月五日英船工炮击虎门炮台,并进行恫吓。
罗:泰国旧称。真腊柬埔寨旧称。安南越南旧称。
强黠(xiá):强横狡猾。
严卫:严格卫守。明朝在要害地区设“卫”,原为军事编制,后称地名,如天津府、威海卫等。
律劳卑英国贵族,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理。
不如约:不遵守约定。当时规定,外船入口,要先通报,经查无禁物方可入口。黄埔河:指广州东南黄埔港的珠江河道。
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律劳卑挟英国兵船闯入黄埔区爱新觉罗·旻宁以防务疏忽将李革职,卢革职留任。提督:统辖一省水陆诸军的一品武官。
悛悛(xún):谦恭谨慎的样子。
口占应对悉中:说话对答都能合于事理。
戚继光: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因战功加封太子少保。
虎门镇:地名,在广东东莞县西南海中。
黄爵滋宜黄县人,官刑部侍郎。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上书,主张严禁罂粟。后两次视察福建海防,具言战守方略。
趸(dǔn)船:平底匣形船。
叙功有差:按功劳大小差别行赏。
骤师:急速进军。
奥(yù)衍:指海岸深曲。
大帅:指投降派头子,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
辽缓:迂缓,推迟时间。
报命:复命,回信。
诸军集广府:清廷为加强广州市防务,当时曾从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调兵集于广州。
满兵:满族八旗兵。督标、抚标兵:由总督巡抚统辖的绿营兵。
客兵:他省调来的军队。团练:由地主编练的地方武装。乡勇:清后期地方武装。民兵:地方人民自卫武装。
东莞(guǎn):县名,清属广州府。提标兵;由提督统辖的绿营兵。
羸(léi)兵:疲弱的兵士。
日者:占卜算命的人。禄命:当官享受俸禄的命运。
血食:受祭祀。古代杀牲而祭,故称“血食”。
缄(jiān):封口,扎束。
袭:整套的衣服。
大[舟宗](zōng):大船。奄至:突然而至。
卯:上午五到七时。未:十三时至十五时。
过当:超过己方。当:相抵。
自缒(zhuì)下:用绳子拴住自己从山崖坠下。厂(hàn):岩洞。
负:背倚。
宥(yòu):宽免。
铍(pī)交于胸:英军的刀枪交叉挡在孙长庆胸前。铍:长矛。这里泛指刀枪。
轸(zhěn)悼:悲痛悼念。
赐葬如礼:恩赐按所赠官职(骑都尉)的礼仪办丧葬。
前席:移坐向前。
要之:总之。此句暗指关天培实际死于博尔济吉特·琦善之手。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语出《诗经大雅桑柔》。厉阶:祸端,祸患的由来。厉:恶,祸。阶:道路。梗:病。作者引用此语,意在指出琦善不发援兵,是真正的祸首。
作品赏析
该文满怀景仰,生动地描绘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保卫战中的献身精神。文章描写重点主要在两方面:
一是写关天培抗敌的忠勇悲壮;
二是揭露投降派琦善之流阻挠抗敌,造成必败结局。
全篇充满了悲壮气氛。写关天培的忠勇,先写他在首都醉酒时的慷慨明志,次写他在战前遣子、寄匣,说明他早有为国捐驱的准备。
写临战牺牲话不多,却极有神,特别是驱走仆人孙长庆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悲壮情景,读来十分感人。
该文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揭露投降派破坏抗敌的种种罪行,使该文的意义增加了不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个人成就
文学
绘画
少时巧对
清史文载
作品选摘
诗作
古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