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女(どうじん女)一词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
日本,指从事同人作品创作或喜欢同人的女性群体。
同人在中国早期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和同志,而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同人和同人女都来自日本。1885年,日本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了会刊《我乐多文库》,从此,这种书刊杂志便被称为“同人志”。创作同人志的女性则被称为同人女。在中国,类似同人的创作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元代,如
王实甫的《
西厢记》可看做唐传奇《
莺莺传》的同人等。但真正意义上以粉丝群体为创作主体,通过刊物发表的现代意义上的同人小说,当属二十世纪初随着通俗小说发展繁盛而出现的反案小说一脉。随着电脑与网络开始在国内普及,一些动漫爱好者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最早的一批以动漫为主题的网站,如1998年创立的“桑桑学院plus”“妖精之翼”等动漫粉丝的个人网站,这些网站为同人女提供了交流、交友、分享、展示的网络平台,也促进了同人女群体的壮大。
同人女的创作带有最基本的信息传播目的,但是更多反映的是同人女在游戏化情感诉求作用下,分享消遣性、娱乐性内容创作,进而共享快乐的实质性目的。同人女借助社交平台进行广泛分享,从而引发共同爱好者进行互动与反馈,最终使得传受双方达到玩乐消遣、舒缓解压的目的。同人女大多是创作者,创作类型有同人文、同人图、同人视频、同人曲等作品。
词源概念
同人在中国早期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和同志,而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同人和同人女都来自
日本。在早期日本的同人也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从这种定义得出,同人的创作动机就是对于原文本的认可和对于分享者的认同,作者和传播者是因为感兴趣和志同道合才选择去创作和传播同人作品的。1885年,日本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了会刊《我乐多文库》,从此,这种书刊杂志便被称为“同人志”。创作同人志的女性则被称为同人女。
历史起源
外国
日本现代意义上的同人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文化渊源来自日本本土的同人志文化;欧美现代意义上的同人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粉丝小说,其文化渊源亦来自其本土的迷文化(Fan Culture);
中原地区的网络同人小说创作也本应承接通俗文学传统,虽有时代的断代,但本土文化渊源所诞生的核心内质及叙事母题却仍有一脉相传之处。
中国
在中国,类似同人的创作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元代,如
王实甫的《
西厢记》可看做唐传奇《
莺莺传》的同人,《
三国演义》可看做《
三国志》的同人等。但真正意义上以粉丝群体为创作主体,通过刊物发表的现代意义上的同人小说,当属二十世纪初随着通俗小说发展繁盛而出现的反案小说一脉。
中原地区的网络同人小说创作也本应承接通俗文学传统,虽有时代的断代,但本土文化渊源所诞生的核心内质及叙事母题却仍有一脉相传之处。
中国大陆的同人一直被视为二次元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网络普及、同人小说大量发表在网络社区之前,大陆的同人创作及传播大部分依托于动漫类杂志平台。动漫类同人绘画以及一部分同人小说最早在这类杂志上出现。比如《
梦幻总动员》2000年第一期上刊载了《银河英雄传说》同人歌剧,伽莱蒂迦创作的《三幕歌剧:皇帝莱因哈特的婚姻》,第二期开始了吉川明静的《GUNDAM(高达)》系列同人小说《0079》的连载,2000年10月开创固定专栏《同人无罪,恶搞有理》并介绍了同人的概念:“同人就是用其他作品的
世界观或人物来创造自己的作品”。随着电脑与网络开始在中国普及,一些动漫爱好者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最早的一批以动漫为主题的网站,原本寄居于高校BBS上动漫板块中的少数同人女很快消失,专门的ACG圈同人创作脱离了“教育网”的高校精英圈,开始在中国大陆的“公众网络”上崭露头角。如1998年创立的“桑桑学院plus”“妖精之翼”等动漫粉丝的个人网站,又如1999年11月创立的《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杂志及《
梦幻总动员》杂志官方网站“NEWTYPE网络社区”等一批专业动漫网站。这些以动漫游戏为核心的网站为同人女提供了交流、交友、分享、展示的网络平台。此时,几乎每一个动漫板块及个人站中都有有关同人的相关内容,比如桑桑学院plus便设立了“同人乐园”“演绎空间”两大同人板块,一度被早期同人圈尊称为“圣地”“同人启蒙地”。
2006年左右,随着纸媒杂志的衰落,以同人为核心的一大批专门网站亦建立起来,比如随缘居、LOFTER、HJJ同人板块以及大量单一作品同人的专门网站等,同人女的活动大部分被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人文化是依靠网络进行发展壮大的,比起其他国家,
中原地区的同人文化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影响,发展较快。这类青年亚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皆知离不开女性群体的助力,同人女在其中生产、消费、传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消费链条。
特点
群体特点
在同人圈中同人女比例占九成以上。2008年,曾有研究指出该群体的社会人口属性:该群体以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为主体;其中18~24岁的同人女占半数以上,18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约占1/3;同时,以在读学生为主力,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近七成,就比例来说高于大部分网民群体。
同人女会利用同人作品使个体感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她们因寓于同人作品中的价值认同而联结,建立得以对抗自然分类的新女性联合体;同时同人中模糊了性别甚至物种界限的艺术形象,也进一步为同人女打破了二元分界桎梏。同人女的创作带有最基本的信息传播目的,但是更多反映的是同人女在游戏化情感诉求作用下,分享消遣性、娱乐性内容创作,进而共享快乐的实质性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是以游戏的心态进行生产、围观与分享的,尽管许多创作内容略显稚嫩,但是,却能使所有参与者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同人女借助社交平台进行广泛分享,从而引发共同爱好者进行互动与反馈,最终使得传受双方达到玩乐消遣、舒缓解压的目的。
创作特点
同人女大多是创作者,以给她们所喜欢的小说、电视、电影、动漫写番外续集,或者借助已有人物和背景创作故事为存在方式。创作类型有同人文、同人图、同人视频、同人曲等作品。同人女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可以把罪大恶极的反派“洗白”,可以把悲剧结局变成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还可以让死对头变成“欢喜冤家”,甚至“喜结连理”成为情侣。总之在同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是
造物主、创世神,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满足任何需求。而CP题材的同人作品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同人文化与CP文化几乎不可分割。而在同人创作中喜爱
耽美文学的同人女性群体数量最大。有一些同人女会有“排家谱”的行为,即将自己喜欢的角色变成“老婆”“妹妹”“老公”等家庭成员,纳人自己想象中的家族谱系中。
相关争议
在同人创作中喜爱耽美的同人女性群体数量最大,因而,同人女逐渐被泛指创作与欣赏一切耽美作品的女性,外界经常将其与“腐女”概念混用,其实两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腐女”一词同样来自日文,是“腐女子”的简称,由同音的“妇女子”(ふじょし)转译而来,指称极度喜爱
耽美文学文化的群体。20世纪80年代的
日本,漫画界出现以男男恋爱为卖点的作品,而腐女就是追逐这股风潮的女性们。作为当今影视剧中非常盛行的一种亚文化,它的传播和发展深受网络的影响。而同人女是给她们所喜欢的小说、电视、电影、动漫等写番外续集,她们喜欢和创作的作品不仅限于耽美。同人女不一定是腐女,腐女中却有很多是同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