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方(615~669年) 字景贤,泗州涟水(今江苏
涟水县)人。
唐朝著名忠臣和教育家,是开创海南学校教育第一人。王义方年少时失父家贫,事奉母亲甚恭谨,通晓《五经》,初考中明经科,不久任晋王府
参军,在弘文馆任职。
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年),因
刑部尚书张亮获罪受牵连,贬为儋州
吉安县(今
昌江黎族自治县)
县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王义方任期已满,北归,改授
洹水县(今
魏县)县丞,不久提拔为著作佐郎,后转任云阳县丞。清正廉洁,得宰相
魏徵器重,著《笔海》《文集》各10卷,今散佚。
史料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客于魏。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
李世民使宰相听其论。于是尚书外郎独孤以儒显,给事中
许敬宗推悊确论,义方引逮百家异同,连拄悊,直出其上。左右为悊不平,辄罢会。补晋王府
参军,直弘文馆。
魏徵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义方酌水誓曰:「有如忠获戾,孝见尤,四维廓氛,千里安流。神之听之,无作神羞。」是时盛夏,涛雾蒸涌,既祭,天云开露。人壮其诚。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登降立,人人悦顺。久之,徙
洹河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诿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迁云阳丞。
显庆元年,
侍御史,不再旬,会
李义府纵大理囚妇
淳于姓,迫其丞
毕正义缢死,无敢白其奸。义方自以兴县属,不三时拜
御史,且疾当世附离匪人以欺朝廷,内决劾奏,意必得罪,即问计于母。母曰:「昔
王母娘娘伏剑,成陵之谊。汝能尽忠,吾愿之,死不恨。」义方即上言:「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昔尧失之四凶,
刘知远失之
陈豨,光武失之萌,魏武失之
张邈。彼圣杰之主,然皆失于前而得于后。今
皇帝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即具法冠对伏,叱义府下,跪读所言。帝方安义府狡佞,恨义方以孤士触宰相,贬
莱州市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
昌乐县,聚徙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义方为
御史时,买第,后数日,爱廷中树,复召主人曰:「此佳树,得无欠偿乎?」又予之钱。其廉不贪类此。始,
魏徵爱其材也,每恨太直,后卒以疾恶不容于时。既死,门人员半千、何彦先行丧,莳
松柏冢侧,三年乃去。
人物生平
王义方自幼丧父,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为饱学之士,少孤贫,侍奉母亲非常恭谨,堪称孝子。
唐贞观年间因
刑部尚书张亮被诛,王义方(年31岁)受牵连贬为儋州
吉安县(今
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丞。吉安原为“蛮荒之地”,义方召集各峒首领商议,创办学校,挑选子弟,亲为其讲经传学,教授礼乐。一时文风大变,“清歌吹,登降有序,人人悦顺”。为见于史载第一个在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办教育之人,比
苏轼早400余年在海南设堂讲学。开启海南了儒学教育,称为海南“文化先师”,为海南文化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贞观末年改任
洹水县(今
魏县西南)丞。
显庆元年(656年)升任
侍御史,又因弹劾权臣
李义府,王义方又被贬
莱州市(今山东莱阳一带)任司户参军,后隐居
昌乐县不出,以教授生徒以终。史书记载:“唐前
御史王义方黜莱州司户参军,去官归
魏州,以讲授为业。时乡人
郭无为颇有术,教义方使野狐。义方虽能呼得之,不伏使,却被群狐竞来恼。”在明万历《淮安府志》《
广东通志》《
琼州府志》等史书中均明确有记载。
王义方为人正直,曾任晋王府
参军、值弘文馆、太子校书等职,素与
刑部尚书张亮友善。其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
侍御史,属六品之监察官,但他却以忠诚仁义美德荣登正史、国史大堂,在《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中均有传记。
《
大唐新语》记载王义方:初拜
御史,意望殊高,忽略人间细务。买宅酬直讫,数日,对宾朋忽惊指庭中双青梧树曰:“此忘酬直。”召宅主,付直四千。宾朋曰:“侍御贵重,不知交易。树当随宅,无别酬例。”义方曰:“此嘉树,不比他也。”及贬黜,或问其故,答曰:“初以居要津,作宰相,示大耳。”初,义方将弹
李义府,惧不捷,沉吟者久之,独言曰:“可取万代名耶!循默以求达耶!”他日,忽言曰:“非但为国除,亦乃名在身前。”遂弹焉,坎坷以至于终。
大意是:刚做
御史的时候,脑子里装的都是国务大事,对于生活中的常识问题缺常常忽略。某次,王买了一座宅院,钱款已经交割完毕,几天后,指着院子中的两棵梧树对朋友惊呼:“我忘记付给树的钱了。”马上叫了宅子的原主人,付给钱四千。她的朋友说:“您大概是座御史的缘故,不知道民间的交易,树是和宅子一起卖的,不需要另外付钱。”义方说:“这可是两颗很好的树,怎么能和一般的树木一样。”等到他从御史的位置上被罢黜后,又有人问起这件事,他说:“那时候觉得自己职位那么高,是故意好面子啊!”开始,义方准备弹劾
李义府,害怕不能成功,左思右想了很久,自言自语说:“弹劾他从此可以扬名万代;闭口不言则能官运亨通。”有一天,突然说:“不单为了国家除一个贪官,也因为名誉终归比身分地位重要。”于是弹劾了李义府,因此一生坎坷。
可见王义方为人正直,不俯权贵。
1983年王义方在
海南省的后人修订了祖传的《王氏家谱》,今又在海南
琼海市塔洋镇修了王义方
聂氏宗祠和纪念堂,不忘为海南琼海市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之先贤。
个人生活
二次让马说仁义
据史料记载,终唐一代,被贬流海南的朝官有29位(包括7位宰相),其中最早贬琼者是王义方,他比“五公”之一的
李德裕还早203年到琼。
王义方(615-669),
唐朝泗州
涟水县(今江苏涟水县)人,他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通晓四书五经,是个饱学之士。王义方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
侍御史,属六七品的监察官,但他却名登国史,在《
旧唐书》、《
新唐书》中均有他的传记,
北宋司马光所著的《
资治通鉴》中也有王义方的记载。
《新唐书、王义方传》记载曰: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客于魏。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
魏徵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日:“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据《
旧唐书》记载:“王义方……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
颍上县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之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无何,坐与
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旧唐书》)
在朝中,王义方因与刑部尚书
张亮交往友善,
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张亮被诬告谋反杖打致死,31岁的王义方受株连被贬到今
昌江黎族自治县。
个人贡献
旧县:一个不得不提的村庄
2003年,初冬的
海南岛依旧艳阳高照。为了寻找王义方生前的踪影,记者驱车前往昌江黎族自治县
昌化镇的
旧县村,在荒烟蔓草间,体味着那些遥远的过去……
海南岛的西部是深沉的,旧县村也是深沉的。尽管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消逝了往日的容颜。旧县村位于
海南省第二大河
昌化江北岸,全村现有400多户3000多人,村民讲“村话”,俗称“仡隆话”。
据《琼州府志》、《
正德琼台志》记载,今天的
昌江黎族自治县在
秦朝是
象郡的属地,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朝廷在
海南岛设立
珠崖郡、儋耳二郡,
儋耳郡下领至来(今昌江县)和九龙(即后来的感恩县,今为
东方市等县)。
当时,
至来县的县治就设在今天
昌化镇的
旧县村。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朝廷改“至来县”为“
昌化县”,唐贞观元年改为“
吉安县”,县治仍设在旧县村。旧县村作为县治,一直沿用到宋代建隆元年(960),先后历时1070年。
公元646年,年仅31岁的王义方携妻带雏,从遥远的
长安被贬到吉安任
县丞,来到了旧县村,开始了他在
海南岛的3年贬生活。
在旧县村,在一些年老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村子西边的一块菜园里找到了昔日的县治旧址,那些残存在菜地里的破损的瓦砾似乎记载着岁月的沧桑,看来,旧县村也许曾经辉煌闪烁,也许曾经苦难深重,但谁又能否定历史上她在琼岛西部的重要地位呢?
我们试图在旧县村查找是否尚有王义方的后裔,但村中
王姓人家的族谱不是十分简单,就是记载的年代太晚,很难找到期望的东西。
义方谪琼的居住地——昌江
旧县村的王姓族谱中没有义方的记载。
开海南教育之先河
海南岛地处大海的南面,历史上她曾有一段与大陆隔绝的时期,然而自汉代以来,海南岛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文教事业同时也得以长足发展,在此过程中,历代贬官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朝廷贬谪官员对海南的文化和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义方便是其中的一位。
据史料记载,王义方贬琼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安全抵达
昌化江。
初到昌江,王义方看到的南蛮之地是田野荒芜,道路梗塞,心里感慨颇多。
记者查阅资料时发现,史书对王义方在海南发展私塾教育的记载的确很少,然而一字千金般简约的记载却留给后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也许是有王义方开了
海南省学校教育的先河,也许是在他的影响下,其后被贬来琼的
韦执谊、
李德裕、
苏轼、
李纲、
赵鼎、李光和
胡铨等人,也大都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夯定了基础,给
海南岛留下了久远而深沉的文化积淀。
王义方与苏东坡
相比于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王义方的名气太小。他们的共同点是被贬来琼之后,都在海南住了三年,都有设堂讲学的经历。
很多人知道,东坡走后,海南人文昌盛,尤其在明代海南人才辈出。907年前东坡谪居地———中和千年古镇,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做对联贴对联的习俗,如此风雅被称为东坡先生的流风遗韵。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340年前,唐臣王义方被贬来琼,和东坡先生一样带着受伤的心灵,拖着长途劳顿的身子,谪居琼西之吉安(今昌江)。以传播儒学为己任的他,说服各黎峒首领,开班讲学,传授礼乐。他被称为“开创
海南省儒学教育的第一人”。
相比东坡先生,王义方更早在海南传播中原文化。他们讲学的环境十分艰苦。这在东坡先生“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书信中有描述。但是王义方的笔墨,却极少留传下来。想必他讲学之初的条件比东坡先生更难更苦。然而王义方正当年,30出头的他精力旺盛不畏艰难,他的学堂里经常传来歌声箫乐,连当地黎峒首领听了也深受感染,史书上描述说“黎酋大喜”、“人人悦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王义方与海南教育
王义方开启
海南省儒学教育的史实,在《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和《
广东通志》、《琼台志》、《
琼州府志》等史书中都有记载。
王义方事迹:翻阅古籍,重访
吉安县。王义方这位海南“文化先师”的形象慢慢地丰满起来。
据史料记载,终唐一代,被贬流海南的朝官有29位(包括7位宰相),其中最早贬琼者是王义方,他比“五公”之一的
李德裕还早203年到琼。
王义方史书记载
据《旧唐书》记载:“王义方……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
颍上县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之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说的是当年王义方因考明经,便前往京城长安,中途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对方自称父亲是上县令,听说父亲病重,要日夜兼程前往,目前只能徒步,赶路十分困难,但又毫无办法。王义方听罢,二话不说就解下自己骑的马让给他,没有告诉对方姓名就离开了。
《
新唐书》记载:“
魏徵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取女。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到京城不久,王义方被授以“晋王府
参军”之职。大臣魏征非常喜欢和器重他,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王义方,但最终被他婉言拒绝了。不久魏征去世后,王义方却主动向魏征夫人的的侄女求婚,并迎娶对方为妻。朝中同僚对王义方的这一举动表示不解,王义方说:我之前拒婚,是因为魏征正处在高位,我不想趋附权贵;如今魏公去世了,我要实现他生前的愿望,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无何,坐与
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
旧唐书》)在朝中,王义方因与刑部尚书
张亮交往友善,
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张亮被诬告谋反杖打致死,31岁的王义方受株连被贬到今
昌江黎族自治县。
3年后,王义方调任
洹水县(今
魏县)
县丞,当时张亮有个侄子叫张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返回大陆时,王义方“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旧唐书》)。自己走路,将坐骑让给孤儿寡母,可谓性情中人的举动,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王义方第二次让马的故事。
尽忠直言让王义方二度被贬。
李治显庆元年(656),王义方升任
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
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
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看上了这名女子,便托大理寺寺丞
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然后据为己有。后来高宗皇帝命人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时,李义府逼迫毕正义自缢身亡,朝中百官没有一人敢向皇帝揭露李义府的奸情,高宗也想饶恕李义府,惟有刚正不阿的王义方仗义执言,站出来历数李义府的罪状。然而他的一片忠心皇上并没有理会,反而认为他诽谤侮辱大臣,言辞不恭,便把41岁的王义方贬谪到
莱州市(今山东掖县)任司户参军。
公元646年,年仅31岁的王义方携妻带雏,从遥远的
长安被贬到
吉安县任
县丞,来到了
旧县村,开始了他在
海南岛的3年贬谪生活。
据史料记载,王义方贬琼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安全抵达
昌化江。
《
旧唐书》介绍,王义方行至
海南省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来祭奠海神,便说:“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于是酌水祭奠,并写下一篇祭文:“思帝乡而北顾,望海浦而南浮。必也行乎己,义负前修。长鲸击水,
天吴覆舟。因忠获戾,以孝见尤。四维雾廓,千里安流。灵应如响,无作神羞。”这恐怕是王义方留给海南的唯一有史料可循的诗文了。
初到昌江,王义方看到的南蛮之地是田野荒芜,道路梗塞,心里感慨颇多。
《
新唐书》说:“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祭奠礼,清歌吹(读音yuè),登降跽立,人人悦顺。”在昌江安顿下来后不久,王义方便召集地方首领共商文教事宜,还挑选了一些他认为较有潜质的学生门徒,亲自为他们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告诉他们老少尊卑有序,那些少数民族的首领看了都十分高兴。
历史评价
他被誉为海南儒学教育第一人
他官衔不高却以忠诚仁义的美德荣登正史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