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雄
安徽大学教授
周志雄,男,1973年生,湖北黄冈人,文学博士,曾为(至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
2017年加盟为安徽大学文学院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2004年晋升副教授,2011年晋升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评委,网络文学双年奖评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网络小说排行榜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广电总局年度优秀作品推优活动评审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特聘网络文学专家,江苏省网络文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年来,主要研究网络文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主讲课程
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文学评论写作》《网络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课程。
主要贡献
出版《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新世纪网络文学的侧面》《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等著作9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
在《文学评论》《东亚人文》《人民日报》《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浙江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中州学刊》《东疆学刊》《北方论丛》《理论学刊》《扬子江评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学术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创作与评论》《诗探索》《文艺报》《艺术广角》《社会科学报》《兰州学刊》《中国文学》《中州大学学报》《学术探索》《博览群书》《山东文学》《百家评论》《书与人》《河海大学学报》《名作欣赏》《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学术探索》《新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3篇,CSSCI或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
成果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10余次。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特色课程项目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
曾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
作品: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
《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回眸百媚的样貌: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1949-2011》(修订版),台湾秀威出版社,2014年4月版。
新世纪网络文学的侧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30万字
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27.2万字。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5月版。22万字。
《沂蒙文化与现代沂蒙文学》,与王万森、李建英合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版。23.9万字。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十六讲》,与王万森、房福贤合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版。22.5万字。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主编,32.8万字,“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中国当代文学新编》,副主编,45万字,高教社,2012年8月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副主编,52万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副主编,4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外文学名作赏析》,副主编,“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47.7万字,2009年10月版。
新时期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参与全书的修订,独立编写配套辅教光盘,200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参与全书的修订并撰写2万字。撰写新世纪诗歌部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全程指导》,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撰写2万字。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负责第十四章,撰7万字。
著作摘录:
《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06日 24 版)
网络文学一直颇受争议,最常见的批评是,网络文学缺乏精品,多是缺乏艺术含量的文学垃圾。与此形成映衬的是,迄今为止,少有专业批评家为网络作家、作品写评论,其潜台词是网络文学是不值得费神费力“抬举”的。其实这种观点背后藏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当代有影响的诗人群体几乎都通过诗歌论坛、博客、文学网站刊发诗作。雷立刚的网络小说《秦盈》闪烁着先锋小说的灵光,宁肯通过网络成名的作品《蒙面之城》被《当代》杂志刊发,并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大奖和老舍文学奖安妮宝贝成名后的文学探索已完全纯文学化。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
在人们批评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深度,没有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在六六的《双面胶》中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把握能力,在张海录的《边缘》中我们读到了沉重的人生现实,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体味了现代新潮的职场生活。网络文学还充分借鉴西方的玄幻、恐怖、推理小说,本土的神话、寓言、历史、公案小说,台港的新武侠、新言情小说以及各种通俗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创作出了悬疑、奇幻、历史、军事、都市等类型化小说。类似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慕容雪村的都市言情小说、当年明月的历史小说、萧鼎的奇幻武侠小说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支生力军,中国作家协会已吸纳安妮宝贝、蔡骏、当年明月、千里烟等一批网络作家入会,各地方作协也向网络文学作者伸出了橄榄枝。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培训班,为网络作家开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指导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鲁迅文学奖修改评奖细则,准入网络文学作品参赛,这些举措无不显示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交流正日益加强,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