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霍(读音:mào)征,女,1921年(辛酉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逝世,享年88岁。
个人简介
霍懋征,女,1921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曾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原地区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几十年来,霍老师受到了周恩来、温家宝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称她为“国宝”,薄一波为其题词“一代师表”。温家宝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原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霍老师说,这是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以及对教师的关怀和鼓励,荣誉属于大家。霍懋征老师曾无限深情地说:“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流传事迹
社会评价
2001年9月15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全国小学语言教学研究会,北京世纪和平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等单位在北京实验二小召开了霍懋征教育思想研讨会,除各级领导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语文专家、教师参加了研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霍懋征60年来躬耕于小学教育园地,孜孜不倦、始志不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60年来始终热爱着基础教育,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国家、学校、家庭了生什么变化,她都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始终生活在学一中间,疾心不改,无怨无悔。正如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所说,她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创新思维,前瞻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无论是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是到了之年。她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鼓吹者、实践者,不断取得新经验,不断取得新成绩,霍老师在会上总结了六十年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她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六十年来她所教的学生都已长大成长,没有丢掉一个,她总结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孜孜不倦
有一天,退休在家的霍懋征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激动的声音:“我可找到您了。您就是我的亲娘啊!”霍懋征一下愣住了,问:“您是不是打错电话了?”“没错,霍老师,您就是我的亲娘,没有您也不会有我的今天。”“那您贵姓?”“我姓何。”“你是何永山。”“是我,是我。”
何永山上学的时候,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淘气鬼”,而且已经留了两年级。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喊叫是家常便饭。课下还经常欺负同学。就是班主任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次开校务会的时候,霍懋征听说学校准备把何永山送到工读学校去,就找校长说:“您把这个孩子交给我吧。”校长说:“这可不行,我可不能让这孩子影响你们的优秀班集体。”“请您相信我,看看我们班是否有力量来改变何永山。”在霍懋征的恳请下,校长终于同意她把何永山领走了。
因为两次留级,何永山比其他同学都大,而且身高体壮有力气。一天,霍懋征对他说:“永山,你当个组长吧。挑上三个同学,再加上老师,咱们五个人负责打扫班里的卫生区怎么样?”何永山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大声说:“行!”从第二天早上开始,何永山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给大家准备好笤帚、簸箕,干得非常认真。有一天早上,他扛着一把长把笤帚兴冲冲地走到霍懋征跟前说:“老师,您用这把笤帚扫吧。”“为什么?”霍懋征有些不解。“霍老师,我发现您的腰有毛病,您用这把笤帚扫地就不用弯腰了。”一个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也会关心别人了。
一天,霍懋征看见何永山站在学校鼓号队旁边比画着敲大鼓,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因为他不是少先队员,所以根本没有加入鼓号队的资格,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霍懋征发现他的这一兴趣后,就去找大队辅导员,说:“你看何永山那么大的个子,打大鼓最合适了。而且通过少先队这个集体也能帮助他进步。”大队辅导员不敢肯定,只说:“那就试试看吧。”结果,何永山非常遵守鼓号队的纪律。那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霍懋征特意给何永山买了白衬衫、蓝短裤。这一天,何永山第一次在全校同学面前受到了大队辅导员的表扬。
活动之后,何永山抱着白衬衫、蓝短裤送还给霍懋征。霍懋征亲切地说:“这衣服是老师送给你的,拿回家去吧。你今天很漂亮,只是脖子上少一样东西。”没等霍懋征说完,何永山仰起脸说:“我知道,我还没有红领巾呢!”何永山进步了,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上课老师都说:“何永山像变了一个人。”不久,他真的加入了少年先锋队。
霍懋征接手了一个班。有一次上作文课的时候,她看见一个女孩子竟然用手捂着耳朵。女孩子看到霍懋征的目光时,赶紧把手放了下来,但是依然心不在焉。霍懋征向前任的语文老师了解情况,那位老师说:“没错,不知道这个学生怎么就怕写作文。讲评作文的时候,她听都不愿意听。”这是怎么回事。霍懋征心里琢磨着。
连着几次作文作业收上来。霍懋征每当看到这个女孩子的作文时,就不禁皱起了眉头。文章确实写得很不好。有一次,批改作文的时候,霍懋征发现女孩子作文中有几句比平常写得有进步,马上在她作文本上把这几句勾出来,批上:“这几句非常好,表达了当时的想法。”霍懋征希望让女孩子知道,老师随时关注着她的进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霍懋征特地拿出那个女孩子的作文,用饱含深情的声调朗读了那几句话,并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
渐渐地,这个女孩子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也有了得5分的作文,而且作文还经常被贴到教室里的《作文园地》上。一个学期之后,霍懋征推荐这个女孩子当了《作文园地》的编委。后来,这个女孩子成为一家出版社的编辑。
霍懋征告诉记者:“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因此,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千万不要觉得哪个孩子笨,这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即使100遍还不会,不是还有101遍吗?”在霍懋征6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她从来没丢下过任何一个学生。
改教语文
1978年4月,霍懋征结束了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重新回到了教学第一线———北京实验二小。那一年,她已经年近六旬。这次重新走上讲台,霍懋征在教课问题上必须在语文和数学两科中选择一科。霍懋征放弃了以前的数学教学,兼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她选择只教语文,是因为在“文革”当中,她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学生,甚至是好学生,怎么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打人杀人的“凶手”。这使霍懋征深刻意识到,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语文教学领域却兴起了一种以“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的“双基”理论。霍懋征认为,这种“双基”论显然是要放弃或淡化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她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语文教改实验的任务。
1979年初,作为唯一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霍懋征参加了在长春市举行的全国23个省市中学语文教学会议。会上,有些代表发言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不能强加于语文教学,这样会两败俱伤。”轮到霍懋征发言的时候,她提出反对意见:“离开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离开了育人的大方向,我们的语文课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文章是为什么而写的?文以载道,文章无不为宣扬某种道理、传达某种感情而写的。一篇文章立论越深刻,章法和语言运用的越精彩,它的教育作用就越大、越久远。‘文’与‘道’永远应该是统一的。通过文章对下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千古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两败俱伤’呢?”
双方僵持不下,大会就要求霍懋征做一次示范课,看看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当时,大会选定在吉林师范大学附小三年级一个班上课,讲的是《毛岸英在狱中》。为了突出语言文字为思想内容服务的特点,霍懋征重点抓住一段文字让学生分析:“敌人拷打杨开慧,审问杨开慧。岸英亲眼看到妈妈多次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却宁死不屈。他牢记妈妈的嘱咐,什么也不对敌人说。”
在反复诵读之后,霍懋征提问:“小岸英为什么能战胜敌人?”“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要解放全人类。”学生们的回答都带有时代套话的痕迹,显然不符合当时只有8岁的小岸英在狱中的实际思想。于是,霍懋征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多次”一词的含义,自己也在富有感情的范读中突出了“多次”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杨开慧“多次”被敌人拷打而坚强不屈的表现对岸英的影响。当学生们明白了毛岸英在狱中的勇气和智慧来自妈妈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道理时,全班同学都显得十分激动。这时候,霍懋征再让学生们朗读这篇课文,每一个字几乎都是饱含深情地读出来的。
这堂课成功了,与会代表们的认识统一了。中原地区的语文教学可以说从霍懋征的这堂示范课走出了“双基”的误区,重新承担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教改成功
1981年,在北京市毕业生统考中,霍懋征带的班试卷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全班46个学生中除了两篇二类文,其余44人的作文都是一类文。语文总平均分达到98.7分,而且试卷卷面整洁,字迹端正。这一成绩令阅卷老师们惊叹不已。霍懋征的语文教改实验成功了。
语文教学为何需要改革。这缘于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观点。吕叔湘认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九年里两千七百多个课时学语文,还没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因此,霍懋征全面回顾总结自己过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并且与发达国家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她从中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阅读量太少。一个学期四个多月,教材中只有二十几篇文章,平均一个月还学不完6课书。阅读量这么少,怎么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文化素质?所以,霍懋征为自己制定了一个16字方针———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
讲《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霍懋征只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一、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二、小马第一次为什么没有过了河?三、最后小马为什么能安全地过了河?”随后,她就让学生去默读、朗读,自己去寻找答案、理解问题。结果,孩子们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孩子必须向大人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我们小孩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变聪明。以后我要好好跟老师学习。”这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答疑,最后不用教师讲解,孩子们也能从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同时,由于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动嘴、动脑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学生也就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学速度当然加快了。
学生练得多了,掌握的东西自然就会多,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自然会高。老师讲得精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多了,效果就会好。这就为增加课文阅读量提供了条件。因此,霍懋征把教材中的课文和自己搜集来的诗文分组归类,确定《苗助长》为精讲篇目后,就把《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归入一组,把《一头学问渊博的猪》、《蝉和蜘蛛》、《农夫的遗产》等又归为一类……就这样,霍懋征教改的第一学期就讲了95篇课文,比教材设定的多讲了71篇,而且学生的课后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这种数量多、速度快、作业少的教改实验的结果是,三年多的时间里确实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对自己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总结。为了这份执着的爱,霍懋征仍然继续着她的教育生涯。
国宝教师
教学贡献
从五十年代起,霍懋征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以“讲”为主,以“读”为辅,善于抓住教学规律的重点、难点部分,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凡是听过霍懋征讲课的领导和同志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教育界的老前辈在称誉霍老师的教学时说:“懋征的教学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革”以后,霍懋征被任命为副校长,但她根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决心在一个普通三年级班进行教学实验,她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找到了不足之处,她说:“既要肯定自己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要敢于否定自己过去讲课过多过细,占用了学生课上多练的时间。”于是她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霍懋征终于探索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快了教学速度。主要做法是:一是精讲,二是多练,三是合理的组织课文,改变了过去的“讲读课”为“读讲课”,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学时间,基本上做到了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外留有大量时间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三年的实验,这个班毕业时参加了北京市统一考试,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
霍懋征从教六十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论在哪一个学校、教哪一个班的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她的数学教学深入浅出,形象直观,探究规律举一反三,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掌握知识灵活,一道应用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的作业经常做到一周无错误,每次测验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得到满分。
行政工作
霍懋征的班主任工作也很出色,她深深的感到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祖国四化的建设者,他们品德、学习的好坏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兴衰的大事。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霍老师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前进,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喜欢多变,喜欢新奇,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此霍老师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不管是多么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老师的班级里都会很快转变过来,她所负责的班级经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有的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中队。
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人的记忆与遗忘等矛盾无法克服,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使霍懋征受到很大的启发。深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她向学生提出了十点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十点实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创新教育
霍懋征认识到,任何领域中的任何一种创造,都和基础教育不可他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课,占课时最多,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每篇课文都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这是霍老师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她认为在小学进行创新教育不是以发明创造为主要手段,更不是以此为目的,而是强调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她还认为创新教育牵扯的面很广,从培养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评估标准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都要充实新的内容,都要有所改变。霍懋征正与北京、河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浙江省等地的同仁们共同控讨研究这一新课题。
霍懋征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改革均受到全国小学界的瞩目,各地同行纷至沓来,或登门求教或盛情相邀。几十年来她应邀到五十多个省市和地方讲学,作报告几百场。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节假日,总是忙碌地工作着,在各地讲学总是下了火车就进学校进课堂、进会场,讲完学就立即返回北京。当她看到外地老师们渴望有人能和他们一起研究教改问题时,深感自己一人力量的有限。经过她的多方努力,中央统战部研究决定,请各民主党派组织人力去“智力”支边,已有许多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共同参加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革以后,在语文教学上提出要加强双基教育,这是对的,但不能忽视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了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霍懋征做了《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报告,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9年在吉林省长春召开的23省市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霍老师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看法,并应大家的要求做示范课,生动直观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也使与会者统一了认识,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从此开始,霍老师每到一处讲学,当地老师都要求她上示范课,每次都很成功。一次在河南新乡讲学之后,新乡市教育局研究室主任刘超同志代表全市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引其言,激其情,启其疑,导其思,倡其辩,点其晴,明其理,活其用。教其知,授其法;显其情,正其本。”描写得恰如其分。
经验秘诀
霍懋征谈到 教育教学工作的秘诀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第二,教师要忠于党的事业,把教育看成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要有献身于这个事业的决心,要热爱学生,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最根本的一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三,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
第四,当一名教师必须时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今天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只有渊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
第五,要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要进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发展的教育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爱学喜学,自愿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研究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
主要著作
由于霍懋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小学教育战线上影响很大。霍懋征的主要著作有:《班主任工作札记》、《语文教学资料》、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霍懋征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等,她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关方面为了介绍她的教学经验,录制了许多她授课的盒式录音磁带和录像带,还拍摄了霍懋征讲授的《月光曲》一课的彩色教学影片,不仅在全国各地,还在美国一些城市放映,受到普遍赞誉,反响很大。
1993年12月18日,第二实验小学在人民大会堂为霍懋征举办了从教五十年纪念大会,各级领导、学生家长、校友、在校学生和老师们欢聚一堂,霍老师根据自己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将教师工作概括为六个大字:光荣、艰巨、幸福。霍懋征一家三代已有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未不断建设者,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所以她家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社会活动
霍懋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教育专家,而且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社会活动家。她担任的社会职务很多,凡是党和人民交给她的任务,或是她认为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努力去完成,她认为参政议政是她应尽的职责。她还认识到只有知情,才能出力。所以好把随政协外出视察或参观、访问、讲学等都看成是自己学习调查、掌握情况、了解民意的极好机会。
几十年来她每到一处,首先要开座谈会,了解详细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凡是当地政府可以解决的问题,她一定尽力反映,请他们帮助解决。在每年的政协大会上,她都积极发言,书写提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其他方面的问题也积极反映。例如,有一个霍老师来到河北仓州,看到当地严重缺水,水位很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有些小孩骨质疏松症,很容易骨折,还有很多学生满口氟斑牙。霍懋征立即在政协提案中建议中央研究解决南水北调的问题。她看到前几年中小学生负担过得的情况后,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长反映情况,一方面和民进中央妇委会的同志撰写了《为孩子们呼喊》一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多年前,霍懋征在各地视察、讲学时,深感到干部队伍中太缺乏女同性恋,包括中央领导干部中也是如此。她利用各种会议时机,呼吁此事,提请上级领导重视。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霍懋征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了非政府组织论坛,由于她工作出色,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表彰。
1998年,霍懋征退离一线工作,但年逾古稀的她依然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因为她深深地认识到未来的世纪的教育的世纪,只有教育上去了,我们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她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人民竭尽全力奉献。所以她到处去听课、讲课,经常到农村学校为老师们排忧解难,不辞辛苦的致辞力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边的人都说她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通知
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
教人[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6所师范大学
霍懋征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从教60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霍懋征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她生前曾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崇高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赞誉。为深入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发扬她的教育思想,宣传她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
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她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1943年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终身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曾经担任过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其间,面对多个上级部门和单位的调动要求,她都婉言谢绝,从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文革期间,她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对待。恢复工作后,她不易其志,坚定地回到了小学校园,继续从事着她心爱的小学教育事业。1998年退休后,霍懋征同志仍心系教育。为传授教学经验、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她不顾年迈,先后到新疆、甘肃省等多个省份讲学、上示范课,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
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懋征同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她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她信奉教师的爱不仅直接影响着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必然会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中,她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教书育人,寓德于教。
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霍懋征同志是一位自觉而勇敢的教育改革实验者,是新中国历次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和成功经验的创造者,是上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曾积极参加了汉语拼音的试教、拼音教学经验和五年一贯制改革等教改经验的推广工作,一直指导并参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她教艺精湛,具有非凡的教育智慧,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世纪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质量、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霍懋征同志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霍懋征同志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的崇高师德精神、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经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霍懋征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为华族伟大复兴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学校教书育人水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 育 部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辞世
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2010年2月19日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向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霍懋征同志的遗体告别。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1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霍懋征老师”,横幅下方是霍懋征遗像。霍懋征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上午9时许,温家宝、刘延东、严隽琪、罗富和和许嘉璐等缓步来到霍懋征遗体前肃立默哀并鞠躬,作最后送别,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霍懋征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也前往送别。
霍懋征逝世后,刘淇、李源潮和张怀西等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流传事迹
社会评价
孜孜不倦
改教语文
教改成功
国宝教师
教学贡献
行政工作
创新教育
经验秘诀
主要著作
社会活动
通知
辞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