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1957年4月4日出生于芬兰奥里马蒂拉,芬兰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1981年阿基·考里斯马基以编剧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哥哥的电影事业中,兄弟俩共同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83年,阿基·考里斯马基以独立导演的身份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罪与罚》。
在迄今30余年的电影生涯中,阿基·考里斯马基创作了18部故事片,其中包括著名的“无产阶级三部曲”《
天堂孤影》《
升空号》《
火柴厂女工》、“芬兰三部曲”《
薄暮之光》《浮云》《
没有过去的男人》和尚未完成的“难民三部曲”《
勒阿弗尔》《希望的另一边》,这些作品涵盖了喜剧片、黑帮片、
惊悚片、公路片、
歌舞片等多个类型,不仅让他成为
芬兰最高产的导演(他的电影产品超过芬兰电影总量的五分之一),而且造就了他风格迥异的电影美学。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整体镜头语言呈现为一种极简主义风格。极简主义一般认为由
法国导演布列松所建构,它的基本特征是构图上的高度简约化、叙事上的高度省略化和表演上的高度内敛化。这些基本特征都被阿基·考里斯马基所继承,而他本人也从不掩饰对布列松的崇拜。
他在1990年的《
火柴厂女工》、1992年的《波西米亚人生》和1999年的《
爱是生死相许》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三次夺奖,当代
芬兰三部曲的首部、1996年的《浮云往事》在戛纳电影节获普通评审团特别奖,2002年的《
没有过去的男人》再获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和普通评审团奖,2006年三部曲的完结篇《
薄暮之光》继续入围
戛纳,2011年的《
勒阿弗尔》获得第64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2016年,获得
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金马车奖,2017年的《
希望的另一面》获得第67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23年的《
枯叶》获得
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奖,这些足以证明欧洲影坛对阿齐·考里斯马基的偏爱。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阿基·考里斯马基于1957年4月4日出生于芬兰派耶特海梅区的奥里马蒂拉,父亲是销售员,其家族姓“考里斯马基”在
芬兰语中意指“鹿之山”。他的母亲是一名是美容师。他曾于坦佩雷大学学习
新闻学,20岁起便于
慕尼黑电影博物馆(Filmmuseum München)自学电影,并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投稿于电影相关杂志,成为电影评论家。他最早进入电影工作是与哥哥
米卡·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担任共同编剧、共同导演与演员等职。
演艺经历
198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
罪与罚》,这是将杜斯妥也夫斯基著名的同名犯罪小说改编,场景转换为现代的
赫尔辛基,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86年,执导
剧情《天堂孤影》,该片是“劳工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第一部往国际发展的电影,于
东京影展放映。1989年,执导喜剧电影作品《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使得他开始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他的电影风格受到很多导演的影响,如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与
罗伯特·布列松,让他应用抑制的表演行为与简洁的电影叙事去传递他的电影讯息。评论家通常也认为考里斯马基受到
赖纳·法斯宾德的影响,但考里斯马基曾说明他过去未曾看过任何法斯宾德的电影,直到最近几年才看过。他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不被重视的幽默面,这样的幽默也可以从
吉姆·贾木许的电影之中发现。贾木许收藏了一个来自于考里斯马基电影《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
浮雕宝石。而在贾木许的电影作品《
地球之夜》之中在芬兰赫尔辛基拍摄的片段,他也雇用了许多常常出现在考里斯马基电影中的演员。其他考里斯马基直接或是间接表示受到其影响的导演有
恩斯特·刘别谦、
路易斯·布努埃尔、
小津安二郎、
让·维果、贾克·大地与
大卫·格里菲斯等。
他大多数的电影作品都围绕在他居住的城市
赫尔辛基,特别是《法兰兄弟》,该片大多数场景都是在卡利奥区的劳工阶级邻里中拍摄,类似的场景还可以在所谓的“劳工阶级三部曲”或“失败者三部曲”:《
天堂孤影》《
升空号》与《火柴厂的女孩》之中看见。值得一题的是,他对于赫尔辛基的视角是同时带有批判与少见的非浪漫。除此之外,他电影中的角色经常表示他们多么希望可以离开赫尔辛基:有的结束在
墨西哥(如《升空号》),其他则是结束在
爱沙尼亚(如《法兰兄弟》与《
坐稳车,泰欣娜》)。
目前阿基·考里斯马基与其哥哥
米卡·考里斯马基合作的电影公司“Villealfa”工作,该公司电影产量约为全
芬兰的五分之一。以获奖数来论断的话,考里斯马基目前最成功的电影作品是2002年的《
没有过去的男人》。它在2002年的戛纳影展赢得了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与
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并获得2003年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然而,考里斯马基拒绝了参加这个盛会,并且表示他特别不喜欢在一个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中的国家之中参加派对。考里斯马基的下一部电影《
薄暮之光》也被选为芬兰在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电影。而考里斯马基再度决定要抵制这个奖项并且拒绝这个提名,并将此当作是对于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的外交政策的抗议。考里斯马基最为知名的抗议行动之一是发生在2003年,他在飞机起飞前20分钟取消访美行程,抵制了第40届纽约影展,并以此支持他
伊朗的导演伙伴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因为美国政府拒发签证给后者让他不能参加该影展。
执导的电影《
枯叶》将于2023年5月22日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同样返璞归真和符合极简美学,自成一格且不乏诗意,非常注重光线的运用 。以滑稽闹剧的方式表现当代社会人类孤独异化的境遇,精细微妙的反讽与怪诞的
凉面幽默相结合,在黑色荒诞的氛围中呈现人类真实的
生存状态。其影片对话稀少,构图讲究,极度克制的风格具有极简主义的风范(
搜狐评)。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总是在描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但是却能将一种“冷幽默”的喜剧性方式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他并非仅仅把悲剧元素与喜剧元素横向的叠加在一起,他在表现喜剧性的时候总是能引申出悲剧性的意味,而他在表现悲剧性的时候,又总是能通过他一贯的“冷幽默”的喜剧方式表现出来。无论是从整体情节上还是单个情节点上,他总在寻找一种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平衡(《大众文艺》评)。
阿基·考里斯马基填补了芬兰电影历史上的空白,由他扩展而来的对于芬兰电影中底层社会的描写与思考,充满着弥补芬兰电影断裂带的味道。他的影片中的幽默固然是与一般的喜剧中的幽默是不同的,他很好地在赤裸裸地披露现实的过程中,用简化的电影元素中融入这样的一种近似荒诞的表现手法,让影片中的思考更为现实与深刻,从而达到影片的升华。在看似艰辛的生活
中将一些幽默元素合其中,更真实地展现底层人民的生活,这不仅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跨度,也使得他的影片具有了多维性(《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评)。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影片“劳工”三部曲展现了他眼中的电影美学和创作特点。他深知社会底层人们的苦苦挣扎和生活所迫,他在影片中把社会底层和民间的生存法则合二为一,利用缓慢的步伐带领观众走向社会下层 。他善于把握
芬兰底层人的冷暖,利用"合一"的手法构建一种底层叙事。他虽然运用了电影之外的诸多艺术元素,但是在运用电影语言和场面调度的基础上,他将戏剧、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起来。他的民间
政治学不仅体现出了他作为导演对芬兰历史的观照,而且他将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民间政治学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电影文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
阿基·考里斯马基丝毫 受芬兰原先存在的那些社会习俗和权势集团的束缚,并在作品中以闹剧的形式对此加以讽刺和滑稽地表现 。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
赫尔辛基底层的日常经验,表达了秩序井然的大都市中小人物普遍的受挫体验,体现了极端的作者电影的风格。他的电影语言风格极其鲜明,对人物、悬念等常规电影元素的重视和
印象派的影像处理方式、象征性的场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他无疑表现出了
芬兰民族性格中最真实的部分。相比于伯格曼的室内心理剧中探讨生命与宗教关系的哲理性主题,他的电影却扎根于芬兰的底层世界,表现普罗大众的不断失去以及在失意受挫中可贵的个人尊严的坚持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他的价值在于他的那些充满悲悯、具有深刻体验的
现实主义作品,以冷静却不乏幽默、反讽的方式对现实社会不合理之处深刻地揭示和批判(《
当代电影》评)。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