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片是由大量歌唱和跳舞的形式组成故事情节的影片,大多是由纪录
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而成的。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优美、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世纪20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
爵士歌手》问世。由于它是一部根据
音乐剧专业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流行史介绍
歌舞片兴起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好莱坞。几乎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歌舞片的诞生,但是由于缺乏声音这一方面的要求,人们将1929 年
米高梅的《
百老汇的旋律》看作是第一部真正的歌舞片。
歌舞片在30年代开始盛行,并成为30、4O年代的流行时尚,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歌舞片,如我们熟知的《
绿野仙踪》Wizard of Oz (1939),《四十二号街》等。50、60年代达到辉煌,产生经典《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西区故事》《
音乐之声》,70年代便开始萎缩,90年代以后,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光影世界,世事浮沉,当
科幻、
动作片、灾难片和恐怖片等轮番上阵后,往昔“歌舞升平”的时代虽然已经渐行渐远。
而歌舞片在
印度则依旧美轮美奂。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歌舞电影电影生产国,每年拥有全世界36 亿观众,在它的市场上,好莱坞电影仅占6% 的份额。以
孟买为中心的南好莱坞电影,以“无歌舞不成片”的传统为世界奉献了独具特色的巴西歌舞片。从50 年代风靡中国的《我的情史》,到新世纪红遍全球的《
印度往事》,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但印度电影依旧是歌舞升平、
如梦似幻。今昔的歌舞片更是摆脱以前的模式,推陈出新《印度往事》《
野玫瑰》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片。2017年的
印度歌舞片在印度新的电影人的带领下,呈现出新的现代特征。
我国歌舞片的雏形早而有之,只是形式单纯,没有好莱坞的豪华阵容,也没有巴西歌舞片的民族特色,发展不够成熟,加之数量又少、不成规模,观众自然也形不成对中国歌舞片的认识。1931年《
歌女红牡丹》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部歌唱片。30、40年代歌唱片成为
上海市娱乐电影的一种主要形式。比如第一部有插曲的影片《
野草闲花》,
阮玲玉和
金焰演唱的《万里寻兄》清新感人;由
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根据
美国百老汇歌剧《歌剧魅影》改编而来,在上海创下了连映34天场场爆满的纪录,其中由
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
金山演唱的三首插曲功不可没。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歌舞片,但是歌舞的魅力已经开始在电影中闪现。其中最著名的是《
疯狂青春族》。到了五六十年代,彩色歌舞片曾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风靡一时,尤其是
邵氏兄弟的《
花团锦簇》和《
千娇百媚》,其豪华的歌舞场面蔚为壮观,是着力模仿好莱坞金碧辉煌、歌衫俪影之风格的经典作品,堪与同期好莱坞歌舞片相媲美。
我国的现代歌舞片比较有影响的是香港导演
陈可辛的《
如果·爱》。陈可辛怀揣着“中国50年来第一部真正
音乐剧专业电影”、“3 年来最盛大的中国歌舞片”的理想,使《如果·爱》终于在2005年末粉墨登场,一场豪华的歌舞盛宴刹然间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通览世界歌舞片发展史,
美国和巴西的歌舞片从把简单的舞台剧搬上荧幕到制作商业歌舞大片同为歌舞片,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而
中原地区的歌舞片经过多年停滞之后,正在尝试改进注入新的活力。是巧合,还是事出有因,下面就通过以新世纪好莱坞,巴西和中国歌舞片代表《
红磨坊》,《巴西往事》,《如果爱》这三部影片艺术创作特色上的比较来探讨新世纪歌舞片呈现出来的新特点以及寻求当代成功的歌舞片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叙事比较
《红磨坊》在叙事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新的东西。这部电影在片中讲述的正是一个传统好莱坞“后台歌舞片”的故事。剧情设置可以说毫无新意,简单老套的剧情都成了它被载入歌舞片历史的“拦路虎”。影片先是把红磨坊内颓废、奢靡、淫乱的狂欢场面尽其所能地铺陈在观众面前,营造出乌托邦式的气氛;紧接着,让莎婷(尼克·基德曼饰演)与克里斯汀(伊万·麦克雷格饰演)错遇并相爱,进而编织出乌托邦式的爱情诺言。公爵的出现预示着这对刚刚热恋中的男女将要在社会现实和理想之间艰难抉择。莎婷为了使克里斯汀不被杀害,赶走了克里斯汀,最后克里斯汀还是回来了,歌舞剧成功了,但是莎婷因为
痨瘵死了。所有情节铺垫都是按照典型的后台歌舞片的套路来编排,丝毫没有创新,所谓“后台歌舞片”是指在一个真实的舞台上表演歌舞节目,加上后台的爱情故事作为填充。在1930 年的歌舞片中“后台爱情”是常见的叙事设计,为
歌舞表演提供形势和情绪的框架,这一时期好莱坞歌舞片对叙事和主题的处理还主要是为前台表演作陪衬的。在这种模式下,即使结局变为有情人终不能白头偕老, 《
红磨坊》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了任何吸引力。
同样地,《
如果,爱》在整体剧情上也未免于落入俗套。
陈可辛导演运用“戏中戏”模式,讲述同一部戏的戏内戏外两个雷同的三角爱情故事。但它与《红磨坊》最突出的不同就是,《
如果·爱》的结局是开放式,孙纳爱林见东,也爱
聂文,但她的最终选择无人知晓,影片结尾并没有交代,或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就使剧情丰富化,自由化,不会像好莱坞经典模式那样,将情节都设置成一个套路,看到最后所有人都能猜到结局。《如果·爱》留给孙纳选择的余地也便留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这是作为歌舞片的一个突破,情感纠缠的细腻充分融入于剧情的走向,把选择留给时间,把情绪抛给观众,把思索对比现实。
影像风格比较
早在40 年代歌舞片的“黄金时期”,
米高梅的梦幻王国将音乐变成了一种普遍的
世界观,是对一种“态度”的视听表现,这种态度实质上就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美妙和富于浪漫色彩的地方,其中渗透着音乐的节奏与优雅。”这种态度从最早的《
爵士歌手》开始就一直存在,但是作为歌舞片的“风格”,却是在“融和歌舞片”将情节和歌舞融为一体之后才明确的。但是歌舞片发展到当代,开始转向多样和含混:《芝加哥》揉合了“
黑色电影”的元素,采用阴影和低调光,一反歌舞片高调布光的明亮场景,将镜头转向街道、监狱、法庭等场所,表现“黑色电影”的经典主题——“性和暴力”。其中最为著名的段落“监狱六重唱”引进女权主义色彩,在歌舞片的主题中是一大突破。被冠以“后现代激情主义”的《红磨坊》是一场拼贴和
碎片化的游戏,这符合“后现代”的叙述特征。饱和色块的垒积、漫画式的表演、自由变化的摄影机视点,都体现了后现代“不建设一物”的狂欢式的信条,而歌舞本身的对位运用是对经典的嘲讽和解构。歌舞片不再是表演的标准和陈规了,变成了漫画化和游戏化的杂耍。
相比之下,《
如果·爱》的画面全然是另一种风格。两位华语电影界著名摄像师
鲍德熹与
杜可风分担镜头工序。鲍德熹以热切及浪漫的角度负责歌舞场景的拍摄。但这次,导演和摄影师并没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惊喜,歌舞部分的拍摄和剪辑中规中矩,侧重保证画面流畅和叙事抒情。依据歌舞的意境和情绪,景别的运用比较局限。
以《忘了我是谁》为例,这首歌描述的是男主角与失忆的主角第一次在
马戏团见面的片段。由于重点在于两人的对话,所以景别集中于中景,在两人的腰部以上转换。再以《人生蒙太奇》为例,这首歌是整部片子的开场歌舞,场景着重于热烈、欢乐的气氛,所以多用
摇臂摄像机在旧
上海市的街道内拍摄。景别都是全境,包括正面全境、侧面全境和俯拍全景。比较出彩的是对于色彩的使用。在本片中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摄影风格。歌舞剧部分的画面呈现一种橘红色的暖色调:色彩浓烈丰富、场面宏大热烈,是侧重于视觉奇观营造的华丽风格;回忆部分除了主人公孙纳的服装选用
日落黄、紫色等相对饱满的色彩之外,整体上呈现一种蓝灰色的冷色调,这种“褪色”感画面紧扣了“回忆”的主题,加上对雪景的运用,使画面有一种纯净抒情的唯美化色彩;现实部分则采用了生活化的摄影风格,在布光和色调运用上贴近自然。
《巴西往事》的整个的影片都使用肩扛摄影, 而且一直保持在同肉眼视距相同的
焦距上, 摄影师并没有故意的晃镜头。这样的拍摄观念使得观众能够以更加现实的生活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领悟影片所传达的内在信息,并触发观众心灵深处的共鸣。肩扛
摄影同时意味着灵活的机位和镜头调度, 一般的固定几个机位拍摄一组场面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被外在因素诱导的感觉, 而肩扛摄影的镜头转向随意、机位感模糊, 画面感觉会相对客观。影片进行到第11分钟时出现了情节的第一次高潮—女仆爱丽斯和工头杜比的初次邂逅, 当杜比碰倒了爱丽斯的托盘, 爱丽斯蹲下捡东西, 两人一上一下互相凝视, 此处摄影师采用肩扛、亚
高速摄影在一个镜头内一气呵成, 完成了从俯拍到仰拍的过渡, 给观众以新颖、流畅、自然的感觉。
手法比较
影片表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故事,但大部分音乐与歌曲选择的都是20世纪后半期的经典流行音乐,例如,在《
红磨坊》里,基德曼与麦克格雷格互赠的情歌有
甲壳虫的《你需要的是爱》,U2乐队的《骄傲》、
保罗·麦卡特尼的《蠢笨情歌》基德曼在“红磨坊”中被众人拥舞模仿了
麦当娜·西科尼《物质女孩》的
全球音乐电视台,而麦当娜的成名曲《宛若处女》则由“红磨坊”的经理
泰勒·希克斯拿来戏仿。这样的混乱使歌舞与叙事不能合在一起,但是与其后现代激情的主题是符合的。歌舞场面是对早期歌舞片的复兴。在歌舞片早期,华丽的歌舞场面是必不可少的,
制片公司通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制作华丽的
布景和艳丽的服装,营造花团锦簇的盛景,呈现给观众的往往都是一派仙乐飘飘、奢靡繁华的梦幻场景。
《
红磨坊》在制作规模和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做到了“复兴”,而影片的核心———歌舞段落,却充满了华而不实的声色表演。在歌舞片的每一发展时期都有其特色与代表作,其歌舞表现形式也都被注入新的活力,更有许多经典歌舞段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例如,《雨中曲》里,
金·凯瑞在雨中欢快地跳起
踢踏舞,并唱起《雨中曲》的场面极具艺术感染力,是歌舞电影史上的经典。
英国著名导演
麦可·鲍尔执导的辉煌的歌舞电影《
红菱艳》,片中著名的长达13 分钟的“红舞鞋”的
芭蕾舞场面宛如流动的“西斯廷壁画”,光彩夺目,美丽绝伦。而作为力图复兴歌舞片的《
红磨坊》,除了过度喧嚣疯狂的歌舞场面,与戏仿的段落,很难找出经典的段落能够在歌舞电影史上抹上浓重的一笔。
《如果爱》中的叙事和歌舞是分开的,歌舞没有参与叙事。影片是依据音乐节奏剪辑镜头,运用平行,交叉,对比等多种叙事
蒙太奇,充分发挥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正因为有歌舞才有戏里戏外的真情假意。相比《红模仿》歌曲的随意和混乱,《如果爱》是纯净的,歌曲也是由演员演唱的新创作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的参与,更能使人感受到歌舞片娱乐大众的的这一方面,吸引眼球。相对于音乐的雕琢,对舞蹈的细心安排在影片中也看得出来。通观影片,
交谊舞,新创舞,马戏班热舞竞相亮相,“伞舞”“邋遢的世界”,“男人本该嫉妒”等舞段各有特色。影片巧妙的用“戏里”的舞蹈表现戏外人物的心声,歌舞和剧情十分的契合。
《巴西往事》中的歌舞艺术则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不得不承认,巴西是一个歌舞国家,婚礼上的歌舞场面让人激动不已,有位巴西电影导演曾说:“巴西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教堂,既是
马戏团又是
音乐厅,既是
比萨饼又是诗歌研讨会。”因此,巴西歌舞自身的特质使它能在世界歌舞片这个类型上力拔头筹。与传统巴西歌舞片不同的是该片不再营造梦幻,以前在巴西歌舞片里看到的华丽服饰,宏大场面,充满梦幻色彩的歌舞不见了,在这部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巴西人的焦虑,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生活,导演以冷静客观的镜头表述生活在歌舞片里是难能可贵的。《巴西往事》的女导演米拉· 奈尔曾说“歌舞的展现不光停留在美丽的乡村、豪华的公馆和清新的大自然, 它应该停留在人们的心中, 停留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在将自己的话付诸行动。
代表作介绍
《白毛女》、《
刘三姐》、《江姐》、《如果·爱》,等
外国
《雨中曲》、《红磨坊》《
黑暗中的舞者》,《歌剧魅影》,《芝加哥》,《发胶明星梦》,《歌舞青春》,《音乐之声》,《幻想曲》,《魔法奇缘》,《
公主与青蛙》《
爱乐之城》等
新时代作品
《天台爱情》(又名:《天台》)是周杰伦继《
不能说的秘密》后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
刘畊宏担任监制,周杰伦、
李心艾、
王学圻、
曾志伟、
徐帆等领衔主演。周杰伦为电影操刀创作了10余首音乐,并参与武打动作设计,亲自担任
剪辑师。达到国内电影和原声带制作一流水平,该片投资超过两亿
新台币,融合喜剧、爱情、歌舞、动作、特效等多种元素,具有浪漫情怀和古典韵味,是周杰伦钟爱的“
中国风”,此片被称作“前所未见的电影类型”。
本片素材类型难以限定,只能说是
周杰伦又为华语电影开创和提升了一种电影‘’歌武片‘’,周杰伦本片也是为华语‘’歌舞片‘’正名。2013年5月27日《
天台爱情》举行发布会。已受到国际认可,获选为本届
纽约电影节闭幕影片。将于2013年7月11日全
亚洲同步上映,同时亦登陆北美大银幕,势在掀起一轮狂热的暑期
福特嘉年华。
歌舞片的素材在华语电影史上可以说并不多见,而在新世纪的中国商业片中更是被人遗忘,而亚洲巨星,中国著名流行歌手周杰伦操刀指导,在2013年7月11日上映的《天台爱情》(原名:《天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歌舞片‘’,这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亚洲新世纪为数不多的大型商业’歌舞片。这部电影融合了多种素材,只能说是“前所未见的电影类型”,但以较多的歌舞类型为主。
只能说
周杰伦在中国电影领域是继
陈可辛的《
如果·爱》后又大幅提升了‘’歌舞片‘’类型,这部电影是周杰伦继《
不能说的秘密》后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不能说的秘密》是周杰伦作为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在亚洲地区获得年度票房第九和最具口碑的前提下,我们更是发现周杰伦的导演才华,而此片从主创人员和幕后人员以及整个电影和电影原声带制作水平都是
亚洲一流的,希望此片也能够票房大卖,赚足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