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是对
北宋著名
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作品的编年校注,由
朱东润先生在
夏敬观先生的《梅宛陵集校》稿本基础上完成。
梅尧臣被誉为
宋诗的开山鼻祖,其诗风被
欧阳修评为“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完巧”。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出生于
宣城市(今安徽省宣城市)。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出生地被称为宛陵先生。早年科举失利,后来通过恩荫成为
河南省主簿。五十岁时,他在
皇祐三年(1051年)得到
赵祯的召见,被授予同进士出身,担任
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梅尧臣成为了国子监直讲,并逐步升任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也被尊称为“
梅尧臣”。他还参与了《
新唐书》的编纂工作,并为《孙子兵法》撰写注释,其注解被认为是孙子十家著作之一。梅尧臣的作品集《宛陵先生集》共60卷,现存版本包括《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他的诗词作品虽不多,但仍有两首流传至今。
梅尧臣的诗歌以其朴实自然的语言和清新独特的意境而闻名。他擅长用简单的词汇描绘出深刻的新鲜景象,如《鲁山山行》中对深秋山间景色的细腻刻画。同时,他的诗句中也不乏雄奇、怪诞的表现手法,如《黄河》和《梦登河汉》等作品展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尽管如此,
梅尧臣的诗歌也有受到
韩愈、
孟郊影响较大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作品中偶尔会出现议论过多、散文化的倾向,且语言可能显得过于质朴古板,缺乏文采。然而,这些特点都被视为是为了纠正华丽却空洞的诗风而付出的代价。梅尧臣对宋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
刘克庄誉为
宋诗的“开山祖师”,龚啸则称赞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