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蒸
中国教育家
李蒸(1895—1975)字云亭,唐山市古冶区王庄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早年留美,主修乡村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任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代表来北平市参加和谈,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自30年代起先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院长十余年。抗战胜利后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副书记长、中央常务干事兼北平支团筹备处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人物生平
卢沟桥事变前
20岁时李蒸考入享有公费待遇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3年暑假后,李蒸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修乡村教育。次年取得硕士学位。192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回国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任教。后担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等职。他把工作与在美主修的课程紧密结合,推广民众教育,编写系统教材,对我国早期推广民众教育工作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1932年,他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更是举步维艰,他上任后不久教育部便以让师大整顿为藉口,责令师大“停止招生”,改变制度予以取消。为了争取师生的生存,李蒸先生当即致电教育部并另具呈文,竭尽全力,奔走呼吁,终使停办师大的提案未能通过。在短短几年内,他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北师大办成了闻名全国的一流学府,有力地驳斥了取消师范院校的谬论,其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卢沟桥事变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师范大学与北平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迁至西安市,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李蒸先生提任该校三常委之一。次年,他率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师生迁至西城固。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该校师范学院院长,1939年8月,西北联大又奉命改组,师范学院独立,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李蒸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1940年4月,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迁往兰州市。为了把学校的损失和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李蒸先生与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反覆磋商搬迁计划,并两次翻山越岭到兰州勘察校址,西北师范学院迁到兰州后,困难重重,条件艰苦。李蒸先生带领师生白手起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步骤地建设校舍,花费了大量心血,终于使学习和生活条件不断完善。为在甘肃省建立高等师范院校遵守了基础。
社会任职
1949年后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兼文教组副组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团结委员等职。
主要成就
李蒸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在大西北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始终抱著乐观豁达的态度竭尽全力地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学有所成。他不仅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习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献身教育、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操,在他的培养下,出现了一大批教育界的栋梁,他们遍布国内外。受李蒸先生的影响,他们无私奉献、精心育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注:李蒸校长的墨书来源于李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历史学家黄现璠译著《元代农民之生活》一书。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卢沟桥事变前
卢沟桥事变后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