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埠镇
山东省临沂市辖镇
白沙埠镇是位于临沂市城北的一个城郊生态型特色小城镇,面积71.63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2017年人口为77236人。该镇以疗养服务及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基础良好,有各类企业335家,形成了水表、纺织、生化、塑料等4大支柱产业。农业较为发达,有经济作物2万余亩,已建成高标准农业示范园10多个,孝河藕、羲之米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镇内有朱七公路和董泗公路等交通干道,沂河、孝河、柳青河等河流流经辖区。鲁南快速铁路临沂北站位于镇内,距市政府约10公里。白沙埠镇历史悠久,西汉时期为临沂县治所,后废;1981年更名为白沙埠公社,1984年改为白沙埠镇。截至2019年末,该镇户籍人口为79290人,辖11个社区、22个行政村。2019年,白沙埠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25.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95亿元。
历史沿革
白沙埠,历史悠久。春秋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建中邱邑(邑址今诸葛城村),西汉临沂市治所,后废。清末属俄庄乡。民国时期属临沂县第四区。1948年10月建茶山区。1958年建卫星公社,1959年更名为茶山公社,1981年更名为白沙埠公社,1984年设镇。1996年,面积70.3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辖白沙埠、溪沂庄、柏家庄、建设村、余粮村、小安子、崖头、大安子、郝沂宅子、玉平村、新河村、蒿家村、红旗新村、凤仪官庄、刘家湖、西船流、前船流、船流街、苗家庄、大墩、大孙家庄、后城西、中安静、钓鱼台、后隅、诸葛城、乔家湖、朱潘、东孝友、西孝友、邵家双湖、西安静、东安静、吴家屯、马合庄、玩花楼、毛家村、北孟家庄、贾家村、东朱阜、西朱阜、义和官庄、北小姜村、南大姜村、尤新村、李家村、卧茨、十字路、后石梁头、前石梁头50个行政村。2002年,白沙埠镇辖50个行政村,15748户、57109人,面积70.26平方千米,镇区人口4592人。
2005年8月4日,兰山区政府《关于同意白沙埠镇调整部分行政村规模的批复》(临兰政发[2005]40号):同意白沙埠将原有的50个行政合并为36个。调整方案为:1、南大姜村、北大姜村合并为姜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南大姜村。2、十字路、白沙埠合并为白沙埠村,办公地点设在原白沙埠。3、后石梁头、前石梁头合并为石梁头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前石梁头。4、余粮村、建设村合并为向阳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建设村。5、红旗新村、篙家庄合并为新篙庄村,办公地点设在原篙家庄村。6、李家村、尤新村合并为尤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尤新村。7、北孟家庄、毛家村、马合庄、玩花楼合并为合兴园,办公地点设在原毛家村。8、后隅、后城西合并为后城西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后城西。9、大安子、小安子合并为小安子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小安子。10、郝沂宅子、玉平村合并为玉平村,办公地点主设在原玉平村。11、前船流、西船流、船流街合并为船流村,办公地点设在原船流街。其他未调整的行政村规模保持不变。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减低,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孝河、柳青河分别流经南部和西部。朱七公路纵贯南北,白石路、董泗公路横穿东西。是东晋以“孝”著称的王祥的故里。土壤有黏土壤土松软土,主产水稻、小麦、花卉、花生、黄金桃等。全镇辖50个行政村,共有16047户,总人口58991人,村平均人口1180人;农业人口57367人,非农业人口1624人;人口出生率8.49‰,人口自然增长率2.77‰,计划生育率100%。
政治
2006年,镇直机关设党政办、经贸办、综治信访办、计生办、村镇建设办、农业办、社会事务办、文教卫生办、组织办、宣传统战办、民政办、武装部、纪委监察、农村财务记帐中心、财政所、司法所、统计站、科协、妇联、工会、团委、老龄办、农技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兽医站、文化站、计生服务站、劳动人事工作办等,共有工作人员72人。
经济
2006年,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树立“工业兴则镇兴”的意识,确立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制定“东居、西工、南城、北农”四大发展规划。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利税9600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地方性财政收入1488万元,同比增长69.28%;实现人均纯收入4100元,同比增长16%。荣获“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临沂市先进基层党校”、“兰山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平安兰山建设平安镇”等荣誉称号。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6年,全镇人均收入4100元,比上年增长20%。居民储蓄金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百户拥有电视机由98台增加到100台,百户拥有摩托车由上年的92辆增加到101辆。
农业
始终把农业放在基础位置来抓,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城郊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做文章,通过大力推广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强化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地位,使农业经济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6年,全镇新增蔬菜面积300亩,新增果园500亩,新增绿化苗木200亩,新增丰产林700亩,培植黄桃种植专业村9个、花卉苗木专业村2个、养殖专业村4个、农产品加工专业村5个、蔬菜专业村6个,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比上年增长20%。
工业
以“工业强镇、引资活镇”为指针,坚持以招商引资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经济带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立足水表产业,不断加快产业的科技提升,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税7983万元,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1.5亿元,利税5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3%和72%。全镇协议利用外资2.9亿元,引入到位资金1.6亿元,成功引进招商项目27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落地项目11个。
社会
文化事业
全镇共有中心中学1处,中心小学1处,中心联小7处,教职工409人,在校中小学生6417人,教育普及率100%。全镇中小学强化软硬件建设,镇中心中学、镇中心小学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全年共输送高中生400名,中等专业学校、职专生300名。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对全镇校舍进行提升改造,中心小学、崖头联小、尤村联小等5处学校改造工程交付使用,全面实现了校舍楼房化的目标。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民间群众文化丰富多彩。镇建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民间有业余剧团、艺术队,群众娱乐自助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增初装用户2400余家,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以上。各村还充分利用远程设备、人口学校等进行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群众的素质,在全镇构建起良好的文化、宣传和教育平台。
全镇有2处综合性医院。其中,镇卫生院有医务技术人员28名,病房20间,床位40张;凯旋医院有技术人员152名,床位120张,具备了县级医院的水平。2006年医院门诊量达到6万人次,住院治疗6700人次,营业额1100万元。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新风尚逐步树立,违法生育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镇计生办不断加强对计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了由行政干预型向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型的转变。2006年,全镇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8.49‰,人口自然增长率2.77‰。
综合治理
全镇以创建“平安白沙埠”作为工作的支撑点,以创建“文明白沙埠”作为工作的提升点,以创建“和谐白沙埠”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和完善“民情日”制度和“领导公开预约接访制度”,成立和加强民事纠纷司法调解机构,强化财务公开,创新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全镇始终抓住“六个一票否决”不放松,上下紧绷“不闯禁区、不捅漏子”这根弦,各类信访案件明显减少。同时,从人防、技防同步发展出发,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村都成立5~10人的站岗巡逻队伍,23个村和8个镇直部门安装上数字监控系统,50个村全部安装电子巡更系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大防范格局。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化。全镇通过“文明一条街”、“美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平安进万家”等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全镇有8个单位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0个村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居”,1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居”,2个村被评为市级“平安家庭示范点”;全镇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800多户,“美在农家”2200户。
旅游
孝友村
位于白沙埠镇中部的孝友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的故里。因其地处于管子湖、涝子湖之间,原名王家双湖,明万历年间为纪念王祥、王览兄弟,易名孝友村。
王祥,字休徵,东汉末年琅临沂人。晋人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王祥在严冬季节卧冰求鲤奉母的故事。《晋书·王祥传》亦记其“风雨守”、“黄雀入幕”等孝行。元代郭居敬将王祥列为“中华二十四孝”之一。其异母弟王览以友于兄弟闻名,官至太中大夫。王览之孙王导,为东晋开国功臣;其曾孙王羲之,系蜚声海内外的“书圣”。
王祥以“孝”著称。有三个故事是赞扬他的孝行的。其一是卧冰求鲤,据说王祥生母薛氏早逝,父亲王融继娶朱氏为妻。朱氏心地偏狭忌刻,虐待王祥,王祥却一直对父母非常孝敬。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王祥继母生病,想吃鲜鱼。时天寒地冻,捕鱼困难。王祥来到河上,解衣,欲卧冰求鲤,冰忽自解,有双鲤跃出;其二是黄雀入幕,是说王祥继母想吃黄雀肉,让王祥去捉黄雀,捉多日不得,继母严笞王祥,受王祥孝行感动,突然黄雀数十只飞入室帐,让王祥捉来做食供母;其三是风雨守柰,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说:王祥家有一柰树,结子殊好,后母朱氏让王祥看守,风吹柰落,朱氏就鞭打王祥。此后,每当风雨来临,王祥就抱树痛哭,而风雨很快停歇。这三个故事,是对王祥孝行的高度赞扬。?
由于行孝,王祥被选官任职,历仕汉、魏、晋朝三朝,晋代魏后,拜太保,进封为公爵。晚年辞官,司马炎诏以睢陵公就第,并赐安车驷马,府第1区,舍人6人,官骑20人,可谓恩崇有加,权位至为炽盛。但他临终前,却要求子孙:死后不要铺张,不要用珍贵器物陪葬,墓穴不用石砌,不起坟垄,不作前堂,不布几筵,亲属不要送葬。在汉、魏、西晋时期,厚葬之风盛行,王祥能不为世俗所染,实行薄葬,应当说是比较开明的。?
孝感河
孝友村前有一小河,自东向西流过,称为王祥河或孝感河,习称“孝河”。民国《临沂县志》记载,其发源于茶山南世俗桃花岭,东南经孝友村,至诸葛城村入于沂。寒冬季节,小河上下冰封如玉,称为“孝河凝冰”,列“琅琊八景”之一。明人有“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楼层映月寒”诗句予以赞美。偏西有一处河床,泉水上涌,水面从不结冰,据说,这里就是当年王祥卧冰求鲤的地方。南岸原有石碑,上题“晋王祥卧冰处”。北岸原有孝友祠,正殿三间,端庄古雅。殿内供有王祥、王览和王羲之塑像,院内古槐参天,别有幽趣。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曾对王祥故里进行过初步开发。在原址上恢复了孝友祠,并对王氏宗祠进行了规划,在河边开辟了孝园,修建了孝河广场。
孝河水清澈甜润,河底为黑紫淤泥,盛产白莲藕、红莲藕、茭白、菱角米、鱼虾等,尤以白莲藕最为出名。它与沙沟芋头、塘崖大米并称临沂市的三大土特产,素有“沙沟芋头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满口”的美誉。孝河藕肥、细、脆、嫩,与其它藕相比,节短肥大,表皮润滑有光泽,脆甜适口,细嫩无渣,生食或熟食皆宜。既可炒炸蒸煮,又可凉拌冷调,花样繁多,味道各异,能上菜谱的就有60余种,非一般河藕、塘藕所能比拟。其叶、莲子若做成“荷叶粥”“莲子羹”,更是滋补佳品、美味佳肴。另外,孝河白莲藕还可入药,能收涩止血,凉血化淤。
诸葛城村
位于白沙埠镇东北部的诸葛城村,存有中邱城遗址,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临沂河周长4.5公里,今只存残碑及银杏树一株等物。《沂州府志古迹》称:“诸葛城,亦名中邱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后汉志》琅琊临沂县有中邱亭,即此。”这说明诸葛城最早称为中邱城。中邱城于公元前716年由鲁国建筑,这从《左传·隐公七年》“夏,城中邱”的记载中可以证明。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临沂县治。对此,《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书都有明确记载。隋大业初年(605年),临沂、开阳、即邱3县合并为临沂县,治于开阳(今临沂城),临沂故城曾因“诸葛亮来居于此,亦名为诸葛城。”遗址系高出地表2至3米的平台,周长约4.5公里。东西两面存有护城河遗址,东南角存有一段城墙,上有明显的夯土层及棒洞。遗址中采集到东周时期的鬲、豆残片及汉代砖、瓦等碎片,并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立鸿福寺碑,上书“沂郡东北中邱城东有鸿福寺院,创建于唐……”等语。
武侯祠
诸葛城旧有“武侯祠”,碑文记载诸葛家族来此“避兵”等事,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历代文人墨客将诸葛城当作诸葛故里,留下诸多诗文。明代大臣陈玉《诸葛武侯祠》诗云:“鹿走人间汉鼎移,南阳郡山色草庐低。卧龙不起扶江表,瞒贼长驱到陇西县渭河古川春雨滑,丈原垒高阵云迷。年来独有祠前柏,岁照笼葱越鸟啼。”明万历进士周京《诸葛城》诗云:“三分筹算已茫茫,鱼腹千秋战垒黄。马上欲寻卧龙处,空城斜日下牛羊。”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政治
经济
农业
工业
社会
文化事业
计划生育
综合治理
精神文明建设
旅游
孝友村
孝感河
诸葛城村
武侯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