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天神龙(学名:Mahakala)是种原始
驰龙科恐龙,唯一的化石发现于蒙古
南戈壁省的德加多克塔(Djadochta Formation),年代为上
白垩纪的坎潘阶,约8,000万年前。大黑天神龙是种小型驰龙科恐龙,身长接近70厘米,并具有早期
伤齿龙科与
初鸟类的特征。尽管大黑天神龙很晚期才出现,它们却是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大黑天神龙与其他原始
恐爪龙下目的体型小,显示鸟类在发展出飞行能力以前的体型很小。大黑天神龙的属名衍化自梵语,是以
藏传佛教八大护法之一的大黑天为名,种名则是以发现地
南戈壁省(Ömnögovi Province)为名。
大黑天神龙的化石(编号IGM 100/1033)是一个部份骨骸,包含
颅骨、脊椎、四肢骨头、以及部分的骨盆与胸带。虽然这个标本非常小,与
始祖鸟、
尾羽龙属、
寐龙属大小接近,却是接近成年的个体。大黑天神龙与其他
近鸟类(
驰龙科、
伤齿龙科、鸟类)的差别在于,尺骨、股骨、髂骨、以及尾椎的细部特征。大黑天神龙的中间骨并非扁长,此特征与始祖鸟与更衍化的驰龙科相同,但与原始伤齿龙科与某些驰龙科不同,显示非扁长的中间蹠骨是种原始特征。大黑天神龙具有典型的驰龙类第二趾爪。
在2007年,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与其同事的一份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命名并叙述了大黑天神龙,并将之列为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这个发现,加上其他被归类于原始
近鸟类的
兽脚类恐龙体型很小,显示早期的近鸟类普遍为体型小的动物,并非鸟类的独有衍征;而且早于发展出飞行能力前,鸟类已是小型动物。
伤齿龙科与
驰龙科在演化过程中,体型逐渐变大,而且不同的支系具有不同的体型大小。大黑天神龙也具有原始伤齿龙科与鸟类的特征,更衍化的驰龙科后来失去这些原始特征。
德加多克塔组过去曾是半干旱的气候,地表布满沙丘与
冲积层。这片半干旱的大草原上有
间歇河流经,有季节性的雨季,偶尔有沙尘暴。该地发现的其他动物包含:陆生乌龟、鳄鱼、蜥蜴、
哺乳纲、以及多种的恐龙,水生动物则是现已灭绝的鱼类。这个地区的动物群的体型为小到中型。该地所发现的其他恐龙,包含:
驰龙科的伶盗龙、
伤齿龙科的
拜伦龙与
蜥鸟龙属、
偷蛋龙属科的
葬火龙、
可汗龙与偷蛋龙、
阿瓦拉慈龙科的
单爪龙属与
鸟面龙、
角龙属下目的
原角龙、
甲龙科的
绘龙。如同其他的驰龙科,大黑天神龙应该是种小型、活跃的肉食性掠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