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世德,1932年12月生。临汾市人,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市。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1955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为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为主。
个人经历
1932年12月,刘世德出生于北京。
1951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随清华大学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同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88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世德的主要研究范围是:中原地区代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小说作家、作品,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世德即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有研究。在学术界提出了创立中国古代小说版本学的构想。就该学科的性质和范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多次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讲话强调创建中国古代小说版本学的重要性。另从事曹雪芹祖籍和《全本昆曲《红楼梦》》版本的研究。
学术论文
截至2006年8月,刘世德已发表“屈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略谈《碾玉观音》的人物描写”“《封神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描写”““鬼狐史”,“磊块愁”──《耳中人》谈之一”“从元淮的五首诗谈杂剧的几个问题”“《窦娥冤》的创作年代”“谈孔尚任罢官问题”“杨潮观生卒年考辨”“在生活的波澜中刻划人物――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札记”“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吴敬梓的父亲是谁?”“谈《三分事略》:它和《三国志平话》的异同和先后》”“质变:从‘旧红学’到‘新红学’“谈《水浒传》刘兴我刊本”"伯敬批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和版本问题》等论文200余篇。
人才培养
治学观点
刘世德认为,学术研究应当提倡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在做法上,则以微观研究为先。从原则上,他主张先进行局部的考察,再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先产生个别的结论,再归结为普遍的结论。他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研究方法,反对热衷于侈谈宏观研究的空疏学风。
讲授课程
刘世德主要开设“中国古代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中国小说史研究”“明清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指导学生
刘世德自1978年开始指导研究生,其中还指导过多名中国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如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家石昌渝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2023年10月30日,山西师范大学“清芬书室”正式对外开放。“清芬书室”是刘世德捐赠成立的图书资料室。刘世德向山西师范大学捐赠图书5205册、期刊3325册、光盘32盒,以及手稿,个人收藏的22部152册集部小说类古籍。其捐赠的图书针对性强、学术价值高,对于扩充学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方便师生研习具有积极意义。
人物评价
“刘世德一生治古代小说研究,在学术界影响甚大,成果甚丰,尤其红学研究,更是一直处于学界领先水平,他始终以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及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蜚声海内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夏薇评)
“刘世德率先垂范,在中国古代小说版本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名师荟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治学观点
讲授课程
指导学生
荣誉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