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宴,是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和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他于1937年3月出生于四川遂宁,是一位
汉族学者。1956年,他考入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后,他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负责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以及进行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他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他进入
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他系统地开展对
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李知宴的职务和职称包括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考入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
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系统地开展对
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职务和职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从1972年以来在中国、
日本、美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陶瓷文章200余篇。要研究鉴赏范围:陶瓷考古,陶瓷器艺术鉴赏,陶瓷真伪鉴定。
此次鉴宝大会虽然是11点才开始,但很多心急如焚的藏家8点半就来到现场排号。而87岁的李大爷也带着他的5件宝贝早早来到现场排队。李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是个收藏迷,从80年代就开始搞收藏,如今家里的藏品少说也有两三百件。为参加鉴宝大会,自己还叫上老伴、儿子及儿媳一起为宝贝们“护驾”。
蓝色的
藤本牡丹,白色的釉面,半径约15厘米,外形十分简单……坐在专家李知宴的对面,李大爷随意地将大盘放到了桌上,“李老师,你帮我看哈呢!”“从釉面上看,釉面细腻白透。蓝色缠枝牡丹工艺精致,这属明代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经过反复仔细查看后,李知宴鉴定后认为,这件蓝底白花瓷盘当属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市场价值在一百多万元左右。
“大爷,你们家发财了。这个要值一百多万。”李知宴说道。“一百多万,那大爷,你买成好多钱呢?”听到100万的天价,不少围观的记者急切地问道。而收藏者李大爷对这100万却显得非常冷静。他说,“这是我2009年花250元在成都买的。这有啥子嘛。这才一百多万,并不好稀奇,我家里面上百万的东西还很多。”李老说,自己是喜欢收藏,对于藏品的价值看得不是太重,“我又不想靠它们发大财。”
5月初的
成都市,
热浪袭人,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从这里席卷全国。
王志纲工作室首个书院——望蜀书院落户成都,落成当日,来自民间的20余件国宝珍品首次登上这一极具时代意义的文化平台,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路藏友的追逐。
雍正抱月瓶、
乾隆珐琅彩手执壶、
东汉冠冕、
天宝皇冠……这些曾经多次在本栏目出现的国宝级珍品,集中在望蜀书院中展出。小桥流水、竹影婆娑、青砖黛瓦、回廊信步的书院,映衬着瑰美千古的国宝,此刻时空都仿似停止,只回荡着一曲千年文化古韵。
书院主人王志纲主持,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鉴定泰斗李知宴,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杂项鉴定顶尖专家
张淑芬主讲的国宝品鉴会,向来自全国的嘉宾作国宝的全方位展示和深入解读。席间,全国著名项目星河湾企业董事长
黄文仔、中国资深营销策划专家
梁上燕,来自北京、
上海市、
深圳市、
陕西省、
成都市商界、艺术界等各路藏友云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也是第一次与国宝零距离接触。
工艺、材质、艺术风格、历史沉淀……李知宴、张淑芬两位顶尖级鉴定专家从各个方面解读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随着讲解的深入,国宝级藏品的神秘面纱也被层层揭开,它们的巨大文化魅力也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各位。
李知宴: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原CCTV-2《鉴宝》栏目组特邀鉴定专家评委;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