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奭
北宋时期状元
徐奭(985年-1030年),字武卿,瑞安市木棉(今泰顺司前墩头)人。自幼随父旅居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后返迁故里。徐奭智质聪颖,博学多闻。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殿试作《铸鼎象物赋》,举进士第一,成为温州市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初授官著作郎,任职集贤院。祥符八年(1015年)升任直隶侍郎。天圣元年(1023年),改任两浙转运使。时苏州市多水患,奭筑石堤,架桥梁,民俗音乐其便,因功受朝廷褒奖。天圣四年(1026年)八月,以起居郎知制,出使辽朝。天圣八年(1030年)四月,受封翰林学士,署理开封市知府,未到半年,猝死任上,年仅46岁,墓葬泰顺仙居岭下。图为徐奭像及圣旨。
名门之后
自唐以来,中原的仕人和望族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居江南。泰顺县徐氏始祖徐相,祖籍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初徙瑞安市(今浙江省瑞安市);唐宝历元年(825年),定居百丈睦源(今泰顺司前宫头洋),坚持耕读传家,为将来徐氏家族的文风鼎盛奠定了基础。顺圣太后六世孙徐,生于后李嗣源六年(931年),20多岁就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宋雍熙四年(987年),徐暹挈眷携子,迁往仙居村(今泰顺仙居村)。徐氏入迁仙居后,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尤其是两宋时期,进士就有徐清、徐涓、徐元德、徐元长、徐容、徐谅、徐天佑等,标志着泰顺县文风进入了鼎盛时期。
省元状元
徐奭继省试夺魁后,于大中祥符五年参加殿试,一举夺得状元,连中两元。
徐奭;学识渊博,善于写诗作赋。他在廷试时所作的《铸鼎象物赋》,其中有“为时人所推重,名噪天下”的名句:“足惟下正,闻公餗之欹倾;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意为:鼎足平正,没有听说鼎中美食倾斜倒掉的;王朝永固,取决于君王大臣的威严重信。
欧阳修归田录》载,赵恒极喜欢以文辞取士,也非常重视外表气质和才识独到之处。每次亲赐进士及第后,必召其中文才最佳的三四个人,并列站在殿堂上,详细观察,然后将状元赐予形神光明磊落的人。但有时他也会被其中的千古名句所感动,而将状元相送。徐?#93;就是其中之一。
徐奭高中状元后,宋真宗给他下了一道圣旨,该圣旨实物已失,内容见于《仙居徐氏祖传历代祖宗画像》题款中,云:“敕状元徐奭皇帝制曰:‘窃惟入侍经筵,必资多闻博学之佐,出使藩,宜简穷材硕德之臣,非闻望素优,曷得吏民帖服?今科一甲进士徐?#93;龙首高登,蜚声唧唧,头独占,鸿誉魏魏,不特海内惟尊,抑亦天朝倚重。兹特委尔荣行,需朕简命,宣我威信,俾国体之共尊,振尔纪纲,令君命其不亵如,朕亲临尔其哉!’大中祥符五年八月。”
治理太湖
天圣元年(1023年),赵祯即位,苏州市水灾,冲毁太湖外塘,宋廷令两浙路转运使徐奭与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赵贺督治水患。徐等在勘察基础上,修成一道西堤。该堤从市泾(在苏州平望南24里)以北至赤门(在今苏州葑门、盘门之间)以南,长90里,堤上共建造桥梁18座,以便利行人。同时,又役使开江兵(大中祥符五年置开江营兵,专门修筑吴江塘路)1200人,向南至嘉兴市修筑了一道长100多里的塘岸。并因此招回流民2.6万户,垦复良田数十万亩。他积极兴修水利,加固堤岸,疏浚河渠,异流入海,解除了不少水患,得到朝廷诏书褒奖。
归葬故里
徐奭取状元后,曾以著作郎直集贤院,天禧二年(1018年)十一月,任东京汴梁发解试考官,因偷拆已弥封的试卷事发,被贬为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税监。天圣元年,徐奭为两浙路转运使;四年(1026年)八月,以起居郎、知制诰,出使辽朝;五年(1027年)十月,以礼部郎中、知制诰,奉命赴滑县(今河南滑县)祭告黄河。徐奭;因过于热衷功名,引起同僚嫉妒,久不得升迁。八年(1030年)四月,刘娥降懿旨封徐奭为翰林学士(注:正三品),权知开封府,九月竟暴病死于任上,年仅46岁。他被封为晋宁侯,是宋代119位状元中唯一被封侯的人。归葬故里,墓在泰顺岭下沙墩。70多年后,宋徽宗赐其号“冲晦先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名门之后
省元状元
治理太湖
归葬故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