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卸甲》,著名的古代琵琶大套武曲,全曲共分十六段。该曲和《
十面埋伏》同样都是取材于
楚汉战争的
垓下之战。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的主角是
刘邦,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
项羽。此
琵琶乐曲沉闷悲壮。
作品简介
《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这个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全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二)开帐(三)点将一(四)整队(五)点将二(六)出阵一(七)出阵二(八)接战(九)
垓下之战酣战(十)楚歌(十一)别姬(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十四)追兵(十五)逐骑(十六)众军归里。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
鉴赏评价
民俗音乐中,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像
琵琶这样富于
戏剧性,它的音色,韵味,都有着戏剧的情节性和内在的
张力,像
古琴、
古筝、洞萧,都更注于一种抽象情绪的铺张和延续,而在琵琶这里,描述情节的细致入微,刻画人物的张扬尽致,都是其它民乐乐器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琵琶乐曲中,出现大量的、风格迥异的叙事性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霸王卸甲》是其中的一首。它是一首琵琶传统武套乐曲,和另一琵琶传统武套曲《
十面埋伏》的内容完全是一样的,都是以为期五年的
楚汉战争中的
垓下之战为题材。但是两首曲目描写的角度不同。《十面埋伏》是站到
刘邦一边,着重写刘邦
汉军勇武的雄姿,决战的胜利的以及凯旋的英雄气概,而《霸王卸甲》则是站在
项羽一边,着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战失利,一蹶不振而至别姬自刎的英雄悲剧,对这位名躁一时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同情和赞扬。传说
虞姬在项羽听到楚歌声而自为诗后和曰:“汉失已落地,四面
楚声中,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苏轼也曾做诗:“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
郑君。”
京剧《
霸王别姬》名闻中外,琵琶曲《霸王卸甲》则给人带来更深刻的感受。
曲体结构
第一部分描写战争的准备,具有一定的战争气氛。“营鼓”是全曲的引子。一开始,
琵琶在低音区奏出的隆隆战鼓声低沉悲壮,断断续续的角色是预示着这场战争是个悲剧性的结局。从“帐”到“出阵”是一个一气呵成的整体,它描写了战斗前的一系列准备。从“排阵”开始,音乐逐渐趋向紧张,再加上“出阵”对原曲调进行了压缩,使得紧张的气氛加据,直接导向战斗的到来。
第二部分是激烈的战斗。包括“接战”、“
垓下之战酣战”。它和《
十面埋伏》一样,描绘了垓下之战的气势,和战斗的具体情景。这是全曲最激烈的地方,也是高潮的所在。但是,它却不是全曲的重点,从
项羽的角度来说,垓下之战很快以失败告终。这点在乐曲开始已有暗示。而失败之后他们的心情,才是这首乐曲所真正要表现的重点。
第三部分描写项羽失败及
湘军还乡的悲壮心情。这里又以“楚歌”、“别姬”为中心。在“
楚歌”中
琵琶用长轮的手法奏出凄凉悲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的曲调,和前面的战斗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接着“别姬”则以急促的歌唱性的音乐和用推音奏出的滑音法,和“楚歌”相呼应。深刻地表现了楚霸王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在四面楚歌中那悲愤欲绝,从而诀别
虞姬,意欲自刎的哀怨心情。在“追兵”等几段中,乐曲使用了“
垓下之战酣战”的材料,以不同的弹奏技巧和强烈的节奏,表现了突围和
汉军追逐的紧张气氛,使乐曲再一次出现了一个紧张度,形成第二次高潮,前后形成对比。
最后,则是“鼓角甲声”、“众军归里”两段,这两段是“楚歌”、“别姬”情绪的延续,它所刻画的是
湘军失败后的悲愤心情。曲调委婉,但却并不哀伤,“众军归里”是结尾,具有尾声作用,悲剧的气氛在这里被削减了,像是事已成定局的认定,也像是一种刚从激烈变故带来的麻木中苏醒后初次觉出的凄凉。
创作背景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琵琶独奏曲)这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
曲谱初见于
清代华秋苹1818年辑的《
琵琶谱》。均以我国历史上的
楚汉战争为题材,描绘
刘邦和
项羽在
垓下之战决战的情景。
据
卫仲乐的传谱,前者共有十三段。后者共有十六段。这两首乐曲都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
《
十面埋伏》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了“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而《霸王卸甲》则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由于作者的立意不同,因此两曲的重点段落也不一样。《十面埋伏》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
而《霸王卸甲》对于战斗的描写并没有花更多的笔墨,着重通过“楚歌”和“别姬”两段以表现
项羽与
湘军的心绪。这两首同一题材的琵琶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灿烂的艺术明珠。《
十面埋伏》中
琵琶各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在《霸王卸甲》中用一个简单的音乐素材,经过多种手法变奏处理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艺术特色
这首琵琶曲重点段落是“
楚歌”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
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