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良能
南宋时期诗人
喻良能(1120—?),南宋诗人,出生于义乌市,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
宣和二年(1120年),喻良能出生在义乌高村一户奕世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喻葆光为当朝奉议郎,很有德行。
早年经历
喻良能   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长兄良倚,弟良显、良材、良弼。时父亲“方游乡校”,家业经营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良能读书时家境已中落。母亲有时只好变卖一点嫁妆,支付老师的薪金。
有一天,老师偕同一位友人到良能家里来作客,刚好家中缺钱,又没好菜招待。母亲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拿去卖掉,买回一条鲜鱼来款待。老师知道后深受感动,当着良能兄弟的面对其父亲说:“我不把你的儿子培养成材,决不罢休!”老师的专心尽职促使良能兄弟更加发愤读书,进步很快。良能与兄长良倚一起应试,一起进太学。几经拼搏,终于在绍兴二十七年(1157)同榜中进士。良倚被派往上虞区主簿;良能任广德市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时金兵大举南侵,社会动乱,盗贼蜂起。当时,他主管一县军事,任职镇东副提辖。任内曾三次捕获盗贼,县令给他赏赐,他坚辞不受,说:“家国有难,维护安定是我应尽的本份。”绍兴市三十年(1160),喻良能调任鄱阳县(今江西波阳)县丞,主管文书、刑狱与粮食,辅佐县令办事。鄱阳濒鄱阳湖。上任伊始,他接连三月奔波在荒野山村,走访当地土著百姓,为国家催科征粮,替百姓调解纠纷。在任三年,他除恶扬善,使多起重大刑狱案件严明于法纪,名声大振。
步入官场
隆兴元年(1163),喻良能   调任福州教授,后进国子监任主薄转博士,研阅诸经讲义,考证史志,着手编《忠义传》。
乾道三年(1167),喻良能升越州(今绍兴)通判。乾道七年(1171),喻良能向孝宗皇帝进呈《忠义传》,人物起战国王蜀,终五代十国孙晟,入传190人,共20卷。请予“颁之武学,授之将帅”。受到孝宗赞赏,并对周围的侍臣说“喻良能质实平正”,把他的名字写在屏上,将他提升为兵部郎中,兼太常丞。
乾道九年(1173),喻良能出任容州知州。容州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邻广东省。喻良能到任数月,大行教化,人叨化育,民得安康,风俗丕变。朝廷以其政绩显著,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淳熙二年(1175),容州任满,授朝请大夫,改知处州。不久挂职奉祠。淳熙九年(1182)五月,喻良能母亲去世,他与弟爱新觉罗·良弼从广东扶母柩千里迢迢返回义乌市。他一生孝事母亲,长年带在身边奉养。服满,回京任国子博士、工部郎官
四君子擅长作诗,以喻良能的诗作最为丰富。所著《香山集》34卷,其中20卷是诗集。喻良能羡慕陶渊明,他在《陶》一诗中流露出“虽非渊明俦,颇亦慕幽逸”的心迹。他说自己并不醉心于功名,所以有“偶然得一第,遂窃升斗秩”的诗句。但是,他不赞成辞官避世的消极做法,面对官场群小的忌贤妒能,他十分鄙视,视之为自然虫灾。他也不愿为一己私念而放弃王事。何恪在《送喻叔奇丞鄱阳序》中说,良能“得丞鄱阳三年之久而始上,视群蜚刺天,则公为回翔甚矣。然守边侍御王公于今,号为有道之士。士皆为其知,而侍御之所以知公者,甚悉公未尝违道而私干也。”因此,当时尽管产生过“番江何时还”的引退想法,但仍能“哦松聊自适”,使自己安于职守。
良能一生忙于政事,但这并不影响其诗才的充分发挥。不少诗作写他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借此表露心迹。
《悲夏》是他初任鄱阳县丞时所作,“悲夏畦,南亩苗来长,东皋草己齐”,写的是农村的萧条,农田的荒芜;“炎天炙背如鸡,渴来不得饮青溪”,表达对赤日炎炎下劳苦耕作的农夫的同情。《陶》中的“未书蓝田考,己奉锦溪檄。荒县饶负,催科费鞭力”,状写他的公务繁忙和不辞辛劳。这些是他初仕“关心簿领间”的真实写照。
他的爱国抱负和忘我忧民的思想,则集中体现在壮年任福州市教授和越州通判时写下的《下言怀》、《治檄舟行五云门》、《题归宗寺》、《次韵木蕴之义乌道中》等诗作中。如“七载江湖饱问津”,“白发有人疑甲子”,抒发辛苦和忘我;“乞得泮宫闽粤去”,“厚禄那能羡故人”写出淡薄名利;“路超关山梁险,隐太阳石镜明”,突出锐意进取;“谁信尘埃倦游客,秋风还许杖黎行”,极写自信人心。
晚年时期
晚年,喻良能诗风更淳,诗心也更是有为而发,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奔走尘埃老未休,惭愧平生马少游”。在他的《秋晓野步》中,对百姓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悲叹更是直言不讳。他说:“野潦净荒陂,惊飙泛枯条;世态徒营营,此心殊了了。”良能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感触,他的好友何恪的话可以为他注脚。何恪说:“香山公名世人也,学志于古而仁,必欲纠其学用,是学益成,名益远,而仕益困,然公安之而恤也。”良能虽终于为仕,但要为百姓做有道之士,路途坎坷,感慨良多。
绍熙元年(1190),喻良能上书告老,朝廷准他还乡。赵惇亲斟御酒为他送行,并给喻良能画功臣像。皇帝题辞:“戎之道,严优并隆,有文有武,噫斯人也,实有掀天护国之功”。并赐赞:“其心甚良,其貌甚庄。持心清简,节持凝霜。助夫兴国,于世有光。”
喻良能衣锦还乡,乡人引为荣耀,刻石立碑,名其里为“郎官里”。喻良能在香山筑室安居,建“亦好园”,内有亦好亭、湖、钓矾等景点。会友吟诗,觞咏自娱,逍遥幽闲,留下许多闲逸诗。他在《菊径》一诗中写道:
小径三秋好,西风百木黄。
但令频泛酒、日日是重阳节
广德为官
喻良能任广德县尉(官名。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他在广德任职时应为1158-1160年。他在广德写的诗达十几首之多,其最具代表的诗,应为《桐》。
广德写诗
喻良能在广德任职期间,写了很多诗,而广德旧志只收录他的《灵山咏怀》:”松竹声中寺,山深人迹稀。石从林背出,云向屋头飞。野鹿寒仍聚,栖禽暮自归。怪来襟袖冷,浓翠湿征衣。“
今从其诗集中查到他在广德写的诗达十几首之多,其最具代表的诗,应为《桐汭》:”东汭波吞岸,西桐水见沙。祠山千古盛,州宅四时嘉。前直三峰峻,旁连大洞讶。黄南藏族自治州清港曲,织女小桥斜。野店篱为户,春山茧作花。乌羊难入馔,青果颇宜茶。绷锦饶新笋,枪旗富嫩芽。灵山古佛地,丹井列仙家。铁冶名犹壮,金牛迹尚。滞留三载久,诗板满烟霞。“这首诗概括地写了广德市的人文地理历史物产东汭、西桐、三峰、大洞、灵山,金牛,“滞留三载久,诗板满烟霞。”说他在广德任职三年,写了很多诗。
他写了东亭湖,《过东亭湖》:”篮舆诘旦过东亭,日出烟销十里平。翠袖舞风叶举,红妆照水藕花生。恨无钓艇浮深碧,赖有吟毫赋晓晴。归对老人夸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
他写了竹山,《晚行竹山道中》:”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他写了誓节渡《誓节马驿读龙溪诗》:”博山区一穗爇沉薰,寄傲胡床笑此身。马队也知非讲肆,聊从开府乞清新。“
他写了冯家洞,《题冯家洞》:”空岩寒气凛兢兢,入户神清思亦澄。似应如非声澒洞,已垂未落石崚嶒。深於豳俗藏冰室,险过周文王避雨陵。刮藓磨崖书淡墨,胜游聊复记吾曾。“
他在广德的三年,是快乐的,我们读他的《偶成》即知:"祠山东省畔古桐西,垂柳阴阴映短扉。谁道官居太萧瑟,香甜软鳜鱼肥。"
他离开广德后还写了《谢监丞子长雪中四绝》其四“令人却忆桐川路,粉垂垂照玉溪市。”他难以忘怀在广德市的时光。还写了《次韵赵景明呈许明府》"卜昼开英集,瑶林映。顾惭梅隐吏,缪接范莱芜。官柳春犹浅,江梅韵亦孤。他年想风味,应有汭川图。"
他在广德任职时应为1158-1160年,当时的知军事姓张名不详,县志未载,张知军离任时,他有《送张使君》诗:"桐川风物最三吴,刺史循良继两都。但见卖刀还买犊,谁知有褒本无襦。来时竹马迎儿辈,去日棠阴绕舍隅。攀断车辕留不止,他年应作祖张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步入官场
晚年时期
广德为官
广德写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