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
2003年翟俊杰执导的电影
《惊涛骇浪》是由翟俊杰执导,柳建伟编剧,宁静、巫刚李幼斌、赵友亮、潘粤明等人主演的主旋律灾难剧情电影,该片以“1998年抗洪救灾”为历史背景,江泽民为影片题写了片名。《惊涛骇浪》于2003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截至2024年7月20日,该片累计获得6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
该片讲述了中国军人在洪灾面前不畏牺牲,勇于奉献,与中国民众同心协力,共同打赢抗洪战争的故事。
《惊涛骇浪》上映后获得很多赞誉。2003年,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故事片一等奖、优秀导演奖等5个奖项;第9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荣获优秀作品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4项荣誉和最佳导演等5项提名;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得到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5项提名;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斩获组委会大奖。次年,该片获得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截至2024年7月20日,该片的豆瓣评分为7.8。
剧情简介
1998年,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等省受灾严重。某集团军江西省、湖南履行完抗洪抢险任务后,转战湖北。集团军军长张子明(李幼斌 饰)与集团军属一团(红军团)二营四连连长张成文(潘粤明 饰,张子明儿子)发生矛盾,张子明批评张成文变更行进路线致行军延误十分钟。而实际情况是张成文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选择了退伍,张子明却认为张成文在抗洪紧急时刻选择退伍是当了逃兵。接到抗洪任务后,一团团长周尚武(巫刚 饰)结束休假,告别了妻子韩梅(宁静 饰),奔赴抗洪前线;亿万富翁林同生(冯恩鹤 饰)的独生子林为群(高天 饰)从军部机关下到红军团四连当兵,来到抗洪一线队伍;孤儿出身的魏老兵(黄海波 饰)驾驶汽车,运载士兵进入灾区。
长江洪水暴涨致龙嘴湾民垸溃堤。林为群和四连代理连长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冲走,一万多人民群众被洪水围困。张子明请来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韩盛元(赵有亮 饰)任荆江抗洪副总指挥、荆江抗洪技术负责人。韩盛元院士向周副省长汇报,长江上游已形成特大洪峰。军区李司令和许政委赶赴灾区,向抗洪部队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指出抗洪已成为全党全军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离开军队,张成文漫步在市区,他在勾画自己的未来。女学生何小茹(伊春德 饰)等人发现江堤附近出现管涌险情,随即向张成文求援。拥有丰富抗洪经验的张成文纵身入水,找到管涌位置,并组织民众封堵管涌,成功防范了一次堤坝坍塌灾难。功成悄然身退的张成文回到家里,遭到了张子明的严厉批评。当听到集团军移师荆江途中遭遇决堤而四连代理连长牺牲的消息后,张成文决意再次入伍。
张成文带着何小茹和大学生抗洪后援团返回军队,张子明允许其归队但将其降为列兵。何小茹将张成文处置管涌险情的消息告诉了张子明。张子明对儿子的英雄行为很欣慰,但认为军令不能朝令夕改,依然维持对张成文的处罚决定。
汽车兵魏老兵开车运载砂石,路过家乡江岸村,见到自己眼盲祖母。祖母用玉米粒计数的方法鼓励魏老兵多拉快跑。
张子明部的任务是担负长江荆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务。长江第四次洪峰来临,湖北省沙市水位超过1954年分洪时的水位。荆江抗洪技术负责人韩盛元院士主张不分洪,数万军民艰苦奋战,使洪峰安全过境林水。张成文在抗洪任务中表现出色,一团党委决定恢复他四连连长职务。
林水段刚刚渡过险情,上游九江大堤决口,周尚武奉命率一团驰援,该部连续奋战五天五夜,协助大部队堵住了大堤决口。长江上游暴雨连绵,致荆江汛情严重。面对第五次特大洪峰的到来,韩盛元提出用水库蓄水的办法错过洪峰。同时要求集团军必须在48小时内把林水段堤坝加高30厘米。张子明提出加高40厘米。在加高林水段堤坝的奋战中,林为群劳累过度致心脏骤停,牺牲在大堤上。林同生夫妇悲痛欲绝,但深明大义的他们却将抚恤金转赠给孤儿。魏老兵在分洪区意外发现管涌险情,他奋力抱起一麻袋玉蜀黍属,纵身跳入江中以身体封堵管涌点。周尚武率张成文等战友将魏老兵的遗体打捞上岸,他们开车返回江岸村时,纷纷摁响汽车喇叭,向魏老兵的祖母致以哀悼。
在抗洪斗争最关键的时刻,江泽民同志亲临大堤视察,慰问抗洪部队,并发表讲话。林同生在电视里看到江主席上了长江大堤,深受感动,毅然穿上儿子的军装来到抗洪前线参加抗洪,在生死牌上庄重地写下了一个老兵的名字。
由韩盛元设计的蓄水湖大坝的最高限制水位时210米,到达这个水位后,韩盛元发布了泄洪的命令。洪水沿着河道向下游宣泄,承压最大的地方是荆沙林水段堤坝。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峰,是否分洪成了关键抉择。尽管已经充分做好分洪的准备工作,但分洪会导致国家和民众遭受数百亿元的损失。特大洪峰到来之前的深夜,张子明接到中央领导同志询问险情并决定是否分洪的电话,张子明坚定地表示:“能守住。”
特大洪峰抵达林水段,大堤出现了决口。危急时刻,张子明果断地指挥一团用载重大卡车堵决口,张成文、周尚武先后飞车冲进决口。军民一起组成人肉大坝,拦在决口处,成功保住了大堤,并最终取得了抗洪战争的胜利。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98年夏,中原地区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全中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全中国参加抗洪的干部群众800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27.4万兵力。在1998年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中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伟大抗洪精神。八一电影制片厂以“98抗洪”史实为素材,以抗洪精神为主旨,筹拍电影《惊涛骇浪》。以艺术形式再现中国人民取得抗洪胜利的伟大壮举。
2001年,编剧柳建伟受邀创作《惊涛骇浪》的剧本。接受任务后,柳建伟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完成了“98抗洪”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搜集工作。此后,他重走当时受灾的地区,采访了很多亲历者。作完准备工作后,柳建伟用了十三四天于同年10月完成了六七万字的剧本初稿。初稿拿到剧本创作委员会讨论后很快就通过了,几乎没有什么改动。《惊涛骇浪》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24个,有领导干部、有将军、有普通士兵、有普通农民,还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很多角色都有原型,有些人物更是多个原型人物的结合体。在《惊涛骇浪》剧本完成后,柳建伟又创作了一部同名小说。
面对《惊涛骇浪》这样一个主旋律题材。导演翟俊杰认为,影片不只要有纪实性,还要呈现出诗意。为此,他作了多方面的筹划,采用时事新闻、电脑特效、灾难、爱情、亲情等元素的混搭,将宏观的抗洪和微观的个人情感巧妙融合。
江泽民亲自为影片题写了片名。
选角和表演
剧组寄望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呈现出电影故事的感人细节,所以在选角上用了很多心思。根据剧情人物的年龄不同,剧组选择了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其中有明星,也有新秀。包括老演员张勇手梁音王润身,中年演员巫刚李幼斌赵有亮丁嘉丽,青年演员宁静、潘粤明黄海波等。剧组所有在册的演员共24名,他们大多数是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
导演翟俊杰认为,在抗洪救灾的危急情境中,人物不可能慢条斯理地说话做事。所以影片拍摄时,他一再强调,演员的表演不要拖,语速要快,去掉没必要的所谓内心活动戏份。
布景和道具
为了展现决堤场面,剧组动用5000名官兵、耗费800万元在荆州习口搭造了长800米、宽20多米的堤坝,并利用水库的泄洪闸制造决口和被淹村落。此外,影片还动用了百余辆汽车和多架飞机等。
细节构思
在表述宏伟的同时,翟俊杰还特别注重影片细节。力求在影片细节上表现出真实和感人。如影片中林为群因过度劳累而牺牲的场面,开始用的是慢镜,然后是48格、72格,使得影片画面中的林为群越跑越慢,疲态尽显,一头栽在水里。然后是一个手臂的特写,有一只小青蛙蹦到林为群的胳膊上,林为群冲着小青蛙微笑了一下而后牺牲了。这样一个细节里既描写了林为群牺牲的瞬间,又给观众留下了一些联想。《惊涛骇浪》中这样的细节设计有很多,以呈现影片故事的感染力。
音效、剪辑、数字特效
在影片话语对白的音效选取上,导演翟俊杰认为能够现场录制的就尽量不用补录。所以电影《惊涛骇浪》是采取同期录音后加立体声呈现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听觉展现,与画面相得益彰,更加逼真地呈现了影片故事。另外,在影片制作时,剧组通过数码科技把看不到的东西呈现出来,如耳朵听不到但心脏能感受到震撼的声音等。
为了展现出洪水决堤、淹没村庄等大场面的银幕震撼力,影片多次使用数字特效。这些高科技和技巧镜头的植入,为数字化后期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影片在剪辑上大量运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了影片的实虚无缝衔接和宏大场景的再现。
拍摄过程
2002年6月6日,《惊涛骇浪》从山西壶口开机拍摄,影片拍摄的外景地大部分是1998年的抗洪前线。剧组先后转战江西南昌、湖北武汉等地,9月24日在湖北荆州杀青,整个拍摄过程共历时111天。
制作花絮
《惊涛骇浪》拍摄过程中,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六、七、八三个月份,平均气温都在38°C左右,地表温度是接近60°C。剧组一天能喝掉70多箱矿泉水,演员们平均一天喝十多瓶水,很多人都喝水喝吐了。剧组百分之八十的人员都中过暑,藿香正气水消耗得很快,整个拍摄过程共用掉了2500多瓶藿香正气水。
影片98%的镜头是实景拍摄。
来自海陆空八个部队的解放军战士参演的有18万人次。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舟桥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步兵旅两支曾经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的部队也参与了影片拍摄。他们再次来到战斗过的地方,负载石头、沙袋等重达一两百斤的实物配合影片制作。当地百姓被这种重塑史诗的精神所感动,纷纷给战士们送水、送瓜,重温了1998年抗洪时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场面。另外,在营造大场面时,剧组还动用了4000名官兵和3000名群众演员共同出演。
影片中所有的演员没有主配角之分,所有在册的24名演员,无论年老和年幼、无论什么危险镜头都没有采用替身。包括在水中堵决口等都没用替身。
潘粤明饰演的张成文和巫刚饰演的周尚武潜入水下抢救黄海波饰演的魏老兵的戏份,在成片中只有几十秒的镜头。但在10月底补拍这个镜头时,巫刚和潘粤明在室外温度10摄氏度左右的情况下,反复跳水几十次,真实拍摄了近六个小时。等拍完这场戏时,潘粤明已经到了意识模糊的状态了。
影片拍摄时,一个战士突然滑倒,把李幼斌拉进水里。李幼斌奋力挣脱这个战士手臂,而后又把后者拉起,避免一次事故。
影片结尾处,巫刚饰演的周尚武团长被直升机绳梯救起。在拍摄时,绳梯突然断裂,巫刚从七八米的高空掉了下来,幸好地上的战士们接住了他。这个镜头共拍了3次。
影片配乐叶小纲为了更好地酝酿把握影片主旋律,他跳入洪水中,以亲身体验来寻找真挚的感情升华篇章。
影片特色
表现手法
《惊涛骇浪》发挥了电影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表现手法上利用视觉元素和符号烘托出强烈的情绪。以水利专家韩盛元独自留守水坝的一场戏为例,镜头以大远景的视角进行拍摄,大堤与韩盛元的身躯形成了大与小的鲜明对比。韩盛元持着红伞在雨中巡视,红色和准备泄洪的大堤营造出一种紧张感。在水位达到极限水位后,泄洪水流从闸下宣泄而出,汇成一股自天而降的激流。画面中狂风大作,水声轰鸣如雷,远远望去,只见韩盛元委顿倒地,手中的红伞飘向空中,如同放飞了一只风筝,向观众飘来。这个画面传递出深刻的意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韩盛元身上的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
影片配乐
影片配乐叶小纲认为,音乐能把影片中人物内心的纵深延展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这种意境是要在画面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来升华。影片描述中国军队抗灾抢险情节时采用了军乐演奏的音乐创作,使得画面更加澎湃激昂,凸显了中国军人抗灾抢险时的大无畏精神和奋不顾身的顽强作风。特别是在大广角大战洪水的镜头时,这种高亢奋进、激励斗志的音乐成为了突出军魂的神圣最强音,大大地为影片增强了感染力。
真实原型
《惊涛骇浪》中的英雄人物群像,是无数抗洪军民的缩影。虽然影片的人物塑造经过明显的艺术加工,但有些人物是有真实原型的,并非凭空捏造。如影片中的林为群,其原型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集团军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一班战士李向群。李向群于1998年随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在公安县南平镇堤段的抗洪战争中,他带病奋战在抗洪一线,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牺牲,年仅20岁。
影片票房
2003年2月23日,《惊涛骇浪》在北京青年宫电影院举行首映式。次日,该片在北京青年宫电影院举行首场看片会。同年2月28日,该片在中国人民大会堂放映,并于3月1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2024年,《惊涛骇浪》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举办电影周,连映42场。截至2024年7月20日,该片累计获得的票房收入为600万元。
获得荣誉
获奖信息来源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专业评价
影片《惊涛骇浪》以长江民垸溃决、长江九江决堤和荆江决战历史最大洪峰等真实事件为结构主干,重点描画了一个集团军在抗洪中的主要经历。作品以人物浮雕群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一段中原地区军民战胜特大自然灾难的雄奇历史。(北京市直机关团工委评)
《惊涛骇浪》在视听冲击力方面有了更多自觉的追求,片中多处运用数字特技制作出激流浊浪冲天、墙倒屋塌人亡、江底抢险堵漏、直升机救人、军车腾飞塞决口等等“抗洪奇观”。将“九八”抗洪壮举搬上银幕,展现了民族力量,塑造了民族灵魂,是响当当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解放军报评)
《惊涛骇浪》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场景惊天动地,故事结构完整,人物精神世界完美高尚,所言所行感人至深,全剧气壮河山,能令“顽廉懦立”,震撼人心。一言以蔽之,它是一曲民族之魂的壮丽凯歌,是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优秀影片。(解放军报评)
《惊涛骇浪》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感人泪下的故事,一部重塑英雄的史诗。(导演翟俊杰评)
《惊涛骇浪》不是一部类型意义上的灾难片,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目睹灾难的恐怖与战胜灾难后的信心的观影体验。(中国青年报评)
参考资料
惊涛骇浪.猫眼电影.2024-07-04
惊涛骇浪.豆瓣电影.2024-07-20
惊涛骇浪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4-07-20
《惊涛骇浪》.央视国际 .2024-07-25
惊涛骇浪.猫眼专业版.2024-07-25
惊涛骇浪 演职人员.时光网.2024-07-20
惊涛骇浪.时光网.2024-07-20
幕后花絮.1905电影网.2024-07-20
伟大抗洪精神永载史册.中国电影报.2024-07-17
《惊涛骇浪》狂卷华表奖.新浪娱乐.2024-07-26
荣誉理事长介绍.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2024-07-26
惊涛骇浪.时光网.2024-07-20
惊涛骇浪.IMDB.2024-07-20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选角和表演
布景和道具
细节构思
音效、剪辑、数字特效
拍摄过程
制作花絮
影片特色
表现手法
影片配乐
真实原型
影片票房
获得荣誉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专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