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焕(1813-1892) 清文士。原名熙,字笠亭,号辑篁。
爱新觉罗·旻宁戊戌秀才,贡生,官
句容市训导。生平笃嗜性理之书,为学以躬行实践为主。学生感化,敦行力学,乡里尊惮之。手辑《我师录》三卷,时时诵览,作为座右铭。著有《水竹轩诗文集》等。
人物经历
出身背景
秦焕,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22年生于世代穷苦的儒生家庭。“曾祖钦,邑诸生,祖淦,国子监生,考廷,邑诸生”,(
顾云臣:《广西按察使秦公神道碑》)、从父光第,字次游,“少有才名”为“禾中七子”之一,工诗词书法,浙江巡抚
汪有龄“爱其才,延入幕”。
家庭状况
妻:杨贞淑,字药生,是一位贤妻良母,又是一位能诗善画的才女,“善写蓝,著《眉影楼诗稿》”(《续山阳县志·人物》)廷楝中年早逝,家境困顿,少年秦焕读书勤苦,颇得光第夫妇赏识,并将其带在身边,随时教诲指点。“年二十一,受知祁文端公,补渚生”,后屡试不中,在家课馆授徒。秦焕青年时,曾遭妻丧子夭的变故,历尽人生坎坷,“功名蹭蹬余才短,儿女艰难汝恨长”。这是秦焕悼亡妻的两句诗,很形象地道出了其入仕前的生活际遇。秦焕年近不惑,方“借用浙闱并补乙卯科中举”(《续纂山阳县志·选举》),
咸丰十年(1860)中
进士,分户部“以
主事用”。
子:长子夭折。幼子谦培,字牧卿,
光绪丙子
举人,后为
淮安市城内著名的大财主之一。仕途概况
秦焕一登仕途,即表现出“干练之才”。初“随大臣
贾桢办理团练”,因“襄办军务”有功,“奉旨赏加
员外郎衔。”
同治5年(1866)被派往
南通市验收漕粮,“事竣,诏俟补主事,后以员外郎即并加四品衔。”9年“办理捐铜局,赏加道衔”,升任“捐纳房豁免处总办”。由于秦焕办事兢兢业业,忠于清廷,1872年
爱新觉罗·载淳结婚,他被抽调“恭办大婚典礼”,事毕,诏加“三品顶戴”。清廷每三年定期对文武官员考绩一次,谓之“京察”,每次京察,秦焕均得“一等加一级”。短短十多年中,他春风得意,成了清廷的高级官吏。
故居景点
秦焕故居位于
淮安市南门,故居面积甚大。其故居数百间房屋内仍被若干户居民所占居住,一直沿用至今。
秦焕之子秦少文为淮安城内著名的大财主之一,秦家宅院雕梁画栋,房屋百间,大门和“明三暗五”的堂屋砖雕十分精美。其房屋逐年修缮扩建,建筑精美别致,其宅砖雕门楼现存2座,造型雕刻极其精美,堪称一绝,现存于勺湖园内保存。
人物生平
光绪6年
(1880),秦焕由京外放广西桂林
知府。他到任后即“以振文风、端士习,厘定书院为首务”,“一时登高第者悉出门下”。秦焕为官“慈惠开敏,周知民间疾苦”。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清朝面临无以挽回的颓败局面,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地方官吏更是鱼肉乡民,所属
临桂区发生“民变”,“大吏派兵弹压并往剿之”,而百姓则“守隘相持”,大有剑拔弩张之势,秦焕上书
广西巡抚倪文蔚,“彼民索德我,必不忍以刃相向……请去兵”,“遂单骑独往,属耆老开诚布公谕以利害”,“民悦服散去”,平息了事变,使百姓免遭涂炭。
光绪8年(1882),秦焕调任
梧州市知府。当时法帝国主义在占领了
越南以后,将侵略势力向两广、
云贵高原渗透。法人来梧州将建教堂传教,“梧人出阻,势汹汹”,法使者乘船至,百姓万人“拥而哗”,势态严重,一触即发。此时“炮声訇訇然四起”,法使大惊问:“我以通商衙门知会来此,纷纷者何为?”秦焕面对侵略者理直气壮:“你并不是来通商,而是来传教,你法国人如果能出资赡养我们这里百姓及其家口,梧州百姓信教的其数不可计。”法使者“语塞”,请求秦焕解围。秦焕疏导百姓散去,又很有礼貌的送法使者上船,“使急起,遥
谢逸去”。这里是“洋人怕百姓”,即不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
梧州市绅民均赞秦焕与洋人斗争有理、有节。
1885年,
中法战争爆发,清廷主战派一时占了主导地位,面对法侵略者的挑衅,任用了老将
冯子材,调南洋军队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前线。梧州位于
西江与
桂江的交汇处,是水陆交通要冲,“饷军械络绎道途,悉由该境经过”,秦焕积极参与备战事宜,运送大量军用物资“需舟缆夫,所费不。”秦焕拿出自己的奉银雇用船只纤夫,不加重当地百姓的负担。冯子材取得
镇南关大捷并克复
谅山省,第一次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
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后清廷嘉奖有功人员,秦焕亦“以援剿克复谅山”,立了大功,“赏加二品衔”,写下了他政治生涯中光辉的一页。
是年夏,秦焕“回
桂林市任”,适逢大水,“省河一夕暴涨数丈,沿江居民漂没”,“焕登城垂涕,随赴四乡勘灾”,还呈请
广西巡抚“将本年粮赋分别缓,并捐廉收埋骸骨,抚绥防范,民心乃定。”第二年桂林又大水,民“大饥,米石腾贵”。秦焕一面命“设厂施糜食饿者,先碾义仓谷平”,一面派员去广东购米,并商请沿途免税。“粤西里税米谷为大宗,”免税无法落实。秦焕“以为事当权其缓急,救饥即以防乱,未可因噎废食,亟以印照给商免税。”水运的粮食一时难以抵达
桂林市,秦焕又派人在附近
全州县(今广西全州县)购米,“由陆星夜运”,承办官员虑及陆路运输费用太大,“焕曰‘民命为重,若费重不获开报,倾家赔补所不辞’,于是,陆运米迅至,以继粜局,而东省商运米亦至,全活灾民以数十万计。”
光绪15年
秦焕调任广西按察使,“督理通省发审案件”,他审理案件重视实地勘验,调查研究,常训诫下属官吏,对犯人不能滥施刑罚,罗织罪名,要“务得其情,秉公执法”。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秦焕还兼任过布政使,“署理盐法道”,清《国史馆(秦焕)本传》称其“生平精力过人,……案纷云,悉心剖决,笔如
旋风,洪纤毕举”,并赞其“在官勤求民,所至劝蚕桑、设书局、平课、通沟渠、恤孤寡、给旅榇。”广西几任
巡抚倪文蔚、
李秉衡、
沈秉成均推荐秦焕为“循吏第一”。
光绪16年
秦焕“奉旨入觐”。百姓献“慈云远恋图”,并将其在
桂林市政绩刻石立碑,“覆以亭”,取名为“望来亭”,秦焕离开桂林时“题旌颂德者充,老幼扶携牵衣百里”,“焕泣别许再至。”秦焕在进京途中,经湖北黄州(今
团风县)时,不慎伤足,遂陈情改道“归籍养”,第二年病逝于淮,享年七十四岁。
秦焕著有《剑虹居文集》、《剑虹居诗集》、《剑虹居制艺》、《时文感旧集》等。
秦焕作京官时,“文名满天下,所著《剑虹居制艺》一时纸贵
洛阳市,不胫而走。”(周;《时文感旧集·序》)“文章经济倾动朝右,一时投附门墙者甚众。”曾任
漕运总督的
恩寿在《剑虹居文集·序》中写道:“窃维二十年前,程门立雪,春风化雨,如在目前。”他称赞秦焕为官“所居民富,所去民思,五管之间,有碑在口”,称其“文则摩垒西京,朗润清华;诗则嗣音六代。”曾任
淮安市知府的汪树堂亦评论说,“先生官京曹,以文章动朝右,及其出守
桂林市,荐历监司,其爱民也若子弟,其定策也若蔡,其任事也若决江河。盖有真性情而后有真学识,有真学识而后有真经济,用能诚无不格,废无不举。”这些评论虽不免溢美,而可见声名曾轰动朝野,这也是事实。秦焕的诗大部分是“一时酬应之作”,但其政论文往往立论新颖,论据确凿,颇有特色。他分析自
第一次鸦片战争四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种种事件后,认为清廷“始误于和,继误于战,兼误于和而战,战而和。而予谓,欲无贻误唯在于和不忘战。”(《论洋务(一)》)他称赞
林则徐是“一代伟人”。禁烟运动应既治标又治本,“吾禁吾国臣民不得食烟,果不食烟,则市烟不禁自绝。”他大声疾呼:“今之地方官吏,稽古之人多,通今之人少,昔人谓不通经济不足以致用,吾则谓士不通今,亦安足致用?”这些观点很有见地,颇具借鉴价值。
历史评价
秦焕是一位干练、有政治头脑的封建官吏,他从政三十年,政绩显 著,政声斐然。他忠于清廷,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出发,在其职守范围内,作出种种努力,受到清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同僚的赞誉,然而正值我国封建社会行将最后崩溃的时期,这些努力当然无补于清廷将倾之大厦,这不能不给人们留下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