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瑞(1855年-?),字瑶圃,一字辑侯,
慈溪市掌起桥陈家村人。清末政治人物。
人物简介
光绪元年(1875年)中式己亥科举人,次年(1876年)联捷丙子科
进士。历官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度支部右侍郎等职。
宣统三年(1911年)出任
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
陈姓起源
1、出自
妫姓,其始祖为
陈胡公,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姬发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满于陈,妫满为
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
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
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
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
陈哀公之子留,避居
陈留郡。二是陈泯公之长子
陈衍。避居阳武户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
固始县,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
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
南北朝时,
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
拓跋宏南迁
洛阳市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
单姓,称陈氏。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殿试金榜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56名
吴树梅-章志坚-
顾璜戴鸿慈刘中策-
陶福同春溥-唐椿森-殷李尧-
倪恩龄金星桂-谢祖源-
吴兆泰庞鸿文高钊中贾联堂-朱卓英-
王锡蕃徐玮文-陈莹
黄绍谋-陈兆文-冯汝骐-
黄国瑾茅景容-张世恩-黄群杰-张炳琳-
廖廷相朱一新
周材芳-潘宝鐄-
陈赞图陈翥管廷鹗-
谢家政刘心源闻福增-
陈懋侯魏晋
陈树勋裕德-黄彝年-冯金鉴-杨澄鉴-莫峻-
张主敬陈履亨-李桂林-应振绪
吴福保-周桢-崔登-
王元超黄汝香-袁镇南-罗经学-顾其行-曹昌-王用钦
叶庆增-陈邦瑞-郑绍成-况桂馨-
桑桐张汝熙-
钟德祥党兰修-李士-申尚
徐致靖张志龙-
林启王开甲-邓堂-
张端王步瀛林其翔-宗室会章-
高赓恩 潘江赵树禾-黄之-万际轩-杨兆麒-钱禄泰-陈思相-沈恩-吴焘-彭倬
周照-党蒙-
袁昶郑衍熙-乐理莹-吕贤桢-徐桂辛-胡瀛涛-魏起鹏-李持柏
蔡文田-李应紫-廷杰-
蔡宝善缪荃孙林元赓-叶愈-陶锐-段荣勋-宋汉凌
周锦心-常山-金学献-施典章-黄辉龄-汤子坤-郑思赞-陶清安-黄肇宏-周景曾
王敞但弼梁亿年-王豫修-曹荣-黄秉均-于登瀛-陈熙恺-聂兴礼-黄显瓒
何德溱-
施士洁苏统武曾长治-刘世昌-高寅生-陈图-
李鹤亭张澄-沈霖溥
涂廉-王金映-王裕龄-钱文骥-荣光世-唐选皋-艾廷选-呼鸣盛-陶绶-安永松
贵贤-艾庆澜-刘一桂-
李濂赵宜琛-郑子龄-张仲良-
陈德薰孙常春-廖熏
陈嘉谟区士彬-陈麟-朵如正-刘曾騄-王赞元-冯嵩生-郭万俊-路履祥-周兆璋
蒋元杰-刘光-高廷-
刘锋刘成诵-周麟-涂景濂-丁毓琛-李念兹-裕祥
王炳章-白昶-李国赓-杨凤朝-郑芝-龙朝言-彭学皆-郑树荣-朱启凤-林穗
屈传衔-颜豫春-刘鸿逵-郭汝材-欧炳琳-路敬亭-张维翰-王弼藩-
涂官俊任祥麟
徐振翰-李日-顾家相-徐锡祉-廖廷珍-郭廷谨-王宝书-酒龙章-陈自新-惠登甲
欧景芬-许涵度-万永康-陆筠-善庆-庄福-
余麟书卢乐戍谢元俊-闵荷生
王善泽-林嵩尧-何明璋-庆恩-郭敬佑-李廷实-
张旭东杨德馨-郑天章-樊春林
陈焕新-王宝田-刘镛-
朱彭年王齐海-窦光仪-胡俊章-
马鉴徐允升-贾国桢
唐肇午-姜渭春-师义方-周绳武-李延访-唐大琬-傅超衡-柯祖培-徐玉山-武达材
陆殿鹏-薄绍绪-王朝俊-袁希璋-翁锡祺-谢立本-杜宝善-邓思哲-封汝弼-楚登
王建言-熊继轩-阮佩兰-景瀛-宋德泽-袁叶茂-刘际唐-李应奎-杨超松-谭维铎
王-刘琪-崔奎瑞-尹椿-凌兆熊-李清鉴-藩江-张振期-诚鉴-承荫
周华林-陈南-凌锦章-
石寿祺邵谦和-李日章-汪麟昌-
胡瀛聂江-
李步云晚清那桐、陈邦瑞、黄侃、孙宝琦等信札册
册笺纸本提要:此册含晚清至民国名人往来信札数十页,多笺纸书写,装订成册。
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初名乔,後更名乔馨,最後改为侃,字季刚,又字
季札,晚年自号量守居士,
湖北省蕲春县人。在
东京师事
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
章姓门下大弟子。1914年後,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东北大学、
中央大学、
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字琴轩,
叶赫那拉氏,隶属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光绪十一(1885)
举人,历任
大学士、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编官制大臣、曾办税务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陈邦瑞,字瑶圃,一字辑侯,
慈溪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次年(1876)联捷丙子科
进士。历官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度支部右侍郎等职。
宣统三年(1911)出任
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其余数人不一一列举,望藏家谅之。
掌起文昌阁
在
掌起镇陈家村下横支河与快船江相交的十字河口,西南角上有一座三层尖顶楼阁凌波而立,风姿绰约,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文昌阁。
文昌,又名文曲星,其原型是创造文字的
仓颉,后被人尊为主宰功名之神,旧时多为求功名的读书人所崇祀。文昌阁原名水阁亭,据说为晚清乡人陈邦瑞所倡建。陈邦瑞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十八岁中秀才,第二年乡试中
举人,三年后,清光绪丙子年(1876)进士及第。经殿试取为二等,授
内阁中书职。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度支部右侍郎,1911年任
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陈一生经历洋务"新政",
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
义和团运动及
辛亥革命,身居高位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乡人爱戴。相传,陈年轻时欲为赶考的学子辟一聚会学习、研读诗文之所,
吕振羽乡里七秀才筹集资金,发起了崇盟会,又名文昌会。造起了楼阁,又塑了一位文昌菩萨,这就是
文昌阁的由来。
而据
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文昌阁,县北四十里,掌起桥南,国朝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陈庭桂建,
同治元年重建"。道光三十年为1850年,陈邦瑞尚未出世,(陈邦瑞生于1855年),同治元年为1862年,陈邦瑞也只有七、八岁,不知是记载的时间有误还是陈邦瑞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或许是因陈邦瑞位高权重,名声响亮而为乡人所附会。
文昌阁原址在十字河口的东北角,仅平屋三间,中塑文昌菩萨,1980年11月被拆毁。2002年在原址河的斜对面,镇、村投资150万元,重新建造仿古楼阁与百米长廊。仿古楼阁为四角之檐攒屋顶建筑,翘檐欲飞,造型优美。共有三层,分别供奉文昌菩萨、
孔子、
魁星图像,由洪否漠先生题写"
文昌阁"匾额。百米长廊依快船江而建,廊随水曲,取势自然,饶有情趣。廊檐瓦当及地面石板皆为旧物,长廊西边墙门更是一砖一瓦都是原物迁建而来,古朴素雅,耐人品味。
掌起文昌阁,原称水阁亭,建在十字河口据说与风水有关。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水一词最早出于
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
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晋人
郭璞《
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按照风水理论,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目标,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的关系,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
慈溪市民间有许多与风水有关的传说,如孙鬼头呈祖墓风水图,沈国公破龙脉风水等。确实,我国历代皇帝对风水大多极为重视,
清朝还设有国师府,专门为王朝寻找好的风水宝地,破坏民间地理风水,使之不敢向朝庭造反,夺取皇位。
好的风水能破坏,坏的风水也能改造,当山形水势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办法达到风景如画的完整和谐。有时调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有时改变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改造地形,山上建风水塔,水上建风水桥,水中建风水墩,名为镇妖压邪,实是修朴风景缺陷及改造风水。
旧时,三北地区几乎村村都有风水墩。在上快船江两岸,盐仓基附近有
凤凰潭风水墩;鸣鹤场
杭州岳庙对面有岳庙风水墩;鸣鹤场东首有
陡塘桥风水墩,把湖水拦一部分到街河。
宓家埭的童家漕头有座风水墩,拦截湖水进童家漕。东北有东诸风水墩,桥上王家风水墩和花门头王家的严家风水墩;七三房西面白马口的风水墩在典渡桥村的大溪坑出口处,原风水墩的遗址上至今还留有一个四、五人合抱的大樟树,据说这樟树为
唐朝种植。老新屋冯家直河中也有风水墩,把直河水分流至冯家
内河。洪魏魏家祠堂门口有风水墩,与祠堂同时建造;袁家有上文昌阁风水墩,建于
南宋,墩上有合抱的娑朴树和柳树;东埠头后水仓风水墩,南首与岸相连;洞桥南首风水墩,俗称乌龟风水墩,旧时夏天常有不少乌龟在墩上乘凉。
快船江附近,后桥头方家通向观海卫的河道中有座"丁"字形风水墩,俗称官帽风水墩,为福山人造福。沈师桥当店对面的
洛杉矶快船队江上有一座蜈蚣精风水墩,据说有时会冒出
烟雾;快船江拐弯处,有一座
黄檀弯头风水墩,墩下打满松桩,三面砌石坎,上面种檀树。淹浦大古塘坝闸南首河有座二分大腰子形风水墩;洞桥虞家唐荔桥西有虞家风水墩,造在淹浦与快船江交界处,北面与岸相连,形成一个虞家漕。蒋家大桥东有蒋家风水墩;田央柴家祠堂南边的快船江中有一座与快船江并行的长达五十米的风水墩,东首与大路相连,把东流的江水分一部分流进柴家田央漕。后因漕里农船进出不便,于民国年间把风水墩中间掘通,变成二个风水墩。周家段翁家前的快船江南首有一座"火赤链"风水墩,"火赤链"蛇头正对沈家蛤蟆祠堂;南面一块树滩田上有"犁馋扑"风水墩,为周家段
刘姓所建。周家段朱家有两座蟹触须风水墩;戎家有河角风水墩;大浦沿黄家夏社庙前有座头朝西仲入
洛杉矶快船队江的风水墩;古窑浦大古塘坝闸的南首河中有一腰子形风水墩,约二分地大,南北两头是半圆形,下用
松树打桩,周围驳上牢固石驳坎,墩上种满柳树、娑朴树。戴家风水墩,头伸进古窑浦,把向
北流市的河水拦进戴家河漕头;厉家风水墩在古窑浦上闸桥南首;掌起文昌阁,建在十字河口,头朝西伸入快船江,使快船江东流之水进行拦截分流,其实也是风水墩,因陈家多官宦与豪富之家,是以在风水墩上不种树而建造了三间房子,称为水阁亭。这其实与东边狮子桥叶家的七间桥风水墩是相同的,七间桥风水墩上曾建有一间房子,作为过往船只停泊休息之所,也是村民的一项善举。
据说是因水阁亭风水墩的作用,拦住了好风水不外泄,使得掌起桥陈家快船江南岸人家人才辈出,东隔壁、西隔壁、老车子屋、前同泰、
河南省大屋、河南大夫第等纷纷涌现出诸如陈邦瑞、陈雪楞、陈琴舱、陈遐安、陈承纶等官宦重臣与商界巨子。而光芒四射的一位位人物又促使当地儒学的盛行,也使水阁亭成为莘莘学子祀文昌菩萨寻求心灵寄托之所,慢慢演变为
文昌阁文昌阁是文化的象征,而陈邦瑞则是陈氏成功的文化人代表,陈邦瑞曾发起文昌会,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所以把修建文昌阁之事说成是陈邦瑞,也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