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
2019年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是苏州市东西向的交通疏导兼引导型的骨干线路,于2019年12月25日11时30分开通初期运营。是苏州市第四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又称“橙姑娘”。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是由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主要连接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工业园区等重要组团,与同为东西走向的1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主轴。3号线全长约45.2公里,设车站37座,均为地下站,2014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3号线起于苏州新区火车站,止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途经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及工业园区,全长45.2公里,设站37座,均为地下站;设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3座主变电所,与1、2、4号线合用广济南路控制中心。该线总体呈U型走向,与8号线形成组合环线,3号线衔接苏州新区火车站苏州园区站两大铁路枢纽以及汽车西站客运枢纽,串连新区浒墅关片区、中心城区、沧浪新城商业中心、吴中城市副中心、园区湖西CBD地区、企业总部基地、唯亭片区等重要客流集散点。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因换乘客流和输入型客流增加,线网日均客流预计达140万人次。因3号线衔接众多重要客流集散点,改善了沿线出行结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历程
2012年1月20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同意适时启动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
2013年1月1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一次公示。3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4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评审。4月17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6月,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会议明确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线路互换方案合理可行;《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完成。9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批复。10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11月,《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9年)调整》完成编制并上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月18日,《关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增设马运路站(铜墩站(不含)至西津桥站(不含)一站两区间)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次公示。
2014年3月26日,《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增设马运路站(铜墩站(不含)至西津桥站(不含)一站两区间)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次公示。4月2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绿化迁移工作启动。《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次公示。5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吴中区段绿化移植工程启动。6月27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7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次公示。9月22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审查。10月23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9年)调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与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换位方案正式确定。11月2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评审。12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完成。12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建设。
2015年1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批复。1月20日,狮山路站开始地下连续墙作业,拉开了全线建设的序幕。1月2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获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2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2月12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调整初步设计》通过审查。12月4日,李公堤西站开始首幅地下连续墙成槽作业,成为全线第三批车站中率先开工建设的车站,开启了全线建设的局面。
2016年1月18日,北港路站首段顶板砼浇注完成,成为全线首个实现首段顶板封顶的车站。4月24日,北港路站主体结构封顶,这是全线首座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5月29日,北港路站至通园路南站区间左线盾构始发,全线进入盾构施工阶段。7月2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穿越苏嘉杭高速公路。8月28日,北港路站至通园路南站区间左线盾构接收,这是全线首个贯通的区间隧道。
2017年4月24日-5月2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站名面向社会征集。5月2日,北港路站至通园路南站区间联络通道贯通,这是全线首条贯通的区间联络通道。9月2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11月26日,何山站至狮子山站区间双线贯通,这是苏州轨道交通首个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区间。12月18日,李公堤西站至东方之门站区间左线盾构接收,这是苏州轨道交通首次下穿既有线路和冻结接收施工。
2018年1月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始轨道施工。1月8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站名及注音方案》批前公示。1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段整体道床浇筑完成。3月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车交付。3月2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5月4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站名及注音方案》批后公示。7月3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铺轨开始长轨焊接作业。9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电客车正线型式试验完成。10月2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洞通”(东方之门站至烟雨桥站510米隧道贯通)。10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首次投入线网载客运营。11月29日-12月3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AFC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首个车站(狮山路站)的设备下站及安装工作。12月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轨通”。12月2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艺术墙设计方案》公示。12月27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内燃机车到段并完成吊装。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停放在车辆段内
2019年1月3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主变电站封顶。3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电通“。3月2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段接触网开始冷滑试验。4月2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西段轨道分部工程通过验收。5月14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实现正线“通信通”。5月1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6月14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车辆专业应急救援队成立。7月9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信号系统首次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完成。7月1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启动弱电系统单位工程验收。7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段轨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7月31日,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实现西段“三权移交”。8月1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三权”接管完成。8月15日-17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通过项目工程验收。8月18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始空载试运行。8月23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站热烟测试完成。8月27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苏州中车制造”的列车交付。10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人防兼顾设防通过验收。11月6日-1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土建、机电安装及装修标段缓验项目及子单位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1月14日-16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通过竣工验收。11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具备开通初期运营的条件。12月2日-3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万人试乘”活动领票。12月6日-1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展“万人试乘”活动。12月25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苏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开工暨3号线开通运营仪式
2020年7月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推行电客车车厢空调“同车不同温”模式。
2021年3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全碳化硅永磁直驱列车正式交付,这是全球首列下线的全碳化硅永磁直驱地铁列车。5月20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公示。6月12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苏州新区火车站狮子山站东方之门站苏州工业园区火车站试点电子扫码购票。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线路走向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总体呈东西走向,线路起于苏州新区火车站,经中国苏州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止于唯亭站起点站苏州新区火车站位于虎丘区的北部,下穿沪宁城际铁路后转入榆荫路设惠昌路站;出站后下穿京杭大运河,在文昌路路口设文昌路站后转入珠江路向南走行,在新亭路路口南侧设长亭站,在鹿山路路口设铜墩站;之后线路拐向马运路设马运路站,出站后转至长江路,分别在华山路、何山路路口设西津桥站、何山站;线路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狮子山站换乘后进入狮山路,在塔园路路口设狮山路站,后线路向南转入滨河路,依次设沙金桥站、锁山桥西站、横山站、横塘站,下穿胥江沿科华路设石湖北站。线路下穿京杭大运河后沿太宴街设新郭站;出站后转入宝带西路,沿宝带西路、宝带东路向东敷设,依次设盘蠡路站宝带路站、迎春路站;线路下穿京杭大运河后,沿北港路设北港路站。线路下穿苏嘉杭高速公路后沿群星二路设通园路南站,之后线路拐向星港街向北走行,依次设墅浦路北站、东振路站、金桥站、李公堤西站、东方之门站、烟雨桥站,下穿娄江后,在娄江快速路沪宁城际铁路间设倪浜站,出站后向东转入葑亭大道,设唐庄站、跨塘站,之后线路转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火车站站区,沿至和西路北侧设苏州园区火车站,出站后转至葑亭大道,依次在路口设方湾街站、丰和路站、双马街站、葑亭大道站、戈巷街站,最终达到终点站唯亭站。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客运流量
2020年10月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客运量为16.21万人次。
2021年5月1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客运量为22.5万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车辆共50列300辆车,采用4动2拖6辆编组B型车,车体为鼓形,满载2034人,最高运行速度80千米/小时。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车体使用大型中空型材,空载拖车重量仅31吨,动车重量仅31.5吨,车体重量低于6.5吨。考虑到线网用车需求,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接口设计还作了优化,可以和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共线运营。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的“0312”车是苏州轨道交通首列全碳化硅永磁直驱列车。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永磁直驱项目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负责整车研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全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技术,采用走行风冷的永磁直驱电机也是国内首例实现自然冷却的永磁电机,具有效率高、易维护、噪音低,舒适度高等特点。永磁列车将比采用异步牵引系统的列车节能达20%。
3号线“0312”车—苏州轨道交通首列全碳化硅永磁直驱列车
运行系统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设1座车辆段,为浒墅关镇车辆段;设1座停车场,为唯亭南停车场;设3座主变电所,为苏州乐园主变电所、施家主变电所、通园路主变电所;控制中心位于广济南路控制中心。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的“0345”车首次采用混合磁阻电机技术,牵引逆变器根据磁阻电机设计驱动系统。
服务设施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的部分出入口设有行李坡道,方便大件行李及推婴儿车乘客的出行;检票机除支持传统票卡以外,同时支持银联闪付过闸、二维码扫码过闸等功能;闸机高度提升至1.3米左右;在车站站厅层、站台层、出入口通道等公共区域配有车站服务和导向标识、高低扶手、高低位乘客服务中心窗口、无障碍盲道等服务设施;重点车站设有母婴室,室内配备婴儿安全座椅、婴儿护理台、清洁台盆等。3号线车站站厅层
唐庄站是苏州轨道交通首座分离式岛式站台的车站。车站初期设置的站内导向指引不能满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为了给乘客提供更清晰、便捷的指引,唐庄站从开通以来多次现场测量、制定一套匹配现场出行需求的导向贴纸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以“简洁、明了、易懂”的原则,同时兼顾未来与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同站台换乘制定方案。从站厅层进站闸机把控开始入手,分别在通往苏州新区火车站方向以及唯亭方向的进站闸机处设计地面导向贴纸;其次在站厅付费区4个楼梯口处及站台负二层、负三层中部、墙柱上分别设有定制贴纸,方便乘客根据车站导向、定制贴纸指引去往指定站台层。因唐庄站是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特色车站之一,为了车站整体美观,定制贴纸采取统一尺寸、统一标准原则进行。
主要工程
惠昌路站至苏州新区火车站区间下穿京沪铁路黄花泾高铁桥,两条铁路线均为运营主干线路。下穿段为360米小半径掘进段,且地层上软下硬,黏土层粘度大,硬度高,透水性差,隧道顶部距铁路底部最小埋深15米,为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难度较大的区间之一。最终,京沪铁路最大沉降1毫米,黄花泾高铁桥最大沉降-0.3毫米。
李公堤西站至东方之门站区间单线长度1060米。盾构掘进过程中先后面临长距离下穿星港街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线路、封闭车站内冷冻接收等施工难题。特别是距离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只有2.3米,仅为安全距离(4.5米)的约一半。上覆土层为粉土夹粉砂地层,隆沉控制指标为±10毫米,技术要求极高,安全风险极大。盾构穿越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后,刀盘距离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方之门站水平冷冻区不足2米,两种不同工况直接衔接。与此同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隧道上方3.8米处即为东方之门站地下过街通道,地面则是园区湖西主干道星港街。最终盾构机成功穿越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并在东方之门站成功实现冷冻法接收。
文化特色
线路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的设计主题为“吴韵新尚,乐游苏城”。使用意象结合相生的设计理念,相生意象结合的装饰手法,体现出苏州市清逸、淡雅、灵秀、写意、时尚之都、潮流前沿的特色。“U”型的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串起苏州的古韵与新尚,为人们带去全新的畅游体验。惠昌路站至狮子山站为山区段色彩、沙金桥站至盘蠡路站为木区段色彩、迎春路站至烟雨桥站为水区段色彩、倪浜站至戈巷街站为花区段色彩。苏州新区火车站西津桥站、狮山路站、宝带路站金厍桥站东方之门站、唐庄站、苏州工业园区火车站、唯亭站等9座车站为特色车站。车站公共区采用“人字形”起拱造型,车站出入口侧面饰有六边形的图案。
车站命名
苏州市地方历史人文元素体现在车站命名方案中,如“金厍桥”、“烟雨桥”、“倪浜”、“唐庄”等站名。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单程票票面融入了苏州园林水乡等元素。
公共艺术空间
“苏州文联艺术空间”位于狮子山站9号出入口通道内,长约80米,展示了苏州的传统工艺原作,这是苏州首个在轨道交通打造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价值意义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衔接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两大铁路枢纽以及汽车西站客运枢纽,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主轴,与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形成组合环线,极大改善了沿线出行结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资料
苏州轨交3号线今开通运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4-02-28
公司简介.苏州轨道交通.2024-02-28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线路走向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客运流量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运行系统
服务设施
主要工程
文化特色
线路设计
车站命名
公共艺术空间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