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原镇
河南省济源市辖镇
邵原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山区,东与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西与垣曲县接壤,南傍黄河小浪底水库与洛阳新安隔河相望,北依华北仅有的原始森林与山西阳城山脉相连,自古以来是辐射上党郡、豫西北四县八乡的经济文化中心,被省政府授予“中州名镇”,素有“河南西大门”之称。
邵原镇境域古代称为郫邵;1986年,撤乡建镇;截至2018年末,邵原镇有户籍人口42610人;截至2020年6月,邵原镇下辖5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邵原村。
2011年,邵原镇财政总收入242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2万元,比上年增长3.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资源税1417.7万元,营业税401.8万元,印花税178.8万元,烟叶税172.8万元,增值税97.8万元,企业所得税76.1万元,个人所得税3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5%、.3%、5.2%、6.3%、5.8%、4.6%,人均财政收入606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2018年,邵原镇有工业企业22个,规模以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历史沿革
邵原镇境域古代称为郫邵。
周代时期,为邵公、毛亨采邑。
汉代时期,设邵亭,
北魏时期至唐朝宋朝、元朝,曾为州、郡、县治所。
明清朝两代,设为巡检司,由巡检官管理。
清代初期,属清上乡,后属清下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济源市第七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再建王屋县,为县政府驻地。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销王屋县后,仍属济源县第七区。
1955年,改属王屋区。
1958年初,建邵原乡,后改为邵原公社。
1983年,撤社改乡。
1986年,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邵原镇地处济源市西北部,东与王屋镇毗邻,南傍黄河小浪底水库与新安县隔河相望,西和垣曲县接壤,北与晋城市阳城县为邻,镇人民政府距济源市区60千米,总面积3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邵原镇地处太行山山系西南端,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状,西南为丘陵地带,中部为小盆地,西北部为河道平原,主要山峰有鳌背山、黑龙山,境内最高峰背山位于镇区北,海拔1929.6米,最低点位于南部小浪底库区,海拔527.7米。
气候特征
邵原镇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5℃(2009年1月17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1℃(2007年5月27日),最低月均气温-1.8℃(1969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7.8℃(1966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7.6℃,最大日较差14.3℃(1987年6月17日)生长期年平均267天,无霜期年平均223天,最长达242天,最短为21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58.9小时,年总辐射10550.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3天(一般为11月15日至次年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604.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天,最多达76天(2007年),最少为51天(200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909.7毫米(201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67.8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水文
邵原镇境内河道属于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东阳河,总长25千米,从二里腰村至院科村流经境内黄背角、黄树、双房、花园、神沟、东阳、郝坡、河西8个村,流域面积121.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5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邵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滑坡等,最严重的一次滑坡发生在2011年10月15日,破坏道路137400余米。
自然资源
邵原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煤炭、高岭土正长石、铜等22种,其中优质主焦煤储量7000万吨,煤矸石储量2000万吨,已经开发的有财源煤矿和富源煤矿,地质储量3000万吨,可采量2000万吨,年产量15万吨煤,地质储量2500万吨,可采量1200万吨,年产量10万吨,镇政府以北10千米的原始森林区,被列为自然保护区,生长有珍稀的龙赤木猕猴桃等植物,猕猴、狼、豹、鹰等180多种动物。
邵原镇有耕地面积3.7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邵原镇下辖50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邵原镇下辖5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邵原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邵原镇辖区总人口43280人,其中常住人口26131人,另有流动人口800人,总人口中,男性23030人,占53.2%;女性20250人,占4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2405人,占98%;回族875人,占2%,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5.8‰ 。
截至2017年,邵原镇常住人口39057人 。
截至2018年末,邵原镇有户籍人口4261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邵原镇财政总收入242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2.万元,比上年增长3.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资源税1417.7万元,营业税401.8万元,印花税178.8万元,烟叶税172.8万元,增值税97.8万元,企业所得税76.1万元,个人所得税3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5%、.3%、5.2%、6.3%、5.8%、4.6%,人均财政收入606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2018年,邵原镇有工业企业22个,规模以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2011年,邵原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0.9亩,农业总产值2.5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4000吨,人均600千克,其中小麦10000吨,玉米90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小辣椒、蔬菜等,烟叶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500吨;小辣椒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200吨;蔬菜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20110吨,主要品种有结球白菜、萝卜等,其中大白菜4900吨,白萝卜4800吨,黑丽圆茄3469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0.2万头,年末存栏4.9万头;羊饲养量1.4万只,年末存栏1万只,收购山羊板皮0.2万张;牛饲养量0.35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70.1万羽,上市家禽31.2万羽,生产肉类7156吨,其中猪肉6375吨,牛肉169吨,羊肉102吨;禽蛋510吨;畜牧业总产值1.7亿元,累计造林13万亩,其中防护林11万亩,经济林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5万株,林木覆盖率85%,活立木蓄积量86.4万立方米,大型农业机械0.05万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薄皮核桃,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苹果、桃、大葱、鸡蛋、蜂蜜、小辣椒、番茄等。
工业
2011年,邵原镇工业是重要的煤炭、高岭土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邵原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
商贸
2011年末,邵原镇有商业网点170余个,职工600余人,已成为辣椒、中药材、牲畜等专业交易市场和集散地;连锁超市、农家乐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
文化
地名由来
邵原镇因曾为姬奭采邑,古时“召”通“邵”,又因此地“隆而平”为原,故称邵原。
交通
邵原镇境内有济运高速公路、312、245省道过境,其中济运高速公路设有邵原站1个出口,汽车站客运站1座,日均发送30辆客车,日客运量700人次,镇区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42万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辆,年客运量5万人次。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邵原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104人;小学8所,在校生4098人,专任教师2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2所,在校生1694人,专任教师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教育经费达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2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2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4%。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邵原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50个;农家书屋50个,藏书13万册,各类文化团体5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邵原镇镇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医疗卫生室50个,卫生院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7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32人次,出院人数为788人次,手术病人为38人次,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538.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0/10万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婴儿死亡率8.3‰,新生儿死亡率5‰。
社会保障
2011年,邵原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4户,人数2336人,支出225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83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1人,支出6.7万元,比上年增长26%;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70人次,支出9.8万元,比上年增长5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邵原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17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4.25%;移动电话用户0.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为3.25%;光缆线路总长达10千米,主干电缆达45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2万个,其中以占用端口总数0.1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07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0万元。
2011年末,邵原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90千米,生产能力3500吨/日,年工业用水1.2万吨、生活用水4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5%,年人均生活用水100吨;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500吨。
供电
2011年,邵原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26900千伏安,辖区内共计5条高压输电线路,线路总长162.7千米,用电负荷总计1857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64万千瓦时,农村综合合格率92%,供电可靠率99.6%。
园林绿化
2011年,邵原镇有镇区游园9个,游园面积22.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40.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公顷,绿化覆盖率13.5%,人均绿地26平方米。
能源
2011年,邵原镇有煤炭企业2家,有产煤20万吨。
旅游
邵原镇境内有3万亩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小沟背、水上景观唐山湖、滴水涯瀑布、神沟红叶自然山水景观;有红色旅游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王屋县、陈谢大军渡河遗址;有秦家大院地主庄园、女娲庙、石佛寺、亿年石木化石群石等景观。
代表人物
刘安
(1880—1963)邵原镇茶坊村人。专长中医外科,他亲手配制的“凌霄”,人称“神仙垫状卷柏”,如遇骨折,痛疼难忍,把他配制的“接骨丹”敷上,疼痛立止,患者有折骨往一起收敛的感觉。时间不长,骨折即可痊愈。但他非常保守,技术从不传人,在配药时不在一个药站买药,制药时孤自一人在深山老林里烧制。所以他死后,这样好的医术未能传世。
杨令图
又名一玄、怡轩(1907—1968),邵原镇张洼村人。天资聪敏,初级中学毕业后直接考入河南大学,三个月后因家境贫寒辍学。随后考入河南教育款产处,任黄河北五县视察委员。后调任新安县契税局长。抗战爆发后,弃职返乡。1942年被七区十联队长刘任道聘任为参谋。参与并组织抗日活动。1943年任中共领导的王屋县抗日县政府秘书、教育科长。并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一直任济源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并且还担任济源县志编撰主笔,参加了吴芝圃主持的河南省志编辑委主员之一。
王怀俊
(1918—1992)邵原镇刘沟村油房洼人。1947年参加工作,先在王屋县第一区任办事员,后济源人民政府任科员、副科长。1953年支援城市工业建设,调到商丘地区木材公司任科长、副经理、经理。
杨择令邵原镇西街人,1935年2月4日生,就读于邵原完小、济源市第一中学、焦作高级师范,1960年毕业于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并留校中文系任教。参加《辞海》的编修。1979年调郑州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古代汉语、中国文字学、汉字心理学、说文解字等课程。并晋升为教授。河南省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1996年退休。
李德玲
女,1942年生,邵原镇张洼村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留校任化工系党总支干事,化工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现任郑州工业大学成教学院副院长。
参考资料
邵原镇基本情况.济源市人民政府.2024-02-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文化
地名由来
交通
社会
教育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旅游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